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改良式小儿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4125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改良式小儿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临床上抢救危重病或手术患儿行气管插管内吸痰时保 证有效供氧、防止肺不张的改良式小儿气管导管。
技术背景
小儿气管内插管是儿科抢救危重病患儿及儿科手术常用的操作技术,可及 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有效通气。但由于小儿气管相对狭窄、支持软骨柔软、 缺乏弹力组织等特点,目前临床使用的小儿气管导管较细,内径小,无单独给 氧通道,导管内吸痰时容易导致下列后果若气管导管内吸氧加吸痰同时进行,
导致有效气腔更小,严重影响通气,甚至可致窒息;因小儿对缺氧十分敏感,若 吸痰不同时给氧,可导致严重缺氧,甚至诱发心跳骤停导致死亡;小儿肺泡缺乏 表面活性物质,发育不完善,若吸引负压调节过大,可导致严重肺塌陷,甚至 引发肺不张。综上原因,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气管导管来解决小儿气管插 管内吸痰引起的缺氧及肺不张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为临床抢救危重病患儿时提供一种方便、实用的气管 导管,以保持有效通气,保证施行气管内吸痰过程中有充足的氧气供给,避免 缺氧及肺不张。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由气管导管、给氧管、气囊注气导管和低压 气囊构成,全部用透明塑料制成,呈细长管状。在气管导管的前壁内走行有给 氧管,其有4个给氧侧孔开口于气管导管内腔的前壁,末端膨大并带有密封帽 方便开闭。在气管导管的侧壁内走行有气囊注气导管,其有2个注气侧孔开口 于气管导管外壁的低压气囊内,末端有试压气囊、自然回弹接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气管导管内吸痰前接通给氧管,可做到吸痰同时给 氧,既保证了病人的氧气供给,又有效避免肺塌陷,预防肺不张的发生,提高抢 救及手术成功率;给氧管位于气管导管壁内,不占用气管导管内壁容积,不增加
气管导管通气阻力;给氧侧孔开口于气管导管前壁内侧,可防止痰液堵塞侧孔, 保证给氧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构思巧妙、新颖,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是气管导管,2是给氧管,3是气囊注气管,4是低压气囊,5是密封 帽,6是给氧侧孔,7是注气侧孔,8是试压气囊,9是自然回弹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实施气管内插管成功后, 通过自然回弹接口(9),气囊注气管(3)和注气侧孔(7)向低压气囊(4) 注气2-3ml,按压试压气囊(8)检测低压气囊(4)压力适宜,避免气管导管周围漏 气,保持有效通气容量及压力。气管导管(l)可接人工呼吸机辅助通气,或行气 管导管内给氧,此时给氧管(2)关闭以防漏气,保证有效通气量。行气管内吸痰 前先打开给氧密封帽(5),接通氧气,氧气通过给氧侧孔(6)进入气管导管供 氧,然后吸痰,以提供较高的肺内氧浓度,保持有效通气,避免缺氧及吸引负 压过大造成的肺塌陷。吸痰完毕可直接关闭氧气表供氧阀门,气管导管接呼吸 机通气,或将氧气改为气管内直接给氧。
权利要求1.医用改良式小儿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由气管导管(1)、给氧管(2)、气囊注气导管(3)和低压气囊(4)构成,全部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呈细长管状。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医用改良式小儿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气管导管(r)的前壁内走行有给氧管(2),其有4个给氧侧孔(6)开口于气管导管(1)内腔的前壁,末端膨大并带有密封帽(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医用改良式小儿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气管 导管(1)的侧壁内走行有气囊注气导管(3),其有2个注气侧孔(7)开口于 气管导管(1)外壁的低压气囊(4)内,末端有试压气囊(8)、自然回弹接口(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临床上抢救危重病或手术患儿行气管插管内吸痰时保证有效供氧、防止肺不张的医用改良式小儿气管导管。由气管导管、给氧管、气囊注气导管和低压气囊构成,全部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在气管导管的前壁内走行有给氧管,其有4个给氧侧孔开口于气管导管内腔的前壁,末端膨大并带有密封帽方便开闭。在气管导管的侧壁内走行有注气导管,其有2个注气侧孔开口于气管导管外壁的低压气囊内,末端有试压气囊、自然回弹接口。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1189348SQ200820019138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1日
发明者冀学斌, 冀志芹, 冯思红, 张桂兰, 张秀美, 翟永华, 邵美英, 陈明菊 申请人:邵美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