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881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其改善提供与牙槽骨的植入结合力的螺丝面的结构,以根据牙槽骨的条件更顺利的完成植入过程,并在起初植入之后立即利用重力达到更加稳定坚固的植入状态。另外,涉及一种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其压缩处理为植入而形成于牙槽骨的植入槽的入口,以在植入后牙槽骨再生时,使夹具和牙槽骨几乎成为一体,从而具有更稳定坚固的植入状态的同时,使其外观也变得更加美丽。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若牙齿脱落,则通常利用假牙或以周边的牙齿也基础,用技术覆盖牙齿脱落的部分。但是,上述假牙或通过搭桥方式形成的人工牙齿,其咀嚼食物的力量小,并给周边的牙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作为经过改良的技术,采用植入方式的技术。上述植入方式的技术,形成牙槽骨人工牙根并利用上述牙根结合制作成类似于实际牙齿的人工牙齿,从而使患者获得使用实际牙齿的效果。在上述植入过程中,为了在牙齿脱落的牙槽骨植入夹具,利用钻头等工具形成植入槽并在植入槽内部植入夹具之后,在夹具上结合基台并在基台上结合人工牙齿。在上述植入过程中,植入牙槽骨的夹具将起到牙根的作用,而上述基台是将使人工牙齿和夹具成为一体的连接结构。上述夹具和基台成为将人工牙齿坚固固定于正确位置的植入体结构物,而上述植入体结构物主要由其物理、化学刚性号的钛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另外,在将上述夹具植入牙槽骨之后,直到坚固固定为止,在植入夹具的状态下重新覆盖齿龈几个月(埋入型),或将露出的夹具的外侧用覆盖螺丝固定(露出型),而在夹具完全固定之后,切开齿龈或重新去除覆盖螺丝,并将可结合人工牙齿的基台设置于夹具并修饰。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在上述植入过程中,因人体的牙槽骨由外侧的皮质骨和其内侧的松质骨构成,且由外侧坚硬的皮质骨保护内侧脆弱的松质骨,因此,夹具也需与之对应,在外面的螺丝部接触皮质骨的地点具有更致密的间距,且使夹具本身的外径扩张,从而使植入变得更稳定坚固。但是,上述夹具因由光滑的螺纹构成,因此,初始固定力较弱,而且,在植入后或植入完成后经过较长时间之后或植入过程中发生小的失误时,因夹具的螺丝部从牙槽骨松开,需重新进行治疗。另外,上述夹具的植入因需利用钻头等在牙槽骨内侧形成植入槽,因此,植入槽的入口周边形成不规则的内周形状及不够美观的外观。因上述不规则的内周形状,在植入夹具后或种植体治疗后,将降低夹具的螺丝部与牙槽骨的结合力,而且,在齿龈及牙槽骨复原时,降低恢复力,外观不美观。另外,即使植入槽周围的牙槽骨再生,因夹具和牙槽骨只通过螺纹结合,因此,若受到过大的力,则将导致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的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完成植入的初期,若牙槽骨的再生不完全,则因外力的基台(人工牙齿所受的力)过大,容易导致整个种植体松动或脱落的问题,从而需要重新进行治疗。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体夹具,其在外面的螺丝部形成可具备与牙槽骨的高植入结合力的结构,以使与牙槽骨的结合状态变得更稳定坚固。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体夹具,其增加可坚固牙槽骨的植入槽入口的结构,以在使具有更稳定坚固的植入状态的同时,使其外观更加美丽,另外,牙槽骨的再生结束之后,种植体和牙槽骨几乎形成一体,从而提供坚实的固定力。课题解决方案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在主体外面形成螺丝部以植入植入槽内的种植体夹具中,在上述螺丝部,以主体外面的放射状一地点以上的数量形成功能突起,而上述功能突起以植入时旋转的方向为前方,从前方至后方侧向上倾斜,从而使植入变得顺利并在植入后防止逆向旋转。此时,上述功能突起在植入时与植入槽的内周面接触的地点,形成多个插入辅助突起。尤其是,上述功能突起与在主体形成的螺丝部中牙槽骨的坚硬的皮质骨和松质骨结
I=I O为了达到上述其他目的,本发明的在主体外面形成螺丝部以植入植入槽内的种植体夹具中,在上述植入后露出至植入槽外部的末端部,形成向外侧扩张而完成植入槽入口的扩张盖部,而上述扩张盖部与主体形成一体或单独形成具有中央结合孔的结构,以与主体结合。另外,上述扩张盖部可构成具有多个通孔的网格状。另外,上述扩张盖部较之侧部的其他牙齿,向前后颊舌方向侧延长形成,从而在植入时以弯曲延长部的状态挤压结合至牙槽骨。发明效果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形成于外面螺丝部的功能突起更顺利地完成植入过程,而且,在初始植入结合之后防止逆向旋转以承受及时重量,另外,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可在牙槽骨内维持更稳定坚固的固定力。另外,本发明通过形成于扩张盖部完成牙槽骨植入槽的入口,从而使牙槽骨和齿龈复原得更稳定坚固,使植入状态维持更稳定坚固的固定力,而且,可使外观更加美丽,提高治疗满意度。尤其是,本发明将扩张盖部形成为网格状,且较之侧部的其他牙齿,向前后颊舌 (脸颊和舌头)方向侧延长形成,从而在植入时以弯曲挤压结合至牙槽骨,因此,对初始基台的承受能力强,且在牙槽骨再生之后,成为种植体和牙槽骨几乎形成一体的状态,即夹设状态,从而可坚实地维持固定力状态。


图1为本发明种植体夹具正面示例图2、图3为本发明种植体夹具的主要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种植体夹具的使用状态示例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示例图6为图5的种植体夹具分离图7及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示例图9为图8的扩张盖部平面图10及图11为本发明还一实施例示例图。
*附图标记*
10 主体 20 螺丝部
30 功能突起 31 插入辅助突起
40 扩张盖部 50 基台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种植体夹具正面示例图;图2、图3为本发明种植体夹具的主要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种植体夹具的使用状态示例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种植体夹具包括主体10和形成于主体10外面的螺丝部20。上述结构的夹具,整体上具有螺钉的形状。上述种植体夹具,在螺丝部20形成一个以上的功能突起30。此时,上述功能主体30以大致呈圆筒状的主体10的放射状一个地点以上的数量, 而较佳地,在主体10的放射状三个地点等间距形成。具体而言,上述功能突起30以植入时旋转的方向为前方,从前方至后方侧向上倾斜且呈楔子状。S卩,在通过旋转主体10插入牙槽骨1时,上述功能突起30可向前方一侧顺利插入,而对于逆向旋转,向后方上升的末端起到鱼钩的倒钩的作用,从而防止逆向旋转。此时,如图2所示,上述功能突起30的起到倒钩作用的后方侧,功能突起30和螺丝部20保持小于直角的锐角。另外,如图2b所示,也可在功能突起30和螺丝部20的边界点,形成向螺丝部20侧凹陷一定深度的槽,以防止逆向旋转。尤其是,为了节省制造夹具的材料,上述功能突起30在形成于主体10的螺丝部20 中,在夹具的固定力大部分分配到的牙槽骨1的坚硬的皮质骨和松质骨结合的区间形成。除上述结构之外,在上述主体10的上侧末端部,形成可在植入夹具后完成牙槽骨植入槽2入口的扩张盖部40。尤其是,上述扩张盖部40形成于主体10插入牙槽骨植入槽2之后露出的末端,是具有向外侧扩张的直径的凸缘形式。
上述扩张盖部40插入牙槽骨1之后,完成因钻头等而形成的不规则的植入槽2入口并下压其周边,从而使牙槽骨1及齿龈的均勻复原。在附图中,未说明符号50是植入后完成夹具的暴露外部的覆盖螺丝。此时,覆盖螺丝50适用于埋入型方式。即,固定覆盖螺丝50之后完全覆盖齿龈,之后牙槽骨再生复原,则重新切开齿龈且作为二次治疗去除覆盖螺丝50,并用几台(基台)替代设置之后,做修饰并完成治疗。S卩,本发明在植入夹具10之后,若使用覆盖螺丝50,则可进行埋入型治疗,而若用将要后述的基台60替代覆盖螺丝,则可进行露出型治疗。因此,上述实施例只作为示例说明覆盖螺丝,但可利用基台进行露出型治疗。图5及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示例图及分离图。如图所示,另一实施例的种植体夹具,是单独构成原实施例的扩张盖部40的情况。此时,上述扩张盖部40在其内侧形成中空,以插入于主体10的上侧末端部外周面。另外,上述扩张盖部40可以拆装于主体10的方式形成,因此,在插入主体10之后,通过结合于其上侧的基台60下压上面,从而在主体10和基台50之间保持固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也可用覆盖螺丝50替代基台60进行埋入型治疗。在本实施例中, 因夹具10的螺纹形状所产生的初始固定力,即及时重量较强,因此,在设置基台之后,立即在其上面设置人工牙齿。图7及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夹具示例图,表示一体型扩张盖部及分离型扩张
盖部οS卩,在上述扩张盖部40向颊舌(脸颊和舌头)方向形成延长部43,而在其延长部 43上形成多个通孔42,以形成网格状。因此,可将扩张盖部的延长部43外侧向下侧弯曲。如图9所示,在上述分离型的情况下,以具备中央结合孔41的方式单独形成并结合于夹具主体10的上侧末端部,而在此时,也可直接形成网状的网格构成扩张盖部。上述扩张盖部40较之侧部的其他牙齿,向口腔的前后颊舌(脸颊和舌头)方向延长形成延长部43,以在治疗时顺利设置并在牙槽骨再生时加快与牙槽骨的结合。如图10所示,在一体型的情况下,在治疗时将其延长部43向下侧弯曲以加压结合至牙槽骨,而如图11所示,在分离型的情况下,若将延长部弯曲后向颊舌方向设置于夹具 10的末端部,则将挤压结合于牙槽骨。此时,结合部件可如现有治疗一样,利用覆盖螺丝50 或基台。此时,牙槽骨的植入槽外侧的治疗结束,而之后牙槽骨再生之后,也将填充于网格状的网状扩张盖部40的通孔42,从而与牙槽骨结合,提高固定力。在此,可将网格状的扩张盖部40治疗之后保留并设置牙齿,但在分离型的情况下,可在二次手术时确认其治疗状态,并在其状态不良时去除扩张盖部并设置牙齿。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非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即,本发明可使螺纹的间隔从下而上逐渐变窄,另外,也可采用与此相反的方式。另外, 本发明限定牙槽骨植入用种植体夹具,但也可适用于整形外科的种植体夹具,而且,在其技术上也可进行各种变形,而这样的变形也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其特征在于在主体(10)外面形成螺丝部00)以植入植入槽O)内的种植体夹具中,在上述螺丝部(20),以主体外面的放射状一地点以上的数量形成功能突起(30),而上述功能突起(30)以植入时旋转的方向为前方, 从前方至后方侧向上倾斜,从而使植入变得顺利并在植入后防止逆向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功能突起(30)在形成于主体(10)的螺丝部00)中,在牙槽骨(1)的坚硬的皮质骨和松质骨结合的区间形成。
3.一种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其特征在于在主体(10)外面形成螺丝部00)以植入植入槽O)内的种植体夹具中,在上述植入后露出至植入槽( 外部的末端部,形成向外侧扩张而完成植入槽( 入口的扩张盖部(40),而上述扩张盖部00)与主体(10)形成一体或单独形成具有中央结合孔Gl)的结构,以与主体(10)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张盖部GO)是具有多个通孔0 的网格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张盖部GO)较之侧部的其他牙齿,向前后颊舌方向侧延长形成,从而在植入时以弯曲延长部^幻的状态挤压结合至牙槽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具有经过改良的植入结构的种植体夹具,其改善提供与牙槽骨的植入结合力的螺丝面的结构,以根据牙槽骨的条件更顺利的完成植入过程,并在起初达到更加稳定坚固的植入状态。为此,本发明的在主体外面形成螺丝部以植入形成于牙槽骨的植入槽内的种植体夹具中,在上述螺丝部,以主体外面的放射状一地点以上的数量形成功能突起,而上述功能突起以植入时旋转的方向为前方,从前方至后方侧向上倾斜,从而使植入变得顺利并在植入后防止逆向旋转。
文档编号A61C8/00GK102307538SQ201080006775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9日
发明者李道相 申请人:李道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