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5977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西医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西医主要是以抗生素抗炎杀菌治疗为主。但上述方法只能起到缓解作用,治标不治本,中医虽然也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中成药,但由f效果不十分明显,患者仍然以西药抗生素为主,治标治不了本,目前,尚未有一种标本兼治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中药治疗药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药剂的制备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药物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蛤蛱50-60份生晒参80-90份黄芪400-450份川贝母50-60份五味子100-110份桑白皮200-250份苦杏仁15Q-160份玄参150-160份当归150-160份白芍150-160份茯吝150-160份甘草50-60份本发明药物最佳重量份配比是蛤蛱52份生晒参86份黄芪415份川贝母52份五味子104份桑白皮208份苦杏仁156份玄参56份当归156份白芍156份茯苳156份甘草52份将上述各组分制成发明药物的方法是以上十二味药物,将川贝母粉碎成细粉,备用;蛤蚧切成小块,其余10味粉碎成粗粉,与蛤蚧加水煎煮三次,(8倍/2小时、6倍/1.5小时、6倍/l小时)分次滤过,合并三次提取液,减压浓缩(65-75°C)成稠膏,真空干燥(70~8(TC)粉碎成细粉,加入川贝母粉,混匀,即得散剂,还可分装成胶囊。本发明产品的剂型为硬胶囊剂,性状为内容物为棕褐色粉末;气微,味微苦。服用方法为口服,每次45粒,一日3次。本发明药物具有补肺纳气,止咳平喘,理肺化痰。适用于肺脾两虛,肾不纳气所致久咳痰白,气喘阵作,动则益甚,疲乏无力,畏寒背冷,苔白,脉沉等,或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迁延、缓解期,轻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见有上述症候者。临床治疗效果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以咳嗽、咯痰、气急反复发作,甚则喘鸣为中心证候。咳嗽在夜间或晨起较剧,活动后咳嗽亦加重;咯痰为常见症状,多为白色泡沫痰,咯吐不畅;若感受外邪则咳嗽、咯痰等加重,痰黄质稠或咯吐脓痰,有时带有血丝;气急一般多在咳嗽或活动后发作,休息后缓解,外邪侵袭或内伤劳倦、情志刺激则气急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喘鸣不得平卧。从脏腑病机角度看,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外邪侵袭肺失宣降则咳,久咳伤肺,肺气不足,宣发与肃降功能失职,水津不布聚而生痰,痰浊阻肺又可反过来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脾主运化水谷与水湿,脾失健运或肺病及脾,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成痰,上渍于肺,壅塞肺气,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而致咳喘。同时,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气的充养,久病脾虛亦可导致肺气亦衰。肾为人体元气之本,肺脾两虛,久病及肾,肾气不足不能助脾运化,不能助肺纳气而成肺、脾、肾三脏倶虛而痰浊阻肺之慢性咳喘之证。本发明的药物对治疗上述患者300例,经10年临床观察,经与对照组对照和统计学处理,证明其疗效显著,现将临床总结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全部为门诊病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观察组300例,对照组100例,男女无明显差别。二、临床试验方法本试验釆用单盲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方式进行。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观察组和对照组,要求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尽可能的一致。采用门诊病例但需严格控制可变因素。治疗方法观察组本发明的药物,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固本咳喘片,每次3片,每日3次。疗程均为三个月,随访六个月。试验观察期间,停用其他与本病治疗相关的药物。三、观测指标1.详细观察各项症状和体征2.胸部X线检查3.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分类4.肺功能检查5.心电图检查四、试验结果(一)治后疗效分析表l各组症状疗效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u=l.29P>0.05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5%,治疗组优与对照组。但经Ridit分析,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2两组患者肺部罗音改善情况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由表2可见,治疗前后两组肺部罗音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说明本品能明显改善罗音。组间比较P值均<0.01,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表3各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情况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由表3可见,两组对咳嗽、咳痰、喘息等中医症状改善明显,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组间比较,观察组改善咳嗽,气喘,疲乏无力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表4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改善情况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由表4可见,两组改善肺功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组间比较除vcy。有显著性差异(p^.oi),其它均无显著性差异(p〉o.05)。表5治疗前后两组X线、心电疗效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由表5可见,两组X线、心电图比较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表6观察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肝功(ALT)、肾功的比较(X±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由表6可见,观察组安全性分析,经统计学处理(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本品对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心、肝、肾功能无影响。说明该药临床应,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二)随访疗效比较表7观察组后与随访疗效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疗后与随访时症状无明显变化,表明本品远期疗效稳定。五、典型病例例l.患者陈西胜,男,54岁,退休工人。该患缘因慢性咳嗽反复发作5年。自述咳嗽,咳痰,早晚重,昼夜咳痰30ml,呈白色泡沬状,伴有心悸、气短、喘促,活动后加重,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查体T36.2。C,P88次/分,Bpl35/90mmHg,扁桃体无肿大,咽部充血阴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心音纯律整,大致正常心电图,胸片提示双侧肺紋理增强,提示为慢性气管炎,WBC9.7x109/L,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肺肾气虛证。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迁延期,符合临床试验条件,按随机数字表纳入金噪息胶囊组,每次4粒,曰服三次,三个月后患者偶有咳嗽外,其余症状消失。心率72次/分,肺功能明显改善,感冒次数明显少于去年同时期,临床判断为显效。用药期间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随访六个月各项指标与治后比较无差异,说明本发明的药物疗效较持久。例2.王桂芝,女,40岁,既往慢支病史4年,平素间断咳嗽,喘息,伴有畏寒肢冷,乏力倦怠,易感冒。查体T36.2。C,P70次/分,Bpl35/90mmHg,扁桃体无肿大,咽部充血阴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粗,心音纯律整,大致正常心电图,胸片提示双侧肺紋理增强。提示为慢性气管炎,WBC6.8x109/L,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中医诊断咳嗽,辨证为肺肾气虛证。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缓解期。符合临床试验条件,按随机数字表纳入观察组,每次4粒,日服三次,三个月后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心率72次/分,肺功能明显改善,感冒次数明显少于去年同时期,与去年同期比较感冒次数去年同期为3次,而治疗期l次,随访期未发生,疗效判断为显效。临床判断为显效。用药期间患者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前后血尿及常规便肝肾功能检验亦未见异常。随访六个月各项指标与治后比较无差异,说明本发哨的药物疗效较持久。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发病率约为3.82%,老年约为15%,有些地区甚至高达20%~30%。慢支迁延期是急性发作期和临床缓解期的中间环节,此期治疗及时得当与否十分重要,慢支属于中医学"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以咳嗽、咯痰、气急反复发作,甚则喘鸣为中心证候。咳嗽在夜间或晨起较剧,活动后咳嗽亦加重;咯为常见症状,多为白色泡沬痰,咯吐不畅;若感受外邪则咳嗽、咯痰等加重,痰黄质稠或咯吐脓痰,有时带有血丝;气急一般多在咳嗽或活动后发作,休息后缓解,外邪侵袭或内伤劳倦、情志刺激则气急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喘鸣不得平卧。从脏腑病机角度看,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与肃降,外邪侵袭肺失宣降则咳,久咳伤肺,肺气不足,宣发与肃降功能失职,水津不布聚而生痰,痰浊阻肺又可反过来影响肺的宣降功能。脾主运化水谷与水湿,脾失健运或肺病及脾,不能输布水谷精微,酿湿成痰,上渍于肺,壅塞肺气,影响气机的升降出入而致咳喘。同时,肺气有赖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气的充养,久病脾虛亦可导致肺气亦衰。肾为人体元气之本,肺脾两虛,久病及肾,肾气不足不能助脾运化,不能助肺纳气而成肺、脾、肾三脏倶虛而痰浊阻肺之慢性咳喘之证。如《辨证录》谓"治痰而痰愈多,嗽愈急,咳愈重,何也?盖治痰之际,而不治痰之本耳。痰之标在肺,痰之本在肾,不治肾而治肺,此痰之所以不能去,而咳嗽不能愈也。"治疗大法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性发作多以祛邪为主,慢性迁延则结合主要病位、脏腑虛损、邪气偏实之不同,或以补虛为主,或以祛邪为主。缓解期宜调整阴阳气血,滋阴助阳补肾,或益气健脾,或养血活血等,总以扶正为主。本发明的药物由人参、蛤纷、黄芪、川贝、五味子、桑白皮、苦杏仁、玄参、当归、白芍、茯苓、甘草组成。具有补肺纳气,止咳平喘,理肺化痰之功效,根据中医学"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的理之君,入肺肾经,功擅补肺气,温肾阳,益精血、宁喘咳,为肺肾双补之要药;臣以人参,益五脏、生气血、固真元,得配蛤蛱尤善理肺肾劳伤咳喘。黄芪补肺益肺,振奋元阳,健中州、升清阳,行血脉,为补气升阳之佳品。茯苓甘淡,健脾胃,渗水湿,化痰涎,宁心神,为补中益脾之常用药,得人参甘草黄芪为治疗内伤咳喘,"培土生金"之法;佐以杏仁,桑皮宣降肺气,贝母、五味子化痰宁嗽,四药协同可消除肺失治节所聚之痰。久病咳喘则耗气,气耗则虛浮流荡而无所归寄,故更配用当归、白芍、玄参养血和阴,润肺滋燥,使气血偕同而有所受纳,辅助君臣药固其本根;使以甘草,益气补中,化痰利咽,并以调和诸药,如此配伍,共奏扶正固本,止咳平喘之功。口服每次4粒,一曰三次。用于慢性气管炎迁延期、缓解期,或轻度阻塞性肺气肿的咳嗽,气喘。中医辨证为咳嗽,肺肾气虚证,临床见有咳嗽咯白痰,气喘阵作,动则益甚,疲乏无力,畏寒肢冷,苔白脉沉。药理结果表明,本品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抗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本发明的药物,用于慢支迁延期肺肾气虛证的治疗,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临床观察表明,金咳息胶囊显效83例占28%,有效192例占64%,无效25例占8%,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显效20例,占20%,有效65例,占65%,无效15例,占15%,总有效率为8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Ridit检验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期)疗效,观察组显效78例占26%,有效190例占63.33%,无效32例占10.67%,总有效率为89.33%,观察组疗效治后与随访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本发明的药物治疗慢支迁延期肺肾气虚证的疗效确切、持久,并具有较好的改善肺功能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临床观察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综上观察本发明的药物对治疗慢支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肺肾气虛证确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发明的药物临床使用结果表明,有下述优点1、本发明选择了无毒、无副作用的纯中药为原料,符合药政法的规定,对人体无害;2、本发明无须煎煮、便于携带、服用方便;3、疗效显著,疗程短、见效快,药广泛、原料易得,较好的改善肺功能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4、成本低廉。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与制备方法,按原料的配比称取蛤蚧52g、生晒参86g、黄芪415g、川贝母52g、五味子104g、桑白皮2'08g、苦杏仁156g、玄参156g、当归156g、白芍156g、茯苓156g、甘草52g,以上十二味,川贝母粉碎成细粉,蛤蚧切成小块,其余10味粉碎成粗粉,与蛤蚧加水煎煮三次,(8倍/2小时、6倍/1.5小时、6倍/l小时)分次滤过,合并三次提取液,减压浓缩(65~75°C)成稠膏,真空干燥(70~8(TC)粉碎成细粉,加入川贝母粉,混匀,即得本发明的散剂,还可将散剂分装成iooo粒胶囊。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的药剂蛤蚧50-60份生晒参80-90份黄芪400-450份川贝母50-60份五味子100-110份桑白皮200-250份苦杏仁150-160份玄参150-160份当归150-160份白芍150-160份茯苓150-160份甘草50-60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各原料药重量比是蛤娇52生晒参86黄芪415川贝母52五味子104桑白皮208苦杏仁156玄参56当归156白芍156茯苓156甘草5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散剂或胶囊。4、根据权利要求l、2所述的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原料的配比称取蛤蚧52g、生晒参86g、黄芪415g、川贝母5&、五味子104g、桑白皮208g、苦杏仁156g、玄参156g、当归156g、白芍156g、茯苓156g、甘草52g,以上十二味,川贝母粉碎成细粉,蛤纷切成小块,其余10味粉碎成粗粉,与蛤蚧加水煎煮三次,8倍/2小时、6倍/1.5小时、6倍/l小时分次滤过,合并三次提取液,减压浓缩6575。C成稠膏,真空干燥708(TC,粉碎成细粉,加入川贝母粉,混匀,即得本发明的散剂,还可将散剂分装成iooo粒胶囊。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具体地说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以蛤蚧、生晒参、黄芪、川贝母、五味子、桑白皮、苦杏仁、玄参、当归、白芍、茯苓、甘草为原料,根据药物不同特性,分别以细粉,小块,水煎煮三次等处理后,按比例配制成散剂,或粒胶囊,本发明具有疗效显著、药广泛、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文档编号A61K9/14GK101317946SQ200710055718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申请日期2007年6月6日优先权日2007年6月6日发明者丁绍敏,杜凤云,陈志勇,陈红刚申请人:吉林省正泰中汇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