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组织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025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组织检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切开人体内部组织并进行检查的活组织检查装置,更详细而言, 涉及具有能够提高切开组织的性能、在手术时能够减少患者的不适感的结构的活组织检查
直O
背景技术
一般,活组织检查装置用于将针形状的装置扎入检查对象组织部分并切开组织。 这种活组织检查装置用于除了骨骼以外的软组织,切开组织。最近,利用活组织检查装置以切开组织的方式对乳房组织进行组织检查的情况增多。乳房组织虽然具有柔软的组织,但是由于纤维组织多,因此具有其组织非常坚韧或坚硬的特性。从而,在用于乳房组织的活组织检查装置中重要的是具有能够有效地切开坚韧的组织的优秀的切开性能。图1和图2表示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开公告W02004/075719中公开的活组织检查装置1。活组织检查装置1具备分别形成为圆筒形的外侧部件2和内侧部件3。内侧部件 3插入外侧部件2的内侧。在外侧部件2和内侧部件3上分别形成有切开部4、5。在外侧部件2设置有切割刀片6,从而可以切开组织并进入。如图2所示,人体组织被插入相互连接的切开部3、5,内侧部件3相对于外侧部件2旋转,从而切开所插入的组织。具有这种结构的活组织检查装置1存在切开组织的性能降低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有效地切开乳房的纤维质等坚韧的组织存在较多的困难。即,由于只在内侧部件3的切开部5形成有刀刃,在外侧部件2的切开部3未形成刀刃,因此不能有效地进行切开。图3表示现有的另一活组织检查装置的剖视图。活组织检查装置是内侧部件220 相对于外侧部件210 —边旋转一边前进后退的结构。在外侧部件210形成有切开部211,在内侧部件220的端部形成有末端刀刃部221。内侧部件220 —边旋转一边前进时,进入到外侧部件210的切开部211的组织201被末端刀刃部221切断。在具有这种结构的现有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情况下,若内侧部件220的外径和外侧部件210的内径之间的游隙少,则内侧部件220和外侧部件210之间的摩擦增加,不能使内侧部件220高速地旋转。因此,虽然能够缩小内侧部件220和外侧部件210的游隙,但是由于旋转速度变低,因此不能有效地切开坚韧的组织。另一方面,若增大内侧部件220的外径和外侧部件210的内径之间的游隙,则虽然能够减少内侧部件220和外侧部件210之间的摩擦而使内侧部件220高速旋转,但由于内侧部件220和外侧部件210之间的游隙增加,难以切开组织201。而且,在内侧部件220以预定以上的速度旋转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切开组织,但是难以使内侧部件220旋转到这种速度。在切开组织的过程中若遇到坚韧的组织,在内侧部件220施加负荷,内侧部件220的旋转速度减少,则组织的切开性能会降低。若为了提高切开性能而使内侧部件220高速旋转,则会产生较大的振动。由此,存在患者会感到不安感及恐惧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进行组织检查时能够有效地切开人体组织的活组织检查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有产生振动较少的结构的活组织检查装置。技术解决方案本发明的活组织检查装置是用于插入人体并切开组织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部件,该外侧部件具备圆筒形的外侧主体部、切开外侧主体部的一部分而形成以使与主体部的外表面接触的组织能够进入外侧主体部的内侧的外侧切开部、在外侧切开部的一侧的边缘以锐角锋利地形成的外侧刀刃部、以及设置在外侧主体部的端部以切断人体组织而使外侧主体部进入人体内的切割刀片;内侧部件,该内侧部件具备插入外侧部件的圆筒形的内侧主体部、内侧主体部的一部分以向相对于内侧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长的方式被切开而形成的内侧切开部、以及在内侧切开部的一侧的边缘以锐角锋利地形成的内侧刀刃部,以及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使内侧部件相对于外侧部件旋转,从而在使通过外侧切开部进入的人体组织位于中间的状态下,使内侧刀刃部相对于外侧刀刃部向交叉的方向动作。发明效果如此地,根据本发明的活组织检查装置,能够利用外侧刀刃部和内侧刀刃部在进行组织检查时有效地切开组织,从而具有手术者方便地对患者进行手术的同时缩短手术时间的效果。另外,根据本发明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在进行组织检查时,减少由活组织检查装置产生的振动,从而具有使患者不会感到不安感及恐惧感,在平稳的状态下接受手术的效果。


图1是现有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图1表示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现有的另一活组织检查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图4表示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6是图4表示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内侧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图5的VI-VI线剖视图。图8至图10是用于说明图4表示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工作状态的图。图11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内侧部件的立体图。图12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立体图。图13是图12表示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内侧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优选的实施例。参照图4至图6,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活组织检查装置100包括外侧部件10、内侧部件20、旋转驱动装置40、以及罩部件30。外侧部件10具备形成为圆筒形的外侧主体部11。外侧部件11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切开部12,从而使内侧和外侧相通。在外侧主体部11插入到人体内时,与外侧主体部 11的外表面接触的人体的组织能够通过外侧切开部12进入外侧主体部11的内侧。外侧切开部12的一侧边缘形成具有锋利的刀刃面13a的外侧刀刃部13。如图7 所示,外侧主体部11的内表面和刀刃面13a形成的角度θ 1形成锐角。在外侧部件10的外侧主体部11端部设置有以刀刃形态锋利地形成的切割刀片 14。在向外侧部件10加力而扎入人体时,切割刀片14切开人体组织,帮助外侧部件10容易地插入人体内。内侧部件20具备形成为圆筒形并插入外侧部件10的内侧的内侧主体部21、以及内侧主体部21的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的内侧切开部22。内侧切开部22以向相对于内侧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长的方式切开内侧主体部21而形成。在内侧切开部22的一侧边缘形成具有锋利的刀刃面23a的内侧刀刃部23。如图 7所示,内侧主体部21的外表面和刀刃面23a形成的角度θ 2形成锐角。而且,内侧刀刃部 23沿着内侧主体部21的外表面形成螺旋形(helical)。如图4所示,内侧部件20插入外侧部件10的内侧而设置。内侧部件20优选在长度方向受到压缩力而被加压的状态下插入外侧部件10。即,在内侧部件20的端部设置弹性材质的加压部件81,在通过加力将内侧部件20推入外侧部件10的内部之后,使相反侧被壳体支撑,从而设置内侧部件20。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设置成对内侧部件20施加有压缩力。此时,内侧部件20由于在其长度方向施加的压缩力,弹性变形成在长度方向被压缩、外径向宽度方向增加。若内侧部件20的外径增加,则可以获得内侧刀刃部23和外侧刀刃部 13相互更加紧贴的效果。另一方面,外侧刀刃部13形成为相对于外侧主体部11向与内侧刀刃部23相对于内侧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地延长。如图4所示,罩部件30形成为圆筒形,并套设在外侧部件10。罩部件30设置成相对于外侧部件30可在长度方向滑动。旋转驱动装置40连接于内侧部件20,以使内侧部件20相对于外侧部件10旋转。 旋转驱动装置40使内侧部件20相对于外侧部件10旋转,从而在使通过外侧切开部12进入的人体组织位于中间的状态下,内侧刀刃部23相对于外侧刀刃部13向交叉的方向动作。 即,旋转驱动装置40以与内侧刀刃部23螺旋形地向内侧部件20的端部移动时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使内侧部件20相对于外侧部件10旋转。旋转驱动装置40包括马达41和以同轴连接于马达41的主动齿轮42。主动齿轮 42与形成于内侧主体部21的外面的从动齿轮25啮合,使内侧部件20旋转。马达41优选使用辅助马达。马达41与控制部43连接。控制部43控制马达41的旋转速度和旋转角位移。另外,控制部41利用分别连接于内侧部件20和控制部43的角位移检测部沈、44检测及控制内侧部件20的角位移。通过利用控制部41检测及控制内侧切开部22和外侧切开部12之间的相对角度位移,可以由内侧部件20打开及关闭外侧切开部12,手术者可以掌握相对于外侧切开部12的内侧切开部22的相对位置。另一方面,外侧切开部12的外侧刀刃部13优选形成为相对于外侧主体部11向与内侧刀刃部23相对于内侧主体部21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延长。另外, 如图5所示,外侧刀刃部13的端部优选形成为曲线。真空吸入装置50连接于内侧部件20,从而能够吸入被切开的组织并向外部排出。 在真空吸入装置50设置有过滤网(未图示),从而能够排出血液等液体成分,使切开的组织会聚在过滤网 。另外,若在外侧部件10的端部穿设孔而供给水,则可以提高水与被切开的组织及血液一起经过内侧部件20传达到真空吸入装置50的性能。控制部43控制真空吸入装置 50的工作,在水供给到外侧部件10的端部的情况下,还控制水的供给。如图4所示,辅助马达41、主动齿轮42和控制部43等设置在第一壳体82。外侧部件10、内侧部件20等设置在第二壳体83。形成于第二壳体83的卡止突起831嵌入到形成于第一壳体82的卡止孔821而卡止,从而第一壳体82和第二壳体83组装成相互可拆装。 此时,外侧部件10、内侧部件20等插入人体的部分可以根据需要容易地进行更换而使用。下面,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活组织检查装置的作用。如图4所示,若将本发明的活组织检查装置100的切割刀片14扎入人体的组织内部,则切割刀片14在切开人体组织的同时进入体内。若在使罩部件30相对于外侧部件10 前进而覆盖外侧切开部12的状态下扎入外侧部件10,则不使人体的组织被外侧切开部12 卡住而能够容易地插入外侧部件10。然后,在外侧部件10插入人体的状态下,仅使罩部件30相对于外侧部件10滑动并后退,则外侧切开部12露出。若启动真空吸入装置50而降低内侧部件20内部的压力, 则组织通过外侧切开部12和内侧切开部22被吸入内侧。如图8至图10所示,在外侧切开部12和内侧切开部22较多地重叠的状态下,启动旋转驱动装置40而使内侧部件20旋转。内侧部件20相对于外侧部件10向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旋转,并且内侧刀刃部23和外侧刀刃部13相互啮合而有效地切开组织。参照图6,内侧刀刃部23朝向内侧部件20的端部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同时画出螺旋。旋转驱动装置40使内侧刀刃部23向与内侧刀刃部23的螺旋方向相同的方向、即以图 6为基准相对于左侧方向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的内侧刀刃部23和外侧刀刃部13相互啮合,具有能够更有效地切开组织的优点。另一方面,若将旋转的内侧部件20沿着内侧切开部22的螺旋方向在两端扭转,则内侧部件20整体上蜷缩而外径减小。与此相反地,若将内侧部件20向与内侧切开部22的螺旋方向相反的方向在两端扭转,则内侧部件20整体上展开而外径增加。在本实施例中, 利用根据形成为螺旋形的内侧切开部22的特性向特定方向扭转内侧部件20时内侧部件20 的外径增加的特性。如上所述,若使内侧部件20与向内侧部件20的端部移动时内侧刀刃部23的螺旋旋转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则随着人体组织被内侧刀刃部23卡住而提供阻力,内侧刀刃部23展开并更紧贴于外侧部件10的内表面。利用这种原理,可以使内侧刀刃部23和外侧刀刃部13有效地啮合。另外,若旋转内侧部件20,内侧刀刃部23不是隔着组织相对于外侧刀刃部13垂直地压入,而是内侧刀刃部23相对于外侧刀刃部13滑动的同时切断组织,因此向组织提供剪切力(shear force),切开组织的性能会大幅提高。以如同利用刀(knife)推或拉的同时加压的情况下更容易地切断物体的原理,提高切开性能。参照图4,如上述说明,若内侧部件20被加压部件81压缩而设置,则内侧部件20 弹性变形成向长度方向压缩并向宽度方向(半径方向)增加外径。因此,内侧部件20的内侧刀刃部23和外侧部件10的外侧刀刃部13进一步相互紧贴,能够提高切断性能。如图6所示,由于内侧刀刃部23的刀刃面23a与内侧部件20的外表面形成的角度θ 2形成锐角,并且外侧刀刃部13的刀刃面13a与外侧部件10的内表面形成的角度θ 2 形成锐角,因此内侧刀刃部23和外侧刀刃部13相互啮合并能够更锋利地切开人体组织。本发明的活组织检查装置100以如同剪刀的两个刃相互交叉地切断物体的方法, 外侧刀刃部13和内侧刀刃部23相互交叉地切断组织,因此相比于参照图3说明的现有的活组织检查装置100,具有优秀的切断性能。因此,即使不以高速旋转内侧部件20,也可以良好地切开组织。由此,可以大幅地减少患者感到的不安感及恐惧感。而且,由于能够以低速旋转内侧部件20而进行切开组织的作业,因此,手术者与以往相比能够非常精致地进行切开组织的手术。使用者能够利用控制部43和辅助马达41掌握内侧切开部22和内侧刀刃部23相对于外侧切开部12的相对位置(角度位移)而进行手术。此时,使用者能够掌握需要切开的患者的组织的位置,以更准确而有效的方法切开组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大幅减少需要切开的组织以外的其它组织的切开量。切开组织的同时启动真空吸入装置50,将被切开的组织向外部排出。此时,若向外侧部件10的端部供给水,能够更有效地向外部排出组织。在真空吸入装置50设置有过滤网的情况下,只分离出除了血液和水等液体之外的组织,用于组织检查。若结束切开组织的作业,使处于后退状态的罩部件30再次相对于外侧部件10前进,使外侧部件10的外侧切开部12被罩部件30覆盖。在这种状态下,若从人体组织拔出外侧部件10,则由于罩部件30,人体组织不被外侧部件10的外侧切开部12卡住而容易地被拔出。如上述所说明,举了优选的例子说明了本发明的活组织检查装置100,但本发明的活组织检查装置100并不限定于上述说明并图示的实施例。例如,可以构成具有如图11所示的结构的内侧部件60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图11 所示的内侧部件60与上述说明的内侧部件20同样地,具备内侧主体部61和内侧切开部62 和内侧刀刃部63。内侧切开部62并不成为相对于内侧部件60的端部关闭的状态,而形成为延长到端部并对于内侧部件60的端部敞开的状态。即,在内侧主体部61的端部形成有与内侧切开部62连接的开放端部64。内侧部件20的外径形成为比外侧部件10的内径稍微大后,能够在弹性变形成内侧部件20的外径减小的状态下插入外侧部件10。此时,具有内侧部件20为了弹性恢复而紧贴于外侧部件10的内壁的优点。若内侧切开部22形成为由开放端部64向内侧主体部 21的端部侧开放,则使内侧部件20容易弹性变形成外径减小。而且,可以构成具备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结构的内侧部件70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图13所示的内侧部件70与上述说明的内侧部件20同样地,具备内侧切开部72和内侧刀刃部73。内侧切开部72和内侧刀刃部73分别沿着内侧部件20的外面形成螺旋形。螺旋形的内侧切开部72和螺旋形的内侧刀刃部73分别沿着内侧部件20的外面形成为360°以上。与图6所示的内侧部件20相比,图13所示的内侧部件70的特征在于螺旋形的内侧切开部72和螺旋形的内侧刀刃部73各自的螺旋旋转角为360°以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活组织检查装置,用于插入人体并切开组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侧部件,该外侧部件具备圆筒形的外侧主体部、切开上述外侧主体部的一部分而形成以使与上述主体部的外表面接触的组织能够进入上述外侧主体部的内侧的外侧切开部、在上述外侧切开部的一侧的边缘以锐角锋利地形成的外侧刀刃部、以及设置在上述外侧主体部的端部以切断人体组织而使上述外侧主体部进入人体内的切割刀片;内侧部件,该内侧部件具备插入上述外侧部件的圆筒形的内侧主体部、上述内侧主体部的一部分以向相对于上述内侧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长的方式被切开而形成的内侧切开部、以及在上述内侧切开部的一侧的边缘以锐角锋利地形成的内侧刀刃部;以及旋转驱动机构,该旋转驱动机构使上述内侧部件相对于上述外侧部件旋转,从而在使通过上述外侧切开部进入的人体组织位于中间的状态下,使上述内侧刀刃部相对于上述外侧刀刃部向交叉的方向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刀刃部具有刀刃面,上述外侧主体部的内表面和上述外侧刀刃部的刀刃面形成的角度是锐角,上述内侧刀刃部具有刀刃面,上述内侧主体部的外表面和上述内侧刀刃部的刀刃面形成的角度是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外侧刀刃部相对于上述外侧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向与上述内侧刀刃部相对于上述内侧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而延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刀刃部沿着上述内侧主体部的外表面形成为螺旋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部件具有弹性力,从而在弹性变形而外径减小的状态下插入上述外侧部件后,弹性恢复而紧贴于上述外侧部件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侧主体部的端部形成有与上述内侧切开部连接的开放端部,从而使上述内侧切开部向上述内侧主体部的端部侧开放。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切开部和上述内侧刀刃部分别沿着上述内侧主体部的外表面形成为螺旋形, 上述螺旋形的内侧切开部和上述螺旋形的内侧刀刃部分别沿着上述内侧主体部的外表面形成为360°以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部件在被加压成在其长度方向受到压缩力的状态下,插入上述外侧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侧主体部的端部形成有与上述内侧切开部连接的开放端部,从而使上述内侧切开部向上述内侧主体部的端部侧开放。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切开部和上述内侧刀刃部分别沿着上述内侧主体部的外表面形成为螺旋形,上述螺旋形的内侧切开部和上述螺旋形的内侧刀刃部分别沿着上述内侧主体部的外表面形成为360°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内侧部件连接有能够将切开的组织向外部排出的真空吸入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使上述内侧部件旋转的马达和控制上述马达的旋转速度和旋转角位移的控制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组织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筒形的罩部件,该罩部件以相对于上述外侧部件能够向长度方向滑动的方式套设在上述外侧部件的外侧。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用于插入人体并切开组织的活组织检查装置。本发明包括外侧部件、内侧部件和旋转驱动装置。外侧部件具备圆筒形的外侧主体部、切开外侧主体部的一部分而形成以使与主体部的外表面接触的组织能够进入外侧主体部的内侧的外侧切开部、在外侧切开部的一侧的边缘以锐角锋利地形成的外侧刀刃部、以及设置在外侧主体部的端部以切断人体组织而使外侧主体部进入人体内的切割刀片。内侧部件具备插入外侧部件的圆筒形的内侧主体部、内侧主体部的一部分以向相对于内侧主体部的长度方向倾斜的方向延长的方式被切开而形成的内侧切开部、以及在内侧切开部的一侧的边缘以锐角锋利地形成的内侧刀刃部。旋转驱动装置使内侧部件相对于外侧部件旋转,从而在使通过外侧切开部进入的人体组织位于中间的状态下,使内侧刀刃部相对于外侧刀刃部向交叉的方向动作。
文档编号A61B10/00GK102271591SQ200980154117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8日
发明者朴熙鹏 申请人:朴熙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