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式输液包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97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倒立式输液包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倒立式输液包装。
背景技术
目前的输液包装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塑料瓶输液包装和软袋输液包装。图1示出 了现有技术的塑料瓶输液包装的结构,且图2示出了该塑料瓶输液包装的K向视图;图3示 出了现有技术的软袋输液包装的结构,且图4示出了该软袋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就塑料瓶 输液包装而言,其具有成本低的优点,但由于塑料瓶不能收缩(如图2所示),因而在输液过 程中,周围环境空气会渗入塑料瓶中,这就不可避免对药液产生污染,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就软袋输液包装而言,因为构成软袋的薄膜可以收缩(如图4所示),所以在输液过程中,没 有空气渗入,药液无污染,但由于软袋输液产品价格相对较高,故在推广使用方面受到了限 制。因此,有待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输液包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倒立式输液包装,其能够解决由于塑料瓶输液产品不能 收缩而造成在输液过程中周围环境空气渗入瓶内对药液产生污染的问题,且其便于将输液 包装倒挂,还相对于软袋包装具有较低的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立式输液包装,其包括输液瓶,用于盛装药液,输 液瓶包括瓶口和瓶体,瓶体包括分别呈曲面形状且彼此结合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并且前侧 壁和后侧壁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对应的肩部、本体部和底部,其中,前侧壁和后侧壁以圆弧 过渡连接,且在本体部处及底部处该圆弧的半径大于3mm且小于12mm,并且其中,在瓶体 底部下面设有连接柱;吊环,具有连接孔,瓶体底部下面的连接柱穿过吊环的连接孔,优选 地将该连接柱的穿过吊环的部分熔化,熔化的堆积料将吊环与瓶体连接在一起;以及瓶盖, 与输液瓶的瓶口焊接在一起,其中,瓶盖为组合盖,组合盖包括外盖,具有第一通道部及第 二通道部,且第一通道部及第二通道部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部封闭件与第二通道部 封闭件,其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与第二通道部封闭件为易折部;第一胶塞,设置在第一通 道部中,位于第一通道部封闭件的下方,其中,通过沿第一通道部开口去掉第一通道部封闭 件,第一胶塞暴露于空气中;第二胶塞,设置在第二通道部中,位于第二通道部封闭件的下 方,其中,通过沿第二通道部开口去掉第二通道部封闭件,第二胶塞暴露于空气中;第一内 盖,设置在第一通道部中,位于第一胶塞下方,第一内盖具有第三通道部,第三通道部开口 处设有密封膜;第二内盖,设置在第二通道部中,位于第二胶塞下方,第二内盖具有第四通 道部,第四通道部开口处设有密封膜;其中,外盖与第一内盖通过焊接或卡接方式相连,第 一内盖底部高于外盖底部,并且外盖与第二内盖通过焊接或卡接方式相连,第二内盖底部 高于外盖底部,外盖与输液瓶的瓶口焊接,且第一胶塞与第二胶塞中至少一个注塑在外盖 中。[0006]优选地,吊环包括内环部,具有供瓶体底部下面的连接柱穿过的连接孔;以及外 环部,与内环部同心且通过薄弱部连接至内环部。优选地,吊环包括支承片,具有供瓶体底部下面的连接柱穿过的连接孔;以及带 状吊耳,其两端分别通过薄弱部连接至支承片。优选地,吊环包括横向吊片,具有供瓶体底部下面的连接柱穿过的连接孔;以及 纵向吊片,垂直连接至横向吊片并且具有承吊通孔。优选地,瓶体的宽度和厚度之比大于1. 8且小于5。 优选地,在瓶体的前侧壁和/或后侧壁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贴合引导槽。优选地,易折部的结构为易折柄、易折杆或易折帽。优选地,在外盖的底部设有外盖连接部,在瓶口的顶部设有瓶口连接部,通过将外 盖连接部与瓶口连接部相焊接,瓶盖与瓶体的瓶口焊接在一起。优选地,第一内盖具有第一凸环,外盖具有第一凹槽,该第一内盖与外盖通过互相 匹配的第一凸环与第一凹槽卡合连接。且还优选地,第二内盖具有第二凸环,外盖具有第二 凹槽,第二内盖与外盖通过互相匹配的第二凸环与第二凹槽卡合连接。优选地,第一内盖具有第一密封座,第一密封座与外盖的第一连接面焊接。且还优 选地,第二内盖具有第二密封座,第二密封座与外盖的第二连接面焊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克服了传统塑料瓶输液产品不能收缩而导致 在输液过程中周围环境空气渗入瓶内对药液产生污染的问题,其通过合理的设计实现了塑 料瓶在输液过程中的收缩,从而避免空气进入药液中,并且该倒立式输液包装便于倒挂,且 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适于推广使用。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 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塑料瓶输液包装的剖视图;图2为图1所示塑料瓶输液包装的K向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的软袋输液包装的剖视图;图4为图3所示软袋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输液瓶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和图7分别为图5所示输液瓶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输液瓶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和图10分别为图8所示输液瓶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为图11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4为图13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6为图15所示瓶盖的俯视图;[0031]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8为图17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1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0为图19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2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2为图21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2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七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4为图23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2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八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6为图25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2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九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8为图27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2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0为图29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3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2为图31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3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4为图33所示瓶盖的俯视图;图3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吊环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36为图35所示吊环沿线A-A的剖视图;图3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吊环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38为图37所示吊环沿线B-B的剖视图;图3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吊环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0为图39所示吊环的右视图;图41为图39所示吊环的俯视图;图4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3为图42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图4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5为图44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图4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7为图46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图4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9为图48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图5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1为图50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图5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六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3为图52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图5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七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5为图54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0070]图5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八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7为图56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图5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九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9为图58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图6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61为图60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图6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63为图62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图6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以及图65为图64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输液瓶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和图7分 别为图5所示输液瓶的侧视图和俯视图。如图5-7所示,药液可盛装在输液瓶2中,该实施 例的输液瓶2包括瓶口 21和瓶体23,瓶体23包括分别呈曲面形状且彼此结合的前侧壁 231和后侧壁233,并且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中的每一个自瓶口 21向下依次包括各自 对应的肩部231a、233a,本体部231b、233b和底部231c、233c,其中,如图6和7更清楚示出 的,瓶体23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以圆弧过渡连接,且更具体地,前侧壁231和后侧壁 233在本体部231b、233b处及底部231c、233c处以半径较小的小圆弧过渡连接,且瓶体23 的宽度W大出厚度T足够的倍数,如此,该输液瓶(诸如塑料瓶)构成一个扁圆形的包装容 器,当将输液瓶2与瓶盖结合后的输液包装倒挂而进行输液期间,呈曲面形状的前侧壁231 和后侧壁233逐渐靠近并贴合,从而能够达到现有技术中软袋输液包装的使用效果,即防 止周围环境中的空气进入药液中。优选地,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均呈圆滑过渡的曲面 形状,这样可防止非圆滑过渡曲面中拐点的支撑作用而阻碍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的靠 近与贴合,有利于输液包装的收缩与软袋包装的生产工艺相比,生产这种塑料瓶的成本明 显较低。优选地,在本体部23lb、233b处和底部231c、233c处圆弧过渡的圆弧半径大于3mm 且小于12mm,并且还优选地,瓶体23的宽度W和厚度T之比大于1. 8且小于5,当取该范围 的数值时,该输液瓶2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能够更好地实现贴合。在该实施例中,输 液瓶2的瓶口 21和瓶体2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如图5所示,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之间的结合线(即图5所示的外轮廓线)是 一条在瓶口 21处断开而其它处连贯的曲线,具体地说,肩部231a、233a与本体部231b、233b 上端的过渡处为圆弧线,在本体部231b、233b下端与底部231c、233c过渡处也为圆弧线,而 在肩部231a、233a、本体部231b、233b以及底部231c、233c三处可为直线、弧线、或直线与弧 线的组合线。作为一种特例,肩部231a、233a处的结合线为圆弧线时可与本体部231b、233b 直接相切,底部231c、233c处的结合线为圆弧线时也可与本体部231b、233b直接相切。在 优选实施例中,呈曲面形状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关于结合面对称。在其它实施例中, 前侧壁和后侧壁呈不对称设置,例如前侧壁231的表面积大于或小于后侧壁233的表面积。图5中还示出了瓶体23底部下面具有连接柱25,其用于将吊环通过诸如焊接等方式连接于瓶体23,如下。优选地,瓶体23底部下面的连接柱25可以与输液瓶2的瓶体23 一体成型。此外,在该实施例的输液瓶2中,围绕瓶口 21的顶部设置有瓶口连接部213,以 便于与瓶盖相焊接,这将在下面进一步描述。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输液瓶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9和图10分 别为图8所示瓶体的侧视图和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瓶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瓶的不 同之处在于,如图8至图10所示,瓶体23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的四周设置有贴合 导引槽2311和2331,这些贴合导引槽可以呈直线或弧线或直线与弧线的组合延伸,设置贴 合导引槽可引导前侧壁231与后侧壁233在输液期间更容易地贴合。在其他实施例,前侧 壁231和后侧壁233 二者之一可以设置一条或多条贴合导引槽,另一个可以不开或开一条 或开多条贴合导引槽,而且两者的槽线可对称也可不对称。还优选地,前侧壁231和后侧壁 233的曲面可以相同以便于制造,但是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具有不同的曲面。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2为图11所 示瓶盖的俯视图。结合参见图11和12,该实施例中,瓶盖为双胶塞组合盖,包括外盖32, 具有第一通道部321及第二通道部322,且第一通道部321及第二通道部322开口处分别 设置有易去掉的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与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其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 328与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为易折部,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和第二通道 部封闭件329都是易折帽,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 (易折帽)与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 (易 折帽)大小相同,以便于制作,也可以不相同,这样可以适合不同场合的需要;第一胶塞34, 设置在第一通道部321中,位于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 (易折帽)的下方,其中,通过沿第一 通道部321开口去掉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 (易折帽),第一胶塞34暴露于空气中;第二胶 塞35,设置在第二通道部322中,位于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 (易折帽)的下方,其中,通过 沿第二通道部322开口去掉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易折帽),第二胶塞35暴露于空气中, 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胶塞34与第二胶塞35均通过注塑的方式分别设置在第一通道部 321与第二通道部322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胶塞34与第二胶塞35中的 一个胶塞通过注塑的方式设置于其所在通道部中;第一内盖36,设置在第一通道部321中, 位于第一胶塞34下方,第一内盖36具有第三通道部361,第三通道部361开口处设有密封 膜3611 ;第二内盖37,设置在第二通道部322中,位于第二胶塞35下方,第二内盖37具有 第四通道部371,第四通道部371开口处设有密封膜3711 ;其中,外盖32与第一内盖36通 过卡接方式相连,第一内盖36底部高于外盖32底部,且外盖32与第二内盖37通过卡接方 式相连,第二内盖37底部高于外盖32底部,外盖32与如上所述输液瓶的瓶口焊接。如图 所示,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内盖36具有第一凸环367,外盖32具有第一凹槽327,第 一内盖36与外盖32通过互相匹配的第一凸环367与第一凹槽327卡合连接;第二内盖37 具有第二凸环377,外盖32具有第二凹槽324,第二内盖37与外盖32通过互相匹配的第二 凸环377与第二凹槽324卡合连接。优选地,围绕外盖32下端设有外盖连接部323。这样, 通过将外盖连接部323和如上所述围绕瓶口 21顶部设置的瓶口连接部213焊接在一起,瓶 盖(具体为外盖)可以与输液瓶2的瓶口 21焊接在一起。优选地,第一通道部321与第二 通道部322大小结构不相同,这样,可以满足各种情况的需要,当然,也可以设计为相同的 大小和结构,这样,便于制造,且外形美观。优选地,第一胶塞34与第二胶塞35大小结构不 相同,这样,可以满足各种情况的需要,当然,第一胶塞34与第二胶塞35也可以设计为相同的大小和结构,这样,便于制造,且外形美观。图1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4为图13所 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在该第二实施例 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和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都改成了易折杆。 图1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6为图15所 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在该第三实施例 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和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都改成了易折柄。图1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8为图17所 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三实 施例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是易折帽,而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是易折杆。图1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0为图19所 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五实 施例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是易折帽,而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是易折柄。图2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2为图21所 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六实 施例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是易折杆,而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是易折柄。图2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七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4为图23所 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夕卜 盖32与第一内盖36通过卡接方式相连,并且外盖32与第二内盖37通过卡接方式相连 ’然 而在该第七实施例中,外盖32与第一内盖3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并且外盖32与第二内盖 37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具体如图23所示,在该第七实施例中,外盖32具有第一连接面326, 第一内盖36具有第一密封座365,外盖32的第一连接面326与第一内盖36之第一密封座 36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并且,外盖32还具有第二连接面325,第二内盖37具有第二密封座 375,外盖32的第二连接面325与第二内盖37之第二密封座375通过焊接方式相连。图2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八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6为图25所 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在该第八实施例 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和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都改成了易折杆。图2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九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8为图27所 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瓶盖的区别在于,在该第九实施例 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和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都改成了易折柄。图2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0为图29所 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十实 施例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是易折帽,而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是易折杆。图3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i^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2为图 31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 十一实施例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是易折帽,而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是易折柄。图3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瓶盖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4为图 33所示瓶盖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瓶盖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瓶盖结构的区别在于,在该第 十二实施例中,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是易折杆,而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是易折柄。[0097]图3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吊环的第一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36为图35 所示吊环沿线A-A的剖视图。该吊环5可连接于瓶体底部下面,以方便将输液包装倒挂。 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吊环5包括内环部51,具有供瓶体底部下面的连接柱贯穿的连接孔 513 ;外环部53,通过薄弱部55连接至内环部51,其中,内环部51可与瓶体底部贴合,瓶体 底部下面的连接柱穿过连接孔513,该连接柱的伸出连接孔之外的部分可熔融形成堆积料, 堆积料将吊环5与瓶体牢固地固定连接在一起。在输液操作时,由于薄弱部55的存在,外环 部53与内环部51之间可形成夹角。内环部51和外环部53可均为圆形,在其它实施例中, 也可以做成其它形状例如多边形。内环部51和外环部53之间通过薄弱部55过渡连接,在 输液操作时可方便地形成近似直角。上述内环部51和外环部53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 方便制造。图3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吊环的第二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38为图37 所示吊环沿线B-B的剖视图。该吊环6可连接于瓶体底部下面,以方便将输液包装倒挂。具 体地,在该实施例中,该吊环6包括支承片61和带状吊耳63,支承片上设有供瓶体底部下面 的连接柱穿过的连接孔613,吊耳63的两端分别通过薄弱部65与支承片61的两端过渡连 接,从而形成可将输液包装倒挂的穿孔633。由此,在输液操作时,支承片61和带状吊耳63 之间可方便地形成近似直角。上述支承片61和吊耳63可以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方便制造。图4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输液包装的吊环的第三实施例的平面视图;图39为图41 所示吊环沿线C-C的剖视图;图40为图41所示吊片的右视图。该吊环7可连接于瓶体底 部下面,以方便将输液包装倒挂。具体地,在该实施例中,该吊环7包括横向吊片71和纵向 吊片73。横向吊片71上设有供瓶体底部下面的连接柱穿过的连接孔713,纵向吊片73垂 直连接于横向吊片71且设有承吊通孔733。上述横向吊片71和纵向吊片73可以通过注塑 一体成型,方便制造。图4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3为图42所 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在该实施例中,输液包装包括盛装药液1的输液瓶2 ;与 输液瓶2的瓶口 21相焊接的瓶盖3以及位于输液瓶2的瓶体23底部下面且与吊环5诸如 通过焊接连接的连接柱25。连接柱25穿过吊环的连接孔并且通过诸如焊接的方式将吊环 5与瓶体23固定连接在一起,其中,连接柱25穿过吊环5的部分熔融后形成堆料将吊环5 与瓶体23牢固地固定连接。在该实施例中,输液瓶2以及连接柱25的结构与参照图5-7 描述的输液瓶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11-12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一实施 例相同,且吊环5的结构与参照图35和36所描述的吊环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因而在此不再 赘述。图4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5为图44所 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 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13-14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二实施例相同。图4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7为图46所 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 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15-16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三实施例相同。图4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四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49为图48所 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17-18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四实施例相同。图5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五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1为图50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 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19-20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五实施例相同。图5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六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3为图52所 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 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21-22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六实施例相同。图5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七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5为图54所 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 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23-24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七实施例相同。图5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八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7为图56所 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 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25-26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八实施例相同。图5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九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9为图58所 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 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27-28所描述的瓶盖的第九实施例相同。图6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61为图60所 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该 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29-30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十实施例相同。图6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63为图62 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 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31-32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十一实施例相同。图6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65为图64 所示输液包装的俯视图。该实施例的输液包装与上述第七实施例的输液包装的区别在于, 该实施例中的瓶盖3的结构与参照图33-34所描述的瓶盖的第十二实施例相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替换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的吊环 也可采用图37-38所示的结构或采用图39-41所示的结构。而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输液 包装的输液瓶也可采用图8-10所示的结构。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输液包装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倒立式输液包装,通过输液瓶的上述独特设计,克服了由于塑 料瓶输液产品不能收缩而在输液过程中由于周围环境空气渗入对药液污染的问题,从而避 免了危害患者的健康;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倒立式输液包装中,设置了吊环,从而便于在 输液时将输液包装倒挂起来。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瓶(2),用于盛装药液(1),所述输液瓶(2)包括瓶口(21)和瓶体(23),所述瓶体(23)包括分别呈曲面形状且彼此结合的前侧壁(231)和后侧壁(233),所述前侧壁和所述后侧壁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对应的肩部(231a,233a)、本体部(231b,233b)和底部(231c,233c),其中,所述前侧壁(231)和所述后侧壁(233)以圆弧过渡连接,且在本体部(231b,233b)处和底部(231c,233c)处所述圆弧的半径(r)大于3mm且小于12mm,并且其中,在所述瓶体(23)的底部下面设有连接柱(25);吊环(5,6,7),具有连接孔(513,613,713),所述连接柱(25)穿过所述吊环(5,6,7)的连接孔(513,613,713)并将所述吊环(5,6,7)与所述瓶体(23)连接在一起;以及瓶盖(3),与所述输液瓶(2)的瓶口(21)焊接在一起,其中,所述瓶盖(3)为组合盖,所述组合盖包括外盖(32),具有第一通道部(321)及第二通道部(322),且所述第一通道部(321)及第二通道部(322)开口处分别设置有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与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其中,所述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与所述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为易折部;第一胶塞(34),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部(321)中,位于所述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的下方,其中,通过沿所述第一通道部(321)开口去掉所述第一通道部封闭件(328),所述第一胶塞(34)暴露于空气中;第二胶塞(35),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部(322)中,位于所述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的下方,其中,通过沿所述第二通道部(322)开口去掉所述第二通道部封闭件(329),所述第二胶塞(35)暴露于空气中;第一内盖(36),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部(321)中,位于所述第一胶塞(34)下方,所述第一内盖(36)具有第三通道部(361),所述第三通道部(361)开口处设有密封膜(3611);第二内盖(37),设置在所述第二通道部(322)中,位于所述第二胶塞(35)下方,所述第二内盖(37)具有第四通道部(371),所述第四通道部(371)开口处设有密封膜(3711);其中,所述外盖(32)与所述第一内盖(36)通过焊接或卡接方式相连,所述第一内盖(36)的底部高于所述外盖(32)的底部,并且所述外盖(32)与所述第二内盖(37)通过焊接或卡接方式相连,所述第二内盖(37)的底部高于所述外盖(32)的底部,所述外盖(32)与所述输液瓶(2)的瓶口(21)焊接,且所述第一胶塞(34)与所述第二胶塞(35)中至少一个注塑在所述外盖(3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5)包括内环部 (51),具有供所述瓶体(23)底部下面的连接柱(25)穿过的所述连接孔(513);以及外环部 (53),通过薄弱部(55)连接至所述内环部(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6)包括支承片 (61),具有供所述瓶体(23)底部下面的连接柱(25)穿过的所述连接孔(613);以及带状吊 耳(63),其两端分别通过薄弱部(65)连接至所述支承片(6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环(7)包括横向吊片 (71),具有供所述瓶体(23)底部下面的连接柱(25)穿过的所述连接孔(713);以及纵向吊 片(73),垂直连接至所述横向吊片(71)并且具有承吊通孔(7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23)的宽度(W)和厚度(T)之比大于1.8且小于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体(23)的前侧壁 (231)和/或后侧壁(23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贴合引导槽(2311 ;23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盖(36)具有第一 凸环(367),所述外盖(32)具有第一凹槽(327),所述第一内盖(36)与所述外盖(32)通过 互相匹配的所述第一凸环(367)与所述第一凹槽(327)卡合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盖(37)具有 第二凸环(377),所述外盖(32)具有第二凹槽(324),所述第二内盖(37)与所述外盖(32) 通过互相匹配的所述第二凸环(377)与所述第二凹槽(324)卡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盖(36)具有第一 密封座(365),所述外盖(32)具有第一连接面(326),所述第一密封座(365)与所述第一连 接面(326)焊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倒立式输液包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盖(37)具有 第二密封座(375),所述外盖(32)具有第二连接面(325),所述第二密封座(375)与所述第 二连接面(325)焊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倒立式输液包装,包括用于盛装药液的输液瓶,输液瓶包括瓶口和瓶体,瓶体包括分别呈曲面形状且彼此结合的前侧壁和后侧壁,并且前侧壁和后侧壁中的每一个分别包括对应的肩部、本体部和底部,其中,前侧壁和后侧壁以圆弧过渡连接,且在本体部处及底部处,该圆弧的半径大于3mm且小于12mm,此外,在瓶体底部下面设有连接柱;瓶盖,与输液瓶的瓶口焊接在一起;以及吊环,具有连接孔,瓶体底部下面的连接柱穿过连接孔将吊环与瓶体连接在一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倒立式输液包装,能够有效避免在输液过程中周围环境空气渗入瓶内对药液造成污染,并且其方便输液包装倒挂,输液瓶和瓶盖的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且适于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M5/14GK201625003SQ20092017508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祥华, 黄盛秋 申请人: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