留置针组合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662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留置针组合体的制作方法
留置针组合体
4支术区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在输液时穿刺血管并留置的留置针组合体。
背景技术
对患者进行输液等时,将与输液管连接的留置针穿刺到患者的 血管中并留置,来进行输液。
这样的留置针包括空心的外针;固定于外针基端的外针接口; 插入外针内、且其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的内针;固定于内针基端的 内针接口。(例如,参照日本特开平10 - 179734号公报)。
在将这种留置针穿刺到患者的血管中时,将内针插入外针内, 在使内针的针尖从外针的顶端突出的组合状态下进行穿刺操作。在 该组合状态下,通常,在外针接口上连接有输液管线的连接器。
而且,当内针的针尖到达血管内,从针尖的开口流入的血液通过 内针的内腔、流入透明的内针接口的内部(回血)。由此,可以确 认(3见觉确认)内针已插入了血管。
确认了上述回血后,以内针为导向部推进外针,将该外针插入 (穿刺)到血管内。
然后,用手把持着外针、将内针从外针上拔出。然后,经由连 接着的输液管和外针进行输液剂的给药。
而且,在外针接口上设有作为操作部的翼。将内针和外针对生 物体穿刺时,使留置针组合体呈组合状态、用手指捏住翼对皮肤进 行穿刺操作。
但是,在上述专利公告所记载的留置针组合体中,存在着进行 上述穿刺操作时、内针在穿刺皮肤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内的 情况,即,存在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差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的留置针 组合体。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有
内针,在该内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
内针接口,该内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内针的基端部;
空心的外针,上述内针穿通该外针;
外针接口 ,该外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外针的基端部;
管,该管以其内腔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外
针接口的基端部;
开口 ,该开口以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针
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
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 ,在将上述内针穿通上 述外针的穿通状态下,将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操作;
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能够处于以下状态在上述穿通状态下, 上述内针接口相对上述外针接口固定的锁定状态;和该锁定状态被 解除的锁定解除状态。
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在上述开口上连接有管。
由此,能够经由管向外针供给液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管最好穿通上述内针 接口 。
由此,能够防止管构成留置针组合体的操作的阻碍。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锁定机构最好具有凸 部,其设置在上述内针接口和上述外针接口中的一个上;能够与上 述凸部卡合的卡合部,其设置在上述内针接口和上述外针接口中的 另一个上,在上述锁定状态下,上述卡合部卡合于上述凸部;在上述锁定 解除状态下,上述卡合部从上述凸部脱离。
由此,在锁定状态下,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进行穿刺操作 时,由于内针接口相对外针接口固定,所以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 对穿刺部位进行穿刺前被该穿刺部位推向而进入外针内,内针能够 可靠地对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换言之,留置针组合体穿刺操作时的 操作性优良。另外,穿刺后,能够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在该状态下, 能够将内针从外针上拔出。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卡合部最好是被可转动 地支承,在上述锁定状态和上述锁定解除状态之间转动。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从锁定状态转换至锁定解除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卡合部最好设置在上述 外针接口上,在上述锁定解除状态下作为上述操作部。
由此,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更优良。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卡合部最好设置在上述 外针接口上,除上述锁定状态和上述锁定解除状态外,还可取得该 卡合部的至少 一部分从上述外针接口的外周部退避的退避状态。
由此,例如用胶带留置内针被拔出了的外针时,能够可靠地防 止该胶带挂住卡合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胶带断裂。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退避状态最好是上述卡 合部的至少 一部分被收纳在上述外针接口内的收纳状态。
由此,例如用胶带留置内针被拔出了的外针时,能够可靠地防
止该胶带挂住卡合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胶带断裂。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凸部最好是沿着上述内 针接口的外周多个设置的爪部,与上述各爪部对应地设有多个上述
卡合部。
由此,在锁定状态下,通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而进行穿刺操作 时,由于内针接口相对外针接口固定,所以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在 对穿刺部位进行穿刺前被该穿刺部位推压而进入外针内,从而内针能够可靠地对穿刺部位进行穿刺。换言之,留置针组合体穿刺操作 时的操作性优良。另外,穿刺后,能够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在该状 态下,能够将内针从外针上拔出。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具有操作上述爪部使其 相互接近、远离的爪部冲喿作部。
由此,能够分别使各爪部容易地位移。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爪部操作部最好设置在 上述各爪部上,通过使上述爪部操作部相互接近,上述爪部相互远离。
由此,在锁定状态下卡合的各爪部,分别从各卡合部脱离,因 此,留置针组合体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最好具有弹压部,该弹压部 向上述爪部相互4妻近的方向弹压上述爪部操作部。
由此,留置针组合体可靠地成为锁定状态。换言之,能够可靠 地防止留置针组合体非本意地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内针接口从外针 接口脱离。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上述爪部最好设置在上述内 针接口上,上述卡合部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上。 由此,能够提高留置针组合体的操作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1中B - B线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与图8对应的立体图。 图IO是表示在图l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从内针接口拆下了 管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所具有的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2实施方式)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2实施方式)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3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 4妻口的局部纵剖一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留置针 组合体。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1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图4分别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5~图8分别是沿 图1中B-B线的剖视图,图9是图1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的与图8 对应的立体图,图IO是表示在图l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中、从内针 接口拆下了管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是图l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
所具有的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另夕卜,以下称图1、图9及图10中的右侧为"基端"、称左侧为"顶 端,,,且称图2至图8中的上侧为"基端"、称下侧为"顶端"来进行说 明。另外,在图2~图8中,省略了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所具有的 防脱落一/L构。
图1 (图5 图IO也一样)所示的留置针组合体1包括空心的 外针2;固定在外针2的基端部的外针接口 3;穿通于外针2内的内 针4;固定在内针4的基端部的内针接口 5;以内腔71与外针2的 内腔21连通的方式连接在外针接口 3基端部(或侧方部)的管7。下面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外针2最好使用具有一定程度的挠性的材料。外针2的构成材
料适合采用树脂材料、特别是软质树脂材料,其具体例子可列举出
例如PTFE、 ETFE、 PFA等氟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等烃系树脂 或它们的混合物、聚氨酯、聚酯、聚酰胺、聚醚尼龙树脂、上述烃 系树脂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混合物等。
这样的外针2其全部或一部分也可以具有内部视认性。另外, 也可以在外针2的构成材料中配合例如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铋、、 鴒酸等X射线造影剂,使其具有造影功能。
外针接口 3通过例如敛缝、熔接(热熔接、高频熔接等)、胶 粘剂粘接等方法被液密地固定连接(固定)在外针2的基端部。
外针接口 3由大致筒状的部件构成,其内部31与外针2的内腔 21连通。
在该外针接口 3的图5中(图6 图8也一样)的右侧壁部上, 形成有一端向外针接口 3的内部31开》文的流3各32。该流-各32呈大 致L字形,其另一端在凹陷形成于外针接口 3基端的凹部33开放, 形成开口 321。另外,在凹部33的顶端面(底面)上,向基端方向 突出形成有包围开口 321的环状的凸部(连接部)34。
该凸部34^皮插入管7的顶端部的内腔71,管7的一端部(顶端 部)连接至外针接口3。由此,能够经由管7将药液等的液体供给至 外针2 (外针接口 3)。
而且,在外针接口 3的图5中(图6 图8也一样)的左、右侧, 作为操作部的一对翼6a, 6b与外针接口 3 —体形成。翼6a, 6b分 别具有挠性,构成为通过在翼6a、 6b与外针接口 3的接合部附近折 曲或弯曲能够打开、闭合。
在将外针2及内针4向血管等中穿刺时,可以用手指捏住翼6a、 6b使其成为闭合状态,沿内针4和外针2的长度方向移动操作该内 针4和外针2,即,能够进行穿刺操作(参照图1)。在将外针2留 置时,使翼6a、 6b呈打开状态,用胶布等将翼6a、 6b固定在皮肤上。
外针2中穿通有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41的内针4。留置针组合
体1是在将内针4穿通于外针2、使后述的内针接口 5与外针接口 3 抵接的状态、即图1、图2及图5所示的状态下使用的。以下,将这 种状态称为"组合状态"。
内针4的长度被设定为,在组合状态下,至少针尖41从外针2 的顶端开口 22突出的程度。
内针4虽然也可以是空心针,但最好是实心针。通过使内针4 为实心针,在能够使其外径减小的同时仍能确保足够的强度。而且, 通过使内针4为实心针,操作结束后,在废弃内针4时,不存在血 液残留于内针4的内部、或该残留的血液流出的危险,安全性高。
另外,在内针4为空心针的情况下,该内针4穿刺血管后,虽 然可根据血液流入内针4的空心部来确认血液的回血,但通过使内 针4为实心针,血液会流入内针4与外针2之间的间隙,因而能够 更早;也确i人血'液的回血。
另外,虽然也可以将内针4制成具有空心部和实心部这二者的 结构(例如,通过充填空心针的内腔的一部分,将顶端侧形成为空 心、将基端侧形成为实心的结构等),但由一个部件构成该内针4 整体,可以^^某求内针4的成本的削减。
此外,内针4具有外径不同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部 分。即,内针4具有位于顶端侧(顶端部)的外径最大的最大外 径部4a;位于基端侧的外径最小的最小外径部4c;位于最大外径部 4a与最小外径部4c之间、具有介于最大外径部4a与最小外径部4c 之间的外径的中间外径部4b。
而且,内针4上形成有第1外径变化部42,其外径在最大外 径部4a与中间外径部4b之间的边界部分连续变化;第2外径变化 部43,其外径在中间外径部4b与最小外径部4c之间连续变化。
各外径变化部42、 43中,虽然内针4的外径也可以阶梯性地变 化,但通过使其连续变化(呈锥状地变化),在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时,可以防止各外径变化部42、 43挂住后述密封部件8的狭 缝81的顶端边缘部、保护器主体91的内针通路911的顶端边缘部 等,可以使从外针2上拔出内针4的操作更顺畅且可靠地进行。
另外,各外径变化部42、 43既可以在制造内针4时形成,也可 以利用形成后述槽44时所必然形成的层差。
而且,最大外径部4a的外径被设定为与外针2的内径大致相等, 在将内针4穿通于外针2的状态下,最大外径部4a与外针2的内表 面紧密接触。在该最大外径部4a(顶端部)的外周部上,沿内针4 的长度方向凹陷形成有槽(流路)44。通过该槽44,在将内针4穿 通于外针2的状态下,外针2的顶端开口 22与外针接口 3的内部31 连通。槽44具有例如在穿刺于血管时作为血液(体液)的流路的功 能。由此,能够可靠地确认血液的回血。
作为这种内针4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出例如不锈钢、铝或铝 合金、钛或钛合金等金属材料。
如图2、图5所示,在内针4的基端部固定连接(固定)有内针 接口 5。该内针接口 5包括固定内针4的固定部51、和i殳于固定部 51的外周侧的罩部52。该固定部51和罩部52最好一体形成。
并且,在组合状态下,在固定部51与罩部52之间配设有管7。 即,在组合状态下,内针接口5中穿通有管7。由此,能够防止管7 对留置针组合体1的操作构成阻碍。
另外,在罩部52上设有用于引导管7的一对导向部523、 523 (参照图1)。该导向部523构成罩部52的侧壁(侧部),并对管 7进行引导,使管7顶端部的中心轴02与内针接口 5的长度方向(外 针2的中心轴)大致平行。
另外,将内针4从外针2拔出时,可以经由两导向部523之间 (间隙521)将管7从内针接口 5拆下(参照图9、图10)。
内针4相对内针接口 5 (固定部51 )的固定方法,可列举出例 如嵌合、敛缝、熔接、胶粘剂粘接等方法、或是并用上述方法的方 法。另外,内针4是空心时,为了例如在穿刺血管时不让逆流的血液从内针4的基端飞賊出去,必须进行密封。
另外,如图1所示,在内针接口 5的顶端外周形成有凸缘(凸
部)522。通过设置凸缘522,例如将内针4从外针2拔出时,通过 将手指卡靠在凸缘522上而进行该操作,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 另外,如图2所示,凸缘522在组合状态下与后述的薄片40卡合。 这种内针接口 5和上述的外针接口 3分别最好由透明(无色透 明)、着色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构成,以确保内部的一见认性。由此, 在确保了外针2已插入血管后,可以通过目浮见确认经由上述内针4 的槽44流入的血液的回血。而且,如果内针4是实心的,由于例如 因血管内部的压力导致回血的血液全部经由槽44逆流,因而视认性 更好。
作为外针接口 3、内针接口 5、以及翼6a、 6b的构成材料,没有 特殊限定,分别可以列举出例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 共聚物等聚烯烃、聚氨酯、聚酰胺、聚酯、聚碳酸酯、聚丁二烯、 聚氯乙烯等各种树脂材料。
管7具有挠性,如上所述,其一端与外针接口 3的基端部连接。 在管7的另一端部(基端部)上安装有连接器72 (参照图1)。该 连接器72上,连接有例如安装在供给给药输液(药液)的输液管端 部的连接器、容纳着药液的注射器的口部(顶端部)等。
另外,管7的构成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列举出例如聚乙烯、 聚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的聚烯烃、聚氯乙烯、聚丁二烯、 聚酰胺、聚酯等,这些材料中,尤其优选使用聚丁二烯。将聚丁二 烯用作管7的构成材料的情况下,具有适当的挠性、良好的耐药性 和防药品吸附性。
另外,留置针组合体1在外针接口 3的内部31中具有圓柱状(块 状)的密封部件8 (参照图11)。在该密封部件8的大致中央,形 成有沿其长度方向贯穿的狭缝81。
如图ll所示,狭缝81的形状呈一字形。
密封部件8在组合状态下,在狭缝81中穿通有内针4,并且,在已将穿通的内针4拔出时,狭缝81具有因密封部件8自身的弹力 而闭塞的自我闭塞性。由此,在拔出了内针4后,能够防止从外针 接口 3的基端漏液,并且能够保持外针接口 3内的无菌性。
另外,如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在组合状态下,内针4的最 小外径部4c位于狭缝81内。通过这一结构,可以防止密封部件8 (狭缝81)上留下印记而导致密封性降低。
作为这种密封部件8的构成材料,可以列举出例如天然橡胶、 异戊二烯橡胶、异丁烯橡胶、丁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歸橡胶、聚 氨酯橡胶、腈基丁二烯橡胶、丙烯酸酯橡胶、氟素橡胶、硅胶等各 种橡胶材料(特别是经过硫化处理的材料)、以及聚氨酯系、聚酯 系、聚酰胺系、聚烯烃系、苯乙烯系等各种热可塑性弹性材料或它 们的混合物等的各种弹性材料。
而且,密封部件8上,在与狭缝81不同处形成有流路82。该流 路82分别在密封部件8的顶端面及侧面开》丈,呈大致L字形。
并且,密封部件8 -波插入外针接口 3内,通过使流路82的在密 封部件8的侧面开放的开口与上述流路32的向外针接口 3的内部31 开放的开口一致,从而形成(完成)呈曲柄状的中转流^各。经由该 中转流路,外针2的内腔21与管7的内腔71连通。根据上述结构, 可以使中转流路的长度较短,并可以防止外针接口 3的大型化。
而且,在留置针组合体l中,在外针接口 3上设有薄片40。
如图2所示,薄片40具有呈大致椭圆柱状的薄片主体401、杆 (手指抵靠部)402、和转动轴403。
在薄片主体401的侧面上i殳有凹部(卡合部)404。
另外,在薄片主体401的椭圓的外周面上,设有在其切线方向 (图2中的基端方向)上突出的杆402。由此,能够容易地将手指抵 靠在杆402上,使薄片主体401绕转动轴403转动。
另外,转动轴403是将薄片主体401 (凹部404)相对外针接口 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部件。
如图2所示,在组合状态下,薄片40 (凹部404)与凸缘522卡合而成。由此,留置针组合体1成为内针接口 5被相对外针接口 3 固定的锁定状态。
另外,如图3所示,通过使锁定状态(卡合状态)的薄片40在 图3中逆时针转动,从而该薄片40从凸缘522脱离。由此,留置针 组合体1成为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解除状态(非锁定状态)。
这样,通过使薄片40转动,留置针组合体1成为锁定状态或锁 定解除状态。
在锁定状态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用指尖捏住翼6a、 6b进行穿 刺操作时(参照图1),由于内针接口 5被相对外针接口 3固定,所 以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4在穿刺皮肤(血管)之前^^皮该皮肤推压而 进入外针2内,从而内针4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换言之,留置针 组合体1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另外,穿刺后,通过使薄片40转动,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使留置 针组合体l呈非锁定状态,因此,能够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 而且,被拔出了内针4的外针2 (参照图10)能够留置于血管中。
此时,通过把持着内针接口 5、用手指推压(推)处于锁定解除 状态的薄片40的推压面(基端面)405,由此,用一只手就能够将 外针2及外针接口 3推进血管内。这样,薄片40的推压面405具有 与翼6a, 6b相同的功能。
如图4所示,在留置针组合体l中,薄片40除锁定状态(参照 图2)和锁定解除状态(参照图3)外,还具有收纳状态(退避状态)。
该收纳状态是,通过使锁定解除状态的薄片40在图4中顺时针 转动,从而薄片40的大部分从外针接口 3的外周部退避,即,薄片 40的大部分^C收纳在外4十"^妻口 3的内部31的状态。
通过使薄片40被收纳,即,薄片40不从外针接口 3的外周部 突出,从而,在留置外针2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胶带挂住薄片40, 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胶带断裂。由此,能够通过胶带将打开了翼 6a、 6b的状态的外针接口 3 (参照图10)可靠地固定在皮肤上。
另外,如图4所示,在收纳状态下,杆402 4氐4妄于外针接口 3的基端部36。由此,能够防止薄片40过度地进入外针接口 3的内部 31。
这样,在留置针组合体l中,通过薄片40和凸缘522构成锁定 机构,该锁定机构在组合状态下将内针接口 5相对外针接口 3固定。
并且,薄片40不限于设于外针接口 3,也可以设于内针接口 5。 在将薄片40设于内针接口 5的情况下,需要将与薄片40卡合的凸 缘522设置于外针接口 3。
另外,薄片40的设置个数在图示的结构中为1个,但不限于此, 也可以是例如2个或2个以上。
而且,留置针组合体1具有保护器9,将内针4从外针2拔出时, 该保护器9至少覆盖内针4的针尖41。下面说明该保护器9。
如图5~图8所示,保护器9具有外形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保护 器主体91、和设置在该保护器主体91内的开闭机构92。
在保护器主体91的大致中央处,沿保护器主体91的长度方向 贯穿形成有供内针4穿通的内针通路911。
内针通路911的横截面形状大致呈圆形,其内径被设定为与内 针4的最大外径部4a的外径相等、或比它稍大。
而且,在保护器主体91的顶端侧的内壁(面对内针通路911的 面)上形成有凹部912。
该凹部912中容纳着开闭机构92。开闭冲几构92构成为包括块状
压才几构)922。
该开闭机构92的大部分退避在凹部912内,该开闭机构92能 够在第1姿态(图5所示姿态)和第2姿态(图6所示姿态)间位 移,在第l姿态下,能够将内针4穿通于内针通路911;在第2姿态 下,开闭部件921的一部分进入内针通路911,阻止内针4的针尖 41通过。
根据这样的保护器9,能够以简单的操作迅速且安全地覆盖使用 后的内针4的针尖41,而且,由于开闭机构92的作用, 一旦被覆盖的针尖41便不会从保护器9 (保护器主体91 )的顶端突出。因此, 进行内针4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防止其操作者等误被针尖41刺到 手指等的事故,安全性较高。
而且,在组合状态下,保护器9其大致整体被外针接口 3及内 针接口5这二者覆盖。因此,由于在进行外针2及内针4的穿刺时 保护器9不构成阻碍,所以能够更可靠地进行该操作。另外,保护 器9的大致整体也可以被外针接口 3及内针接口 5中的任一个覆盖。
而且,保护器9构成为,在组合状态下与密封部件8相比位于 基端侧。因此,将内针4从外针2拔出时,由于不必使保护器9通 过密封部件8的狹缝81,因而能够更容易且可靠地进行该操作。而 且,根据上述结构,能将内针4的全长设定得更短,因而还具有能 够谋求留置针组合体1的除管7以外的部分的小型化的优点。
如图9及图IO所示,留置针组合体1具有连结部件20,连结部 件20是在保护器9覆盖针尖41时、作为防止该保护器9从针尖41 脱落的防脱落4几构。
该连结部件20以连接保护器9和内针接口 5的方式构成。由此, 能够可靠地防止保护器9从内针接口 5 (针尖41 )脱落,因此,能 够可靠地维持保护器9覆盖针尖41的状态。由此,在进行内针4等 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该作业者等误操作而被针尖41刺 到手指等的事故,安全性高。
另外,连结部件20呈波紋状,因而伸缩自由。这样的连结部件 20在组合状态下收缩、即折叠,在已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的状 态(图9及图IO所示的状态)下伸长、即展开。
这样的连结部件20在组合状态下收缩,在该收縮状态下被收纳 在内针接口5内。由此,在穿刺操作时连结部件20不会构成阻碍, 留置针组合体1的操作性得到提高。另外,还具有能够谋求留置针 组合体1的小型化的优点。
另外,在连结部件20收缩的状态以及伸长的状态下,内针4贯 穿该连结部件20。由此,内针4具有在连结部件20伸缩时作为该连结部件20的导向部的功能。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例如使留置针组
合体l成为组合状态(制造状态)时,连结部件20在非本意的状态 下收缩、即不被收纳于内针接口 5而收缩的情况。
另外,这种留置针组合体1具有固定机构,用于在组合状态 下将保护器9固定在外针接口 3上;卡合机构(移动限制机构), 在保护器9覆盖内针4的至少针尖41的状态下,通过内针4与保护 器9卡合,卩艮制内针4相对于保护器9向与针尖41相反方向移动。 下面,分别详细i兌明该固定才几构及卡合才几构。 (固定机构)
首先对固定机构进行说明。
保护器主体91的内壁上,在凹部912的基端侧形成有贯穿孔 913,在该贯穿孔913的图5中左端,形成有向内侧突出的凸部914。
贯穿孔913内,在收纳巻簧12的状态下,在图5中右端穿通有 具有凸缘部11的固定用销10。该状态下,巻簧12的图5中的左端 与凸部914抵接,巻簧12的图5中的右端与凸缘部11抵接。
而且,在外针接口 3的图5中左侧壁部的基端部上形成有可插 入固定用销10的贯穿孔35。
在内针4穿通(贯穿)内针通路911的状态下,固定用销10的 右面与内针4的外周面(外表面45)抵接,固定用销IO的左端部从 贯穿孔913突出而被插入贯穿孔35内。由此,保护器9被固定在外 针接口 3上(参照图5及图6)。
另一方面,当内针4从内针通路911被拔出时,固定用销10被 巻簧12推压、移动到图7中右侧,固定用销IO的左端部从贯穿孔 35脱出。由此,保护器9相对外针接口 3的固定被解除(参照图7)。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主要由贯穿孔913、固定用销10、巻簧 12及内针4构成用于将保护器9固定在外针接口 3上的固定机构。
而且,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才几构在开闭才几构92 动作之后动作。即,在开闭机构92动作的状态下,由固定机构维持 保护器9相对外针接口 3的固定。根据上述结构,在保护器9相对外针接口 3的固定被解除的状态下,由于开闭机构92可靠地动作, 因此进行内针4等的废弃处理等时,能够可靠地防止其操作者等误 被针尖41刺到手指等的事故。 (卡合机构) 下面对卡合机构进行说明。
在保护器主体91的基端部,形成有使内针通路911缩径后而成 的缩径部915。该缩径部915的内径被设定为比内针4的中间外径 部4b及最小外径部4c的外径大、且比最大外径部4a的外径小。
由此,当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时,最小外径部4c、第2外 径变化部43及中间外径部4b能够通过缩径部915,而第1外径变化 部42则不能通过缩径部915,而是卡合于缩径部915 (参照图7)。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1外径变化部42和缩径部915构成 使内针4与保护器9卡合的卡合机构。
通过设置这样的卡合机构,在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的一 系列 操作中,可以使内针4卡合于保护器9、使保护器9从外针接口3 脱离(参照图7及图8),因而这一操作极其简单。另外,可以防止 内针4从覆盖针尖41的状态下的保护器9中脱出。
而且,第1外径变化部42及缩径部915分别形成在内针4及保 护器9上,因而结构简单,部件个数不会增加,有助于小型化、细 直径化。
在以上说明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如图1及图5所示,管7连接 在外针接口 3的基端部36上,在组合状态中,外针2的中心轴0! 与管7的顶端部的中心轴02大致平行。即,管7从外针接口3的基 端向基端方向突出。
这里,假如管7向外针接口 3的侧方突出,当穿刺外针2及内 针4时,外针接口 3被管7向着横方向牵拉,失去平衡,其操作变 得困难。
而且,假如管7向外针接口 3的上方突出,当将外针2留置于 患者的血管等时,若将外针接口 3固定于患者,可能会造成管7折弯(扭折)。
而且,当管7向外针接口 3的侧方或上方突出,外针2进入血
管后,仅将外针2向血管内推进时,为了不夹住管7,有必要避开管 7来把持内针接口5,其操作变得繁杂。
相对于此,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管7向外针接口 3的 基端方向突出,并且由于被内针接口 5覆盖,因而不会产生上述不 良情况,操作性良好。
接下来,详细说明留置针组合体1的使用方法的一个例子(穿刺 于血管的情况)。
(1 )使留置针组合体1呈锁定状态(组合状态),将安装在输 液管的端部上的连接器预先连接到连接器72上,使其能够供给来自 输液管的输液。
另外,此时,由夹紧装置(流路开关机构的一个例子)夹住管7 或输液管上的规定部位,将其内腔闭塞。
(2) 然后,解除由上述夹紧装置等对管7或输液管的闭塞,将 来自输液管的输液经由管7导入外针接口 3内。
被导入外针接口 3内的输液充满流^各32、流路82、以及与外针 ^接口 3的内部31的密封部件8相比顶端侧的空间,并净皮导入外4十2 的内腔21,由此,外针2的内腔21被输液充填。此时,输液的一部 分从外针2的顶端开口 22流出。
(3) 如上述那样完成了充填后,以夹紧装置等再次闭塞管7或 输液管,用手指捏住翼6a、 6b将其闭合,将该翼6a、 6b作为把持 部(操作部)将一体化的外针2及内针4穿刺到患者的血管(静脉 或动脉)中。此时,如前所述,由于留置针组合体1为锁定状态, 即,内针接口通过锁定机构(薄片40以及凸缘522 )被固定在外针 接口上,所以能够防止或抑制内针4被皮肤推压而进入外针2内。 因此,内针4和外针2、尤其是内针4能够可靠地穿刺血管(皮肤)。
通过外针2确保血管后,由于血管的内压(血压)作用,血液 经由内针4的槽44在外针2的内腔21内向基端方向逆流,因而能够在具有视认性的外针2、外针接口 3、内针接口 5或管7中的至少 1个部位确认血液的逆流。
而且,确认了血液的逆流后,使外针2及内针4向顶端方向前进 微小距离。
另外,进行这样向血管的穿刺时,因为外针2的内腔21被输液 充填,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误使气泡进入血管内,安全性极高。
而且,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1中,管7连接于外 针接口 3的基端部36,在组合的状态下,能使外针2的中心轴Oi 与管7的顶端部的中心轴02大致平行。因此,在进行外针2及内针 4的穿刺时,管7部不构成阻碍,操作性优良。
(4) 通过外针2确保血管后,使薄片40转动,解除其与凸缘 522的卡合,即,使留置针组合体l (锁定机构)呈锁定解除状态。 在该状态下,用一只手固定外针2或外针接口 3,用另一只手把持着 内针接口 5向基端方向拉拽,将内针4从外针2上拔出。此时,如 上所述,由于是内针接口 5没有相对外针接口 3固定的状态、即内 针接口 5相对外针接口 3呈自由状态,因而能够容易地将内针4(内 针接口 5)从外针2 (外针接口 3)上拔出。
(5) 并且,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当针尖41通过狭缝81内 时,具有自我闭塞性的密封部件8因自身的弹力而闭塞狭缝81。由 此,不会发生经由狭缝81的液漏,而且能够确保外针接口 3内及输 液管的无菌性。
(6) 并且,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当针尖41通过内针通路 911的凹部912附近时,由巻簧922的推压使开闭部件921向内针通 路911侧移动,开闭部件921的右面与内针通路911的凹部912的 正对面抵接。即,开闭机构92从第1姿态(参照图5)变化为第2 姿态(参照图6)。
这样,当开闭机构92变为第2姿态,由于开闭部件921将内针 通路911封闭,即使针尖41欲以再次向顶端方向返回的方式移动, 由于针尖41与开闭部件921抵接,因而返回动作无法实现。(7) 并且,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当针尖41通过内针通路 911的贯穿孔913附近时,由巻簧922的推压使固定用销10向内针 通路911侧移动,固定用销10的右面与内针通路911的贯穿孔913 的正对面抵接。此时,固定用销10的左端部从外针接口 3的贯穿孔 35脱离。由此,保护器9的相对外针接口 3的固定被解除(参照图 7)。
这样,在保护器9的相对外针接口 3的固定被解除的状态下, 由于开闭机构92可靠地动作,因而进行内针4等的废弃处理等时, 能够可靠地防止其操作者等误被针尖41刺到手指等的事故。
(8) 并且,当内针4向基端方向移动时,第1外径变化部32 不能通过缩径部915,而是与该缩径部915卡合(内针4卡合于保护 器9)。
在该状态下,如果将内针接口 5进一步向基端方向拉拽,卡合 于内针4的保护器9与内针4一起向基端方向移动,并从外针接口 3 分离(参照图8及图9)。此时,通过连结部件20,防止保护器9 从内针接口 5脱离。
另外,在进行上述工序(5) ~ (9)的一系列操作时,因内针 接口 5的导向部523而使外针2的中心轴O!与管7的顶端侧的中心 轴大致平行,从而能够顺畅且可靠地进行这些操作。
(9) 接下来,将贯穿于内针接口 5的管7经由间隙521拆下(参 照图10)。
这样从外针2上拔出内针4后,由于内针4及内针接口 5不再 使用了,所以被废弃处理。
内针4的针尖41由保护器9覆盖,特别是,针尖41超过开闭 机构92并比开闭机构92更向顶端侧移动,由于不从保护器9的顶 端突出,因此能够防止废弃处理的操作者等误被针尖41刺到手指等 的事故。
(10) 接下来,使薄片40转动,成为收纳状态。由此,在通过 胶带等将外针接口 3固定到皮肤上时,薄片40不会构成阻碍。在上述收纳状态下,打开翼6a、 6b,通过胶带等将外针接口 3 固定在皮肤上,并且解除上述夹子对管7或输液管线的闭塞,开始 进行输液的供给。
从输液管被供给的输液,经过连接器72、管7、外针接口 3及 外针2的各内腔,被注入患者的血管内。 (第2实施方式)
图12和图13分别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2实施方式) 的局部纵剖视图。并且,以下,以图12和图13中的上侧为"基端"、 以下侧为"顶端"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这些附图对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2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i兌明,对同样的 事项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锁定机构的结构不同外,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内针接口 5A上设有一对挟持片50a、 50b。这些挟持片50a、 50b以内针接口 5A的中心轴为轴相对配置。 挟持片50a、 50b的结构(形状)大致相同,因此,以下仅对挟持片 50a和与其卡合的凹部(卡合部)60进行代表性i兌明。
挟持片50a具有呈板状的挟持片主体503;设置在挟持片主体 503的顶端侧的爪部(凸部)501;设置在挟持片主体503的基端侧 的爪部操作部502;转动轴504。
爪部501是向挟持片主体503的内侧(图12中(图13也一样) 的右侧)的表面突出而形成的。该爪部501的形状呈楔形。
爪部操作部502是向挟持片主体503的外侧(图12中(图13 也一样)的左侧)的表面突出而形成的。通过操作该爪部操作部502、 即向图12中右侧推压该爪部操作部502,能够容易地使爪部501绕 转动轴504顺时针转动。
另外,转动轴504是将挟持片主体503相对内针接口 5A以能够 转动的方式进行支承的部件。凹部60与爪部501对应地设置在外针接口 3A的外周部。在本 实施方式中,设有2个凹部60。
如图12所示,在组合状态下,挟持片50a和挟持片50b的爪部 501分别卡合于凹部60。由此,留置针组合体1A成为内针接口 5A 相对外针接口 3A被固定的锁定状态。
另外,如图13所示,通过分别操作锁定状态(卡合状态)的挟 持片50a和挟持片50b的爪部操作部502、即、使爪部操作部502相 互接近,爪部501相互远离,各爪部501从凹部60脱离。由此,留 置针组合体1A成为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解除状态。
在锁定状态的留置针组合体1A中,用指尖捏住翼6a、 6b进行 穿刺操作时,由于内针接口 5A被相对外针接口 3A固定,所以能够 防止或抑制内针4在穿刺皮肤(血管)之前被该皮肤推压而进入外 针2内的情况,从而内针4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换言之,留置针 组合体1A穿刺操作时的操作性优良。
另外,穿刺后,通过操作各爪部操作部502,能够以简单的操作 使留置针组合体1呈非锁定状态,因此,能够将内针4从外针2上 拔出。而且,能够被拔出了内针4的外针2留置在血管中。
这样,在留针组合体1A中,由挟持片50a (爪部501)、挟 持片50b (爪部501 )以及各凹部60构成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在 组合状态下将内针接口 5A相对外针接口 3A固定。
在留置针组合体1A中,从外针2上拔出内针4时,由于把持着 设有该拔出的内针4的内针接口 5A,所以挟持片50a、 50b最好设 置在内针接口 5A上。换言之,通过将挟持片50a、 50b设置在内针 接口5A上,能够提高留置针组合体1A的操作性。
并且,挟持片50a、 50b不限于设置于内针接口 5A,也可以设置 于外针接口 3A。在将挟持片50a、 50b设置于外针接口 3A的情况下, 需要将与各爪部501卡合的凹部60设置于内针接口 5A。
另外,4夹持片不限于相互正对的2个(一对),也可以例如沿 着内针接口 5A的外周设置3个或3个以上。(第3实施方式)
图14是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第3实施方式)所具有的内针 接口的局部纵剖视图。并且,以下,以图14中的上侧为"基端,,、 以下侧为"顶端"进行说明。
以下,参照该图对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 说明,以与前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4亍i兌明,对同样的事项 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除锁定机构的结构不同外,与上述第2实施方式相同。
如图14所示,在2个爪部操作部502之间,设置(插设)有压 缩巻簧(弹压部)70。该压缩巻簧70的各端部701 4氏接于各爪部操: 作部502。
这样设置的压缩巻簧70在爪部501相互接近的方向(图14中 的箭头方向)上,对爪部操作部502进行弹压。由此,留置针组合 体1B在组合状态下可靠地成为锁定状态。换言之,能够可靠地防止 留置针组合体1B非本意地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内针接口 5A从外针 ^接口 3A上脱离的情况。
这样,在留置针组合体1B中,由挟持片50a (爪部501)、挟 持片50b(爪部501)、各凹部60、及压缩巻簧70构成锁定机构, 该锁定机构在组合状态下将内针接口 5A相对外针接口 3A固定。
以上,按照图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进行了说 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构成留置针组合体的各部分只要能够发挥 同样的功能便可以置换成任意结构的部件。另外,还可以附加任意 的构成物。
另外,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不限于插入血管内使用,也可以 适用于插入例如腹腔内、胸腔内、淋巴管内、脊推管内等。
密封部件的狭缝的形状不限于一字形,还可以是例如十字形、Y 字形、T字形(卜字形)、H字形。
另外,密封部件不限于设有在自然状态下开口的狭缝的部件,还可以是例如设置有孔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压缩密封部件 直到该孔成为闭塞状态而将其设置在外针接口上。
另外,锁定机构不限于图示的结构,还可以是例如借助内针接 口的顶端部与外针接口的基端部的嵌合的部件。在借助嵌合设置锁 定机构的情况下,锁定状态(嵌合状态)的留置针组合体通过拉拽 内针接口而成为锁定解除状态。
另外,还可以设置将内针从外针上拔出后安装在外针接口的基 端部上的盖。由此,能够进一步防止从外针接口产生的基端漏液。 该盖既可以与外针接口 一体地形成,也可以与外刮-接口分体地形成。 另外,盖相对外针接口的固定方法可以是例如借助摩擦的方法、借 助搭靠的方法等的任意方法。
另外,保护器不限于图示的结构,例如,其结构也可以设置成, 可以在覆盖内针的至少针尖的位置、和离开内针的位置之间转动(可 位移)。
另外,作为设置在管的端部的连接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
举出日本特开2005 - 261931号公报所记载的无针连接器、三向活栓等。
另外,作为设置在管的端部的部件,不限于上述连接器,还可 以设置例如盖、空气过滤器等。
另外,在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中,可以将这些连接器、盖、 空气过滤器适当地替换安装于管的端部。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具有内针,在该内针的顶端具有锐利 的针尖;内针接口,该内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内针的基端部;空心的 外针,上述内针穿通该外针;外针接口,该外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外 针的基端部;管,该管以其内腔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连接 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开口,该开口以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 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操作部,该操作部 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 ,在将上述内针穿通上述外针的穿通状态下,将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操作;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能够处于以下状态在上述穿通状态下,上述内针接口相对上述外针 接口固定的锁定状态;该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解除状态。由此, 在进行穿刺操作时,由于成为内针接口相对外针接口被固定的锁定 状态,因而能够将内针接口可靠地固定在外针接口上,因此,能够 可靠地阻止或抑制内针的移动。这样,该内针能够可靠地穿刺皮肤。 另外,穿刺后,由于成为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解除状态,因而能 够从外针上容易地拔出内针。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穿刺操作时的 操作性优良,能够容易且可靠地确保输液等的管线。因此,本发明 的留置针组合体具有工业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内针,在该内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内针接口,该内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内针的基端部;空心的外针,上述内针穿通该外针;外针接口,该外针接口固定在上述外针的基端部;管,该管以其内腔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连接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开口,该开口以与上述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上述外针接口,在将上述内针穿通上述外针的穿通状态下,将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操作;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能够处于以下状态在上述穿通状态下,上述内针接口相对上述外针接口固定的锁定状态;和该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解除状态。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开 口处连接有管。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穿 通于上述内4十4妻口 。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锁定机构具有凸部,其设置在上述内针接口和上述外针接口中的一个上;能够与上述凸部卡合的卡合部,其设置在上述内针接口和上述外针接口中的另一个上,在上述锁定状态下,上述卡合部卡合于上述凸部;在上述锁定 解除状态下,上述卡合部从上述凸部脱离。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 部被可转动地支承,在上述锁定状态和上述锁定解除状态之间转动。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卡合部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上,在上述锁定解除状态下作为上述操 作部。
7.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 卡合部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上,除上述锁定状态和上述锁定解除状 态外,还可取得该卡合部的至少 一部分从上述外针接口的外周部退 避的退避状态。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退避 状态是上述卡合部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在上述外针接口内的收纳状态。
9.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凸部 是沿着上述内针接口的外周多个设置的爪部,与上述各爪部对应地 设有多个上述卡合部。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有操作 上述爪部使其相互4妾近、远离的爪部才喿作部。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爪 部操作部设置在上述各爪部上,通过使上述爪部操作部相互接近, 上述爪部相互远离。
12.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具部。
13.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留置针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爪部 设置在上述内针接口上,上述卡合部设置在上述外针接口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留置针组合体具有内针,在该内针的顶端具有锐利的针尖;内针接口,该内针接口固定在内针的基端部;空心的外针,内针穿通该外针;外针接口,该外针接口固定在外针的基端部;管,该管以其内腔与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连接在外针接口的基端部;开口,该开口以与外针的内腔连通的方式设置在外针接口的基端部或侧方部;操作部,该操作部设置于外针接口,在将内针穿通外针的穿通状态下,将该内针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操作;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能够处于以下状态在穿通状态下,内针接口相对外针接口固定的锁定状态;和该锁定状态被解除的锁定解除状态。
文档编号A61M5/158GK101321549SQ200680040810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6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日
发明者小川淳一, 山盛喜子, 村下尊人 申请人:泰尔茂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