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99428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特别地,本发明涉及包括吸收性芯和载置有吸收性芯的片材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尿布、卫生棉等吸收性物品已经广为人知。具有吸收性芯和载置有吸收性芯的片材的吸收性物品也广为人知。在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中,例如,当沿输送方向输送载置有吸收性芯的片材时,沿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进行片材的弯曲处理。例如进行该处理以在吸收性物品被完成为最终产品的完成阶段在片材的弯曲部分中赋予预定功能。现有技术文献引文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5069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顺便提及,在片材的位于片材被弯曲的弯曲位置的部分被称为第一部分、片材的在交叉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的与吸收性芯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被称为第二部分并且片材的定位成在交叉方向上比第一部分接近吸收性芯的部分被称为第三部分的情况下,存在第一部分定位成在交叉方向上远离吸收性芯的情况。此外,存在片材在弯曲位置处弯曲使得第二部分倒到第三部分的情况。换言之,存在片材在远离吸收性芯的弯曲位置处弯曲使得片材和吸收性芯之间形成空间的情况。然而,在如上地弯曲片材的情况下,由于片材的远离吸收性芯的部分与吸收性芯所在的部分(载置有吸收性芯的部分)相比具有较低的刚性,所以存在第一部分被拉向吸收性芯(接近吸收性芯)的情况。结果,在片材和吸收性芯之间不能确保上述空间,并且担心不能适当地赋予为片材提供的功能。鉴于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远离吸收性芯的弯曲位置处弯曲片材的情况下,在确保片材和吸收性芯之间的空间的同时适当地弯曲片材。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发明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方面是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该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芯和载置该吸收性芯的片材,该装置包括(A)输送部,其沿输送方向输送载置有吸收性芯的片材;以及(B)弯曲部, 其在输送部输送该片材期间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弯曲片材,(C)该片材的位于弯曲部沿交叉方向弯曲片材的弯曲位置的第一部分在交叉方向上远离吸收性芯,(D)通过弯曲部使该片材在弯曲位置弯曲,该片材的在该交叉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的与吸收性芯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部分倒到位于第一部分的吸收性芯侧的第三部分,(E)弯曲部分还
4包括当弯曲部弯曲片材时限制第一部分在交叉方向上接近吸收性芯的限制部。通过本说明书的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在远离吸收性芯的弯曲位置处弯曲片材的情况下,可以在确保片材和吸收性芯之间的空间的同时适当地弯曲片材。


图IA是尿布1的侧视图。图IB是尿布1的后视图。图IC是示出处于展开状态的尿布1的图。图2是吸收性主体2的在长度方向中央处的截面图。图3是示出当被穿着时尿布1的立体收紧部(three-dimensional gathered part) 13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尿布制造装置30的主要部件的框图。图5是示出尿布连续体15的图。图6A是示出尿布1的制造过程的第一图。图6B是示出尿布1的制造过程的第二图。图6C是示出尿布1的制造过程的第三图。图7是吸收性主体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图8是示出复合体22的产生过程的图。图9A是示出第一折返工序后的复合体22的截面图。图9B是示出第二折返工序后的复合体22的截面图。图9C是示出弯曲工序后的复合体22的截面图。图IOA是示出弯曲工序的流程的示意图。图IOB是示出弯曲工序的流程的示意图。图11是示出与吸收性主体制造单元31的弯曲工序有关的装备的平面图。图12是输送带42的侧视图。图13是示出弯曲夹具(bending jig)45如何进行弯曲工序的图。图14是示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有效性的比较例的图。图15是示出第一变型例的图。图16是示出第二变型例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本说明书的说明和附图至少使得下面事项清楚。首先,本发明是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芯和载置所述吸收性芯的片材,所述制造装置包括(A)输送部,其沿输送方向输送载置有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片材;以及(B)弯曲部,其在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片材期间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弯曲所述片材;
(C)所述片材的位于弯曲位置的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远离所述吸收性芯, 在所述弯曲位置,所述弯曲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弯曲所述片材,(D)通过所述弯曲部使所述片材在所述弯曲位置弯曲,所述片材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与所述吸收性芯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部分倒到所述片材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吸收性芯侧的第三部分,(E)所述弯曲部分还包括限制部,当所述弯曲部弯曲所述片材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接近所述吸收性芯。根据该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在远离吸收性芯的弯曲位置处弯曲片材的情况下,在确保片材和吸收性芯之间的空间的同时能够适当地弯曲片材。另外,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输送部输送位于载置所述片材的承载面上的所述片材,所述弯曲部在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被载置于所述承载面的所述片材,以及所述限制部是进行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所述片材紧密地贴合到所述承载面上的抽吸操作的抽吸机构。根据所述结构,通过使用抽吸机构的抽吸力能够适当地限制第一部分接近吸收性
-I-H心。另外,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优选地,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吸收性芯和所述片材之间的膜,所述输送部在所述吸收性芯载置于所述片材并且所述膜位于所述吸收性芯和所述片材之间的状态下输送所述片材,以及所述抽吸机构在所述膜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状态下进行所述抽吸操作。根据片材的所述结构,能够容易地使片材的在交叉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的范围与承载面紧密接触,并且可以更有效地限制第一部分接近吸收性芯。另外,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输送部输送位于载置所述片材的承载面上的所述片材,所述弯曲部在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被载置于所述承载面的所述片材,以及所述限制部是与所述片材接触以使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所述片材压靠所述承载面的加压体。根据上述结构,可以通过使用加压体的加压力有效地限制第一部分接近吸收性芯。另外,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中,优选地,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和另一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片材的两端侧, 所述第二部分和另一所述第二部分相应地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和所述另一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另一所述第一部分之间,所述吸收性芯设置于所述第三部分,设置两个弯曲部,其中一个弯曲部以使得两个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一端侧的所述第二部分倒到所述第三部分上的方式在位于所述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所述片材,以及其中另一弯曲部以使得位于另一端侧的所述第二部分倒到所述第三部分上的方式在位于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所述片材,设置两个限制部,其中,当所述一个弯曲部在位于所述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所述片材时,一个限制部限制位于所述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接近所述吸收性芯,以及当所述另一弯曲部在位于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所述片材时,另一限制部限制位于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接近所述吸收性芯。根据所述结构,限制部能够单独对两个第一部分进行限制。结果,能够单独对两个第一部分中的每一方进行根据所述限制的调整。另外,可以实现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芯和载置吸收性芯的片材,所述方法包括(A)沿输送方向输送载置有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片材;以及(B)在输送所述片材期间,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弯曲所述片材;(C)所述片材的位于当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弯曲所述片材时的弯曲位置的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远离所述吸收性芯,(D)当弯曲所述片材时,以使得所述片材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与所述吸收性芯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部分倒到所述片材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吸收性芯侧的第三部分上的方式在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所述片材,以及(E)当弯曲所述片材时,限制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接近所述吸收性芯。根据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远离吸收性芯的弯曲位置处弯曲片材的情况下, 在确保片材和吸收性芯之间的空间的同时能够适当地弯曲片材。===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尿布1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示例来说明尿布1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即,后面说明的尿布制造装置30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的示例对应,尿布 1的制造方法与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示例对应。《尿布1的构造》首先,基于图IA至图IC以及图2说明尿布1的构造。图IA是尿布1的侧视图, 图IB是尿布1的后视图。图IC是尿布1的展开图(从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一侧观察)。 图2是示出吸收性主体2的在长度方向中央处的截面的图。在图IC和图2中,通过箭头分别示出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与长度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下文中称为宽度方向)以及厚度方向。尿布1设置有吸收性主体2和一对带3、4,其中吸收性主体2通过被应用到穿着者的裆部而吸收诸如尿等体液,该对带3、4覆盖穿着者的背侧部和腹侧部。在图IC所示的展开状态中,一对带3、4以其间留有间隙D的方式平行地配置,并且吸收性主体2跨接于一对带3、4之间以使平面图中看到的外观形状大致为H状。从所述状态,尿布1在位于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处的折叠位置Ck处对折。在对折状态中彼此相对的带3、4通过在与穿着者的体侧接触的部分处被紧固而连接成环状。由此,尿布1将处于形成腰围开口 Ia和一对腿周开口 Ib的能穿着状态(参见图IA和图1B)。作为上述紧固机构,通过使用诸如粘结等不可解除的接合机构形成短裤型产品, 通过使用诸如紧固带构件(未示出)等可拆装的接合机构能够形成打开型(open-type)产品。另外,在图IA和图IB中,所示例的是短裤型产品。下文中,将说明尿布1的部件。吸收性主体2是在平面图为基本上矩形的构件。如图2所示,吸收性主体2的中央部比其周边朝向皮肤侧(在厚度方向上与穿着者的皮肤接触的一侧)稍微突出。如图 2所示,吸收性主体2的主要部件是吸收体5、从皮肤侧覆盖吸收体5的表面片材(顶部片材)6、从表面片材6的相反侧(反面侧)覆盖吸收体5的反面片材7以及比反面片材7靠近反面侧的用于形成尿布1的外装的外装片材8 (外片材)。吸收体5由吸收性芯9和薄纸(tracing paper) 10构成,其中吸收性芯9通过将诸如浆粕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成型为在平面图中基本上为吉他状而形成,薄纸10诸如是包裹吸收性芯9的棉纸等。吸收性芯9能够包括高吸收性聚合物(SAP)。表面片材6是透液性无纺布。反面片材7是作为本发明的膜片材的示例的不透液性膜片材。表面片材6 和反面片材7均具有比吸收体5的平面尺寸大的平面尺寸,并且反面片材7略宽于表面片材6。吸收体5以被夹在表面片材6和反面片材7之间的方式布置于吸收性主体2的中央部。上述两个片材6和7在从吸收体5的四边向外突出的部分处结合在一起以形成框状。外装片材8是本发明的片材(sheet)的示例,并且外装片材8是无纺布片材。外装片材8的平面尺寸大于表面片材6和反面片材7的平面尺寸,并且吸收体5以被夹在上述两个片材6和7之间的方式载置于外装片材8的皮肤侧的面。即,外装片材8是如下片材在反面片材7载置于由薄纸10包裹的吸收性芯9和外装片材8之间的情况下,由薄纸 10包裹的吸收性芯9载置于外装片材8。换言之,在吸收性主体2的厚度方向上,反面片材 7位于由薄纸10包裹的吸收性芯9和外装片材8之间。如图2所示,外装片材8的位于宽度方向上的端侧的部分被折叠成基本上Z状,并且所述折叠部分关于外装片材8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对称地设置。具体地,外装片材8的在宽度方向上朝外侧延出的部分被向内折返,并且在折返位置Bd附近重叠的部分(下文中称为重叠部分8d)被接合在一起。此外,在折返位置Bd 附近,沿着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以伸长状态固定诸如弹性绳等可伸缩构件11。以此方式,在外装片材8的在宽度方向上夹着吸收体5的部分处,在尿布1的腿周开口 Ib处形成被赋予伸缩性的腿周收紧部12。此外,如图2所示,在外装片材8中,在折返位置Bd处折返的部分在位于折返部分的中途位置的第二折返位置他处再次折返,并且在位于折返位置B d和第二折返位置他之间的立起位置Bt处进一步屈曲(crook)成稍微立起。如图2所示,该立起部分倾斜 (recline)到吸收体5 (严格地说,覆盖吸收体5的表面片材6)上并且在第三折返位置Bf 处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再次折返。在折返部分的前端附近(第二折返位置他所在的部分),可伸缩构件11在被外装片材8包裹的状态下沿着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以伸长状态固定。因此,在外装片材8中,在位于吸收体5的两侧的部分处形成立体收紧部13。如图3所示,在尿布1处于被穿着的状态的情况下,立体收紧部13立起,并且以立起位置Bt作为支点弯折(reflex)以与穿着者的腹股沟附近接触,由此在立体收紧部13之间形成排泄物容纳用的容纳空间S。图3是示出当尿布1处于穿着状态时的立体收紧部13的截面图。如图所示,容纳空间S的宽度(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吸收性芯9的宽度稍大。 即,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立起位置Bt之间的空间比吸收性芯9的宽度宽。下面将说明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对带3、4是诸如无纺布等柔性片材,它们被裁切成在平面图中为基本上矩形并且它们与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交叉(以大致直角交叉)。在一对带3、4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跨接于一对带3、4之间的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被结合和固定。另外,在带3、4均由两层无纺布构成的情况下,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可以通过被夹在无纺布之间而固定。此外,诸如弹性绳或弹性带等弹性构件14(参见图1C)可以沿着带3和4的长度方向以伸长状态被固定到各带3和4,以为各带3和4提供伸缩性。另外, 可以对带3和4的角部进行冲切以形成基本上扇形,从而提高带3和4的形成腿周开口 Ib 的部分与穿着者的大腿的配合(fitting)。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带3和4中的覆盖穿着者的背侧部的带3 (背侧带幻进行冲切。然而,对此没有限制。可以对覆盖穿着者的腹侧部的带4 (腹侧带4)进行冲切。《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之间的位置关系》接着,说明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之间的位置关系,主要说明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之间的在吸收性主体2的宽度方向上的位置关系。外装片材8在上述折返位置BdJk和Bf处均折返,同时使外装片材8的一部分在立起位置Bt处立起以倾斜到吸收体5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参见图2、。并且通过在折返位置Bd附近和第二折返位置他附近以伸长状态固定可收缩构件11,腿周收紧部12和立体收紧部13形成于外装片材8的预定部位。顺便提及,立起位置Bt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吸收体5的端部的外侧(参见图2)。即, 立起位置Bt在宽度方向上位于远离吸收性芯9的位置。结果,在宽度方向上,在从立起位置Bt立起的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形成空间Ss (参见图2)。在上述位置构造立起位置Bt的主要理由是使当穿着尿布1时以立起位置Bt作为支点弯折的立体收紧部13的高度尽可能地高并且使形成于立体收紧部13之间的用于容纳排泄物的容纳空间S的容积尽可能地大。即,如果立起位置Bt在宽度方向上远离吸收性芯 9 (如果在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形成空间Ss),则处于弯折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 的立体收紧部13的高度变得较高并且容纳空间S的容积变得较大。基于上述理由,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外装片材8中,形成腿周收紧部12的部分(在折返位置Bd附近重叠的重叠部分8d)的宽度方向上的内端是立起位置Bt。在本实施方式中,反面片材7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大约到达立起位置Bt (参见图 2)。即,用反面片材7覆盖外装片材8的皮肤侧的面的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立起位置Bt之间的区域。《尿布1的制造万法》接着,通过参照图4至图6C,概要介绍尿布1的制造方法。图4是示出尿布制造装置30的主要部件的框图。图5是示出尿布连续体15的示意图。图6A至图6C是示出尿布 1的制造过程的图。为了简化起见,在图6B和图6C中以简化方式示出吸收性主体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制造方法是用于连续地制造作为产品的尿布1的方法并且该方法通过尿布制造装置30来进行。如图4所示,尿布制造装置30包括吸收性主体
9制造单元31、带供给单元32、传送单元(transfer unit) 33以及产品裁切单元;34等。吸收性主体制造单元31是通过组合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各部件来进行吸收性主体2的制造工序(下文中称为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的单元。在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中, 表面片材6、反面片材7以及外装片材8均从卷绕状态被抽出并且在将吸收体5 (具体地, 由薄纸10包裹的吸收性芯9)夹在表面片材6和反面片材7之间的状态下使所述片材接合在一起。另外,以连续状态抽出各片材6、7和8,并且在连续方向上以预定间隔布置吸收体 5。结果,吸收性主体2形成为沿着长度方向连续,由此形成连续体18(参见图6A)。连续体18以连续状态被输送到后续的传送工序,并且被裁切成产品单位,由此在传送工序开始时将连续体18分成各个吸收性主体2。此外,在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期间,在沿着外装片材8的连续方向以伸长状态将可伸缩构件11固定到外装片材8的预定部位的状态下,外装片材8在折返位置Bdjk和Bf 折返并且使外装片材8的一部分在立起位置Bt处立起。由此,在形成了腿周收紧部12和立体收紧部13的状态下,构成连续体18的各吸收性主体2被输送到传送工序。下面将说明吸收性主体制造单元31和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的细节。带供给单元32是用于将带3和4供给到传送工序的单元。如图6B所示,带3以连续带19的状态被供给,带4以连续带20的状态被供给,并且带3和4沿着连续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稍微宽的分离前连续带17被分离机35在宽度方向上分裂,由此被分离成一对连续带19和20。分离之后,连续带19和20以具有与产品完成时的带3和 4之间的间隙D对应的间隔以基本上平行的状态移动。传送单元33是用于将吸收性主体2传送到一对带3和4的单元,其中,通过将从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输送的吸收性主体2的连续体18裁切成产品单位而获得作为单体的吸收性主体2,一对带3和4由带供给单元32以连续带19和20的状态供给。如图6B所示, 传送单元33以吸收性主体2沿着连续带19和20的连续方向以预定间隔跨接于以连续带 19状态供给的带3和以连续带20状态供给的带4之间的方式载置吸收性主体2。此时,各吸收性主体2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被接合到各带3和4。作为顺次地将多个吸收性主体2 接合到带3和4的结果,一对带3和4以及跨接于两者之间的吸收性主体2形成梯子形状。之后,带3和4均沿输送方向被连续地输送,并且在所述输送期间,对背侧带3的连续带19进行冲切加工。该冲切加工是裁切背侧带3的连续带19的位于相邻吸收性主体 2之间的部分的处理,并且通过未示出的冲切单元进行该冲切加工。通过进行冲切加工,沿着背侧带3的连续带19的连续方向以预定间隔以基本上半圆形状裁切连续带19,由此在各裁去部分处形成基本上圆弧状的弧21 (参见图6C)。通过上述工序,形成尿布连续体15,其中处于展开状态的尿布1在输送方向上连续连接(参见图幻。尿布连续体15在被连续连接的状态下被输送到后续的产品裁切工序。 在产品裁切工序中,产品裁切单元34通过未示出的裁切机将尿布连续体15裁切成产品单位。通过对已经被裁切出的尿布连续体片16(参见图幻进行最终处理,(例如,在短裤型产品的情况下,尿布连续体片16在折叠位置Ck处对折,并且带3和4通过粘结等环状地连接并由此结合),完成作为产品的尿布1。===由吸收性主体制造单元31进行的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在本章中,更详细地说明前述的吸收性主体制造单元31和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
《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首先,参照图7说明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的概要。图7是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吸收性主体制造工序包括复合体制造工序(S001)、输送工序(S002)、 第一折返工序(S003)、第二折返工序(S004)以及弯曲工序600 。这些工序以上述顺序进行。复合体制造工序是通过使构成吸收性主体2的各元件结合来制造复合体22的工序。具体地,在该工序中,成型为基本上吉他状的吸收性芯9由薄纸10包裹并且由此生成图8所示的吸收体5。此后,吸收体5被夹在表面片材6和反面片材7之间并且片材6和7 两者结合,结合后的片材6和7被贴合到外装片材8的皮肤侧的面以生成在图8中最终示出的复合体22。图8是示出复合体22的产生过程的图。另外,表面片材6、反面片材7和外装片材8分别以连续状态投入到该工序中。在与各片材6、7和8的连续方向相同的方向上连续地产生复合体22。在外装片材8中,形成腿周收紧部12的可伸缩构件11以及形成立体收紧部13的可伸缩构件11均结合到预定的结合位置,并且在所述状态下将外装片材8投入到复合体制造工序中。然而,可以在后续的工序中结合可伸缩构件11,例如,刚好在弯曲工序之前结合可伸缩构件11。输送工序是在沿着复合体22的连续方向的输送方向上输送先前工序中生成的复合体22的工序。换言之,输送工序是下述工序在该工序中,在反面片材7介于外装片材8 和由薄纸10包裹的吸收性芯9之间的情况下,由薄纸10包裹的吸收性芯9被载置于外装片材8,并且在所述状态下输送外装片材8。该工序由后述的输送机构41进行。第一折返工序是在输送工序期间(即,在输送机构41输送外装片材8期间)在第二折返位置他处折返复合体22中的外装片材8的工序。通过该工序,外装片材8形成为图9A所示的状态。图9A是示出第一折返工序后的复合体22的截面图。如图9A所示,在第一折返工序中,以使得外装片材8 (具体地,位于第二折返位置他附近的部分)包裹用于形成立体收紧部13的可伸缩构件11的方式折叠外装片材8。在第一折返工序之后,继续输送复合体22。第二折返工序是在输送工序期间在第三折返位置Bf处折返处于图9A所示状态的外装片材8使得外装片材8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均向反面侧转动的工序。通过该工序, 外装片材8从图9A所示的状态转变到图9B所示的状态。图9B是示出第二折返工序后的复合体22的截面图。在维持所述状态的情况下继续输送复合体22。弯曲工序是在输送工序期间在折返位置Bd处折返处于图9B所示状态的外装片材 8并且在作为弯曲位置的立起位置Bt处进一步弯曲外装片材8的工序。通过该工序,外装片材8从图9B所示的状态转变到图9C所示的状态。图9C是示出弯曲工序后的复合体22 的截面图。在弯曲工序的完成阶段,腿周收紧部12和立体收紧部13形成于外装片材8的预定部位。通过经历上述工序,复合体22变成吸收性主体2的连续体18,并且之后沿着连续体18的连续方向移动并且被输送到后续的传送工序。另外,在从第一折返工序到弯曲工序的各工序中,外装片材8的折返或弯曲关于外装片材8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对称地进行。《关于弯曲工序》接着,将参照图IOA和图IOB详细说明上述弯曲工序。图IOA和图IOB是示出弯曲工序的流程的示意图。如上所述,在输送机构41输送外装片材8期间进行弯曲工序。在该工序中,首先, 如图IOA所示,在位于外装片材8的折返位置Bd处的部分被设定为支点的情况下,折叠外装片材8使得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折返位置Bd外侧的部分倒到在宽度方向上位于折返位置 Bd内侧的部分上。以此方式,重叠部分8d从折返位置Bd沿宽度方向向内逐渐地形成。随着外装片材8的折叠的进行,支点切换到位于立起位置Bt的部分。此后,如图IOB所示,以围绕作为支点的位于立起位置Bt的部分转动的方式弯曲外装片材8,并且外装片材8的位于自由端侧的部分倾斜直到该部分倒到吸收体5上。如上所述,在弯曲工序中,支点从位于折返位置Bd的部分切换到位于立起位置Bt 的部分。然而,为了实现支点的切换,在进行弯曲工序之前,事先对折返位置Bd和立起位置 Bt之间的部分施加诸如热熔粘接剂等粘接剂。即,通过使用位于折返位置Bd处的部分作为支点来折叠外装片材8,外装片材8的重叠部分8d从折返位置Bd沿宽度方向向内逐渐变宽,并且当到达立起位置Bt时,重叠部分8d将被接合到一起直到立起位置Bt。在两个重叠部分8d均被接合到一起直到立起位置Bt的情况下,支点切换,之后,位于外装片材8的自由端侧的部分围绕该支点转动。然而,在支点切换到位于立起位置Bt的部分的时间点,位于外装片材8的自由端侧的部分在外装片材8的宽度方向上位于立起位置Bt的与吸收性芯9所在侧相反的一侧 (参见图10B)。这里,外装片材8的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立起位置Bt的部分被称为第一部分8a,外装片材8的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8a的与吸收性芯9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部分被称为第二部分8b,并且外装片材8的在宽度方向上定位成比第一部分8a接近吸收性芯9的部分被称为第三部分8c。在弯曲工序中,在支点切换到位于立起位置Bt的部分(即,第一部分8a)的阶段,位于外装片材8的自由端侧的部分与第二部分8b对应,并且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立起位置Bt的内侧的部分与第三部分8c对应。在这个意义上,弯曲工序可以被称为在弯曲位置(立起位置Bt)弯曲外装片材8使得第二部分8b倒到第三部分8c上的工序。此外,在弯曲工序期间,吸收体5布置于第三部分8c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因此, 第一部分8a在宽度方向上与吸收性芯9分离。即,在该实施方式的弯曲工序中,外装片材8 在沿宽度方向远离吸收性芯9的弯曲位置处被弯曲。因此,在弯曲工序后的复合体22中, 在宽度方向上在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形成空间Ss (例如参见图13)。另外,如上所述,在弯曲工序中,外装片材8关于其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对称地弯曲。即,在复合体22的经历了第一折返工序和第二折返工序并且朝弯曲工序行进的外装片材8中,第一部分8a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外装片材8的两端侧,第二部分8b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8a的外侧,并且第三部分8c位于两个第一部分8a之间。在所述状态下,外装片材8在作为弯曲位置的各立起位置Bt处被对称地弯曲。下文中,在宽度方向上位于一端侧的立起位置Bt被称为一端侧立起位置Bt (与一端侧弯曲位置对应),并且位于另一端侧的立起位置Bt被称为另一端侧立起位置Bt (与另一端侧弯曲位置对应)。《关于吸收性主体制造单元31》接着,参照图11主要说明吸收性主体制造单元31的与上述弯曲工序有关的装备。 图11是示出吸收性主体制造单元31的与弯曲工序有关的装备的平面图。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材料流动的方向(例如,复合体22的输送方向)被称为MD方向,并且在水平面中与MD交叉(正交)的方向被称为⑶方向。如图11所示,吸收性主体制造单元31具有作为输送部的示例的输送机构41、作为弯曲部的示例的弯曲夹具45、46以及抽吸机构47、48。下文中,详细说明这些装备。《输送机构41》输送机构41进行上述输送工序并且在沿着复合体22连续方向的MD方向上输送复合体22。如图11所示,输送机构41包括沿着⑶方向配置的一对输送带42。输送带42 是如图12所示的循环带,并且输送带42转动以沿MD方向输送载置于作为输送带42的表面的承载面43上的材料。图12是输送带42的侧视图。一对输送带42协作以接收从第二折返工序输送的复合体22,并且在与外装片材 8、即复合体22的下面相对和接触的状态下将复合体22输送到承载面43。S卩,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是用于载置复合体22的外装片材8的承载面43。另外,在复合体22的宽度方向面向CD方向的状态下沿MD方向输送复合体22。换言之,复合体22的外装片材8和其他部件的宽度方向与输送方向交叉(正交)。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输送带42在两者之间具有间隔的情况下被基本上平行地配置。外装片材8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载置于位于⑶方向上的一端侧的输送带 42的承载面43,并且外装片材8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载置于位于CD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 详细地,包括外装片材8的复合体22在图9B所示的状态下由一对输送带42接收。 并且外装片材8的第三部分8c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以及比该端部接近一端侧的部分被载置于位于⑶方向上的一端侧的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另一方面,外装片材8的第三部分8c的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部以及比该端部接近另一端侧的部分被载置于位于⑶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由于输送带42之间存在间隔,所以当输送复合体22时,外装片材8的第三部分8c 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没有载置于承载面43(即,没有被支撑)。然而,不限于此,输送带 42可以被配置成其间不包括任何间隔,并且在输送复合体22时第三部分8c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被载置于承载面43。此外,输送机构41输送复合体22,换言之,沿MD方向输送载置有吸收性芯9的外装片材8 (即,输送工序是沿MD方向输送载置有吸收性芯9的外装片材8的工序)。此外, 在输送机构41输送外装片材8的阶段,外装片材8处于其皮肤侧的面的大部分被反面片材 7覆盖的状态。即,输送机构41输送处于如下状态的外装片材8 在反面片材7介于吸收性芯9和外装片材8之间的情况下,吸收性芯9被载置于外装片材8。另外,反面片材7在宽度方向上从一端侧立起位置Bt延伸到另一端侧立起位置Bt (参见图9C)。〈弯曲夹具45、46>弯曲夹具45、46进行上述弯曲工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夹具。两个夹具 45,46中的每一方均在输送机构41输送包括外装片材8的复合体22期间沿与作为输送方向的MD方向交叉的CD方向(换言之,外装片材8的宽度方向)弯曲外装片材8。具体地,两个弯曲夹具45、46中的一个弯曲夹具45被接合到位于⑶方向上的一端侧的输送带42 (参见图11)。该一个弯曲夹具45在一端侧立起位置Bt处弯曲被载置于该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上的外装片材8(即,位于宽度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第二部分8b被弯曲成倒到第三部分8c上)。另一弯曲夹具46接合到位于CD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输送带 42(参见图11)。该另一弯曲夹具46在另一端侧立起位置Bt处弯曲被载置于该输送带42 的承载面43上的外装片材8 (即,位于宽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第二部分8b被弯曲成倒到第三部分8c上)。由于弯曲夹具45和46具有对称的基本上相同的结构,所以在下文中,仅对弯曲夹具45进行说明。弯曲夹具45是如图13所示的板状构件。当处于图9B所示状态的复合体 22沿MD方向经过包括弯曲夹具45的位置时,弯曲夹具45逐渐引入外装片材8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图13是示出弯曲夹具45如何进行弯曲工序的图。具体地,在复合体22沿MD方向到达设置有弯曲夹具45的位置的时间点,弯曲夹具45与外装片材8的位于折返位置Bd附近的部分接触。随着复合体22被输送到MD方向上的下游侧,外装片材8的宽度方向上的一端部被拉成向内侧卷起,并且外装片材8以位于折返位置Bd的部分作为支点折返。然后,随着外装片材8的折返的进一步进行,如上所述, 支点切换到位于立起位置Bt的部分(即,第一部分8a),并且第二部分8b倾斜成被载置到吸收性芯9上(S卩,倒到第三部分8c上)。结果,包括外装片材8的复合体22在沿MD方向经过设置有弯曲夹具45的位置的时间点将处于图9C所示的状态,外装片材8在立起位置 Bt处被弯曲并且将处于稍微立起的状态。〈抽吸机构47和48>抽吸机构47和48在由弯曲夹具45和46进行的弯曲工序期间进行抽吸操作以将外装片材8的预定部分紧密地贴合到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两个抽吸机构47和48,其中一个抽吸机构47被布置在位于⑶方向上的一端侧的输送带42的内侧,另一抽吸机构48被布置在位于⑶方向上的另一端侧的输送带42的内侧。由于两个抽吸机构47和48具有相同的构造和功能,所以在下文中将仅通过使用一个抽吸机构47作为示例说明所述功能等。由抽吸机构47进行的抽吸操作是通过形成于承载面43的通气孔44吸气的操作。 这里,通气孔44形成于承载面43的在MD方向上设置有弯曲夹具45的范围(S卩,进行弯曲工序的范围)。此外,通气孔44形成于上述范围的在⑶方向上的内半侧。结果,如图13所示,外装片材8的反面侧的面(接触承载面43的面)的覆盖从第一部分8a延伸到第三部分8c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范围的部分与承载面43的形成有通气孔44的范围相对,而其他部分不与形成有通气孔44的范围相对(参见图13)。因此,由于抽吸机构47通过通气孔44吸气,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的外装片材8被紧密地贴合到形成有通气孔44的承载面43。换言之,由抽吸机构47和48进行的抽吸操作是在进行弯曲工序期间用于将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 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的外装片材8紧密地贴合到承载面43的操作。另外,如上所述,在外装片材8载置于承载面43的阶段,反面片材7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即,在反面片材7设置于外装片材8的与承载面 43的形成有通气孔44的范围相对的部分的状态下,抽吸机构47进行抽吸操作。由于反面片材7是透气性差的膜,所以通过将反面片材7设置于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能够进一步增强将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的外装片材8的反面侧
14的面紧密地贴合到承载面43的效果。如上所述,作为利用抽吸机构47进行抽吸操作而将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紧密地贴合到承载面43的结果,能够抑制在弯曲工序期间可能发生的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的错位。以此方式,在弯曲工序期间,可以限制第一部分8a在宽度方向上接近吸收性芯9,并且当在立起位置Bt处弯曲外装片材8时,在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适当地确保空间^。S卩,抽吸机构47与在弯曲夹具45弯曲外装片材8时通过进行上述抽吸操作限制第一部分8a在宽度方向上接近吸收性芯9的限制部对应。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弯曲工序中,当弯曲外装片材8时,限制了第一部分8a在宽度方向上接近吸收性芯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设置两个抽吸机构47和48。在一个弯曲夹具45 使外装片材8在一端侧立起位置Bt弯曲时,一个抽吸机构47限制位于一端侧立起位置Bt 的第一部分8a在宽度方向上朝向吸收性芯9接近。在另一弯曲夹具46使外装片材8在另一端侧立起位置Bt弯曲时,另一抽吸机构48限制位于另一端侧立起位置Bt的第一部分8a 在宽度方向上朝向吸收性芯9接近。以此方式,通过对弯曲夹具45和46相应地设置作为限制部的抽吸机构47和48,抽吸机构47和48能够单独地限制两个第一部分8a。结果,能够对两个第一部分8a中的每一方单独地进行根据该限制的调整(例如,抽吸压力的调整)。===本实施方式的有效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的制造方法和尿布制造装置30,在外装片材8在远离吸收性芯9的弯曲位置处被弯曲的情况下,在确保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的空间&的同时,能够适当地弯曲外装片材8。下文中,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有效性。如已经在现有技术中所说明的,存在下述情况外装片材8在沿宽度方向远离吸收性芯9的弯曲位置处弯曲,使得空间&形成于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需要空间Ss,以使当穿着尿布1时在立体收紧部13弯折的情况下立体收紧部13的高度高,并且扩大排泄物用的容纳空间S的容积。为了形成所述空间Ssjh 装片材8在沿宽度方向远离吸收性芯9的作为弯曲位置的立起位置Bt处弯曲。然而,当位于弯曲位置的第一部分8a在外装片材8在上述弯曲位置处弯曲的情况下不被固定时,第一部分8a以在宽度上接近吸收性芯9的方式移位(shift),并且不能适当地确保空间&。这是因为,外装片材8的远离吸收性芯9的部分与吸收性芯9所在的部分 (载置有吸收性芯9的部分)相比具有较低的刚性。即,因为两个部分之间的刚性差,在外装片材8在远离吸收性芯9的弯曲位置处弯曲的情况下,外装片材8的位于吸收性芯9和弯曲位置之间的部分可能收缩(shrink)或破裂。具体地,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那样,在以使得第二部分8b被向内拉而倒到第三部分8c上的方式弯曲外装片材8的情况下,位于吸收性芯9和弯曲位置之间的部分显著地发生破裂。结果,如图14所示,位于弯曲位置处的第一部分被拉向吸收性芯9以接近吸收性芯9,由此不能在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确保充分的空间&。图14是示出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有效性的比较例的图。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弯曲工序中,当外装片材8被弯曲时,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的外装片材8被紧密地贴合和固定到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 (抑制宽度方向上的错位),并且限制了第一部分8a在宽度方向上接近吸收性芯9。以此方式,即使位于弯曲位置处的第一部分8a是外装片材8的具有低刚性的部分,外装片材8 仍能够以确保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的适当空间&的方式在弯曲位置处弯曲。结果,恰当地发挥了外装片材8所具有的功能(例如,形成立体收紧部13的功能)。===关于变型例===在上述实施方式(在下文中,也称为本示例)中,在弯曲工序中为了限制第一部分 8a在宽度方向上接近吸收性芯9,抽吸机构47和48进行抽吸操作以使得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的外装片材8紧密地贴合到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此外,为了如上所述地将外装片材8紧密地贴合到承载面43,仅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 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的部分与承载面43的形成有通气孔44的范围相对,而其他部分不与该范围相对。然而,不限于此,可以构思其他示例。在下文中,说明作为在弯曲工序中限制第一部分8a接近吸收性芯9的其他示例的第一变型例和第二变型例。《第一变型例》在第一变型例中,抽吸机构47和48进行抽吸操作以将外装片材8紧密地贴合到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到这时为止第一变型例与本示例相同。然而,在第一变型例中,如图15所示,在承载面43的基本上整个面形成通气孔44。即,在第一变型例中,抽吸压力不仅作用于外装片材8的位于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的部分,还作用于形成腿周收紧部12的部分。图15是示出第一变型例的图。利用所述结构,可以在限制第一部分8a接近吸收性芯9的同时在弯曲位置处弯曲外装片材8以使得第二部分8b倒到第三部分8c上(即,可以进行与本示例相同的弯曲工序)。另外,在第一变型例中,在弯曲工序中,形成腿周收紧部12的部分也紧密地贴合到承载面43,由此在防止所述部分飘动(flutter)的状态下弯曲外装片材8。如上,第一变型例与本示例的不同点在于抽吸压力不仅作用于外装片材8的位于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 之间的部分还作用于形成腿周收紧部12的部分。然而,其他结构与本示例相同,因此,第一变型例实现与本示例相同的效果。注意,在本示例和第一变型例中,通气孔44形成于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用于抽吸机构47和48进行抽吸操作。然而,例如,可以通过对输送带42进行穿孔加工或使用网状带(mesh belt)作为输送带42来形成通气孔44。《第二变型例》在第二变型例中,设置图16所示的棒状构件49来替代抽吸机构47和48。图16 是示出第二变型例的图。棒状构件49是加压体的示例。在载置于输送带42的承载面43上的外装片材8在弯曲位置(即,立起位置Bt)处弯曲的情况下,棒状构件49从皮肤侧接触外装片材8(具体地,如图16所示,第三部分8c的宽度方向上的边界部分和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棒状构件 49使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的外装片材8压靠承载面43。由此,在宽度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8a和第三部分8c之间的外装片材8压靠承载面43并且被固定。即,在弯曲工序期间,可以限制第一部分8a接近吸收性芯9。如上,在第二变型例中,通过棒状构件49的加压来代替使用通过抽吸机构47和48 的抽吸操作,抑制了第一部分8a的移位。在这点上,第二变型例与本示例不同。然而,其他结构与本示例相同,因此第二变型例实现与本示例相同的效果。S卩,通过使用棒状构件49来限制第一部分8a接近吸收性芯9,能够以适当地确保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的空间^的方式弯曲外装片材8。此外,可以构思如下情况在将与上述棒状构件49不同的棒状构件(在下文中,称为其他棒状构件)布置于吸收性芯9的两侧的状态下在弯曲位置处弯曲外装片材8。其他棒状构件不具有将外装片材8压到承载面43的功能,但是在吸收性芯9的两侧占据预定的空间。因此,通过使用其他棒状构件来代替棒状构件49,在弯曲工序中能够在吸收性芯9的两侧确保具有其他棒状构件的宽度的空间。因此,限制了在弯曲工序期间第一部分8a接近吸收性芯9,并且在外装片材8和吸收性芯9之间适当地确保空间&。===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尿布制造装置30和尿布1的制造方法。然而,上述实施方式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提供的,并不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 毋庸置疑,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对本发明进行任何变型和改进,并且本发明包括其等同结构。另外,上述形状等仅是实现本发明的效果的示例,不应当被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腿周收紧部12形成于作为弯曲位置的立起位置Bt的外侧。然而,不限于此,腿周收紧部12不必被包括于弯曲位置的外侧。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反面片材7介于吸收性芯9和外装片材8之间,并且反面片材7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应该到达外装片材8的宽度方向上的立起位置Bt。然而,不限于此,反面片材7不是必须介于吸收性芯9和外装片材8之间,或者虽然反面片材7介于吸收性芯9和外装片材8之间,但反面片材7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无需到达立起位置Bt。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腿周收紧部12和立体收紧部13形成于外装片材8。然而,例如,上述收紧部12和13均能够形成于除了外装片材8以外的其他片材(例如,接合到外装片材8的皮肤侧的片材)。本发明还能够被应用到下述情况吸收性主体2被载置于接合到外装片材8的其他片材上,并且所述其他片材在预定的弯曲位置弯曲以形成各收紧部12和13。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尿布1作为示例说明了吸收性产品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然而,不限于此。例如,作为其他吸收性产品,存在卫生棉、失禁垫以及擦拭物等,并且本发明也可适用于这些产品的制造装置和制造方法。附图标记说明
1尿布(吸收性物品)Ia腰围开口
Ib腿周开口2吸收性主体
3带(背侧带)4带(腹侧带)
5吸收体6表面片材
7反面片材(膜)8外装片材(片材)
8a第一部分8b第二部分
8c第三部分8d重叠部分
9吸收性芯10薄纸
11可伸缩构件12腿周收紧部
13立体收紧部14弹性构件0180]15尿布连续体0181]17分离前连续带0182]19连续带0183]21弧0184]30尿布制造装置(吸收伯0185]31吸收性主体制造单元0186]32带供给单元0187]34产品裁切单元0188]41输送机构0189]43承载面0190]45弯曲夹具(弯曲部分)0191]47抽吸机构0192]49棒状构件(加压体)0193]Bt立起位置(弯曲位置)0194]Bf第三折返位置0195]Ss空间
16尿布连续体片 18 连续体 20连续带 22 复合体 !制造装置)
33传送单元 35分离机 42输送带 44通气孔
46弯曲夹具(弯曲部分) 48抽吸机构 Bd折返位置 Bk第二折返位置 S 容纳空间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芯和载置所述吸收性芯的片材,所述制造装置包括输送部,其沿输送方向输送载置有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片材;以及弯曲部,其在所述输送部输送所述片材期间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弯曲所述片材;其中,所述片材的位于弯曲位置的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远离所述吸收性芯,在所述弯曲位置,所述弯曲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弯曲所述片材,通过所述弯曲部使所述片材在所述弯曲位置弯曲,所述片材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与所述吸收性芯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部分倒到所述片材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吸收性芯侧的第三部分,所述弯曲部分还包括限制部,当所述弯曲部弯曲所述片材时,所述限制部限制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接近所述吸收性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输送位于载置所述片材的承载面上的所述片材,所述弯曲部在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被载置于所述承载面的所述片材,以及所述限制部是进行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所述片材紧密地贴合到所述承载面上的抽吸操作的抽吸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性物品具有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吸收性芯和所述片材之间的膜,所述输送部在所述吸收性芯载置于所述片材并且所述膜位于所述吸收性芯和所述片材之间的状态下输送所述片材,以及所述抽吸机构在所述膜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状态下进行所述抽吸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部输送位于载置所述片材的承载面上的所述片材,所述弯曲部在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被载置于所述承载面的所述片材,以及所述限制部是与所述片材接触以使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所述片材压靠所述承载面的加压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所述第一部分和另一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片材的两端侧,所述第二部分和另一所述第二部分相应地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和所述另一所述第一部分的外侧,并且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另一所述第一部分之间, 所述吸收性芯设置于所述第三部分,设置两个弯曲部,其中一个弯曲部以使得两个所述第二部分中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一端侧的所述第二部分倒到所述第三部分上的方式在位于所述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所述片材,以及其中另一弯曲部以使得位于另一端侧的所述第二部分倒到所述第三部分上的方式在位于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所述片材,设置两个限制部,其中,当所述一个弯曲部在位于所述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所述片材时,一个限制部限制位于所述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接近所述吸收性芯,以及当所述另一弯曲部在位于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所述片材时,另一限制部限制位于所述另一端侧的所述弯曲位置处的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接近所述吸收性芯。
6.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芯和载置所述吸收性芯的片材,所述方法包括沿输送方向输送载置有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片材;以及在输送所述片材期间,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弯曲所述片材; 其中,所述片材的位于当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弯曲所述片材时的弯曲位置的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远离所述吸收性芯,当弯曲所述片材时,以使得所述片材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与所述吸收性芯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部分倒到所述片材的在所述交叉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吸收性芯侧的第三部分上的方式在所述弯曲位置处弯曲所述片材,以及当弯曲所述片材时,限制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交叉方向上接近所述吸收性芯。
全文摘要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装置,该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性芯和载置该吸收性芯的片材,该装置包括(A)输送部,其沿输送方向输送载置有吸收性芯的片材;以及(B)弯曲部,其在输送部输送该片材期间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弯曲片材,(C)该片材的位于弯曲部沿交叉方向弯曲片材的弯曲位置的第一部分在交叉方向上远离吸收性芯,(D)通过弯曲部使该片材在弯曲位置弯曲,该片材的在该交叉方向上位于第一部分的与吸收性芯所在侧相反的一侧的第二部分倒到位于第一部分的吸收性芯侧的第三部分,(E)弯曲部分还包括当弯曲部弯曲片材时限制第一部分在交叉方向上接近吸收性芯的限制部。
文档编号A61F13/494GK102378607SQ20108001483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3日
发明者大西英敏, 浜田聪, 石川康之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