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20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生物技术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领域。特别涉及利用分子生物学技 术重组表达的一种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IL-4-like,IL-4-L)细胞因子在鱼类病害防治中 作为免疫增强剂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随着渔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水产动物病害日益突出,已成为严重影响水产养殖业 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尤其突出。近年来,我国因病害导致的水产养殖业直 接经济损失每年超过百亿元,而且逐年攀升。但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病害防治方法; 各种抗生素、杀虫剂滥用,造成养殖环境和水产品严重污染,水产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又加剧了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食品安全法的颁布,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标准越来越高,当前一大批抗生素已被明令禁 用,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已面临无药可施的困境,因此研制开发包括各种免疫增强剂(佐剂) 在内的天然、安全、高效的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制剂已迫在眉睫,它对支撑我国水产业健康持 续发展,确保我国食物安全,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引领我国渔业经济发展和水产科学的创新 都非常重要和十分紧迫,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 目前,对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控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药物疗法、疫苗预防接种和 使用免疫增强剂。药物疗法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杀虫剂等药物,但由于抗生素等的使用造成 诸多问题和健康安全隐患已被许多国家禁止。疫苗虽然可以成为控制水产养殖动物疾病最 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目前疫苗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也有困难,由于疫苗反应具有特异性,一 种疫苗只能特异性地预防相应的某种疾病,所以实际应用也受到限制。免疫增强剂则能弥 补药物治疗法和疫苗法的不足,被认为是一种比药物疗法更安全、比疫苗法有更广泛效力 的防治方法。免疫增强剂通常指单独或联合抗原(疫苗)使用均能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的 物质,它通过提高动物的天然或特异性免疫功能来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白细胞介素 4(Interleukin-4, IL-4)是由Howard等于1982年首次在人类中发现的一种由T细胞分泌 的细胞因子,由于最初发现其能促进B细胞增殖而被命名为B细胞生长因子-1 (BCGF-1), 1986年被更名为白细胞介素4。目前在人类和高等动物中的研究显示,IL-4可由Th2细 胞、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NKT等多种细胞产生,具有促进B细胞表达MHC II类抗原、 促进抗原递呈、活化B细胞分泌抗体、促进抗体类别转化等生物学功能。但由于鱼类是低等 脊椎动物,其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应答机制与人类和高等动物存在很大的差异,如参与鱼 类获得性免疫保护的主要球蛋白类型(IgM)就不同于人类和高等物种的免疫球蛋白类型 (IgG),因此对于鱼类确切的免疫学机制,包括哪些因子参与鱼类的免疫调控,它们又如何 参与鱼类的免疫调控等问题,均有待深入研究。 近年来,申请人所在的实验室较系统地开展了鱼类白细胞介素等免疫细胞因子的 分离鉴定与功能研究,其中首次在河豚(Tetraodon nigroviridis)中发现一个IL-4样基 因(J.-H丄iet al./Molecular Immunology 44 (2007) 2078-2086),此后,日本M. 0htani实验室和申请人所在的实验室又相继在斑马鱼中预测到了第二个类似IL-4的基因序列。但 由于它们与高等物种的IL-4序列的同源性很低(11-15% ),目前又缺乏功能方面的研究, 因此,其相应的免疫调节机制尚不明确,还不能真正确认其就是IL-4(目前仅称之为IL-4 样因子)。 如序列表中SEQ ID NO :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及其衍生的氨基酸序列(SEQ ID NO : 2)是预测的斑马鱼IL-4样基因序列(基因库登录号AB375404),它与其他物种的IL_4同 源性为11_15%,其功能和作用在本发明以前是未知的。 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AH)引起的鱼类病害在水产养殖中最 为常见。嗜水气单胞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淡水、海水、污水、淤泥、土壤和人类粪便中,对水 产动物、畜禽和人类均有致病性的一种典型人_兽_鱼共患病病原,可引起多种水产动物的 传染性出血性败血症,病鱼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局部损伤出血、坏死、水肿、眼突、及腹部膨 胀、另外可能产生腹水、贫血及破坏内脏器官,脾、肾颜色变黑,肝变白,胆汁变黄等,对水养 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目前现有的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的预防方法是使用嗜水气单胞菌全细胞疫苗,该疫 苗一般是采用注射形式,注射鱼体采用剂量一般为1X108 1X109cfu/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的用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的用途, 用于制备能提高鱼类的免疫能力的免疫增强剂,该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具有如 SEQ IDN0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一种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的用途用于制备预防 鱼类疾病的制剂。 作为本发明的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的用途的改进用于制备预防鱼类 出血性败血症的制剂,该制剂由嗜水气单胞菌全细胞疫苗和具有如SEQ ID N0:2所示的氨 基酸序列的鱼类白细胞介素_4样重组蛋白组成。 本发明的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作为一种增强鱼类抗病能力的免疫增强 剂,给药途径可采用注射的方式,注射剂量为0. 025 0. 25 ii g/g体重;一般能在28天内持 续产生效力。 本发明的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能与嗜水气单胞菌全细胞疫苗配合使 用,从而提高预防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的效果。其给药途径可采用注射的方式,注射剂量一 般为嗜水气单胞菌全细胞疫苗1 X 108 1 X 109cfu/尾,且鱼类白细胞介素_4样重组蛋白 0. 025 0. 25 ii g/g ;嗜水气单胞菌全细胞疫苗和鱼类白细胞介素_4样重组蛋白在注射时, 两者可以同时注射,也可以前后分别注射。 本发明利用原核表达系统,以斑马鱼中的IL-4样基因序列为代表,首次研制出 鱼类IL-4样因子的重组蛋白,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免疫生物学功能,发现其具有促 进鱼类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特别是促进IgM抗体产生等新功能,这与人类和高等物种中的 IL-4主要参与二次免疫应答过程中抗体的类别转化以及过敏反应等的功能有很大的区 别,表明鱼类IL-4样分子具有与鱼类免疫系统相适应的特殊功能和调节机制,特别是研究揭示了其可以作为鱼类的免疫佐剂或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对疫苗(鱼类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灭活疫苗)的应答效果,提高病害防治的免疫保护率。该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增强剂的发现及其开发应用,可望为水产养殖动物的感染性疾病预防与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本发明以鱼类常见的败血症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AH)为对象,以斑马鱼和养殖鲫鱼为实验模型,研究了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促进鱼类获得性体液免疫应答以及促进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对斑马鱼和鲫鱼的免疫保护作用,发现该因子能有效地促进鱼类B淋巴细胞增殖和IgM类抗体的产生,从而显著提高斑马鱼和鲫鱼的抗病能力,提高成活率。因此本发明的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选择上述疾病作为研究和应用模型,并结合典型的蛋白抗原血蓝蛋白(keyholelimpet hemocyanin,KLH),研究重组表达的鱼类IL-4样细胞因子对抗原诱发的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以及生产性应用的嗜水气单胞菌疫苗对鱼类败血症的免疫保护的促进和增强功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作为鱼类疫苗的免疫增强剂的优势表现在能显著增强疫苗接种后鱼体的抗病原的能力,提高成活率,从而增强鱼类抵抗病害发生的能力;同时可降低疫苗的使用剂量,减少疫苗的毒副作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pUCM-T-IL-4-L重组质粒示意图; 图2是重组质粒pET41a-IL-4-L的构建图; 图3是重组蛋白srIL-4-L的SDS-PAGE分析图; 图4是流式分析重组sIL-4-L对B细胞增殖试验效果图; 图5是流式分析统计淋巴细胞增殖的剌激/转化指数; 图6是重组IL-4-L增强鱼类抗体产生试验效果图; 图7是重组IL-4-L增强鱼类免疫抗病能力的试验效果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斑马鱼IL-4样基因(以下称IL-4-L)的获得方法 首先用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英文全称,Sigma, 055 :B5 E. coli)按1 ii g/尾
的剂量预注射斑马鱼(学名Danio rerio,体长3-4cm,体重3-4g)进行IL-4-L mRNA
的诱导表达,注射了 LPS的实验鱼置26-28 t:水温下饲养,12小时后取斑马鱼肾脏或
脾脏组织,用TRizol(Invetigen)提取总RNA,提取方法按说明书进行。然后用逆转
录试剂盒RNA PCR kit (AMV) Ver3. 0 (TaKaRa)进行逆转录和PCR扩增。引物序列为
F15' -GAAGACACTTCTGCTGCTCGC-3' , R15' -CAAATTGTCT TCAGGTAGAAC-3',该引物由上海英俊
公司合成。优化的PCR条件为94t:预变性4min,94t:变性40s,52t:退火lmin,72t:延伸
30s,72t:延伸10min,共30个循环。PCR产物用1. 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结果表明,按上述方法进行诱导和RT-PCR,可以扩增出预期880bp的IL-4-L cDNA
5特异性片段,用PCR产物回收Kit进行IL-4-L cDNA的分离纯化,具体方法按Axygen公司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然后进行T-A克隆,将PCR产物直接链接于pUCM-T质粒(参见图2),转化E. coli DH5a感受态细胞,培养于含有Amp、 IPTG和X-gal的LB平板上,挑取白色阳性重组子菌落,分别进行PCR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分析(由上海英俊公司进行)。结果表明,所克隆的斑马鱼IL-4-L cDNA全长为887个核苷酸(如SEQ ID NO :1所示),编码157个氨基酸(如SEQ ID NO :2所示)。将上述由T载体和目的基因所构建成的重组质粒命名为T-IL-4-L(参见图1)。 实施例2、斑马鱼IL-4-L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获得方法 首先在IL-4-L基因的上下游引物两端分别引入BamH I和Xhol I酶切位点,重新设计的两个引物序列分别为F25' -CTAGCTAGCGGATCCGGGATGGAACATAAGACTGTATTAAAGG-3',
俊公司合成。然后以T-IL-4-L重组质粒为模板,F2和R2为引物,按以下PCR循环程^扩增IL-4-L的cDNA :94。C预变性4min,94。C变性40s,52。C退火lmin,72。C延伸30s,72。C延伸10min,共30个循环。PCR产物用1. 2%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然后回收PCR产物,具体方法按Axygen提供的操作手册进行,用BamHI和Xhol I双酶切后,重组连接到表达载体pET41a中。经重组子筛选后,分别用BamH I和Xhol I双酶切和PCR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用双酶切鉴定,能得到预期5. 8kb和880bp大小的片断,此外,用载体和片段上的引物同时进行PCR扩增,能扩增出预期的887bp大小的条带。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了包含887bp的IL-4-L的原核表达质粒,将该质粒命名为pET41a-IL-4-L(参见图2)。
实施例3、可溶性重组IL-4-L蛋白的获得 将PET41a-IL-4-L阳性克隆接种于5ml含氨苄青霉素(50 y g/ml)的LB液体培养基中,置37t:摇床,以250rpm转速培养5小时,再将培养物以l : 100比例加入含氨苄青霉素(50yg/ml)的LB液体培养基,置37t:摇床,以250rpm转速继续培养。测定细菌生长曲线,待0D600至0. 6 1. 0时,加入IPTG,使终浓度为0. 1 lmM,然后转入20°C的低温培养箱,100rpm过夜,以诱导可溶性重组蛋白的表达。然后离心收集细菌(5000Xg,15min),弃上清,用适量的PBS重悬细菌后,用超声波破裂细菌,直至溶液变成半透明。收集上清液与细菌沉淀,采用GST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重组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用SDS-PAGE鉴定。结果表明,重组表达的IL-4-L(带GST标签)的分子量约为50KDa(参见图3,其中列1为标准蛋白分子量,列2为纯化的带GST标签的可溶性IL-4-L重组蛋白,列3为pET41a空质粒表达的GST蛋白)。 实施例4、验证本发明提供的重组IL-4-L蛋白(即实施例3所得的IL_4_L重组融合蛋白)增强鱼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强了鱼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鱼对病原的抵抗能力
1、重组IL-4-L蛋白提高鱼类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试验 将斑马鱼(体重3 4g)置26-28。C循环水条件下饲养一周以上,确认健康后,进行体内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取实验鱼100余尾,分成5组,每组20尾,分别注射不同浓度(1 y g/ml、10 ii g/ml和100 ii g/ml,每尾注射10 y 1)的重组IL-4-L蛋白,同时设不注射重组IL-4-L蛋白的正常对照组(仅注射PBS)以及GST标签蛋白对照组,3 6天后收集斑马鱼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体内增殖的B淋巴细胞(mlg,细胞)数量。淋巴细胞标记方法采用间接免疫标记法,首先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淋巴细胞(2500rpm离心25min),用5X山羊血清于37。C作用1小时后,与兔抗斑马鱼mlgM抗体(anti-mlgM,使用浓度l : 100)于37t:孵育45分钟,经PBS清洗3次后,加入FITC标记的羊抗兔第二抗体(羊抗兔IgG, Chemicon, 1 : 400) , 37。C避光孵育30分钟,PBS清洗3次,经标记的B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Bection-Dickinson, San Jose, CA)检测,发射光波长为525nm,上述实验至少重复3次,结果以M士SD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P < 0. 01被定为显著差异。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斑马鱼脾脏组织中,B淋巴细胞的含量/比例占淋巴群体的4. 37% ±0. 62X,而注射重组IL-4-L蛋白后B细胞的含量显著(P < 0. 01)增加,表现为注射1 y g/ml组的B细胞含量为7. 26% ±0. 71 % ,注射10 y g/ml组的B细胞含量为21. 89%±0. 91 % ,而注射100 ii g/ml组的B细胞含量达到21. 41 % ±0. 73% ,可见随着IL-4-L重组蛋白注射剂量的增加,B细胞增殖效应逐步增强,三组实验组的B淋巴细胞含量分别比正常对照组提高了 3%, 17. 5%和17%,而注射GST标签蛋白(剂量1 P g/尾)的阴性对照组,其B细胞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GST标签蛋白没有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参见图4,左侧图代表未进行FITC抗体标记的对照组,右侧图代表用FITC抗体标记后所得数据)。通过进一步统计淋巴细胞增殖的剌激/转化指数(stimulation index, SI, SI=实验组含量/对照组含量),可见注射不同浓度重组IL-4-L蛋白的实验组的淋巴细胞转化效率显著(P < 0. 01)高于对照组(参见图5)。
2、重组IL-4-L因子促进鱼体产生抗体能力的试验 取斑马鱼(体重3 4g) 100余尾,分成5组,每组20尾,用标准蛋白抗原KLH免疫实验鱼,同时联合注射不同浓度的重组IL-4-L蛋白,抗原和因子导入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KLH的注射浓度为lmg/ml (作为正常阳性对照组),重组蛋白的注射浓度分别为0 y g/ml(空白PBS对照)、liig/ml、10iig/ml和100 y g/ml,每尾注射10 yl。同时设GST标签蛋白(剂量1P g/尾)对照组,4周后收集外周血,提取血清,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中抗体(IgM抗体)的含量的变化。 结果显示,在注射KLH四周后的斑马鱼外周血中,能检测到相应的IgM抗体,同时,在联合注射KLH和不同剂量重组IL-4-L蛋白的实验鱼外周血中,观察到了 IgM含量随着注射重组IL-4-L蛋白剂量的提高而明显增加,当注射浓度达到100ii g/ml时,实验鱼外周血中的IgM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出现极显著(P<0.01)增加(参见图6),这说明在合适的浓度范围内,IL-4-L蛋白具有显著的增强鱼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作用。而联合注射KLH和GST标签蛋白或空白PBS的对照组,其IgM的含量与单独注射KLH的正常免疫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表明GST标签蛋白和PBS没有对重组IL-4-L蛋白的作用产生影响。在图6中,第1列表示正常免疫KLH抗原的对照组中所检测到的IgM的含量;第2列表示注射KLH和浓度为1 y g/ml IL-4-L蛋白的实验组中所检测到的IgM的含量;第3列表示注射KLH和浓度为10 ii g/ml IL-4-L蛋白的实验组中所检测到的IgM的含量;第4列表示注射KLH和浓度为100 ii g/ml IL-4-L蛋白的实验组中所检测到的IgM的含量;第5列表示注射KLH和GST标签蛋白对照组中所检测到的IgM的含量。
3、重组IL-4-L增强鱼类免疫抗病能力的试验
(1)增强斑马鱼免疫抗病能力试验 取斑马鱼(体重3 4g) 150余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50尾,分别预先接种嗜水气单胞菌全细胞疫苗。疫苗制备采用常规福尔马林灭活法,所用嗜水气单胞菌毒株是从
7患传染性出血性败血症的鲫鱼分离的野生型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AH)BSK-10菌株,由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提供,疫苗制备的福尔马林浓度为0. 5% (V/V),灭活时间为36小时,嗜水气单胞菌经灭活后,用PBS洗涤3次,每次4000rpm离心15分钟沉淀收集菌体,-2(TC保存备用。三组实验鱼分别腹腔注射灭活AH(5.0X10Scfu/尾)、灭活AH(5.0Xl()Scfu/尾)联合重组IL-4-L蛋白(0. 1 y g/尾)以及空白PBS(不免疫的对照组),经免疫接种后的实验鱼饲养于26 28t:水温中,30天后用嗜水气单胞菌BSK-10菌株进行感染攻毒试验,以评价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以及重组IL-4-L因子对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每尾实验鱼感染2. 0X105cfu的嗜水气单胞菌,72小时内记录死亡数,统计成活率,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Relative Percent Survival, RPS = 1_(免疫组死亡率/对照组死亡率)X100XM,实验重复三次。结果显示,未免疫的对照组(注射空白PBS)感染AH(2.0Xl()Scfu/尾)后,其死亡率平均为58% ±2%,而经免疫(注射灭活AH)的实验组,其死亡率平均为44% ±2%,可见死亡率降低了 14X,而用重组IL-4-L联合免疫(注射灭活AH+IL-4-L)的实验组,其死亡率平均只有26% ±2% ,可见死亡率进一步得到降低,而其免疫保护率(55.2%)与单纯注射灭活AH的实验组(24. 1%)相比,得到极显著(P<0.01)的提高(参见图7-A),表明重组IL-4-L因子具有增强斑马鱼免疫抗病的能力。
(2)增强鲫鱼免疫抗病能力的试验 养殖鲫鱼(Carassius auratus)体重为80. 0±5. 2g,置25。C水温循环水中饲养一周,确认健康后进行实验。取实验鱼60余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尾,分别于背鳍下注射灭活AH (4 X 109cfu/ml , 0. 5ml)、灭活AH (4 X 109cfu/ml , 0. 5ml)联合重组IL-4-L (5 ii g/尾)以及空白PBS(不免疫的对照组),经免疫接种后的实验鱼饲养于25 26t:水温中,30天后用嗜水气单胞菌BSK-IO菌株进行感染攻毒试验,以评价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以及重组IL-4-L因子对疫苗的免疫"佐剂"效应。每尾实验鱼腹腔注射6X 105cfu/mL嗜水气单胞菌0.2ml,72小时内记录死亡数,统计成活率,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RPS),实验重复三次。结果显示,未免疫的对照组(注射空白PBS)感染AH后,其死亡率平均为65% ±5%,而经免疫(注射灭活AH)的实验组,其死亡率平均为45% ±5%,可见死亡率降低了 20%,而用重组IL-4-L联合免疫(注射灭活AH+IL-4-L)的实验组,其死亡率平均达为30% ±5%,可见死亡率进一步得到降低,而其免疫保护率(53. 8% )与单纯注射灭活AH的实验组(30. 8% )相比,也有极显著(P < 0. 01)的提高(参见图7-B),表明重组斑马鱼IL-4-L因子具有增强鲫鱼免疫抗病的能力,具有在鲫鱼病害防治上的应用价值。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序列表
SEQ ID NO : 1





















301 361 421 481 541 601 661 721 781 841 SEQ Met Gly Lys Lys Lys Ala Lys Asn Arg Val Gin
TGATCTGTTACTTGCTGTAAGCCAAATAAATTCAGAGCATTACAAAG
ID NO :2
MetLysThrLeuLeuLeuLeuAlaCysThrValPheValSer
PheThrLeuLysGlyThrAspAlaMetHisLysThrValLeu
GluLeuValLeuGluLeuGluAlaValLeuValAsnProPro
LysLysLysAlaLysGluGluliePheLeuValAspLeuGly
LysGlySerGlyLeuLysCysGluHisAspTyrPheCysGin
GluGluGluMetValLysLysValSerGlyLeuSerGlyVal
PheAspProPheArgThrAspLysLysLeuMetArgAsnLeu
ThrTyrAsnHisGinAspGluLysAsnCysLysLysGlulie
SerHisAlaAlaAspGluAspLeuGluGlulieThrLeuAsp
PheLeuLysAspLeuLeuLysCysValLysAsnlieAsnSer
LysSerProArgProSer
9
权利要求
一种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制备能提高鱼类免疫能力的免疫增强剂,所述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2. —种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制备预防鱼类疾病的制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类白细胞介素_4样重组蛋白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制备预防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的制剂,该制剂由嗜水气单胞菌全细胞疫苗和具有如SEQ ID NO :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鱼类白细胞介素_4样重组蛋白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的用途用于制备能提高鱼类免疫能力的免疫增强剂,该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该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还能用于制备预防鱼类疾病的制剂,例如用于制备预防鱼类出血性败血症的制剂,该制剂由嗜水气单胞菌全细胞疫苗和具有如SEQ ID NO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的鱼类白细胞介素-4样重组蛋白组成。
文档编号A61P7/00GK101693105SQ20091015351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30日
发明者方玮, 潘萍萍, 董伟仁, 邵健忠, 项黎新 申请人:浙江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