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47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药物制剂,尤其是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称为 胃下垂。常见腹部不适、饱胀重坠感,每于餐后、站立或劳累后症状加重,伴有食欲不振、恶 心、嗳气、消化不良、便秘等现象。胃下垂严重时,可同时伴有肝、肾、结肠等内脏下垂的现 象。另外,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易使病人精神负担过重,而产生失眠、头痛、头 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该胃下垂的发 生多是由于膈肌悬吊力不足,肝胃、膈胃韧带功能减退而松弛,腹内压下降及腹肌松弛等因 素,加上体形或体质等因素,使胃呈极底低张的鱼勾状,即为胃下垂所见的无张力型胃。目 前,在治疗胃下垂时,主要以功能锻炼和饮食调节为主。而采用药物治疗时,腹胀或胃排空 缓慢者,服用吗丁啉、胃复安、维生素B6,以促进胃蠕动、增加胃的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 良者,以多酶片、酵母片助消化;合并便秘者服用莫沙必利片,以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 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些药物对于胃无力症的治疗都有 一定作用,但治标不一,长期服用上述药物易对人体产生副作用,例如胃复安能拮抗中枢神 经系统的多巴胺受体,长期用后可产生神经精神症状。吗丁啉有拮抗多巴胺的作用,可出现 女性泌乳、男性乳房发育、女子月经不调、哮喘发作、锥体外系反应以及便血、大便失禁等不 良反应。服用莫沙必利会产生腹泻、腹痛、口干、皮疹、倦怠、头晕、不适、心悸等不良反应。中医认为人体分五脏六腑,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 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 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六腑是传导饮食物的器官, 它们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完成饮食物的受纳、消化、吸收、传导和排泄过程。一腑功能失常, 或发生病变,都足以影响饮食物的传化,所以说六腑是泻而不藏,以通为用。胃的作用是受 纳腐熟,消化水谷,在脏腑对应上,脾与胃相对应,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 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 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义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 化、吸收和转输的任务。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 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 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基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 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胃下垂在中医属于虚证,脾气虚衰是根本的 原因。基于对胃下垂发病机理的认识,当以运用中医中药理论进行辩证组方施治,以达 标本兼治。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现有西药存在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组合物,其 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而成清半夏5-15g、黄芩5-15g、黄莲3-9g、干 姜2-4g、党参15-25g、甘草5-15g、白术5-15g、伏苓5_15g、升麻5_15g、枳实5_15g、郁金 5-15g、佛手 5-15g、大枣 5-15g。上述中药组合物的优选技术方案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而成清半夏 10g、黄芩10g、黄莲6、干姜3g、党参20g、甘草10g、白术10g、伏苓10g、升麻10g、枳实10g、 郁金10g、佛手10g、大枣IOgo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中,各原料药的性味、功效如下清半夏,性温,味辛,入脾、胃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治湿痰 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等症;黄芩,性寒,味苦,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功效,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紐,痈肿 疮毒等症治疗;黄连,性寒,味苦,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用于 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等症;干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功效;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之功,用于脾肺虚弱, 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症治疗;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之功,用于脾胃虚 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等症治疗;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用于 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症治疗;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肺、脾、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功 效,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吐、脾虚食少、泄泻等症;升麻,性微寒,味辛、微甘,归肺、脾、胃、大肠经,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 气功效,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等症治 疗;枳实,性寒,味苦、辛、归脾、胃、肝、心经,具有积滞内停、痞满胀痛、大便秘结、泻痢 后重的功效,治疗结胸、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郁金,性寒,味辛、苦,归肝、心、肺经,具有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功效,用 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等症治疗;佛手,性温,味辛,入肝、脾、胃三经,具有芳香理气,健胃止呕,化痰止咳功效,用于 消化不良,舌苔厚腻,胸闷气胀,呕吐咳嗽以及神经性胃痛等症治疗;大枣,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乏力 便溏,妇人脏躁等症治疗。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以补中益气、扶脾健胃、燥湿化痰为主的治则,精选药物组方,标本兼治。其药物组方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 相成,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理气健脾、扶脾健胃、降逆止呕之功效。其中药组合物中的 各种原料药均为药性平和的植物药,无毒无害,安全可靠,并且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 治愈率高,服用时采用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即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病例某男,25岁,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患者自述其胃脘胀满连胁,嗳气频作, 得矢气稍适,时常恶心欲呕,口苦泛酸,大便不畅。确诊为胃下垂。取本发明所提的中药组合物,清半夏10g、黄芩10g、黄莲6g、干姜3g、党参20g、甘 草10g、白术10g、伏苓10g、升麻10g、枳实10g、郁金10g、佛手10g、大枣IOg作为一副,采用 常规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一副,早晚各服一次,服用1月后,脘胀消失,恶心、呕 吐大大减轻,进食正常,大便顺畅。实施例2病例某女,32岁,舌苔白腻,脉弦滑。患者自述其脘闷胁胀,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呕恶嗳气,大便稀溏,经诊断确定为胃下垂。取本发明所提的中药组合物清半夏5g、黄芩15g、黄莲3g、干姜4g、党参15g、甘 草15g、白术5g、伏苓15g、升麻5g、枳实15g、郁金5g、佛手15g、大枣5g作为一副,采用常规 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一副,早晚各服一次,服用2月后,胃胀减轻,恶心、呕吐症 状消失,四肢有力,饮食、便解正常。实施例3病例某女,52岁,舌质紫暗、有瘀斑,舌苔薄白,脉细沉。观其面色苍黄,身体消 瘦,自述体倦乏力,头晕心悸,餐后发生恶心、呕吐,伴有持续性隐痛,便秘。诊断确认此患者 胃下垂,且病程长者。取本发明所提的中药组合物,清半夏15g、黄芩5g、黄莲9g、干姜2g、党参25g、甘 草5g、白术15g、伏苓5g、升麻15g、枳实5g、郁金15g、佛手5g、大枣15g作为一副,采用常规 煎制中药的方法,取其药汁,每日一副,早晚各服一次,服用3月后,该患者腹胀隐痛症状消 失,头晕心悸明显好转,大便正常,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该中药组合物经临床实验,对胃下垂的治疗具有明显疗效,经统计,120例胃下垂 患者服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皆取得很好的疗效。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根据胃 下垂的不同症状,对组成的原料药物的重量进行合理加减。该中药组合物,组方严谨、科学,经过临床验证服用后无不良反应,无任何副作用。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而成清半夏5-15g、黄芩5-15g、黄莲3-9g、干姜2-4g、党参15-25g、甘草5-15g、白术5-15g、伏苓5-15g、升麻5-15g、枳实5-15g、郁金5-15g、佛手5-15g、大枣5-1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 量的原料药物配比而成清半夏10g、黄芩10g、黄莲6、干姜3g、党参20g、甘草10g、白术 10g、伏苓10g、升麻10g、枳实10g、郁金10g、佛手10g、大枣IOgo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而成清半夏5-15g、黄芩5-15g、黄连3-9g、干姜2-4g、党参15-25g、甘草5-15g、白术5-15g、茯苓5-15g、升麻5-15g、枳实5-15g、郁金5-15g、佛手5-15g、大枣5-15g。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经辨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理气健脾、扶脾健胃、降逆止呕之功效。其各种原料药药性平和,无毒无害,安全可靠,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治愈率高。
文档编号A61P1/00GK101797370SQ20101014149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日
发明者吕红权 申请人:吕红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