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制瑞香狼毒的炮制方法

文档序号:994940阅读:1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奶制瑞香狼毒的炮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奶制瑞香狼毒的炮制方法,具体涉及采用奶制工艺对瑞香狼毒进行炮制的方法以及按照该方法得到的瑞香狼毒奶制后的饮片。
背景技术
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为瑞香科狼毒属植物。瑞香狼毒作为植物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狼毒的使用品种有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 , ^ 1/ ^ Ε. ebracteolataHayata. ^iffif^^4 ^^^ Stellera chamaejasme L.的干燥根等M。但据本草考证,瑞香狼毒Mellera chamaejasme L.的干燥根才是历代本草记载的狼毒的正品。蒙药名为达楞图如《认药白晶鉴》和少格兴《晶珠本草》[4]。其味苦、辛、性平、有毒,入肺、脾、肝经,具有逐水祛痰、破积杀虫之功效。瑞香狼毒做为蒙药始载于18世纪《甘露四部》中的“蒙药常识”部分,治疗“奇哈” 病和消“粘”病[6],其中的蒙药名记载是达楞图如。在19世纪《无误蒙药鉴》中记载瑞香狼毒具有治疗“奇哈”病和消“粘”病[7]的作用,其中的蒙药名记载也是达楞图如,别名是热吉格。含有瑞香狼毒的蒙药成方制剂主要有热吉格-15_、热吉格_7_、巴拉珠日_8_、让召木-12[12]、呼吉-14[13]、德得奔-14[14]、日-阿格布_13[15]。这些含有瑞香狼毒的蒙药成方制剂的用药方式是外用,用于治疗腮腺炎、乳腺炎、热性肿物。含有瑞香狼毒的蒙药成方制剂具有杀“粘”、燥黄水(燥协日乌苏)的作用,可以消肿,止痛。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炎、腮腺炎、肌痛、脉痈、痘疹、疫热、炭疽、结喉等病,临床上主要是外用。在腮腺炎、乳腺炎、热性肿物的临床治疗中,哈布德日-9(巴拉珠日-8)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但是,瑞香狼毒有大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瑞香狼毒有大毒,观其名知其毒矣”。由于瑞香狼毒的毒性问题,在临床使用时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入药。达楞图如的炮制方法均有文献记载[8]M。中国专利申请CN1087271A公开了一种瑞香狼毒的一种新用途,其中提及的瑞香狼毒的使用方法包括用水浸提和用有机溶剂提取。对于该专利申请中采用“水浸瑞香狼毒提取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水提取物”而言,由于水浸物中包括中等极性的化合物、水溶性多糖和蛋白质类;浓缩后加入乙醇至浓度70%,放置沉淀48小时以上,取上清液乙醇溶液,在醇沉环节去掉了多糖。在抑菌活性试验中表明,瑞香狼毒多糖具有较高的抑菌活性,与瑞香狼毒治疗乳腺炎的作用相一致。因此去掉多糖是该专利的重要缺陷。而对于“用有机溶剂提取瑞香狼毒中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提取物”而言,由于有机溶剂提取不能够提取出蛋白质部位和多糖部位,而蛋白质部位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多糖部位具有很好的抑制细菌的作用,所以,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液具有明显的缺陷。中国专利申请CN102206A公开了一种瑞香狼毒提取物制剂及其新用途,其中所述制剂是通过将瑞香狼毒根粉末采用石油醚提取的,但是,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瑞香狼毒石油醚提取部位量较小,是瑞香狼毒各个提取部位(水提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饱和正丁醇部位,石油醚部位)中提取量最少的部位,极性非常低的成分部位(石油醚部位)没有与瑞香狼毒药效相关的活性,而显示出较大的毒性;石油醚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远不能承载瑞香狼毒药材起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群。本发明人对瑞香狼毒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广泛细致的研究,发现了一种瑞香狼毒的奶制炮制方法,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炮制方法存在的缺陷,并且能够同时达到使瑞香狼毒的毒性降到最低和发挥其最大药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奶制瑞香狼毒的炮制方法,其包括将瑞香狼毒药材在彡16°C (比如0-16°C )的低温下用牛奶浸泡,并不断搅拌,瑞香狼毒药材与牛奶的重量比例为1 4-6,浸泡时间为20 30小时,取出瑞香狼毒药材,采用如下任一一种方式干燥得到干燥的炮制品将要干燥的药材在15 17°C下通风干燥,干燥时间为5 6天;或者,将要干燥的药材置于具有鼓风机的烘箱中,将温度设置为60°C,打开鼓风机,在翻动下经10-12小时干燥;或者,将要干燥的药材置于具有鼓风机的烘箱中,将温度设置为40°C, 打开鼓风机,在翻动下经15-18小时干燥。在本发明的炮制方法中,在将瑞香狼毒药材用牛奶浸泡之前,首先除去瑞香狼毒地上部分的茎叶,即选用的药材为瑞香狼毒植物的根部,洗净,切片,干燥。其中切片的厚度可以为2 3mm,优选2mm ;其中浸泡时间为20-30小时,浸泡时间应当达到使药材透心。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根据本发明的瑞香狼毒炮制方法制备得到的瑞香狼毒奶制饮片。可以在制备得到该奶制饮片之后,将其在放置至常温后,置于干燥的保鲜袋中。在本发明中,采用的瑞香狼毒药材为瑞香狼毒植物的根部;所采用的牛奶是鲜牛奶或是袋装(保质期内)的纯牛奶,优选鲜牛奶。在本发明中,所述的饮片是指采用本发明的特定牛奶炮制处理后得到的产品;所述的“药材透心”是指牛奶已完全浸润将炮制的瑞香狼毒药材,即,浸润到所有部位,比如, 当将浸泡后的药材取出用手掰断时,断面处没有未浸润到部位。在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地指出或说明,所采用的步骤或方法就是本领域技术已知的,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常规技术可以实现或得到的。本发明的瑞香狼毒的制备方法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采用牛奶泡制的方法,抑制了水溶性蛋白、水溶性多糖以及中等极性成分的溶出,这些部分都是瑞香狼毒与药效相关的重要成分部位,即本发明的方法尽可能保留活性部位和成分;同时,增大了具有毒性的极性很低的成分部位(石油醚部位)的溶出,体现了活性高毒性小的炮制理念。而且,本发明的方法经济、简便易行。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实施例进一步详细阐述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以及使用的方法。而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描述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对其进行等同替换、组合、改良或修饰,但这些都将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实施例1
瑞香狼毒的奶制饮片的制备1.称取瑞香狼毒药材的根部500g,洗净,切片,优选地切成2mm厚的片;2.将得到的瑞香狼毒切片放入到重量为药材重量5倍的鲜牛奶中进行浸泡,浸泡温度不高于16°C ;3、浸泡时不断搅拌,浸泡时间为20小时,浸泡至药材透心;4、取出瑞香狼毒药材,在低温15°C,或16°C,17°C阴干,注意干燥过程中对药材勤翻动,并保持通风条件,干燥时间为约5 6天,得到奶制后的饮片;5、将干燥好的奶制饮片装入保鲜袋中备用。实施例2瑞香狼毒的奶制饮片的制备1.称取瑞香狼毒药材的根部500g,洗净,切成2mm厚的片;2.将得到的瑞香狼毒切片放入到药材的4倍重量的纯牛奶(可以是袋装纯牛奶) 进行浸泡,浸泡温度为10°C ;3、浸泡时不断搅拌,浸泡时间为23小时,浸泡至药材透心;4、取出瑞香狼毒药材,置于具有鼓风机的烘箱中,将温度设置为60°C,打开鼓风机,注意勤翻动,经10小时干燥,得到奶制后的饮片;5、将干燥好的奶制饮片装入保鲜袋中备用。实施例3瑞香狼毒的奶制饮片的制备1.称取瑞香狼毒药材的根部500g,洗净,切切成3mm厚的片;2.将得到的瑞香狼毒切片放入药材的6倍重量的牛奶(袋装鲜牛奶)中进行浸泡,浸泡温度为5°C ;3、浸泡时不断搅拌,浸泡时间为沈小时,浸泡至药材透心;4、将瑞香狼毒药材捞出,置于具有鼓风机的烘箱中,将温度设置为40°C,打开鼓风机,注意勤翻动,经过15-18小时干燥,得到奶制后的饮片;5、将干燥好的奶制饮片装入保鲜袋中备用。炮制方法的影响因素的正交试验针对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牛奶的倍数量(即牛奶的重量相当于药材重量的倍数)、浸泡时间和干燥条件)设置不同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筛选,选择与瑞香狼毒药效作用相关的成分总多糖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做为检测指标,对结果进行直观分析,进一步做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表3。采用的药材采自内蒙古克左克腾旗,炮制方法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类似于实施例2的方法)进行,不同在于牛奶的用量、浸泡时间和干燥条件分别按照表中及注释“注” 中给出的,试验结果参见表1、表2、表3。表1加入牛奶倍数筛选的试验结果(n = 5)
权利要求
1.一种奶制瑞香狼毒的炮制方法,其包括将瑞香狼毒药材在< 16°c的低温下用牛奶浸泡,并不断搅拌,瑞香狼毒药材与牛奶的重量比例为1 4-6,浸泡时间为20 30小时, 取出瑞香狼毒药材,采用如下任一种方式干燥得到干燥的炮制品将要干燥的药材在15 17°C下通风干燥,干燥时间为5 6天;或者,将要干燥的药材置于具有鼓风机的烘箱中,将温度设置为60°C,打开鼓风机,在翻动下经10-12小时干燥;或者,将要干燥的药材置于具有鼓风机的烘箱中,将温度设置为40°C,打开鼓风机,在翻动下经15-18小时干燥。
2.权利要求1的奶制瑞香狼毒的炮制方法,其中包括在将瑞香狼毒药材加牛奶浸泡之前,首先将瑞香狼毒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片,干燥。
3.权利要求2的奶制瑞香狼毒的炮制方法,其中切片的厚度可以为2 3mm,优选2mm。
4.权利要求1的奶制瑞香狼毒的炮制方法,其中浸泡时间应当达到使药材透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的炮制方法得到的瑞香狼毒奶制后的饮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奶制瑞香狼毒的炮制方法,其包括将瑞香狼毒药材在低温下(≤16℃)用牛奶浸泡,并不断搅拌,瑞香狼毒药材与牛奶的重量比例为1∶4-6,浸泡时间为20~30小时,当浸泡至药材透心时,取出瑞香狼毒药材,按权利要求书项下的任一一种方式进行干燥,即得瑞香狼毒奶制后的饮片。
文档编号A61P31/14GK102266375SQ20101020189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5日
发明者侯峰, 康双龙, 林燕, 王伟, 王玉华 申请人: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食品药品检验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