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为医学检查而采血的采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556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为医学检查而采血的采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用于为医学检査而采血的采血装置 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为医学检査而采血的采
血装置(lancingdevice),其包括基体;至少一个针,该针设置在基体中且可以 尖端(tip end)向外伸出;该采血装置具有至少部分地包围住针的针部保持元件 (needle holding dement)和用于释放(release)针与针部保持元件相对于基体 的移动运动的手动驱动元件(manual actuating element)。
不同类型的采血装置已为人所知。例如,DE 19617000 CI揭示了一种装置, 其包括用于采血的针,其中,如同套管形的中空的针设计有锐利的刃口。这种 装置通常并不能被单独使用且由于针的形状的原因在使用过程中会带来疼痛。
从DE 4443276 Al可知, 一种用于采血的系统包括具有活塞的血液接收筒 以及具有针托的针筒盖(needle cylinder head),该针筒盖能被旋到血液接收筒的 外螺纹上。这种用于采血的系统特别用于重复使用且被设计用来可无菌重复使 用该系统。因此,这种系统设计起来十分昂贵,且尽管如此,仍然具有感染的 风险。
DE29718679Ul公开了一种利用在末端区域(endregion)伸出的针尖端进 行采血的刺血针(lancet)。该针具有带尖端的末端区域,该尖端从基体的轴向 末端伸出且嵌入针插入装置(insertionhead)的管状附件或者连接区域内。
该插入装置和基体成型为一体。通过装置(未示出)在该基体上施加轴向 压力,以使针插入病人体内某一深度。然后,手动地将针末端区域从病人体内 拔出。由于通过额外的压力施加装置进行的处理仅仅允许针的插入而能用于针 的拔出,因此这种装置通常不能实现无痛采血操作。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为医学检査而采血的采血装置,其 能被单独使用,实现几乎无痛的采血操作,且造价便宜,甚至能由病人自己来 使用。
该目的由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采血装置来实现。
本发明的一个要点基于以下事实,即,在用于为医学检查而采血的采血装 置中,该采血装置包括基体;至少一个针,该针设置于基体内且可利用尖端向外伸出;该采血装置具有至少部分地包围针的针部保持元件;以及用于释放 针与针部保持元件相对于基体的移动运动的手动驱动元件;在设置于基体内的 至少一个部件中设置有可移动或者可枢转的、优选为弧形或者曲折状的塑料弹 性元件(plastic spring element),用来通过手动驱动元件产生预应力(pretension)。 该塑料弹性元件连接于能在基体内移动或者枢转的弯曲控制部(curved control section),其中针部保持元件连接于弯曲控制部,并能在塑料弹性元件的压力释 放过程中通过沿着移动的或枢转的弯曲控制部移动而朝前进和/或后退的方向自 动移动。
由于针部保持元件(继而是针)的弹性负载,针不仅能以自动、简单的方 式伸出和縮进,以进行快捷和几乎无痛的采血操作;而且,由于使用由塑料制 成的弹性元件,该部件乃至整个采血装置能通过塑料注射成型工艺以简单、便 宜的方式被大量地制造出来。由于弯曲控制部连接结合弹性元件使得针自动地 伸出和縮进,这种采血装置适应于单独使用且能由任何人(即,甚至能由未经 训练的病人)使用。这具有优点,以糖尿病患者(为检测血糖水平而必须定期 采血)为例,他甚至能自己采血,因而并不需要为采血而寻找医生或者医院。
"针"应被理解为不仅指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针状元件,还指具有矩形横截 面和形如刃口的尖端(其导致切口式伤口)的针状元件。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采血装置包括张力调整弯曲部(tensioning curve section),该张力调整弯曲部设置在部件上,且以与移动运动的方向成角度的方 向运行。该张力调整弯曲部与塑料弹性元件(优选为弧形设计)相连;且在部 件相对于基体的移动运动过程中,该张力调整弯曲部可通过沿着设置在基体上 的突出部滑动来改变自身行程方向(coursedirection)。因此,由于部件通过手 动驱动元件在基体内移动,同时在塑料弹性元件中形成了预应力,其中手动驱 动元件(继而是部件)在第一时间段内的移动方向与在第二时间段内的移动方 向相同,在第二时间段中手动驱动元件触发塑料弹性元件的压力释放,且在针 向前滑动伸出和随后的向后滑动縮回壳体或者基体的过程中,塑料弹性元件内 的压力得以释放。或者,作为突出部的替代,可在基体的内壁上设置凹下的轮 廓(depressedcontour)或者凹部,在此处配合突出的而非沟槽式(groove-look) 的张力调整弯曲部。
该实施方式的这种采血装置的特征在于,当针部保持元件朝外伸出时,针 部保持元件的移动运动方向与部件的移动运动方向相同。
5或者,针部保持元件的移动运动与部件的移动运动可彼此垂直或者成角度 地进行。
突出部优选具有三角形的基本形状,以使突出部和张力调整弯曲部之间的 滑动运动性能最优化,特别是当张力调整弯曲部的自由端滑过突出部时,因为 在自由端滑过突出部后,与塑料弹性元件连接的张力调整弯曲部将会发生自动 回复或复位来释放塑料弹性元件中的压力。这代表了塑料弹性元件的压力释放 的触发过程。
优选地,部件与弯曲控制部、张力调整弯曲部和塑料弹性元件一体成型, 因此可能通过注射成型法便宜、简便地制造出该整个塑料元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式,塑料弹性元件设置在手动驱动元件本身上,该手动 驱动元件优选地设置为可相对于部件枢转。通过驱动该手动驱动元件,塑料弹
性元件能被施加逆向另外的枢转元件(pivotingelement)(其包括弯曲控制部) 的预应力;其中,枢转元件设置得可相对于部件枢转。这需要可以单件或两件 的方式与部件连接的枢转元件。
或者,塑料弹性元件可被设置在枢转元件上,该枢转元件被设计得可相对 于手动驱动元件枢转。
手动驱动元件具有释放过程,该释放过程用于将针部保持元件的或枢转元 件的止动突出部(retainingprotrusion)移出其止动位置(arrestedposition)。这 确保了针部保持元件(继而是针)的移动仅在手动驱动元件的某一枢转位置是 可能的。理想地,该触发程序依赖于被枢转的手动驱动元件施加预应力的塑料 弹性元件的当前张力状态,因此一旦到达该释放突出部(release protrusion), 压力释放便发生,该压力释放足够使针部保持元件以无痛采血操作所需的速度 伸出然后縮回。
优选地,可枢转的手动驱动元件和部件具有闭锁机构,该闭锁机构用于将 可枢转的手动驱动元件锁定在预定的枢转位置,继而将部件内塑料元件锁定在 预定的预应力。这种闭锁机构被用来确保本发明的一次性采血辅助器不可能被 重复使用。
理想地,可枢转的手动驱动元件的锁定与塑料弹性元件压力释放的触发同 时发生,因此采血辅助器(lancing aid)不能被施加预应力,且锁定发生而不引 起压力释放的任何触发。这可能导致无意触发或者由于塑料塑性变形现象而引 起的预应力丧失。不管怎样,锁定力应该比释放力小,从而锁定能在释放运动过程中"自动"发生,而不需要使用者有能力识别该锁定。驱动元件的这种锁 定被用于各种实施方式的采血辅助器。锁定的目的在于在释放操作发生之后, 该采血辅助器不能被再次使用,因为触发部分不再进行任何回复运动。
在所有的实施方式中,部件和手动驱动元件可作为两个单独的部件而被形 成,或优选地被一体成形。
优选地,对于所有的实施方式,弯曲控制部具有与v形相同或相似的轮廓,
因此当到达v形轮廓的最低点时,针处于其最向外的位置,然后再縮回。
弯曲控制部的轮廓优选地被设计成网或横杆(rail),该弯曲控制部在两侧 被针部保持元件包围以在网轮廓(webprofile)方向上沿其滑动。或者,在部件 或者枢转元件内可设置沟槽,该沟槽相应地收纳针部保持元件上的具有互补形 状的网或突出部,以使这些网或者突出部在沟槽内沿着沟槽在其轮廓方向滑动, 该沟槽优选为V形。
从属权利要求将产生更多有利的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优点和有利的特征,在附图中 图la显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处于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lb显示处于分解状态的采血装置的立体图2显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打开的局部剖面主视图3显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立体图4a-4c显示设置在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中的部件在单个装
配步骤中的各种立体图5a-5e显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在各种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6a显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处于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6b显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处于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7a显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打开的局部剖面主视图; 图7b显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打开的局部剖面主视图; 图8a-8c显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中使用的部件在单个装配
步骤中的立体图9a-9e显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在各种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10a显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处于装配状态的立体图; 图10b显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处于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显示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中设置的部件的立体图;图12显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打开的局部剖面主视图Ba-13d显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在各种操作状态的打开 视图14显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打开的局部剖面主视图; 图15显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部件的立体图; 图16a-16d显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在各种操作状态的立体、 局部打开视图。
图la显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立体图。该采血装置包括设 计为壳体的基体l,和设置在基体内且可相对于基体1移动的部件2。针可从基 体l的下端3伸出。
图lb显示了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处于分解状态的立体图。部 件2被从基体1中移出且具有塑料弹簧4或者塑料弹性元件4;塑料弹性元件4 为弧形设计且通过设置在部件2上的张力调整弯曲部5连接于部件2,从图2可 见,该张力调整弯曲部5与针的移动运动成角度5a。
针部保持元件8设置在凹部6内,该凹部6在基体1和部件2的纵向方向 上被导向且具有底部开口 7,所述针部保持元件又包括具有联合的尖端9的针 10,该尖端9由保护帽11封闭。针部保持元件8能在导向件6内前后移动。
保护帽11为针提供无菌防护且在采血操作期间被刺穿。它由弹性体制成。
图2显示了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打开的局部剖面主视图。
从该图中可清楚地看出,手动驱动元件12—被从上向下驱动或移动,整个 部件2就向下移动。
在这种向下移动过程中,基于弯曲控制部13的弯曲轮廓的构造,具有针或 者刺血针10的针部保持元件8同样地移动,该弯曲轮廓的形状优选为V形且具 有低点13a。
为了改变张力调整弯曲部5(其相对于移动运动方向或者基体的纵轴成角度 5a被导向,且优选地为稍微的弧形)的方向,该弯曲轮廓被设计成网或者横杆 的形式。在手动驱动元件(因而是部件2)的移动运动过程中,基体l具有如图 3的立体俯视图中所示的突出部14。固定于基体的突出部14在部件2的向上和 向下运动过程中引起张力调整弯曲部5的行程方向偏移或改变,其中,如图4a、 4b和4c所示,张力调整弯曲部、弯曲控制部和塑料弹性元件4都设置在枢转元件15上,该枢转元件15枢转地设置于部件2上。该枢转元件优选与部件2的 其他部分连接成一体或者连接成两件。
图4a-4c以分开的装配步骤显示部件2。
在图4a中,部件2包括下端具有开口7的导向开口6,以及枢转元件15和 塑料弹性元件4;该枢转元件15在下侧优选地与部件2的其他部分以铰接方式 连成一体。
手动驱动元件优选与部件2连接成一体。
在第一个装配步骤中,将部件2的基体(其优选被铸成一体)与枢转元件 15设置在一起,然后如图4b所示,将具有针尖端9的针部保持元件8插入导向 开口 6中。
在如图4c所示的第三个装配步骤中,将塑料弹性元件4正确地放置;塑料 弹性元件4能滑过部件2的一个端部16但仍由部件2导向,因为在施加预应力 和压力释放阶段,端部16具有斜面(bevelled)形状。
枢转元件15可通过薄膜型铰链(filmhinge)(其优选为塑料基的)与部件 2的其他部分连接。张力调整弯曲部和弯曲控制部不仅可设置在枢转元件15上, 还可设置在基体1和/或针部保持元件8上,其中各自的关联凸轮和沟槽导向件 被设计得和与之协同操作的部件互补。作为塑料弹性元件的替代品,还可以使 用钢簧,其中这种钢簧可以己被施加预应力的状态而被设置在这种采血装置中。 这使得可能省略施加预应力的行程以及张力调整弯曲部。
图4c清楚地显示了张力调整弯曲部5和弯曲控制部13, 一方面固定于基体 的突出部14沿着张力调整弯曲部5和弯曲控制部13滑动,另一方面针部保持 元件8沿着张力调整弯曲部5和弯曲控制部13滑动,针部保持元件8在顶部和 底部衔接于弯曲控制部13中,弯曲控制部13同样被设计为网或者横杆。
图5a-5e显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各种操作状态的立体图。
图5a显示使用前的(即处于未使用状态的)采血装置。它包括基体l和手 动驱动元件12,在基体1中设置有部件2且在基体下侧设置有针出口 3。
张力调整弯曲部5设置得能相对于固定于基体的突出部14滑动,所述突出 部优选具有三角形的基本形状。
如箭头17所示,通过从上按压手动驱动元件12,整个部件2能被推进基体 1中。
9图5b显示对塑料弹性元件4施加预应力的操作状态。通过将手动驱动元件 12向下推进基体1内,弯曲控制部5沿着突出部14滑动,因此塑料弹性元件4 由于绕枢转元件15枢转而通过被推到左边,从而被施加预应力。图5b和图5c 中的塑料弹性元件4的增强的(enhanced)弧形对此进行了阐述。
如箭头18所示,这种通过向基体1的下端方向移动部件2的施加预应力的 运动还导致设有两个突出的凸轮元件或者沟槽的针部保持元件8沿着弯曲控制 部13的网或者横杆从左到右移动。在该过程中,针部保持元件通过弯曲控制部 13的低点13a,但是通过发生在部件2未完全被推进到基体1内的时间点,直 到针部保持元件到达限位件(stop)。因此,由于弯曲控制部的V形轮廓,针尖 9被短暂地向下推动然后再向上移动,但仍没有从基体1的下端3移出。
如图5c (为压力释放的起始时刻)所示,被设计成凸轮形式的突出部14 一 到达弯曲控制部5的自由端5b,张力调整弯曲部5就由突出部或凸轮14释放, 然后弯曲的弹性元件的压力释放被触发。这导致枢转元件15枢转回其初始状态, 并引起塑料弹性元件4的压力释放。
在这种压力释放过程中,针部保持元件8再次沿着弯曲控制部13运行,但 是这次是朝相反的方向,然后,当运行过弯曲控制部13的最低点13a时,具有 尖端9的针10和针部保持元件8短暂地向前移动。由于针部保持元件8接着沿 着弯曲控制部13的第二部段(即左侧部段)运行,该过程发生使得尖端9短暂 地从基体1的开口 3伸出然后再次縮回到基体内。因此,这种采血运动由弹簧 驱动且其运动行程为直线,这使得用户几乎可独立进行采血操作且可以实现几 乎无痛的采血操作。该直线的采血运动如箭头19所示。
图5e显示使用之后的采血装置。在该操作状态,如箭头20所示,针尖与 针部保持元件8 —起縮回到基体1内。
另一方面,部件2保持设置在基体1内且不再移回。在该单次使用之后, 这种采血装置不能被再次使用。
图6a显示了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立体图。该采血装置也包 括基体21以及部件22和端部23,该端部23开在底部且可被设计成孔的形式。
图6b显示了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处于分解状态时的立体图。 部件也包括塑料弹性元件24和张力调整弯曲部25。此外,还设置有导向开口 25,该导向开口 25具有用于收纳针部保持元件28的下端27。
针部保持元件28也包括具有尖端29的针30,针尖29由保护帽31盖住。
10图7a和7b显示第二个和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打开的局部剖面主视图,以用于对比。
如图7a所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显示具有塑料弹性元件24和张力调整弯曲部25的部件22,该张力调整弯曲部25也被设置成与手动驱动元件32 (从而是部件22)的移动方向,以及与针30和针部保持元件28的移动方向成角度25a。同样,张力调整弯曲部25可为轻微的弧形,且考虑到其弧可变形能力,该张力调整弯曲部25可由无弹性或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张力调整弯曲部25同样可被设计为沟槽,在该沟槽中装配有一个或者多个具有互补形状的凸轮,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凸轮被设置在基体1上;或者该张力调整弯曲部25还可以被设计为网或者横杆,固定于基体的凸轮能沿着该网或横杆滑动。
张力调整弯曲部25也包括自由端25b。
弯曲控制部33也为与V形相同或相似的形状,且在底部具有弯曲控制部最低点33a。
不同于图7b所示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在图7a所示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中,在部件22和驱动元件32达到末位置的同时,枢转元件15的回复运动导致产生弹性振幅(spring excursion)。该振幅是通过壳体内固定的限位件来获得的。
相反,在图7b所示的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中,可枢转元件的回复运动在部件2或手动驱动元件12到达其末位置之前(即在部件2被完全推进基体内之前)就已经得到。
因此,基体内1的手动驱动元件12或者部件2的剩余行程(residual travel)与枢转元件15的枢转运动重合,该枢转运动也执行采血行程。此时,固定于壳体的突出部14的构造使得一方面弹性压力进一步促进部件2的直线移动,另一方面,直到部件2到达基体内的末端限位件时,枢转元件15才达到最大的刺血针出口区域或者尖端出口区域。这对于采血深度的重复精确度很重要。
有利地,由于枢转元件15必须在更小的角度内移动,因此本发明第一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整体尺寸更小;且由于塑料弹性元件必须被压到较小的程度,因而该枢转元件能具有更坚固的结构。
图8a-8c显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在不同装配步骤中的立体图。同样,部件22具有枢转元件35,该枢转元件35以可枢转的方式(优选地通过薄膜铰链)悬在下侧。然后,在图8b所示的第二个步骤中,针部保持元件28被插入。
在第三个步骤中,枢转元件35和部件22的其他部分一起枢转,枢转的方式使得塑料弹性元件24能滑过部件22的下侧,该下侧36轻微地倾斜,从而塑料弹性元件能以较小摩擦力滑过。
弯曲控制部33也为V形。张力调整弯曲部25位于弯曲控制部33的下方。
图9a-9e显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在其操作期间的立体图。
图9a显示采血装置在使用前的操作状态。部件22的后侧仍然与手动驱动元件32 —起位于稍微露出基体21之外的位置,且通过手动施加压力而被压入基体21内(如箭头37所示)。
图9b显示如箭头38所示被推入基体21内的部件22的立体图。在这一向里推的过程中,通过将枢转元件35枢转到左边而对塑料弹性元件24施加预应力。这是由于张力调整弯曲部件25沿固定于基体的突出部34滑动而发生的,该突出部也可优选为三角形。
如图9c所示, 一旦到达张力调整弯曲部25的自由端25b,塑料弹簧24 (其被施加预应力至最大限度)的压力突然释放,从而开始塑料弹性元件24的压力释放。这是因为突出部34通过越过张力调整弯曲部25的自由端25b而释放张力调整弯曲部25而发生的。
在压力释放过程中,由于针部保持元件28在很短时间段内从右到左沿V形的弯曲控制部移动并短暂地触及弯曲控制部33的最低点33a,该针部保持元件28在导向开口 26内被向前推动。当该针部保持元件到达该最低点33a时,针30的尖端29短暂地从处于基体21的下侧的开口 23内伸出,然后立即縮回基体内(如图9e的箭头40所示)。图9e显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整体在使用之后的状态。
当然,在向下推动驱动元件32的过程中,针部保持元件(其内设有沟槽或者其上设有两个突出部)已经沿着弯曲控制部(其设计成网或横杆的形式)从左到右移动一次;然后与第一次不同,该针部保持元件沿着弯曲控制部向相反的方向再次移动,以在这次移动过程中使针推出基体外。
图10a显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立体图。该采血装置也包括基体41,该基体具有设置在其内的部件42和在下侧的开口 43。
图10b显示处于分解状态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该采血装置在其部件上包括多个优选成型为一体的元件,这些元件包括塑料弹性元件44、枢转元件45和驱动元件52,该枢转元件45在顶部位置被可枢转地设置在部件上且在底部具有弯曲控制部。
同样,导向开口46设置在部件42内以设置针部保持元件48,该针部保持元件内设有针50,所述针具有尖端49,该尖端49上设有保护帽51。
在采血辅助器启动之前,能以单独的操作步骤将该保护帽51拧脱下来,该保护帽51作为无菌防护物。
图11再次显示了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部件42。部件42包括枢转元件45,该枢转元件45在顶部通过薄膜铰链55被可枢转地设置。在底部,该枢转元件设有弯曲控制部53,该弯曲控制部53也为与V形相同或相似的形状且具有最低点53a。
如双头箭头52所示,塑料弹性元件44可与手动驱动元件52 —起相对于部件42的其他部分枢转,该手动驱动元件52在下端54通过薄膜铰链被可枢转地设置在部件42其他部分上。
手动驱动元件一旦枢转到基体内足够靠里的位置,可枢转的手动驱动元件52就可利用其上端52a而锁进在部件42上的互补形状的对应角边(comer edge)42a内。
图12也显示了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打开的局部横截面主视图。从该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塑料弹性元件44可被安装至枢转元件45的限位件56以在进一步驱动手动驱动元件52时致使针部保持元件释放。
当设计为横杆或网的形式的弯曲控制部53从左到右移动时,针部保持元件48通过沟槽可沿着弯曲控制部53滑动。
图13a-d再次显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不同操作状态的立体图。图13a显示使用前的采血装置。开始时,设置在侧面的手动驱动元件52如箭头57所示枢转到右边。
由于手动驱动元件52这样枢转到右边,如图13b所示,通过利用手动驱动元件52右方末端(right-hand end)(图中未示出)抵着枢转元件45的限位件56 (图12所示)推动手动驱动元件52,塑料弹性元件44被施加预应力。因此,获得塑料弹性元件44加强的弧形,从而形成了预应力。这由箭头58图示出。
在图13c中,通过手动支撑元件52的突出部59c,经由制动杆48a (在图11中有详细地显示,且其连接于针部保持元件48)的驱动,该针部保持元件48的制动状态解除;因此,被施加预应力的塑料弹性元件44的压力突然被释放, 且枢转元件45突然被枢转到右边(如图13c和13d中的箭头59和60所示)。
枢转元件45 (尤其其下端)的这种枢转使得针部保持元件48可能沿着设置 在枢转元件45下端的弯曲控制部53从右到左移动;于是针尖49短暂地从基体 和部件42的下端43和47伸出,并在经过弯曲控制部53的最低点53a之后迅 速地縮回采血装置中。因此, 一种用户独立的、快捷、容易的采血操作即发生。
如图13c所示,如果塑料弹性元件44被充分地施加预应力,则在手动驱动 元件52的上端52a锁进部件42的角落部段(corner section) 42a的同时,枢转 元件45可能以受控方式进行这种枢转运动。
图14再次显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的打开的局部剖视主视 图。通过将其与图15中以立体图显示的部件62 (其设置在基体61内,该基体 61在下侧具有开口63)对比,可以再次清楚地看到,弧形设计的塑料弹性元件 64被设置在手动驱动元件72上,其中此时手动驱动元件与塑料弹性元件64彼 此间成将近90度的角。
通过从上向下推动手动驱动杆72,塑料弹性元件能以双头箭头72b的方向 被抵着枢转元件65的限位件76推动。
同样,在具有突出部62a的部件62和枢转元件65的突出部65a (其起着和 弹簧一样的作用或者为弹性设计)之间设置有闭锁机构。该弹性部65a能由手 动驱动元件72的突出部72b释放,以在塑料弹性元件64 —旦被施加预应力时 就触发压力释放。
针部保持元件68也包括具有尖端69的针70。
枢转元件65设置得在其下端(优选地通过薄膜铰链75)能相对于部件62 的其他部分枢转。
同样地,手动驱动元件72设置得其可通过薄膜铰链74相对于部件62的其 他部分枢转。
部件62也配置有具有下开口端67的导向开口 66。
这次,枢转元件65在顶部具有V形的弯曲控制部73,该弯曲控制部73也 包括最低点73a。
图16a至图16d显示本发明第四个实施方式的采血装置在不同操作状态下 的立体局部打开视图。图16a显示使用前的操作状态。在该状态中,枢转元件 65的弯曲控制部73仍然被设置成使其右方末端与针部保持元件68相对。
14一旦手动驱动元件72从上到下枢转运动(如箭头77所示)时,由于塑料 弹性元件64仍由闭锁机构65a、 62a止动,因而发生对塑料弹性元件64的施加 预应力运动,而枢转元件65不被枢转。这显示在图16b中,其中枢转运动如箭 头78所示。
一旦手动驱动杆72的突出部72推动(push against)闭锁机构的弹性突出 部75a,后者被移出部件62的闭锁限位件62a,因而枢转元件65被释放以实现 从左到右枢转运动(如图16c中的箭头79所示)。因此,针部保持元件68能 沿着弯曲控制部73从右到左移动,或者弯曲控制部73经由针部保持元件68从 左到右移动。因此,针尖69从底部开口 63短暂地伸出然后縮回,这图示在图 16c中。
图16d显示使用后的采血装置。在这种状态下,枢转元件65被完全地从左 到右枢转(如箭头80所示)。
枢转元件可不被设计成通过薄膜铰链可枢转地设置在基体上从而与基体形 成为一体,而被设置为能相对于基体移动的可替换元件。
由于申请文件中揭示的所有特征单独地或者结合起来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 新颖性,所有这些特征被主张为本发明的要点。
附图标记列表
1基体
2部件
3针出口
4塑料弹性元件
5张力调整弯曲部
5a角度
5b自由端
6导向开口
7下侧的开口
8针部保持元件
9尖端
10针/刺血针
11保护帽
1512手动驱动元件
13弯曲控制部
13a轮廓的低点
14突出部
15枢转部件
16末端
17
18移动运动
19移动运动
20移动运动
21基体
22部件
24塑料弹性元件
25张力调整弯曲部
25a角度
25b自由端
26导向开口
28针部保持元件
29尖端
30针
31保护帽
32手动驱动元件
33弯曲控制部
33a轮廓
34突出部
35枢转元件
36下侧
37目u大
38移动运动
39移动运动
40移动运动41基体
42部件
42a闭锁机构/角边
43开口
44塑料弹性元件
45枢转元件
46导向开口
48针部保持元件
48a止动突出部/制动杆
49尖端
50针
51保护帽
52双头箭头
52a闭锁机构的上端
52c释放突出部
53弯曲控制部
53a轮廓
55薄膜铰链
56限位件
57, 58, 59並々i 目u大
59c突出部
60目IJ大
61基体
62部件
62a闭锁机构
63下侧的开口
64塑料弹性元件
65枢转元件
65a止动突出部
66导向开口
67开口端68针部保持元件
69尖端
70针
72手动驱动元件
72a释放突出部
72b突出部
73弯曲控制部
73a轮廓/最低点
75薄膜铰链
75a弹性突出部
77, 78, 79, 80
18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为医学检查而采血的采血装置,其包括基体(1;21;41;61);至少一个针(10;30;50;70),该针设置在基体内且可以尖端(9;29;49;69)向外伸出;至少部分地围住所述针(10;30;50;70)的针部保持元件(8;28;48;68);和手动驱动元件元件(12;32;52;72),用释放针(10;30;50;70)连同针部保持元件(8;28;48;68)相对于基体(1;21;41;61)的移动运动(19);其特征在于在设置于基体(1;21;41;61)内的至少一个部件(2;22;42;62)中设置可替换的或可枢转的塑料弹性元件(4;24;44;64),该塑料弹性元件用来通过手动驱动元件(12;32;52;72)产生预应力,该手动驱动元件连接于能在基体(1;21;41;61)内移动或者枢转的弯曲控制部(13;33;53;73);其中针部保持元件(8;28;48;68)连接于弯曲控制部(13;33;53;73),并能在塑料弹性元件(4;24;44;64)压力释放的过程中通过沿着移动的或枢转的弯曲控制部(13;33;53;73)移动而自动地向前和/或向后(18-20;38-40)移动。
2. 如权利要求1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力调整弯曲部(5; 25), 该张力调整弯曲部(5; 25)设置在部件(2; 22)上且以与针部保持元件(8; 28)的移动运动(18-20; 38-40)方向成角度(5a; 25a)地运行;该张力调整 弯曲部连接于弧形设计的塑料弹性元件(4; 24),且在部件(2; 22)相对于 基体(1; 21)的移动运动(18)过程中,通过沿着设在基体(h 21)上的突 出部(14; 34)或者所设置的沟槽状元件滑动,该张力调整弯曲部的行程方向能被改变。
3. 如权利要求2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向外移动针部保持元件(8)的 移动运动(18-20)和部件(1)的移动运动(18-20)具有相同的方向。
4. 如权利要求2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向外移动针部保持元件(8)的 移动运动(18-20)和部件(1)的移动运动(18-20)彼此垂直或者成角度地进 行。
5. 如权利要求2或3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突出部(14; 34)具有三 角形的基本形状。
6. 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张力调整弯曲部 (5; 25)具有自由端(5b, 25b),该自由端在滑过突出部(14; 34)后能自动地被引导进入其起始位置,用于塑料弹性元件(4; 24)的压力释放。
7. 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部件(2; 22)与 弯曲控制部(13; 33)、张力调整弯曲部(5; 25)和塑料弹性元件(4; 24) 成型为一体。
8. 如权利要求1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塑料弹性元件(44; 64)设置 在能相对于部件(42; 62)枢转的手动驱动元件(52; 72)上,且能抵着另外 的枢 转元件(45; 65)被施加预应力,所述另外的枢转元件(45; 65)包括弯 曲控制部(53; 73)且安装方式使得能相对于部件(42; 62)枢转(55; 75)。
9. 如权利要求8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手动驱动元件(52; 72)具有 释放突出部(52c; 72a),该释放突出部(52c; 72a)用于将针部保持元件(48) 或者枢转元件(65)的止动突出部移出止动位置。
10.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手动驱动元件(52; 72)和部件(41; 61)具有用于将手动驱动元件(52; 72)锁定在预定位置的 闭锁机构(52a; 42a; 62a; 65a)。
11. 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部件(42; 62) 与枢转元件(45; 65)成型为一体。
12.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部件(2; 22; 42;62)和手动驱动元件(12; 32; 52; 72)成型为一体。
13.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弯曲控制部(13; 33;53; 73)具有与V形相同或相似的轮廓(13a; 33a; 53a; 73a)。
14. 如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弯曲控制部(13; 33;53; 73)的轮廓形成网,该弯曲控制部在两侧被针部保持元件(8; 28; 48; 68)包围以在网轮廓方向沿其滑动。
15. 如权利要求1至B任一项的采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弯曲控制部(13; 33; 53; 73)和/或张力调整弯曲部(5; 25)的轮廓形成沟槽状凹部,在该凹部内结合至少一个设置在针部保持元件上的突出部,以在该凹部内朝凹部轮廓方 向滑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为医学检查而采血的采血装置,其包括基体(1;21;41;61);至少一个针(10;30;50;70),该针设置在基体内且以尖端(9;29;49;69)向外伸出;至少部分地围住该针(10;30;50;70)的针部保持元件(8;28;48;68);以及手动驱动元件元件(12;32;52;72),其用于释放针(10;30;50;70)连同针部保持元件(8;28;48;68)相对于基体(1;21;41;61)的移动运动;其中在设置于基体(1;21;41;61)内的至少一个部件(2;22;42;62)中设置可替换的或可枢转的塑料弹性元件(4;24;44;64),该塑料弹性元件用于通过手动驱动元件(12;32;52;72)产生预应力,该手动驱动元件连接于能在基体(1;21;41;61)内移动或者枢转的弯曲控制部(13;33;53;73);其中针部保持元件(8;28;48;68)连接于弯曲控制部(13;33;53;73),并能在塑料弹性元件(4;24;44;64)压力释放的过程中通过沿着移动的或枢转的弯曲控制部(13;33;53;73)移动而自动地向前和/或向后(18-20;38-40)移动。
文档编号A61B5/151GK101677792SQ200880006079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5日
发明者罗伯特·威塞尔 申请人:格雷斯海姆威尔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