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多弯曲部及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55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的多弯曲部及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窥镜的弯曲部及控制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内窺
背景技术
传统内窥镶的弯曲部为单弯曲部装置,为同轴四个方向弯曲.其弯曲
角度胃镜最大,上210度、下90度、左右各100度;结肠镜上下各180 度、左右各160度。鉴于装置上述的弯曲功能,在做胃镜、结肠镶检查时, 对大部分部位的病变只能从铜面观察,而不能对病变进行多方向的立体观 察,因此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工业用内窥镜的单弯曲部,因弯曲部短、 弯曲角度及弯曲方向不够,因此,也同样存在不能对所观察的物体,从不 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详细检查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 使用方便、能够为内窥镜提供多方向立体观察的内窥镳的多弯曲部及控制 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内寇镜的多弯曲部及控制装置,它包 括镜身管5,位于镜身管S的前端设置有内窥镜镜头1和镜颈2,镜身管5 的后端设置有操作部8,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身管5与镜头之阿至少设置 有两组蛇骨组件,即远端蛇骨组件3和近端蛇骨组件4;位于操作部8上 对应于所述蛇骨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多组角度螺旋钮7,多组角度螺旋钮 7通过转轴与角度链轮6连接,位于角度链轮6上与其啮合设置有一段角 度链条9,角度链条9的两端连接角度控制绳10,角度拔制绳10的两端 头分别与远端蛇骨组件3和近墙蛇骨组件4的内端头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 该实用新型用于医用及工业内窥镱时,能够将传统内窥镜的单 弯曲部装置改为双弯曲部装置,使内窥镜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大帼度增加, 弯曲的方向则由同轴四个方向变为同轴十个以上方向的弯曲运动,这样将 使内窥镜的操作更加方便灵活,使内窺镜检查的盲区减小到零,并可对所 检查的各个部位的病变或物体,从多个不同方向进行详细的立体观察,使 诊断及镜下治疗的准确性大大提髙。
(2) 该实用新型用于工业内窥镜时,还可根据需要将传统内窥镜的 单弯曲部装置改为多弯曲部装置,将两个以上的蛇骨组件,根据对内窥镜 镜身管及镜头不同弯曲角度、弯曲形状的要求,分别连接于内窥镜镜身管 与镜身管之间、镜头与镜身智之间,通过多个多组角度螺旋钮装置控制相 应蛇骨组件的弯曲运动,使内窥镜的弯曲角度进一步扩大,弯曲的形状及 方向更加多元化,可使内窥镜的弯曲方向达二十二个以上,内窥镜的操作 也将更加准确及灵活。
附面说明
困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困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圉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困l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镜身管5,位于镜身管5的前端设置有 内窥镜镜头1和镜颈2,镜身管5的后墙设置有搡作部8,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身管5与镜头之间至少设置有两组蛇骨组件,即远端蛇骨组件3和 近端蛇骨组件4;位于操作部8上对应于所述蛇骨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多 组角度螺旋钮7,多组角度螺旋钮7通过转轴与角度链轮6连接,位于角 度链轮6上与其啮合设置有一段角度链条9,角度链条9的两端连接角度 控制绳10,角度控制绳10的两端头分别与远端蛇骨组件3和近端蛇骨组 件4的内端头面定连接。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根据对内窥镜镜身管及镜头不同弯 曲角度、弯曲形状的要求,将两个以上的蛇骨组件分别连接于内幾镜的镜 身管需要弯曲处或是镜头与镜身管之间,邇过多个多组角度螺旋钮装置7 控制相应蛇骨组件作弯曲运动,可使同轴弯曲方向达二十二个以上。
权利要求1、一种内窥镜的多弯曲部及控制装置,它包括镜身管(5),位于镜身管(5)的前端设置有内窥镜镜头(1)和镜颈(2),镜身管(5)的后端设置有操作部(8),其特征在于所述镜身管(5)与镜头之间至少设置有两组蛇骨组件,即远端蛇骨组件(3)和近端蛇骨组件(4);位于操作部(8)上对应于所述蛇骨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多组角度螺旋钮(7),多组角度螺旋钮(7)通过转轴与角度链轮(6)连接,位于角度链轮(6)上与其啮合设置有一段角度链条(9),角度链条(9)的两端连接角度控制绳(10),角度控制绳(10)的两端头分别与远端蛇骨组件(3)和近端蛇骨组件(4)的内端头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窥镜的多弯曲部及控制装置,它包括镜身管,位于镜身管的前端设置有内窥镜镜头和镜颈,镜身管的后端设置有操作部。所述镜身管与镜头之间至少设置有两组蛇骨组件,即远端蛇骨组件和近端蛇骨组件;位于操作部上对应于所述蛇骨组件至少设置有一个多组角度螺旋钮,多组角度螺旋钮通过转轴与角度链轮连接,位于角度链轮上与其啮合设置有一段角度链条,角度链条的两端连接角度控制绳,角度控制绳的两端头分别与远端蛇骨组件和近端蛇骨组件的内端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医用及工业用内窥镜,使内窥镜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大幅度增加,使操作更加灵活方便,从而使检查的盲区减小到零,使诊断及镜下治疗准确性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A61B1/005GK201046109SQ20072003191
公开日2008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
发明者潘西川, 王秋梅 申请人:西安西川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