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2794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改变,与肥胖、高血脂症和糖尿病密切相关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已成为临床常见的肝病之一,研究表明,氧应激及脂质过氧化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及病情进展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至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物,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应用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剂治疗后,各治疗组呈现血清肝功能、SOD、血清和肝勻浆中的学制有所好转,肝脏脂变成都、炎症表现及纤维化成都均有所减轻,说明该药物组合物制剂可以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的血脂紊乱,减轻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促进肝功能和组织学的恢复,并可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在抗氧化、调节血脂、抗炎、抗肝纤维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临床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药组成及配比如下(按重量份)丹参5-15份、虎杖10-30份、灵芝4-12份、垂盆草17-51份。优选配比为丹参10份、虎杖20份、灵芝8份、垂盆草34份。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垂盆草部分粉碎成细粉,剩余的垂盆草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的稠膏;另取灵芝,加乙醇浸渍三次,各倾取上清液,最后压榨残渣,收集压出液,与三次上清液合并,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备用;丹参及虎杖用乙醇作溶剂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渗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丹参、虎杖和灵芝的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滤过,滤液浓缩成的稠膏,取上述四种稠膏,加入剩余的垂盆草细粉混勻,干燥,粉碎,加入适宜的辅料,按照常规工序制成胶囊剂、片剂、滴剂、颗粒剂。本发明药物临床上可有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且无毒副作用。实验例一药效学实验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剂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证实了该药物组合物具有较强的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症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清洁级,由贵州信邦制药药物研究中心提供,体重137g-197g,每笼3-5只分笼饲养。1.2饲料标准饲料由贵州信邦制药药物研究中心提供。高脂饲料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新鲜配料,许可证号SCXK(京)2005-2007,配方为(77.5%标准饲料,15%猪油,5%蛋黄粉,2%胆固醇,0.5%胆酸钠)。饲料配好后用塑料袋密封包装,于4°C冰箱保存。1.3药物中药组合物制剂由贵州信邦制药药物研究中心提供(胶囊剂),临用前用研磨将内容物研磨成粉状,使其药粉溶于蒸馏水中制成所需要浓度的混悬液,4°C保鲜冷藏,每次用前摇勻。1.4仪器和试剂日立7600及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HH-W21-420恒温水浴箱。1.5血清丙二醇(MDA)试剂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硫化代巴比妥酸(TBA)比色分析法,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试剂采用英国郎道(Randox)试剂,由北京九强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2试验方法2.INASH模型的建立SD大鼠39只,正常喂养IW后,按照体重层次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9只)及实验组(30只)。正常对照组以标准饲料喂养,实验组以高脂饲料喂养。两组大鼠均自由获取食物和饮水,饲养室为清洁级,以80W日光灯照明,实行12h光/暗循环,室温设置为22°C-28°C。第IlW未从正常对照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5%戊巴比妥纳溶液进行腹腔麻醉,处死大鼠,留取腹主动脉血5ml,并留取肝组织作病理切片,炎症造模成功;同时对剩余大鼠留取眶静脉血1ml,分离血清以备测各生化指标。2.2实验分组实验第13W起,剩余的正常对照组大鼠(X组)为5只,将剩余的25只实验组大鼠称重,按体重层次再随机分为5组Z组为高脂组,5只;Y组为饮食治疗组,5只;A组为药物制剂高剂量治疗组,6只;B组为药物制剂低剂量治疗组,5只。饮食方面除Z组继续饲以高脂饲料外,其余各组均以标准饲料喂养。在实验大鼠自由饮水及进食的条件下,于每日上午对各组大鼠进行灌胃治疗一次,其中X组、Y组、Z组每日灌服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而A组、、B组、C组则予以药物制剂的混悬液灌胃一次,剂量分别为700mg/kg/d、175mg/kg/d,药物剂量按“药理实验方法学”计算,每次用药体积按0.5ml/100g计算,每周称量大鼠一次,据此调整剂量。实验时间共4W。2.3标本采集及处理于最后一次用药后,全部大鼠禁食不禁水12h后,予5%戊巴比妥纳溶液按0.lml/100g体重/只进行腹腔麻醉。将麻醉后大鼠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打开腹腔,腹主动脉穿刺取血5ml,分离血清以备各生化指标。处死大鼠,立即完整摘除大鼠肝脏及腹腔脂肪组织(包括附睾、肾周及大网膜的脂肪),将其分别置于4°C冰盐水中反复漂洗,滤纸吸干水分后观察肝脏外观,并称量肝湿重及腹腔脂肪组织重量。在肝右叶相同部位称取0.5g肝组织与0.9冰盐水按1;9比例勻浆为10%肝勻浆,3000rpm离心15分钟。提取上清液待测各生化指标。在肝左叶取0.5cmXlcmXO.5cm肝组织置于10%福尔马林液中固定,择期石蜡包埋并制作病理切片。2.4主要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1)试验期间全部大鼠于每周的固定时间称量并记录一次,观察食欲、行为、粪便、毛发及动物死亡情况;(2)常规分离血清,待测血清ALT、AST、TC、TG、LDLC,GLU,SOD、MDA,由我研究中心专人采用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其中ALT、AST、TC、TG、LDLC、GLU在日立7600全自动化分析仪上测定,SOD、MDA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以上测定;(3)称量肝湿重及腹腔脂肪组织重量,将上述三种来源的腹腔脂肪组织中重量作为内脏脂肪含量,可计算肝指数(肝湿重/体重X100%)及体脂比(内脏脂肪含量/体重X100%);(4)肝勻浆上清液待测几36、0^(、10^,方法与血清中相应指标的测定方法相同;(5)每一份大鼠肝脏标本分别进行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进行分级和评分,其中F(脂肪变性成都)分为0-3级,G(炎症程度)分为0-3级,S(纤维化程度)分为0-4级。2.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算资料用多组间数据处理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数据处理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等级分组资料的秩和检验。3结果3.1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生长发育良好,至实验结束时无大鼠死亡。正常对照组大鼠行动活跃,被毛整洁,细密柔顺;实验组大鼠食欲好,性情比较温顺,被毛蓬乱而无光泽,活动减少而迟钝。3.2第IlW末两组大鼠各项结果的比较以炎症造模成功①基线时及第IlW末正常对照组大鼠(η=4)与实验组大鼠(η=5)体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第IlW末实验组大鼠肝湿重、肝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实验组大鼠内脏脂肪含量、体脂比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②实验组大鼠的血清AST、TC、TG、LDLC、GLU、MD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实验组大鼠的血清SOD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实验组大鼠的肝勻浆TC、TG、MD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在光学显微镜下、正常对照组肝细胞素排列整齐,核大居中,无脂肪滴和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均出现弥漫性脂肪变性,以中央静脉周围最为明显,核居边,胞浆中有大量脂肪滴空泡,小叶内有炎症细胞浸润,窦周有纤维化结构。实验组肝组织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正常对照组加重,差异有显著性(P<0.05)。3.3第16W末各组大鼠的体重、肝指数、内脏脂肪含量及体脂比各组大鼠起始体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结束时各组体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Z组肝湿重、肝指数较其他组显著增高,与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Z组及Y组内脏脂肪含量较B组、C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B组、C组体脂比较Y及Z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一)。表一第16周末各组大鼠的体重、肝指数、内脏脂肪含量及体脂比(士S)<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注X组-正常对照组,Y组饮食治疗组;Z组高脂组,A组-高剂量治疗组,B组-中剂量治疗组,C组-低剂量治疗组;与Y、Z组相比,P<0.05.3.4第16W末各组大鼠血清各生化指标的比较(见表二)表二第16周末各组大鼠血清各生化指标士s)组别ηALTASTTCTGLDLCGLUMDASODX组542.6±5.6103±231.47±0.370.48±0.170.40±0.226.6±0.68.44±1.350.6±3.7Y组566.2±13201±902.07±0.460.25±0.130.63±0.126.8士0.710.36土1.333±7.2Z组5101±5.6290士972.89±1310.55±0.171.12+0.666.3±0.4714.0±3.026.7±10.4A组544.8±5.4120±151.59±0.380.38士0.130.47±0.175.4±0.4410.3±1.047.4±5.8B组550.6土8165±431.77±0.540.52±0.270.71±0.176.5±0.2411.5±1.941.6±15.4CiB.584±62235±13003±0.630.48±0.240.54±0.186.4±0.810.8±2.634.8±3.0注X组-正常对照组,Y组饮食治疗组;Z组高脂组,A组-高剂量治疗组,B组-中剂量治疗组,C组-低剂量治疗组;与Y、Z组相比,P<0.05.3.4.1肝功能Z组ALT水平明显高于A组、B组、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A组AST水平低于Y组及ζ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4.2血脂A组TC水平明显低于Y组及Z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Z组TG水平高于A组、B组、C组,但差异无显著性;A组LDLC水平明显低于Y组及Z组,与Z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3.4.3MDA与SODA组、B组、C组MDA水平低于Z组,差异无显著性;A组SOD水平明显高于Y组及Z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4.4血糖A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Y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5第16W末各组大鼠肝勻浆各检测指标A组肝勻浆TC水平明显低于Y组及Z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TG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组、B组、C组LDLC水平低于Z组,差异无显著性;A组、C组肝勻浆MDA水平低于Z组及Y组,与Z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实施例1处方丹参10份、虎杖20份、灵芝8份、垂盆草34份。制法取垂盆草3.8份,粉碎成细粉,剩余的垂盆草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10、8倍,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7080°C测定)的稠膏;取灵芝,加4倍量乙醇,浸渍24小时,倾取上清液备用,药渣依次用75%、50%乙醇各浸渍12小时,各倾取上清液,最后压榨残渣,收集压出液,与三次上清液合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50°C测定)的稠膏,备用;丹参及虎杖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10),用90%乙醇作溶剂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7080°C测定)的稠膏;丹参、虎杖和灵芝的药渣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7080°C测定)的稠膏,取上述四种稠膏,加入垂盆草细粉,混勻,于80°C干燥成干浸膏,粉碎,制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衣,即得。实施例2处方丹参15份、虎杖5份、灵芝4份、垂盆草51份。制法取垂盆草15份,粉碎成细粉,剩余的垂盆草加水煎煮二次,加水量10、8倍,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7080°C测定)的稠膏;取灵芝,加4倍量乙醇,浸渍24小时,倾取上清液备用,药渣依次用75%、50%乙醇各浸渍12小时,各倾取上清液,最后压榨残渣,收集压出液,与三次上清液合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50°C测定)的稠膏,备用;丹参及虎杖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10),用90%乙醇作溶剂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7080°C测定)的稠膏;丹参、虎杖和灵芝的药渣加10倍量水煎煮二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01.20(7080°C测定)的稠膏,取上述四种稠膏,加入垂盆草细粉,混勻,于80°C干燥成干浸膏,粉碎,制颗粒,装胶囊1000粒,即得。权利要求一种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包括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丹参5-15份、虎杖10-30份、灵芝4-12份、垂盆草17-51份。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丹参10份、虎杖20份、灵芝8份、垂盆草34份。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是垂盆草部分粉碎成细粉,剩余的垂盆草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成的稠膏;另取灵芝,加乙醇浸渍三次,各倾取上清液,最后压榨残渣,收集压出液,与三次上清液合并,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备用;丹参及虎杖用乙醇作溶剂缓缓渗漉,俟可溶性成分完全漉出,渗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丹参、虎杖和灵芝的药渣加水煎煮二次,滤过,滤液浓缩成的稠膏,取上述四种稠膏,加入剩余的垂盆草细粉混勻,干燥,粉碎,加入适宜的辅料,按照常规工序制成胶囊剂、片剂、滴剂、颗粒剂。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是一种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属于药品的
技术领域
。该中药制剂是以丹参、虎杖、灵芝、垂盆草组成,临床上可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患者。文档编号A61P1/16GK101804102SQ20101015080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发明者张观福申请人: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