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43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人体排泄液的吸收性制品的示例,传统地已知为一次性尿布和类似物。 在吸收性制品的制造生产线中,沿着传输方向连续传输的连续的片材本体以诸如正弦曲线的弯曲(meander)图案持续地附装在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上。作为这种附装方法的示例,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下内容,即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 211使用摆动臂203附装到片材213,所述摆动臂203围绕预定的心轴部分201的转动中心轴线C201转动和摆动,如图IA的侧视图所示,以及如图IB中所示的图IA的B-B剖视图。 即,摆动臂203的摆动端部203a处设置有通孔,并且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211穿过该通孔。 随着摆动臂203围绕转动中心轴线C201摆动运动,摆动端部203a沿着与片材213的传输方向交叉的CD方向摆动,由此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211相对于沿着传输方向传输的片材213 以预定的弯曲图案附装起来。另外,PTL 1也公开了一种摆动臂203的驱动机构,即,说明了马达205的驱动转动轴直接同心地连接到摆动臂203的心轴部分201。引用的专利文献PTLl 日本特开 2004-159866 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本文中,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211从由除了摆动臂203以外的部分所支撑的导辊207直接传送到摆动臂203的摆动端部203a的通孔。因而,在摆动臂203的摆动的振幅量较大的情况下,令人担心的是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211的行进状态变得不稳定,例如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211可能从导辊207掉落下来。从该行进状态的观点来说,如在图2A的侧视图中以及在如图2B中所示的图2A中的B-B剖视图中,认为有效的是将导辊207a支撑在摆动臂203中的心轴部分201侧上的部分中,并且在朝向导辊207a供给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211时使供给路线R211遵循心轴部分201的转动中心轴线C201的方向。另外,在心轴部分201的上侧处,能够设定上述优选的供给路线R211,如图2A中所示。然而,如在图2A中用双点划线所示,优选的供给路线R211设定在心轴部分201的下侧处。但是,在该情况下,在心轴部分201的下侧处设置有马达205,使得马达205碍事, 难以设定上述优选的供给路线R211。本发明已经解决了上述问题,并且具有以下优点,S卩能够容易地设定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供给路线,所述供给路线沿着摆动臂的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走向心轴部分,并且由此提高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行进稳定性。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优点,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对于沿着传输方向连续传输的连续的片材本体以预定的弯曲图案连结起来,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连续的片材本体卷绕在沿着传输方向转动的传输滚子的外圆周面上而传输连续的片材本体;和通过经由摆动臂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供应到连续的片材本体而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与卷绕在传输滚子上的连续的片材本体的一部分连结,所述摆动臂在以心轴部分作为转动支点的情况下沿着与传输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摆动,其中,摆动臂包括布置在摆动臂的摆动端部侧处的摆动端部侧辊和布置在心轴部分侧处的心轴部分侧辊,其中,在所述连结步骤中,通过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朝向心轴部分侧辊供给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继地围绕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和摆动端部侧辊的外圆周面放置并且被导引到连续的片材本体,并且其中,在摆动臂上的与心轴部分不同的位置处输入用于使摆动臂摆动的驱动力。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设备,所述制造设备用于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对于沿着传输方向连续传输的连续的片材本体以预定的弯曲图案连结起来,所述设备包括传输滚子,所述传输滚子沿着传输方向转动并且通过将连续的片材本体卷绕在外圆周面上而传输连续的片材本体;和摆动臂所述摆动臂在以心轴部分作为转动支点的情况下沿着与传输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摆动,并且所述摆动臂通过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供应到连续的片材本体而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与卷绕在传输滚子上的连续的片材本体的一部分连结,其中,所述摆动臂包括布置在摆动臂的摆动端部侧处的摆动端部侧辊和布置在心轴部分侧处的心轴部分侧辊,其中,通过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朝向心轴部分侧辊供给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继地围绕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和摆动端部侧辊的外圆周面放置并且被导引到连续的片材本体,并且其中,在摆动臂上的与心轴部分不同的位置处输入用于使摆动臂摆动的驱动力。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通过参照附图的本说明书而变得更加明显。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设定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供给路线,所述供给路线沿着摆动臂的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走向心轴部分,并且由此可以提高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行进稳定性。


5
图IA是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211相对于连续的片材本体213以预定的弯曲图案附装起来的传统方法的透视图,并且图IB是沿着图IA中的线B-B得到的剖视图;图2A是同一个所示示例的方法的透视图,并且图2B是沿着图2A中的线B-B得到的剖视图;图3A是尿布1的局部剖视平面图,并且图:3B是尿布的分解的透视图;图4是具有弹性条部件21、22的尿布1的透视图,所述弹性条部件21、22布置成在每个弯曲图案的返回部分处彼此交叉;图5A是示出该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的制造设备30的透视图,并且图5B是沿着图5A 中的线B-B得到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点PP的位置的其它示例的解释性视图,其中在摆动臂上施加了力;图7是示出驱动机构70(170)的其它示例的解释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至少以下内容将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说明而变得明显。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对于沿着传输方向连续传输的连续的片材本体以预定的弯曲图案连结起来,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连续的片材本体卷绕在沿着传输方向转动的传输滚子的外圆周面上而传输连续的片材本体;和通过经由摆动臂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供应到连续的片材本体而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与卷绕在传输滚子上的连续的片材本体的一部分连结,所述摆动臂在以心轴部分作为转动支点的情况下沿着与传输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摆动,其中,摆动臂包括布置在摆动臂的摆动端部侧处的摆动端部侧辊和布置在心轴部分侧处的心轴部分侧辊,其中,在所述连结步骤中,通过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朝向心轴部分侧辊供给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继地围绕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和摆动端部侧辊的外圆周面放置并且被导引到连续的片材本体,并且其中,在摆动臂上的与心轴部分不同的位置处输入用于使摆动臂摆动的驱动力。就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而言,能够在没有将摆动臂的驱动源的驱动转动轴线相对于心轴部分直接同心地连接起来的情况下使摆动臂摆动。因而,驱动源不必布置在心轴部分附近,并且结果,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可以通过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容易地朝向心轴部分供给。另外,摆动臂的心轴部分侧处的部分设有心轴部分侧辊,并且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供应到心轴部分侧辊。因而,由于摆动臂的摆动运动会出现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沿着其交叉方向的运动主要表现为与心轴部分侧辊相比定位在上游侧处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部分中的转矩,并且所述转矩在此处被吸收,因此, 有效地防止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从心轴部分侧辊掉落下来。结果,实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行进状态的稳定性。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优选地,
摆动端部侧辊和心轴部分侧辊在与传输滚子相对的侧上布置在摆动臂的表面上,心轴部分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形成有连通空间,所述连通空间将与传输滚子相对的侧和不与传输滚子相对的侧连通,通过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供给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在不与传输滚子相对的侧上到达摆动臂的表面,并且通过穿过连通空间而结束于心轴部分侧辊处。就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而言,在朝向与设置有心轴部分侧辊的摆动臂的表面相对的侧处的摆动臂的表面(即,在不与传输滚子相对的侧上的表面)供应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穿过心轴部分的连通空间而围绕心轴部分侧辊稳当地放置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优选地,连通空间是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形成在心轴部分中的通孔。就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而言,在朝向与设置有心轴部分侧辊的摆动臂的表面相对的侧处的摆动臂的表面(即,在不与传输滚子相对的侧上的表面)供应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穿过心轴部分的连通空间而围绕心轴部分侧辊稳当地放置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优选地,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接触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就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而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接触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因而,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供应到心轴部分侧辊。结果,由于摆动臂的摆动运动会出现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沿着其交叉方向的运动稳当地表现为与心轴部分侧辊相比处于上游侧处的弹性部件的部分中的转矩,并且所述转矩在此处被吸收。结果,可以有效地防止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从心轴部分侧辊掉落下来。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优选地,为了将驱动力输入到摆动臂,包括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具有被转动地驱动的驱动转动轴线;和转换传递机构,所述转换传递机构将驱动转动轴线的转动运动转换成往复运动, 并且将往复运动传递到摆动臂上的位置,所述转换传递机构具有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成一体地附装到驱动转动轴线;和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将摆动臂上的位置联接到与转动部件的驱动转动轴线偏心的位置,并且转动部件设有多个偏心位置,所述多个偏心位置各自具有彼此不同的偏心量。就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而言,通过选择转动部件上的偏心位置,可以改变摆动臂的振幅量。因而,通过根据弹性部件的弯曲图案选择偏心位置,能够容易地改变到期望的弯曲图案。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优选地,传输滚子围绕转动轴线转动,
摆动臂的摆动端部侧辊和心轴部分布置成将传输滚子的转动轴线夹持在中间,并且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行进的方向通过摆动端部侧辊而反向,并且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供给到传输滚子。就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而言,能够确保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卷到摆动端部侧辊的较大的卷绕角。因此,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能够紧致地保持在摆动端部侧辊的外圆周面上,结果,实现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行进状态的稳定性,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从摆动端部侧辊掉落下来。另外,在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是连续的条状部件本体的情况下,连续的条状部件本体可以通过维持基本平坦的形状来供应到片材,结果,连续的条状部件本体可以与片材在表面上接触并且可以连结起来。即,通过使上述行进方向反向,连续的条状部件本体以较大的卷绕角卷绕在摆动端部侧辊的外圆周面上。因此,连续的条状部件本体通过外圆周面而被限制为基本平坦的形状,并且结果,连续的本体与片材在表面上稳当地接触并且可以连结起来。—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优选地,在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面向摆动臂的摆动端部的状态中,心轴部分侧辊被支撑在摆动臂上,以便使心轴部分侧辊相对于摆动臂的定向不能改变。就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而言,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根据摆动端部侧辊的摆动运动而面向摆动端部侧辊。因此,即使摆动端部侧辊由于摆动运动而改变其沿着交叉方向的位置,也可以朝向摆动端部侧辊稳当地供应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结果,实现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行进状态的稳定性,从而有效地防止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从摆动端部侧辊掉落下来。另外,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可以总是面对摆动端部,从而完全与摆动臂的摆动运动同步。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优选地,交叉方向与传输方向垂直,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与传输滚子沿着传输方向转动的转动轴线垂直,摆动端部侧辊布置成使得摆动端部侧辊的转动轴线与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垂直,心轴部分侧辊布置成使得心轴部分的转动轴线与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垂直。就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而言,传输滚子、摆动端部侧辊、和心轴部分侧辊中的每个的转动轴线的定向都与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具有垂直关系。因此, 可以抑制在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从摆动端部侧辊传送到传输滚子时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中的转矩,并且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可以与连续的片材本体在表面上稳当地接触。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设备,其中,所述设备用于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对于沿着传输方向连续传输的连续的片材本体以预定的弯曲图案连结起来,所述设备包括传输滚子,所述传输滚子沿着传输方向转动并且通过将连续的片材本体卷绕在外圆周面上而传输连续的片材本体;和摆动臂所述摆动臂在以心轴部分作为转动支点的情况下沿着与传输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摆动,并且所述摆动臂通过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供应到连续的片材本体而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与卷绕在传输滚子上的连续的片材本体的一部分连结,其中,所述摆动臂包括布置在摆动臂的摆动端部侧处的摆动端部侧辊和布置在心轴部分侧处的心轴部分侧辊,其中,通过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朝向心轴部分侧辊供给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继地围绕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和摆动端部侧辊的外圆周面放置并且被导引到连续的片材本体,并且其中,在摆动臂上的与心轴部分不同的位置处输入用于使摆动臂摆动的驱动力。就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而言,摆动臂可以在没有将摆动臂的驱动源的驱动转动轴线相对于心轴部分直接同心地连接起来的情况下摆动。因此,驱动源不必布置在心轴部分附近,并且结果,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可以通过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容易地朝向心轴部分供给。此外,摆动臂的心轴部分侧处的部分设有心轴部分侧辊,并且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供应到心轴部分侧辊。因此,由于摆动臂的摆动运动会出现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沿着其交叉方向的运动主要表现为与心轴部分侧辊相比定位到上游侧处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部分中的转矩,并且所述转矩在此处被吸收。结果, 可以有效地防止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从心轴部分侧辊掉落下来。结果,实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行进状态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例如应用到一次性尿布1 (与吸收性制品对应)的制造生产线。尿布1图3A是尿布1的局部剖视平面图,并且图:3B是尿布的分解的透视图。两个视图均示出在短裤式尿布1的胁腹部分中的前躯干区Ia和后躯干区Ic分开的放大状态。尿布1具有纵向方向和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这三个方向彼此垂直,并且沿着尿布1的纵向方向限定有前躯干区la、胯部区Ib和后躯干区lc。另外,尿布1沿着厚度方向具有可渗透流体的表面片材2、不能渗透流体的背面片材3和布置在片材2和3中间的吸收流体的吸收性本体4。表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交叠在从吸收性本体4的周边边缘向外延伸的部分中,并且表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通过诸如热熔胶彼此连结。由此,沿着纵向方向前后形成有端部边缘部分翼片11,并且沿着宽度方向左右形成有侧边边缘部分翼片12。 注意到,在侧边边缘部分翼片12的胯部区Ib中,形成有围绕腿部的凹入部分10,所述围绕腿部的凹入部分10沿着宽度方向向内凹入地形成,并且尿布1总体上具有基本沙漏的形状。对于表面片材2,例如使用可渗透流体的塑料膜或非织造织物。背面片材3具有面对表面片材2的内部片材3a和面对内部片材3a的外部片材北,并且这些片材3a、!3b彼此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相同的尺寸,并且通过粘结或者焊接而连结起来。作为内部片材3a,使用不能渗透液体的塑料膜或非织造织物,并且作为外部片材:3b,使用可渗透空气的非织造织物。前躯干区Ia和后躯干区Ic的端部边缘部分翼片11中的每个都在伸展的状态中借助躯干弹性部件16连结到表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另外,胯部区Ib及其附近横过且沿着尿布1的宽度方向设有前部弹性条状部件21 和后部弹性条状部件22。作为这些弹性条状部件21和22,例如使用具有伸展性的非织造织物或条状橡胶和类似物。这些弹性条状部件21和22各自沿着宽度方向以预定的弯曲图案延伸,所述预定的弯曲图案朝向中心线CL弯曲成凸起的形状,所述中心线CL沿着纵向方向将尿布1基本分成前后两半,并且弹性条状部件21和22设置在构成背面片材3的内部片材3a和外部片材北中间,并且弹性条状部件21和22例如在伸展的状态中连结到外部片材北的内表面。前部弹性条状部件21和后部弹性条状部件22协同操作以在围绕腿部的凹入部分10周围提供弹性。此处应注意到,这些弹性条状部件21、22的弯曲图案的示例示出为正弦曲线,但是弯曲图案可以适当地改变成使得围绕腿部的凹入部分10可以有效地围绕尿布的穿戴者的腿配合在腿上。另外,为了提高使围绕腿部的凹入部分10的整个长度基本围绕尿布的穿戴者的腿配合在腿上的配合性,如图4中所示,弹性条状部件21、22可以布置成在每个弯曲图案的返回部分处彼此交叉,并且进一步为了使交叉区R中的弹性弱化,可以划分出弹性条状部件21、22的属于交叉区R的部分。顺便提及,因为如果在吸收性本体4部分处有弹性,则在吸收性本体4中形成折痕,并且担心流体吸收性能会劣化,所以使该交叉区R的弹性弱化。该实施例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30这种尿布1将通过该尿布1的基本材料与多种结构部件连结等而完成,所述尿布 1的基本材料沿着制造生产线连续地流动。根据该实施例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30执行以下处理中的一个。即,在将也是上述的前部弹性条状部件21的连续的弹性条状部件121本体(与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对应,在此称为弹性条状部件121)和也是上述的后部弹性条状部件22的连续的弹性条状部件122本体(与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对应,在此称为弹性条状部件12 以上述的弯曲图案附装到也是上述的背面片材3的外部片材北的连续的片材10 本体(在此称为片材103b)的处理中应用此处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设备30。图5A是示出该处理的局部剖视的制造设备30的透视图,并且图5B是沿着图5A中的线B-B得到的剖视图。以下注意到,制造设备30的宽度方向称为CD方向或前侧-后侧。 另外,与⑶方向垂直的方向称为MD方向。S卩,MD方向是处于与⑶方向垂直的平面内的任意方向。另外,关于MD方向,如图5A中所示,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竖直方向)和左右方向(水平方向)。顺便提及,如图5B中所示,CD方向也是水平方向,并且相对于沿着水平方向的左右方向垂直。该制造设备30包括(1)传输滚子50,所述传输滚子50通过以预定的卷绕角卷起片材10 并且转动而沿着MD方向(与传输方向对应)传输片材10北,(2)切割装置40, 所述切割装置40布置到传输滚子50的左侧并且在沿着CD方向的中心处将片材部件120 分成两半,所述片材部件120是由从左边连续地传送的弹性条状部件制成的原始片材并且所述片材部件120形成一对弹性条状部件121、122,(3)第一导引部件60,所述第一导引部件60将处于伸展状态中的弹性条状部件121连续地供应到卷绕在传输滚子50的外圆周面上的片材10 的一部分并且与其连结,以及(4)第二导引部件160,所述第二导引部件160 将处于伸展状态中的弹性条状部件122连续地供应到同一个片材10 的一部分并且与其连结。这些第一导引部件60和第二导引部件160各自供应弹性条状部件121、122,第一导引部件60和第二导引部件160负责沿着MD方向朝向片材10 并且使弹性条状部件121、 122沿着CD方向(与交叉方向对应)往复运动。因而,弹性条状部件121、122中的每个都交叠在片材10 的片材表面上并且弹性条状部件121、122中的每个在使沿着CD方向连结到片材10 的连结位置时刻连续地改变的同时连结到片材10北。结果,片材10 的片材表面与一对弹性条状部件121、122在表面接触的状态中以诸如正弦曲线的期望的弯曲图案附装起来。顺便提及,不必说在将弹性条状部件121、122中的每个连结到片材10 之前,热熔胶通过未示出的热熔胶施加装置施加到弹性条状部件121、122中的每个。在下文中,说明每个结构元件40、50、60、160。注意到,在以下说明中,除非具体地阐述,根据制造设备30的每个结构装置都通过在MD方向上沿着制造设备30的整个长度延伸的竖直支撑壁92 (即,面板)经由未示出的适当的支架而成为悬臂状的。即,如图5B中所示,在沿着CD方向的后侧(图5A中的纸面的背面侧)处设置有沿着与MD方向基本平行的方向(与纸面基本平行的方向)的支撑壁92。该支撑壁92的竖直壁面支撑每个结构装置的沿着CD方向的后侧处的部分,并且在前侧处的部分没有处于支撑状态中。(1)传输滚子50传输滚子50具有圆柱形本体作为主体,圆柱形本体的转动轴线C50沿着水平CD 方向,并且传输滚子50沿着作为转动方向的MD方向以预定的圆周速度逆时针转动。例如, 从右侧给该传输滚子50基本水平地供给片材10北。在传输滚子50的上部分处的约12点钟的位置作为卷绕起始位置I3S的情况下,片材10 从位置I^s开始以例如180°至200°的卷绕角卷绕在传输滚子50的外圆周面上,并且片材10 的传输方向反向。最后,片材10 沿着基本水平的方向供应到右侧,传输滚子50的下部分处的约6点钟的位置作为卷绕终止位置Pe (与传输对应)。该传输滚子50可以构造为主动滚子,所述主动滚子借助作为驱动源的适当的马达和类似物转动地驱动,或者该传输滚子50可以构造为从动滚子,所述从动滚子被片材 103b转动地驱动。(2)切割装置40切割装置40在沿着⑶方向的中心处具有一对盘状转动刀片,即顶部盘状转动刀片40a和底部盘状转动刀片40b。当片材部件120穿过这些转动刀片40a和40b时,作为弹性条状部件121、122的原始板件的片材部件120被分成两半,并且由此产生一对弹性条状部件121、122。弹性条状部件121、122各自被供应到第一导引部件60和第二导引部件 160。(3)第一导引部件60第一导引部件60具有管状摆动臂61,所述管状摆动臂61设置到传输滚子50的左侧。摆动臂61布置成沿着竖直方向从上到下横向越过传输滚子50的转动轴线C50。然后, 在作为转动支点的心轴部分65定位成低于转动轴线C50的情况下,定位在转动轴线C50上方的摆动端部61a可以沿着CD方向摆动。另外,摆动运动的驱动机构70是与曲柄机构74组合的马达72,以下将说明这些部件。另外,例如,心轴部分65是从摆动臂61的左侧上的表面向左一体地形成的轴本体65, 并且心轴部分65经由轴承67可转动地支撑在外部圆柱形部件66内部。外部圆柱形部件 66经由未示出的适当的支架固定到支撑壁92,并且从而摆动臂61被支撑成能够围绕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转动。在摆动臂61的右侧表面上,即在与传输滚子50相对的侧上的表面上,可转动地支撑有一对辊63、64,所述一对辊63、64中的每个都是围绕基本水平的转动轴线C63、C64的。 一对辊63、64中的一个辊63是设置在摆动端部61a上的摆动端部侧辊63,而另一个辊64 与摆动端部侧辊63相比是设置在朝向心轴部分65的位置处的心轴部分侧辊64。因而,首先沿着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供应从上述的切割机装置40供应的弹性条状部件121、122中的弹性条状部件121,并且继而该弹性条状部件121穿过通孔65h(该通孔 6 将在后面详述)而穿出摆动臂61的右侧表面,所述通孔6 沿着水平方向贯穿心轴部分65的内部形成。然后,弹性条状部件121围绕心轴部分侧辊64的外圆周面放置,所述心轴部分侧辊64已经设定成在与上摆动端部61a相同的表面上将弹性条状部件121导引到上摆动端部61a。然后,弹性条状部件121在摆动端部61a处卷绕在摆动端部侧辊63的外圆周面上,并且在弹性条状部件121的行进方向已经通过卷绕而基本向下反向之后,弹性条状部件121从传输滚子50的左上方供给到片材10 的卷绕范围I^s至Pe。然后,在供给弹性条状部件121的同时,摆动端部侧辊63由于摆动端部61a的摆动运动而沿着CD方向往复运动。由此,通过连续地改变片材10 的片材表面沿着CD方向的连结位置,弹性条状部件121以期望的弯曲图案连结到片材10 的片材表面。另外,在供给弹性条状部件121时,弹性条状部件121通过卷绕在心轴部分侧辊64的外圆周面和摆动端部侧辊63的外圆周面上而被限制为基本平坦的形状,以便使弹性条状部件121相对于片材10 在表面接触的状态中(与连结对应)连结起来。另外,如图5B中所示,心轴部分侧辊64和摆动端部侧辊63中的每个都布置在将摆动端部61a和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连接起来的直线Ll上。另外,摆动端部侧辊63固定到摆动臂61,以便使摆动端部侧辊63的外圆周面面向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并且摆动端部侧辊63相对于摆动臂61的定向不能改变。另一方面,心轴部分侧辊64也固定到摆动臂61,以便使心轴部分侧辊64的外圆周面面向摆动臂61的摆动端部 61a,并且心轴部分侧辊64相对于摆动臂61的定向不能改变。因而,借助该结构,根据摆动端部侧辊63的往复运动,心轴部分侧辊64的外圆周面总是面向摆动端部侧辊63,以便可以朝向摆动端部侧辊63稳当地供应弹性条状部件 121。结果,可以实现弹性条状部件121的行进状态的稳定性,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弹性条状部件121从摆动端部侧辊63掉落下来。另外,根据上述结构,不管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怎样,摆动端部侧辊63的转动轴线C63和心轴部分侧辊64的转动轴线C64总是维持在平行的状态中。因而,可以稳当地减小由于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可能出现的在弹性条状部件121沿着其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边缘上所施加的转矩的差异,并且结果,可以有效地防止弹性条状部件121从摆动端部侧辊63和心轴部分侧辊64掉落下来。另外,为了实现行进状态的稳定性,如图5A中所示,弹性条状部件121至心轴部分侧辊64的供给路线R121沿着直线与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对准,并且心轴部分侧辊64布置成使得心轴部分侧辊64的外圆周面与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接触。 因而,由于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会出现的弹性条状部件121沿着⑶方向的运动主要表现为与心轴部分侧辊64相比处于上游侧处的弹性条状部件121的部分121a中的转矩,并且所述转矩在此处被吸收,并且结果,可以有效地防止弹性条状部件121从心轴部分侧辊64 掉落下来。另外,根据该结构,心轴部分侧辊64布置成使得心轴部分侧辊64的外圆周面与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接触,以便使随着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会出现的心轴部分侧辊64沿着⑶方向的行进量可以近似为零,并且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弹性条状部件121 从心轴部分侧辊64掉落下来。顺便提及,在该实施例中,作为摆动臂61的驱动机构70,不使用所谓的直接驱动, 即,不使用其中心轴部分65与诸如马达的驱动源的驱动转动轴线7 直接接触的结构,而是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曲柄机构74传递到摆动臂61。这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确保上述优选的关于供给弹性条状部件121的供给路线R121。如图 5A中所示,更加详细地说明,相对于切割装置40的布置位置,从摆动臂61的左侧供给弹性条状部件121。然而,心轴部分65定位到摆动臂61的左侧。因此,在马达72的驱动转动轴线7 与心轴部分65匹配并且直接连接起来的情况下,该马达72碍事,并且难以设定如上所述的优选的弹性条状部件121的供给路线R121,即,难以设定沿着直线与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对准的供给路线R121。相反地,在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的驱动源通过曲柄机构74输入到与心轴部分65 不同的位置PP的情况下,如在图5A中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相对于心轴部分65形成基本与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同心的通孔65h,并且也通过使弹性条状部件121穿过通孔65h,可以确保上述沿着直线与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对准的弹性条状部件 121的供给路线R121。结果,可以使弹性条状部件121的行进状态稳定。注意到,这种通孔 6 可以表现为连通空间,所述连通空间用于将与传输滚子50相对的侧(右侧)和不与传输滚子50相对的侧(左侧)连通。另外,不必说摆动臂61也沿着从左到右的方向形成有通孔61h,从而与通孔65h对应。第二个原因是提高摆动臂61的摆动中的运动稳定性。即,在使用曲柄机构74的情况下,在使摆动臂61执行摆动运动时,马达72的驱动转动轴线7 仅需要沿着一个方向转动,即,马达72的驱动转动轴线7 不必沿着前后方向转动。结果,由于在马达72的转动方向中没有至少一个切换控制,所以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的稳定性变得显著。 这种曲柄机构74 (与转换传递结构对应)在沿着MD方向的水平方向的马达72的驱动转动轴线7 上具有圆盘部件75 (与转动部件对应),所述圆盘部件75已经成一体地且同心地固定;和杆状连杆部件76 (与连接部件对应),所述杆状连杆部件76将圆盘部件75和摆动臂61的功率点PP连接起来。然后,与圆盘部件75中的驱动转动轴线7 偏心的位置通过联接销78或类似物连接连杆部件76的端部部分。因而,每次圆盘部件75转动一次,连杆部件76仅沿着其纵向方向往复运动一次,并且摆动臂61通过该一次往复运动仅摆动运动一次。这里注意到,作为连杆部件76在圆盘部件75中的连接位置,可以优选地制备多个位置P75、P75...,并且此外,这些多个位置P75、P75...可以在偏心量方面彼此不同,所述偏心量是与驱动转动轴线7 相距的距离。如果这样设定,则能够通过选择圆盘部件75上的每个连接位置P75、P75...而容易地改变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的振幅量。因而,如果每个连接位置P75、P75...都根据一次性尿布1的尺寸提前设定,则此后操作员仅需要选择接下来待制造的尺寸的连接位置P75,以便能够容易地立即切换到与相关尺寸对应的弯曲图案。因而,能够显著地缩短一次性尿布1的尺寸变化所带来的停歇时间。另外,如在图5B中的示例中,优选地每个连接位置P75、P75...都可以设定在相对于圆盘部件75的圆周方向彼此不同的位置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作为连接位置P75、 P75...的偏心量的转动半径随着连接位置沿着圆盘部件75的圆周方向的一个方向前进而逐渐地减小,就好像这些连接位置P75、P75...看上去存在于一条涡旋线上。在每个连接位置P75、P75...的沿着圆周方向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假定在一个连接位置P75的偏心量和另一个连接位置P75的偏心量之间的差异较小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地避免连接位置P75、P75...的彼此干涉。例如,在使用联接销78将圆盘部件75和连杆部件76连接起来的情况下,必要的是圆盘部件75侧设置销孔,并且能够避免这些销孔彼此连接。因而,能够以较小的增量改变这些连接位置P75的偏心量,并且结果,能够以较小的增量改变摆动臂61的振幅量。顺便提及,如果将这些连接位置P75、P75...连接起来的曲线是如上所述的涡旋形状,则操作员可以基于连接位置P75沿着圆盘部件75的圆周方向的排列顺序立即认出与每个连接位置P75对应的振幅的尺寸。因此,能够在改变尺寸时减少出现连接位置P75的选择错误的频率。这样,如图5B中所示,该实施例的摆动臂61的功率点PP设置在与摆动臂61的摆动端部61a相对的侧处的位置处,所述摆动臂61的摆动端部61a和所述功率点PP将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夹持在中间。即,摆动臂61具有延伸部分61b,所述延伸部分 61b从心轴部分65朝向与摆动端部61a相对的侧延伸,并且功率点PP设定在延伸部分61b 的端部部分处。连杆部件76的端部部分通过联接销78和类似物连接到该功率点PP。然而,功率点PP的位置不限于上述位置,只要功率点PP处于除了心轴部分65以外的部分处即可。例如,如图6中所示,功率点PP可以设定在心轴部分65和摆动臂61的摆动端部61a 中间的部分处。注意到,基于马达72和曲柄机构74以及类似物的布局决定选择图5B中的结构或图6中的结构。(4)第二导引部件160第二导引部件160是具有与上述的第一导引部件60大致相同的结构的部件。如图5B中所示,第二导引部件160比第一导引部件60沿着⑶方向更加靠后侧布置。因而, 第二导引部件160负责导引的弹性条状部件122比弹性条状部件121沿着CD方向附装到后侧更多并且与弹性条状部件121平行,弹性条状部件121通过第一导引部件60附装到片材10北。然而,根据如图4中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能够具有其中弹性条状部件121和弹性条状部件122部分交叠的布置图案。在该情况下,如果第二导引部件160和第一导引部件12/16 页
60平行地布置,这些导引部件160和60将彼此碰撞而不能形成上述图案。这里,为了避免上述碰撞,如图5A中所示,第二导引部件160沿着传输滚子50的圆周方向Dc的位置不同于第一导引部件60沿着传输滚子50的圆周方向Dc的位置。艮口, 第二导引部件160布置成与第一导引部件60相比位移到沿着圆周方向Dc的上游侧。

更具体地,如图5A中所示,第二导引部件160的摆动臂161处于这样的位置中, 即,在所述位置中第一导引部件60的摆动臂61仅围绕与传输滚子50的转动轴线C50平行的未示出的虚轴转动地运动了预定的转角θ而运动到沿着圆周方向Dc的上游侧,转角θ 在所示的示例中是90°。因而,摆动臂161布置在第一导引部件60和传输滚子50上方, 并且沿着水平方向从左到右跨过传输滚子50的转动轴线C50。在定位成更加靠近转动轴线C50的左侧的心轴部分165作为转动支点的情况下,定位成比转动轴线C50更加靠近右侧的摆动端部161a构造成能够沿着CD方向摆动。用于摆动运动的驱动机构170是与曲柄机构174组合的马达172,如同第一导引部件60的情况。另外,心轴165是从摆动臂161的上表面向上成一体地延伸的轴本体165,与第一导引部件60的情况类似,并且该轴本体165经由轴承167可转动地支撑在外部圆柱形部件166中。注意到,外部圆柱形部件166固定到支撑壁92。另外,在摆动臂161的下表面上,所述摆动臂161的下表面是在与传输滚子50相对的侧上的表面,辊163、164中的每个都可转动地围绕水平转动轴线C163、C164支撑。一个辊163是设置在摆动端部161a上的摆动端部侧辊163,而另一个辊164与摆动端部侧辊 163相比是更加靠近心轴部分165设置的心轴部分侧辊164。因此,沿着水平方向从左到右供应从切割装置40供应的弹性条状部件122,而同时在传送到上述第一导引部件60的弹性条状部件121附近所述弹性条状部件122沿着CD 方向是平行的。在第二导引部件160的心轴部分165的转动中心轴线C165匹配平面位置的位置处,弹性条状部件122的行进方向通过方向改变辊190沿着竖直方向向上改变,并且围绕心轴部分侧辊164的外圆周面放置。然后,借助心轴部分侧辊164,弹性条状部件122 被导引到比传输滚子50更加靠右的摆动端部161a,并且此后,在弹性条状部件122的行进方向通过处于摆动端部161a处的摆动端部侧辊163向左反向之后,弹性条状部件122从传输滚子50的右上方供给到片材10 的卷绕起始位置。然后,在上述供给期间,摆动端部侧辊163由于摆动端部161a的摆动运动而沿着 CD方向往复运动,从而将弹性条状部件122以期望的弯曲图案连结到片材10 的片材面, 片材10 的片材面中的弹性条状部件122的连结位置沿着CD方向连续地改变。另外,在执行该供给时,弹性条状部件122通过卷绕在心轴部分侧辊164的外圆周面和摆动端部侧辊163的外圆周面上而被限制为基本平坦的形状,以便使弹性条状部件122在表面接触的状态中连结到片材10北。注意到,以下(a)至(c)中所示的结构全部与第一导引部件60的那些结构相同, 并且因此省略它们的详细说明。(a)摆动端部侧辊163和心轴部分侧辊164中的每个都布置在将摆动臂161的摆动端部161a和心轴部分165的转动中心轴线C165连接起来的直线上。(b)摆动端部侧辊163固定到摆动臂161,以便使摆动端部侧辊163的外圆周面面向摆动臂161的心轴部分165的转动中心轴线C165,摆动端部侧辊163相对于摆动臂161
15的定向不能改变,而且心轴部分侧辊164也固定到摆动臂161,以便使心轴部分侧辊164的外圆周面面向摆动臂161的摆动端部161a,心轴部分侧辊164相对于摆动臂161的定向不能改变。(c)弹性条状部件122至心轴部分侧辊164的供给路线R122沿着直线与心轴部分 165的转动中心轴线C165对准,并且心轴部分侧辊164布置成使得心轴部分侧辊164的外圆周面与心轴部分165的转动中心轴线C165接触。其它实施例以上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例,以下是能够存在的修改方案。在上述实施例中,曲柄机构74(174)示出为转换传递机构,所述转换传递机构通过将马达72的驱动转动轴线72a的转动运动转换成摆动臂61 (161)的往复运动而传递马达72的驱动转动轴线72a的转动运动,并且功率点PP设定到摆动臂61的延伸部分61b的端部部分处。只要功率点PP设定在与心轴部分65 (16 不同的位置处即可,然而,功率点 PP的设定位置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中所示,马达72的驱动转动轴线7 可以相对于心轴部分65平行地布置,滑轮81、82设置成固定到心轴部分65和驱动转动轴线7 二者,并且围绕这些滑轮 81、82可以放置有环形带79,并且对于摆动臂61的摆动运动所需要的驱动力可以从驱动转动轴线7 经由环形带79传递到心轴部分65。注意到,在该情况下,不必说驱动转动轴线 72a将被控制成使前后方向反复。另外,作为用于驱动摆动臂61 (161)的驱动源,可以使用通过诸如液压流体或空气的适当的工作流体体现活塞的气缸。在该情况下,例如,一方面活塞将连接到摆动臂 61(161),而气缸将经由例如耳轴(trimion)或裂缝形状的可以摆动的附装机构附装到支撑壁92。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本发明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应用于制造短裤式尿布1,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并且所述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可以应用于制造膨胀式尿布(一种尿布,其中当穿戴时前躯干区Ia和后躯干区Ic通过带紧固件保持固定)。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一种结构,在所述结构中摆动臂61(161)具有摆动端部侧辊63 (163)和心轴部分侧辊64 (164)这两个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且一个辊可以设置在摆动端部侧辊63 (16 和心轴部分侧辊64(164)中间。注意到,在该情况下,额外设置的辊的转动轴线会与心轴部分侧辊64(164)的转动轴线C64(C164)平行。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A中所示,第一导引部件60的心轴部分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沿着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定向,第二导引部件160的心轴部分165的转动中心轴线C165沿着上下方向(竖直方向)定向,而传输滚子50的转动轴线C50沿着CD方向(水平方向)定向。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第一导引部件60或第二导引部件160的心轴部分65(1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C16Q和传输滚子50的转动轴线C50彼此是垂直关系即可。在上述实施例中,摆动端部侧辊63(163)的转动轴线C63(C16;3)和心轴部分侧辊 64(164)的转动轴线C64(C164)是沿着基本水平的方向。原因在于,在转动轴线C50是沿着水平方向即CD方向的情况下,弹性条状部件121(12 借助较小的转矩以基本平坦的形状相对于传输滚子50传送。因而,摆动端部侧辊63(163)的转动轴线C63(C16;3)和心轴部分侧辊64(164)的转动轴线C64(C164)的定向不管怎样不限于基本水平的方向,而是可以根据传输滚子50的转动轴线C50面对的方向改变。即,摆动端部侧辊63(163)的转动轴线C63(C163)和心轴部分侧辊64(164)的转动轴线C64 (C164)可以布置成使得转动轴线 C63(C163)、C64(C164)与摆动臂61(161)的摆动运动所形成的面平行于传输滚子50的转动轴线C50。此外,摆动端部侧辊63 (16 和心轴部分侧辊64(164)可以布置成使得转动轴线C63(C163)、C64(C164)与心轴部分65(1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 (C165)垂直,该心轴部分65(165)的转动中心轴线C65(C165)与传输滚子50的转动轴线C50处于垂直关系。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摆动端部侧辊63(16 和心轴部分侧辊64(164),使用扁平骨滚子,所述扁平骨滚子具有横过辊的宽度方向(CD方向)平坦的圆周面,但是不管怎样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用桶形辊(crowned roller)。该桶形辊指的是在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中的辊部分具有最大直径的辊。借助该辊,通过辊的外圆周面的最大直径部分给围绕辊的外圆周面放置的弹性条状部件121(12 施加朝向辊的沿着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的向心力,以便难以使弹性条状部件121(12 从辊掉落下来。作为这种桶形辊的示例, 例如可以有仅在辊的外圆周面中的中心部分中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环形肋部的辊,或者可以有具有从辊的外圆周面的端部部分朝向中心部分逐渐增大的半径的辊。在上述实施例中,热熔胶通过热熔胶施加装置施加到弹性条状部件121、122,但是不管怎样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片材10 和弹性条状部件121、122可以连结在一起即可。 例如,热熔胶可以仅施加到片材10 或者施加到弹性条状部件121、122和片材10 二者。附图标记1 一次性尿布(吸收性本体),Ia前躯干区,Ib胯部区,Ic后躯干区,2表面片材,3背面片材,3a内部片材,3b外部片材4吸收性本体,10围绕腿部的凹入部分,11端部边缘部分翼片12侧边边缘部分翼片16躯干弹性部件21前部弹性条状部件22后部弹性条状部件30制造设备40切割装置,40a盘状转动刀片,40b盘状转动刀片50传输滚子60第一导引部件61摆动臂,6Ia摆动端部,6Ib延伸部分,6Ih通孔63摆动端部侧辊64心轴部分侧辊65心轴部分,6 通孔66外部圆柱形部件
67 轴承70驱动机构72马达(驱动源),72a驱动转动轴线74曲柄机构(转换传递机构)75圆盘部件(转动部件)76杆状连杆部件(连接部件)78联接销79环形带81 滑轮82 滑轮92支撑壁10 片材(连续的片材本体)120片材部件121弹性条状部件(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121a部分122弹性条状部件(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160第二导引部件161摆动臂,161a摆动端部163摆动端部侧辊164心轴部分侧辊165心轴部分166外部圆柱形部件167$由170驱动机构172马达(驱动源)174曲柄机构(转换传递机构)190方向改变辊,CL中心线C50转动轴线C63转动轴线C64转动轴线C65转动中心轴线C163转动轴线C164转动轴线C165转动中心轴线Rl 21供给路线Rl22供给路线R 区P75连接位置PP功率点
Pe终止位置Ps起始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对于沿着传输方向连续传输的连续的片材本体以预定的弯曲图案连结起来,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所述连续的片材本体卷绕在沿着所述传输方向转动的传输滚子的外圆周面上而传输所述连续的片材本体;和通过经由摆动臂将所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供应到所述连续的片材本体而将所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与卷绕在所述传输滚子上的所述连续的片材本体的一部分连结,所述摆动臂在以心轴部分作为转动支点的情况下沿着与所述传输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摆动,其中,所述摆动臂包括布置在所述摆动臂的摆动端部侧处的摆动端部侧辊和布置在心轴部分侧处的心轴部分侧辊,其中,在所述连结步骤中,通过沿着所述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朝向所述心轴部分侧辊供给的所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继地围绕所述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和所述摆动端部侧辊的外圆周面放置并且被导引到所述连续的片材本体,并且其中,在所述摆动臂上的与所述心轴部分不同的位置处输入用于使所述摆动臂摆动的驱动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摆动端部侧辊和所述心轴部分侧辊在与所述传输滚子相对的侧上布置在所述摆动臂的表面上,所述心轴部分沿着所述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形成有连通空间,所述连通空间将与所述传输滚子相对的侧和不与所述传输滚子相对的侧连通,通过沿着所述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供给的所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在所述不与传输滚子相对的侧上到达所述摆动臂的表面,并且通过穿过所述连通空间而结束于所述心轴部分侧辊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连通空间是沿着所述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形成在所述心轴部分中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接触所述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为了将所述驱动力输入到所述摆动臂,包括驱动源,所述驱动源具有被转动地驱动的驱动转动轴线;和转换传递机构,所述转换传递机构将所述驱动转动轴线的转动运动转换成往复运动, 并且将所述往复运动传递到所述摆动臂上的位置, 所述转换传递机构具有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成一体地附装到所述驱动转动轴线;和联接部件,所述联接部件将所述摆动臂上的位置联接到与所述转动部件的驱动转动轴线偏心的位置,并且所述转动部件设有多个偏心位置,所述多个偏心位置各自具有彼此不同的偏心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传输滚子围绕转动轴线转动,所述摆动臂的摆动端部侧辊和所述心轴部分布置成将所述传输滚子的转动轴线夹持在中间,并且所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的行进的方向通过所述摆动端部侧辊而反向,并且将所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供给到所述传输滚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面向所述摆动臂的摆动端部的状态中,所述心轴部分侧辊被支撑在所述摆动臂上,以便使所述心轴部分侧辊相对于所述摆动臂的定向不能改变。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交叉方向与所述传输方向垂直,所述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传输滚子沿着所述传输方向转动的转动轴线垂直,所述摆动端部侧辊布置成使得所述摆动端部侧辊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垂直,并且所述心轴部分侧辊布置成使得所述心轴部分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垂直。
9.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设备,所述设备用于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对于沿着传输方向连续传输的连续的片材本体以预定的弯曲图案连结起来,所述设备包括传输滚子,所述传输滚子沿着所述传输方向转动并且通过将所述连续的片材本体卷绕在外圆周面上而传输所述连续的片材本体;和摆动臂所述摆动臂在以心轴部分作为转动支点的情况下沿着与所述传输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摆动,并且所述摆动臂通过将所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供应到所述连续的片材本体而将所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与卷绕在所述传输滚子上的所述连续的片材本体的一部分连结,其中,所述摆动臂包括布置在所述摆动臂的摆动端部侧处的摆动端部侧辊和布置在心轴部分侧处的心轴部分侧辊,其中,通过沿着所述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朝向所述心轴部分侧辊供给的所述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继地围绕所述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和所述摆动端部侧辊的外圆周面放置并且被导引到所述连续的片材本体,并且其中,在所述摆动臂上的与所述心轴部分不同的位置处输入用于使所述摆动臂摆动的驱动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制品的复合片材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对于沿着传输方向连续传输的连续的片材本体以预定的弯曲图案连结起来,所述方法包括通过将连续的片材本体卷绕在沿着传输方向转动的传输滚子的外圆周面上而传输连续的片材本体;和通过经由摆动臂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供应到连续的片材本体而将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与卷绕在传输滚子上的连续的片材本体的一部分连结,所述摆动臂在以心轴部分作为转动支点的情况下沿着与传输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摆动,其中,摆动臂包括布置在摆动臂的摆动端部侧处的摆动端部侧辊和布置在心轴部分侧处的心轴部分侧辊,其中,在所述连结步骤中,通过沿着心轴部分的转动中心轴线方向的供给路线朝向心轴部分侧辊供给的连续的弹性部件本体相继地围绕心轴部分侧辊的外圆周面和摆动端部侧辊的外圆周面放置并且被导引到连续的片材本体,并且在摆动臂上的与心轴部分不同的位置处输入用于使摆动臂摆动的驱动力。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2365070SQ20108001490
公开日2012年2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日
发明者中村太志, 奥田淳, 石川慎一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