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21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接设备的制作方法
联接设备本发明涉及一种联接设备,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将中耳植入物联接到镫骨足板的联接设备。术语“中耳”是指位于外耳道与耳蜗之间的鼓室。在健康的耳朵中,鼓膜或耳鼓的振动经由被称为听骨链的三块铰接骨系列被传送经过鼓室而到达耳蜗,所述鼓膜或耳鼓位于耳道与鼓室之间的分界处。听骨链包括三块独立的小骨。该三块小骨即锤骨、砧骨和镫骨。锤骨被连接在鼓膜与砧骨之间。砧骨继而被连接在锤骨和镫骨之间。镫骨包括足板部,所述足板部抵靠膜布置,所述膜覆盖至被称为卵圆窗的耳蜗的开口。因此,鼓膜的振动由小骨传送到卵圆窗膜,以引起填充流体的耳蜗内的压力振动。 这些压力振动由存在的第二膜覆盖开口(被称为圆窗)接收,使得圆窗膜与卵圆窗膜反相地振动。术语“中耳植入物”通常是指这样的装置,该装置能够被植入到感音神经性耳聋或传导性耳聋的患者的鼓室内,以改善患者的听力。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因为内耳中降低其将振动刺激转化为神经活动的能力的缺陷和/或与听力相关的部分神经系统的缺陷。传导性耳聋是因为中耳的传导性元件(即,听骨链)的缺陷,所述传导性元件防止振动能量有效地传导经过中耳腔。在这两种情况下,通过借助引入响应于来自扩音器或其它传感器的外部信号而使中耳内的一个或更多个元件主动地振动的听力致动器将施加到内耳的振动刺激放大而可改善患者的听力。在传导性耳聋的情形中,通过用假体(用作传导桥)替换听骨链的全部或一部分或者绕过该听骨链的全部或一部分,也可改善患者的听力。这种装置被统称为中耳植入物。将振动能量传导经过中耳而不是自身产生振动能量的植入物被称为无源植入物。自身产生振动能量的植入物被称为有源植入物。一些中耳植入物可包括无源元件和有源元件两者。已经研制出许多不同的中耳植入物,这些中耳植入物在中耳内的各种不同元件之间延伸。然而,尤其期望的是一种待被联接到镫骨足板的植入物,所述植入物安置在卵圆窗膜上且因此将振动直接传导到填充流体的耳蜗。WO 2008/139225描述了一种有源类型的中耳植入物,该植入物从砧骨长突延伸到镫骨足板,使得由植入物所产生的振动被传递到镫骨足板,且因此被传递到耳蜗。植入物经由弹性夹子在一端被联接到砧骨长突。然而,因为镫骨足板的大致平坦的形状因此植入物的另一端不是直接联接到足板。在WO 2008/139225中,植入物包括杆, 所述杆从传感器的一端延伸并且压靠在足板上,所述杆在足板处借助摩擦保持就位。虽然这总体上是有效的,但是仍存在杆将滑移到足板上的振动被较低效地传递的位置或者杆不再接触足板的风险。
通过利用诸如螺钉的机械机构或利用生物相容性粘结剂将杆紧固到足板,可避免接触部分滑移的风险。然而,这需要复杂且耗时的手术,如果植入物需要被移除,则这种作用不能被容易地倒转。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植入到中耳内的可植入装置,所述可植入装置包括用于与镫骨足板接合的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包括第一联接部,所述第一联接部构造用于定位在所述镫骨足板上;以及第二联接部,所述第二联接部用于联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中的一个包括凸起部,并且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中的另一个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凸起部的对应地形成的开口,从而在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枢转联接。采用该构造,借助将第一联接部定位在镫骨足板上以及借助将第一联接部联接到第二联接部,可植入装置能够被牢固地安装到镫骨足板。此外,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之间的可枢转联接是指,能够调节第二联接部相对于第一联接部的角度,以便于该装置的植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上,对应的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上。也就是说,开口优选地形成在与镫骨足板接触的部分上。然而,另选地,开口可形成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上,并且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上。凸起部或开口优选地对中地形成在第一联接部上。因此,当第一联接部对中地安装到镫骨足板时,第二联接部能够距镫骨拱部大致等距离地等位。在第二联接部距镫骨拱部大致等距离地定位的情况下,振动可以被更有效地传导到镫骨足板和卵圆窗。凸起部优选地是圆形的。具体地,凸起部优选地具有大致恒定的曲率半径。更优选地,凸起部具有大致半球形的形状。形成有所述凸起部的部分包括邻近于所述凸起部的环形沟槽。这增加了第二联接部相对于第一联接部的角度调节的范围。所述开口优选地具有大致恒定的曲率半径。更优选地,所述开口具有大致半球形的形状。在这两种情况下,所述凸起部的曲率半径优选地略微小于所述开口的曲率半径。这允许凸起部的表面相对于凹部的表面进行滑动,同时凸起部由凹部牢固地保持。另选地,所述开口可具有大致柱状的形状。柱状开口能够与适当地形成的凸起部 (例如,具有圆形或半球形形状的凸起部)协作,以允许第二联接部相对于第一联接部的枢转运动。第二联接部可以是诸如杆的细长部。在该情况下,凸起部或开口优选地形成在细长部的一端。在凸起部形成在细长部上的情况下,该凸起部可简单地是细长部的圆形端部。第一联接部可构造成借助摩擦与镫骨足板的表面接合。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联接部优选地具有构造成用于与镫骨足板的暴露表面的较大部分接触的表面,例如,足板的暴露表面的至少30%,更优选地为足板的暴露表面的至少50%。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足板上的水雾引起的表面张力可有助于将第一联接部保持在足板上。当板由钛或促进骨生长的其它生物相容材料制成时,骨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可能生长到板上以将其保持就位。
另选地或此外,可植入装置可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联接部附连到所述镫骨足板的附连机构。第一联接部可被安装到附连机构或可以安装到附连机构,或者可与该附连机构一体形成。附连机构优选地包括由连接部连接的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均包括构造成与镫骨拱部中的相应一个接合的接合表面。因此借助接合所述接合区段和镫骨拱部,能够将附连机构附连到镫骨。当以这种方式附连到镫骨时,连接部在镫骨足板上方延伸,且因此允许第一联接部联接到足板。优选地,所述第一接合区段的所述接合表面与所述第二接合区段的所述接合表面面向相反的方向。因此,接合区段将沿相反的方向压靠在镫骨拱部上,以牢固地抓持拱部。附连机构可构造成使得所述接合表面彼此面对。在这种情况下,附连机构将压靠在镫骨拱部的朝外表面上。另选地,附连机构可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凹面彼此背离。在这种情况下,附连机构将压靠在镫骨拱部的朝内表面上。所述接合区段的接合表面间隔开的距离优选地大致等于在镫骨拱部与镫骨足板交接处镫骨拱部之间的距离。因此,附连机构被构造成在邻近于镫骨足板的区域中安装到镫骨。优选地,所述接合区段均包括弯曲区段,且相应的接合表面优选地是凹面。附连机构优选地是至少部分弹性的,以能够在用于插入通过所述镫骨拱部或围绕所述镫骨拱部经过的第一构造与用于接合所述镫骨拱部的第二构造之间变形。具体地,附连机构的连接部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区段。这允许附连机构能够弹性变形,使得接合区段在被释放以抓持该镫骨拱部之前能够围绕镫骨拱部穿过或被插入到镫骨拱部之间。所述连接部可包括两个弹性区段,所述两个弹性区段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中央区域的两侧。这允许连接部的中央区域被安装到第一联接部件,而不影响附连机构的弹性。 第一联接部可被安装到连接部或者可以安装到所述连接部,或者可与该连接部一体地形成。附连机构优选地具有超弹性特征。在该方面,附连机构优选地至少部分地由超弹性材料形成。形成附连机构的材料优选地是镍钛合金(例如,镍钛诺)或具有超弹性特征的一些其他合金、聚合物或其他材料。此外,附连机构优选地构造成使得在附连机构的自然或初始构造与接合区段抓持镫骨拱部的第二构造之间的偏转足够大,使得接合区段将超弹性地操作以抓持镫骨拱部。 也就是说,由接合区段施加到镫骨拱部上的力将在宽的偏转范围内是大致恒定的。这是期望的,因为这意味着给定尺寸的附连机构能够适应不同患者之间镫骨尺寸的显著变化。附连机构优选地是夹子。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在第一平面内延伸,连接部在与第一平面垂直的第二平面内从接合区段延伸。连接部的中央部分优选地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相交部重合。连接区段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弯曲区段,更优选地为对中于附连机构连接到一起的两个弯曲区段。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子的连接部可以大致是M形的。这种布置使得附连机构能够超弹性地抓持镫骨拱部。
连接区段优选地包括分别连接到接合区段的一对外部腿。这些腿优选地形成悬臂状构造。每条腿的长度优选地大致大于该腿的横截面尺寸。更优选地,大10倍至50倍。该装置优选地构造成使得第一联接部的开口或凸起部距附连机构的接合表面大致等距离地定位。因此,凸起部/开口以及由此第二联接部能够定位在距镫骨拱部大致等距离的位置。在第二联接部定位成距镫骨拱部大致等距离的情况下,振动可以被更有效地传导到镫骨足板以及卵圆窗。开口或凸起部(或其中点)期望地偏离接合表面之间的中点。因此当该装置被安装到镫骨时,凸起部/开口将不正好位于镫骨拱部的下方。当凸起部/开口位于镫骨拱部的下方时,镫骨的顶部干涉植入物的通过,这意味着第二联接部必须远离垂直方向倾斜以避开镫骨的顶部。这降低了振动传输效率,因为减少了与第二联接部垂直的力分量。采用开口 /凸起部偏离的情况下,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之间的接触角度能够是大致90度,以基本最大化与第二联接部垂直的力分量,并且改进振动传输的效率。该装置优选地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形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可植入装置附连到镫骨足板的附连机构,所述附连机构包括由连接部连接的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均构造成与镫骨拱部中的相应一个接合。因此,借助将接合区段与镫骨拱部接合,附连机构能够被附连到镫骨。当以这种方式附连到镫骨时,连接部在镫骨足板上方延伸,且因此允许可植入装置被联接到足板。第一接合区段的接合表面优选地与所述第二接合区段的所述接合表面面向相反的方向。因此,接合区段将沿相反的方向压靠镫骨拱部,以牢固地抓持该拱部。所述附连机构可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接合表面彼此面对。在这种情况下,附连机构将压靠在镫骨拱部的朝外表面上。虽然这总体上是有效的,但是存在以下的可能性借助某些构造,附连机构可能骑跨镫骨拱部,因而不与镫骨足板接触并且减少附连机构在拱部上的抓持。通过提供被构造成使得所述凹面彼此背离的附连机构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附连机构将压靠在镫骨拱部的朝内表面上。优选地,所述接合区段的接合表面间隔开的距离大致等于在镫骨拱部与镫骨足板交接处镫骨拱部之间的距离。因此,附连机构可以构造成在邻近于镫骨足板的区域中被安装到镫骨。优选地,接合区段均包括弯曲区段,并且相应的接合表面优选地是凹面。附连机构优选地是至少部分地弹性的,以能够在用于插入通过所述镫骨拱部或围绕所述镫骨拱部经过的第一构造与用于接合所述镫骨拱部的第二构造之间变形。具体地,附连机构的连接部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区段。这允许附连机构弹性变形,使得接合区段在被释放以抓持拱部之前能够围绕镫骨拱部经过或者被插入到镫骨拱部之间。连接部可包括两个弹性区段,所述两个弹性区段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中央区域的两侧。这允许连接部的中央区域被安装到其他部件,而不影响附连机构的弹性。
附连机构优选地具有超弹性特征。在该方面,附连机构优选地至少部分地由超弹性材料形成。形成附连机构的材料优选地是镍钛合金(例如,镍钛诺)或者具有超弹性特征的一些其他合金、聚合物或其他材料。此外,附连机构优选地构造成使得附连机构的自然或初始构造与接合区段抓持镫骨拱部的第二构造之间的偏转足够大,使得接合区段将超弹性地操作以抓持镫骨拱部。也就是说,由接合区段施加在镫骨拱部上的力将在宽的偏转范围内是大致恒定的。这是期望的,因为这意味着给定尺寸的附连机构能够适应不同患者之间镫骨尺寸的显著变化。附连机构优选地是夹子。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在第一平面内延伸,且连接部在与第一平面垂直的第二平面内从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延伸。连接部的中央部分优选地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相交部重合。连接部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弯曲区段,更优选地为对中于附连机构连接到一起的两个弯曲区段。在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夹子的连接部可以大致是M形状的。这种构造使得附连机构能够超弹性地抓持镫骨拱部。连接区段优选地包括分别连接到接合区段的一对外部腿。这些腿优选地形成悬臂状构造。每条腿的长度优选地大致大于该腿的横截面尺寸。更优选地,大10倍至50倍。在优选地的实施方式中,附连机构还可包括足板接合部,所述足板接合部用于定位在所述镫骨足板上。因此,被传导到足板接合部或由足板接合部产生的振动因此被直接传导到镫骨足板。所述足板接合部可结合到或以其他方式安装到连接部,或者可与所述连接部一体地形成。足板接合部可包括开口和凸起部中的一个,所述开口或所述凸起部用于接收联接部的对应地形成的开口或凸起部,从而所述足板接合部与所述联接部形成枢转联接。所述附连机构优选地构造成使得所述开口或凸起部定位成距所述第一和第二接合表面大致等距离。因此,凸起部/开口以及由此联接部能够被定位在距镫骨拱部大致等距离的位置。在联接部定位成距所述镫骨拱部大致等距离的情况下,振动可被更有效地传导到镫骨足板和卵圆窗。开口或凸起部(或其中点)期望地偏离接合表面之间的中点。因此,当附连机构被安装到镫骨时,凸起部/开口将不正好定位在镫骨拱部的下方。附连机构还可包括用于与足板接合部联接的联接部,其中所述联接部包括对应地形成的所述开口或凸起部,用于与足板接合部形成枢转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凸起部形成在足板接合部上,开口形成在联接部上。然而, 另选地,开口可形成在联接部上,凸起部形成在足板接合部上。凸起部优选地是圆形的。具体地,凸起部优选地具有大致恒定的曲率半径。更优选地,凸起部具有大致半球形的形状。形成凸起部的部分可包括邻近于该凸起部的环形沟槽。这增加了第二联接部相对于第一联接部的角度调节的范围。
开口优选地具有大致恒定的曲率半径。更优选地,开口具有大致半球形的形状。在这两种情况下,凸起部的曲率半径优选地略微大于开口的曲率半径。这允许凸起部的表面相对于凹部的表面滑动,同时凸起部被凹部牢固地保持。另选地,开口可具有大致柱形的形状。联接部可具有诸如杆的细长部。在该情况下,凸起部或开口优选地形成在细长部的端部。在凸起部形成在细长部上的情况下,凸起部可简单地是细长部的圆形端部。附连机构优选地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将可植入装置安装到镫骨足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联接部定位在镫骨足板上;将第二联接部定位在第一联接部上,以借助形成于所述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中的一个上的凸起部与形成于所述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中的另一个中的对应地形成的开口的接合而与所述第一联接部可枢转地联接;以及将所述第二联接部的角度调节至期望位置。该方法还可包括用附连机构将第一联接部附连到镫骨足板的步骤。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将可植入装置附连到镫骨足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具有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的附连机构,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均构造成与镫骨拱部中的相应一个接合;以及将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邻近于所述镫骨足板定位在相应镫骨拱部周围。在附连机构可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该方法还可包括使附连机构弹性变形以围绕镫骨拱部经过或通过镫骨拱部;以及释放附连机构以使得接合区段抓持该拱部。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体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中耳植入物;图2是图1所示的植入物的杆和板的放大剖视图;图3示出了杆的替代形式;图4示出了板的替代形式;图5示出了与体现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夹子并排设置的镫骨,并且所述夹子可形成体现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可植入装置的一部分;图6示出了被安装到图1和2或图4所示的板的图1中的夹子;图7a至7c分别示出了体现本发明的第二中耳植入物的前视图、后视图和立体图;图8示出了夹子的第二实施方式,所述夹子包括用于接收对应形成的凸起部的凹部;图9示出了夹子的又一实施方式;图10示出了夹子的又一实施方式,该夹子与图9中的夹子类似;图Ila至Ild示出了夹子的又一替代性实施方式;以及图12示出了用于两种不同的构造的可植入装置的杆相对于板的角度。对于不止一个附图或不止一个实施方式而言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其中可植入装置是有源中耳植入物或听力致动器1。致动器1包括细长传感器2,该传感器由压电晶体3的叠堆形成。传感器被容纳在框架4内,所述框架4在一端被连接到用于接合砧骨长突6的超弹性的弹性夹子5并且在另一端被连接到杆7,所述杆7从传感器的端部纵向地突出并且终止于圆形端部或凸起部 9。致动器1还包括板10,该板10具有大致平坦的第一表面11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大致平坦的第二表面12。板10构造成配合在镫骨22的拱部13之间,其中平坦的第一表面11大致接触镫骨足板15的暴露表面14。在板10的第二表面12的中央区域中形成圆形凹部或凹陷16,用于接合凸起部9。 在图2中以剖视图示出了杆7和板10。凸起部和凹部两者都具有大致半球形的形状。凹部的曲率半径略微大于凸起部的曲率半径,使得凸起部能够在凹部内移动。因此,当凸起部被插入到凹部中时,杆的端部在板上保持就位,而杆相对于板的角度可以被调节或改变。为了植入致动器1,外科医生以常规方式接近中耳室17。板10定位在镫骨足板15 上方,位于镫骨拱部13之间的中央区域内并且由外科医生保持就位,其中板10的第一表面 11接触足板。具体地,板10被安装在镫骨足板15上,使得凹部16定位成距每个镫骨拱部13等距离,但是偏离拱部之间的中点。然后将杆7的圆形端部或凸起部9定位在凹部16中以形成枢转连接,该杆能够绕凹部16旋转直到位于致动器的相反端处的弹性夹子5与砧骨长突6交接。然后,通过使用镊子打开弹性夹子5的夹口、将夹口定位在砧骨长突周围并接着释放夹口,而将致动器1安装到砧骨长突。在使用中,由传感器产生的振动通过杆7和板10被传导到镫骨足板15,该镫骨足板15又使得卵圆窗膜18振动以在填充流体的耳蜗19中产生压力振动。由于杆7和板10之间的联接偏离镫骨之间的中点,因此致动器1按照大致垂直于方式相对于板10延伸。这使得振动能量从致动器到镫骨足板的传送是有效的,因为平行于足板的力分量是极小的。这可与杆7和板10之间的联接位于镫骨拱部之间的中央区域上方的情形形成对比。在这种情形中,致动器1必须相对于板10倾斜,以避开镫骨的颈部和头部。结果是,存在平行于足板的显著力分量,因而使得振动能量的传输较低效。在图12中对这两种构造进行了比较。杆7相对于镫骨足板15的位置借助凸起部9在凹部16中的接合以及借助板10 的表面与足板15的暴露表面14之间的摩擦被可靠地保持。由于板的与足板的表面接触的表面的面积显著大于在WO 2008/139225中公开的致动器的杆的接触表面,因此显著地降低致动器相对于足板滑移的风险。因此,有效地防止致动器不再接触镫骨足板或者防止致动器滑移到镫骨足板上的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由致动器所产生的振动被较低效地传导到足板。框架4、弹性夹子5、杆7以及板10都由诸如镍钛诺之类的钛或镍钛合金或具有促进骨生长的生物活性特征的其他材料形成。因此,随着时间的经过,骨将生长到板上,以使板在足板15上紧固就位,并且消除板移开的任何后续风险。形成弹性夹子5的材料优选地是诸如镍钛诺之类的镍钛合金,该材料优选地被处理以具有超弹性特征,使得弹性夹子自身是超弹性的。
图3中示出了替代形式的杆7’,该杆V适于与图1和2中的板10接合。在该实施方式中,杆V的圆形端部或凸起部9’包括大致半球形部分30,该大致半球形部分30的直径大致等于杆的直径。在杆中紧邻该半球形部分切出环形沟槽31。环形沟槽31增加杆7’相对于板10的角度调节的范围,这有利于将致动器1植入到中耳17中。具体地,通过紧邻杆7’的半球形部分30形成环形沟槽31,能够增加角度调节的范围,而不需要凸起部9’具有比杆更大的直径。在图4中以剖视图示出了替代形式的凹部16’,该凹部16’适于与图1、2和3中的凸起部9或9’接合。在该实施方式中,凹部是板10’中的柱状室。在图4中,柱状开口仅部分地通过板的厚度延伸。然而,柱状开口可通过该板的全部厚度延伸,以在该板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上都形成圆形开口。在图1的实施方式中,板10借助摩擦在镫骨足板上保持就位。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板可借助夹子在足板15上保持就位。图5示出了适于将诸如图1的可植入装置1的板10之类的可植入装置附连到镫骨足板15的夹子50。为了清楚起见,该夹子被示出邻近于示意性的镫骨22。夹子50包括超弹性材料制成的连续条51,所述条51形成为具有由大致M形弹性区段M连接的、用于抓持镫骨拱部13的第一弯曲区段52和第二弯曲区段53。第一弯曲区段52和第二弯曲区段53由条51的相应端部形成,所述相应端部形成为大致半圆形或C形弧并且在第一平面内对齐,它们的凹面55和56彼此面对。在每个弯曲区段的端部,该条在与第一平面大致垂直的第二平面内远离该弯曲区段延伸,以形成弹性区段M。在所述第二平面内,条沿与在相应弯曲区段的端部处该半圆形弧的切线成大约 80度的角度的笔直路径57从相应弯曲区段延伸。在与弯曲区段的垂直距离(其大约等于从足板到平均尺寸的镫骨的颈的垂直距离)处,该条远离相应的弯曲区段弯曲大约180度的角度,以形成大致半圆形弧58。这些半圆形弧由大致U形区段59连接,所述U形区段59 的最低部60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的相交部大致重合。第一弯曲区段52和第二弯曲区段53构造成对应于镫骨拱部13的朝外表面20的形状。连接弹性区段M被形成为连接弯曲区段,使得在缺乏外力时,弯曲区段的凹面阳、 56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在镫骨拱部与足板15交接的区域中镫骨拱部的朝外表面之间的距
1 O连接弹性区段M还构造成允许夹子50弹性变形,以将弯曲区段52、53之间的间隙加宽足够的距离,从而允许弯曲区段围绕镫骨拱部13经过。具体地,连接弹性区段的M形形状(其中M形状是相对较高的)确保在图5中由圆A所示的区域中的偏转足以使得弹性区段以超弹性模式操作,其中力在宽的偏转范围内是大致恒定的。由圆A确定的区域是当夹子变形以抓持镫骨拱部时偏转最多的区域。为了将夹子50安装到镫骨22上,夹子的第一弯曲区段52和第二弯曲区段53由外科医生克服连接弹性区段M的作用而彼此拉开,直到条51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镫骨拱部13的朝外表面20之间的最大距离为止。在这种状态下,夹子的第一弯曲区段和第二弯曲区段围绕相应拱部经过,到达拱部与镫骨足板15交接的区域中,其中夹子取向成使得该夹子的第一平面平行于足板的表面14。然后释放夹子的端部。当夹子的端部被释放时,连接弹性区段将第一弯曲区段和第二弯曲区段拉回到一起,以牢固地抓持镫骨的相应拱部。夹子50的超弹性特征是指,弯曲区段52、53在连接弹性区段M的宽的偏转范围内施加大致恒定的力。因此,给定尺寸的夹子可适应镫骨22的尺寸的显著变化,而不会导致在镫骨拱部13上施加太多或太少的力的风险。当夹子50被安装到镫骨上时,第一弯曲区段52和第二弯曲区段53沿足板15的表面14延伸或者接近该表面14。连接弹性区段M的U形区段59的底部60也设置成与足板15接触或接近足板15。因此,U形区段提供能供安装另一部件的表面,以接触镫骨足板。例如,图5的夹子50可用于将板(例如,图1、2和3的板10、10’)联接到镫骨足板15。在该情形中,板可被结合到夹子的U形区段59的底部区段60,如图6所示。因此, 当夹子按照上述方式被安装到镫骨拱部13时,板将位于镫骨足板上方并且接触镫骨足板。图7a至7c分别示出了采用中耳植入物1’形式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前视图、后视图和立体图。植入物1’包括如上关于图1至3所述的杆和板装置,其中板10能够经由如图5和6所示的夹子50安装到镫骨足板。植入物包括用于接合砧骨长突的超弹性弹性夹子5’。弹性夹子由杆连接到用于传感器元件(未示出)的壳体4’的第一侧。杆V从壳体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反的第二侧延伸并且终止于大致半球形的凸起部9’。在杆中紧邻凸起部的半球形部分30形成环形沟槽 31。凸起部9’位于形成在板的中央区域中的对应地形成的室16中,使得杆7’以及因此壳体4’和弹性夹子5’都被可枢转地安装到板10。板10的与其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中的一个垂直的侧面70被焊接或以其他方式结合到夹子50。具体地,板的侧面被结合到夹子的U形区段59的最低区域60。如上关于图5和6所述的,为了植入图7a至7c所示的装置1’,夹子50的弯曲区段52、53围绕镫骨拱部13定位,使得板10位于镫骨足板15上方并且在该镫骨足板15的中央区域中接触该镫骨足板15。然后,将位于杆7’端部处的凸起部9’定位在凹部16中,并且植入物1’旋转就位, 如上关于图1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接收位于杆的端部处的凸起部的凹部可形成为夹子的一体部分。图8示出了用于附连到镫骨拱部的夹子80,所述夹子包括用于接收对应地形成的凸起部的柱状凹部16’。夹子80包括两个相对较短的侧部区段81、82以及两个相对较长的侧部区段83、 84,它们一起形成大致矩形框架。两个较短的侧部区段81、82以及一个较长的侧部区段83相对较薄,并且向内弯曲以形成框架的三个凹入外缘85、86、87。第四侧部区段84相对较宽并且具有笔直边缘和弯曲的内缘89,所述笔直边缘形成该框架的第四外缘88,所述内缘89限定大致半圆形部分 90,所述大致半圆形部分突出到由框架边缘85至88限定的开口 91内。因此,第四侧部区段84形成夹子的板状区域,并且具有与框架边缘85至88垂直的平坦的第一表面11’以及平坦的第二表面12’。柱状凹部16’形成在板状区域的第二表面12’内,大致对中于两个较短的侧部区段81、82之间,使得凹部局部地位于半圆形部分90内,更靠近笔直外缘88以及弯曲的内缘89。柱状凹部延伸通过夹子厚度的大约一半。夹子80的两个较短的侧部区段81、82构造成对应于镫骨拱部13的朝内表面21 的形状,并且间隔开使得它们的凹面之间的最短距离稍微大于正好在足板上方的区域中镫骨拱部的朝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夹子80由超弹性材料形成,并且因此能够弹性变形以穿过镫骨拱部13并且对于不同的镫骨尺寸在镫骨上施加大致恒定的力。为了将夹子80安装到镫骨22上,外科医生通过在夹子的中央区域中使较长的侧缘83、84朝向彼此移动而使得夹子变形。该动作将较短的侧部区段81、82在它们与第一较长的侧部区段83交接的框架侧处拉近到一起,使得夹子的该侧能够被插入到镫骨拱部13 之间。在该状态下,夹子80被插入通过镫骨拱部13并且定位成使得板区域的第一表面 11,止靠在足板15的表面14上。然后,外科医生释放夹子80,使得较短的侧缘81、82弹性分开以抓持镫骨拱部13 的朝内表面21,且由此将板区域在足板15上保持就位。如在图5和6中的实施方式的那样,夹子的超弹性特征是指,弯曲区段在连接弹性部分的宽的偏转范围内施加大致恒定的力。因此,给定尺寸的夹子能够适应镫骨拱部的尺寸的明显变化,而不会导致在镫骨拱部上施加太多或太少的力的风险。图9示出了用于附连到镫骨拱部13的另一镫骨夹子100,所述夹子100包括用于接收对应地形成的凸起部的柱状凹部16’。镫骨夹子100包括第一 c形区段101和第二 c形区段102,第一 c形区段101和第二 c形区段102被分别连接到中央连接区域103的两侧以接合镫骨拱部13。中央连接区域103大致是圆形的,并且具有用于接触镫骨足板15的平坦的第一表面11”以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平坦的第二表面12”,在所述中央连接区域103中形成柱状凹部16,。如从图9中看到的,右侧c形区段101限定圆的优弧,所述优弧的端部间隔开的距离大于单个镫骨拱部13的直径,以形成开口 104,该开口 104垂直于夹子100的纵向轴线。 因此,右侧c形区段能够在第一镫骨拱部上滑动。如从图9中看到的,左侧c形区段102也限定圆的优弧。该优弧的端部形成与所述纵向轴线平行的开口 105。当右侧c形区段位于第一镫骨拱部周围时,左侧c形区段足够宽以在第二镫骨拱部上滑动。左侧c形区段还可被制造得足够宽以适应镫骨拱部之间的各种距离。为了将镫骨夹子100安装到镫骨22,右侧c形区段101在拱部与足板15交接的区域中在第一镫骨拱部13上滑动。在将右侧弹性c形区段101安装到第一镫骨拱部上之后,外科医生逆时针旋转夹子100,直到左侧c形区段102围绕第二镫骨拱部延伸而将夹子保持就位。在这种构造中,在不分离左侧c形区段102的情况下夹子100不能再相对于镫骨22旋转,且中央连接部分103的第一表面11”与镫骨足板15的中央区域接触。然后,能将适当形成的凸起部定位在柱状凹部16’中,以按照如上关于图1至4所述的方式将另一元件联接到镫骨足板15。图10示出了与图9中类似的夹子100’,其中柱状凹部16’被替换为大致半球形凹部16。在图Ila至Ild中示出用于将可植入装置联接到镫骨足板的另选镫骨夹子110、 110’、110”、110”’。这些实施方式均包括弯曲区段111、111,、111”、111”,,这些弯曲区段用于将镫骨拱部接合在该镫骨拱部与足板交接的区域中;以及连接弹性区段112、112’、 112”、112”’,这些连接弹性区段允许夹子弹性变形以围绕镫骨拱部经过或穿过镫骨拱部之间以及压靠在镫骨拱部上以将弹簧保持就位。具体地,在图Ila的实施方式中,夹子包括螺旋弹簧112,所述螺旋弹簧112的端部能够被向外拉动以围绕镫骨拱部卷绕弯曲区段111。当夹子位于镫骨拱部之间时,螺旋弹簧试图恢复至其初始构造,因而使得弯曲区段压靠在镫骨拱部的朝外表面上,从而将夹子在镫骨足板上保持就位。在图Ilc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弹性区段112”包括分别连接到第一弯曲区段和第二弯曲区段的第一弯曲梁和第二弯曲梁。弯曲区段111”能够被向内推动以使得弯曲梁112” 变形,从而允许夹子被插入到镫骨拱部之间。当夹子位于镫骨拱部之间时,弯曲梁试图恢复至其初始位置,因而使得弯曲区段111”压靠在镫骨拱部的朝内表面上,以将夹子在镫骨足板上保持就位。板或其它元件能够被结合或以其他方式安装到图Ila至Ild的每个夹子上,用于将夹子联接到其它可植入元件。此外,可在图Ilc的夹子的中央区段113中形成圆角凹部, 以接收对应地形成的凸起部。总体而言,本发明的弹性夹子或附连机构被构造成当从其初始或自然构造变形到接合区段与镫骨拱部接合的构造时充分地偏转,使得夹子超弹性地接合镫骨拱部。结果是, 由夹子的接合区段施加到拱部上的力在宽的偏转范围内是大致恒定的。这确保给定尺寸的夹子能够适应不同患者之间的显著解剖学差异。这可借助构造附连机构来实现,以确保当夹子变形以接合镫骨拱部时夹子的连接弹性区段的特定区域足够地偏转。例如,图5的夹子50被构造成使得由圆A标出的区域在夹子变形以接合镫骨拱部时充分地偏转,使得夹子在超弹性范围内操作。作为又一实施例,图lib的夹子111’被构造成使得由圆A标出的区域在夹子变形以接合镫骨拱部时充分地偏转,使得夹子在超弹性范围内操作。作为又另一实施例,图Ild的夹子111’构造成使得由椭圆A标出的区域在夹子变形以接合镫骨拱部时充分地偏转,使得夹子在超弹性范围内操作。本发明已经通过从砧骨长突延伸到镫骨足板的听力致动器被描述。但是,本发明的原理等同地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植入物(包括有源和无源的),所述其它类型的植入物被构造成从中耳的其他部分延伸到镫骨足板或者位于中耳之外的位置。然而,优选地,本发明的植入物构造成从元件上的第二附连区域而不是镫骨自身延伸到镫骨足板。本发明通过实施方式被描述,在实施方式中,开口或凹部形成在足板接合部上,并且对应的凸起部形成在植入物的细长部的端部处。然而,将理解的是,凹部可形成在植入物的细长部上,并且凸起部可形成在足板接合部上。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植入到中耳内的可植入装置,所述可植入装置包括用于与镫骨足板接合的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包括第一联接部,所述第一联接部构造成用于定位在所述镫骨足板上;以及第二联接部,所述第二联接部用于联接到所述第一联接部;其中,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中的一个包括凸起部,并且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中的另一个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凸起部的对应地形成的开口,从而在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枢转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上,对应的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上,对应的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第二联接部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是圆形凸起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具有大致恒定的曲率半径。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具有大致半球形的形状。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形成有所述凸起部的部分包括邻近于所述凸起部的环形沟槽。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具有大致恒定的曲率半径。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具有大致半球形的形状。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凸起部的曲率半径略微小于所述开口的曲率半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开口具有大致柱状的形状。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可植入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一联接部附连到所述镫骨足板的附连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附连机构包括由连接部连接的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所述第二接合区段均具有构造成与镫骨拱部中的相应一个接合的接合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段的所述接合表面与所述第二接合区段的所述接合表面面向相反的方向。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附连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接合表面彼此面对。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附连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接合表面彼此背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3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接合表面间隔开的距离大致等于在所述镫骨拱部与所述镫骨足板交接处这些镫骨拱部之间的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接合区段均包括弯曲区段。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接合表面是凹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附连机构至少部分是弹性的,以能够在用于插入通过所述镫骨拱部或在围绕所述镫骨拱部经过的第一构造与用于接合所述镫骨拱部的第二构造之间变形。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附连机构具有超弹性特征。
22.根据权利要求13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弹性区段,所述两个弹性区段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中央区域的两侧。
23.根据权利要求13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联接部与所述附连机构的所述连接部一体形成。
24.根据权利要求13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所述第二接合区段在第一平面内延伸,所述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的第二平面内从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所述第二接合区段延伸。
25.根据权利要求13至M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联接部的所述开口或所述凸起部距所述附连机构的这些接合表面大致等距离地定位。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开口或所述凸起部偏离所述接合表面之间的中点。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植入装置,其中,所述装置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形成。
28.一种用于将可植入装置附连到镫骨足板的附连机构,所述附连机构包括由连接部连接的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所述第二接合区段均具有构造成与镫骨拱部中的相应一个接合的接合表面。
29.根据权利要求观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段的所述接合表面与所述第二接合区段的所述接合表面面向相反的方向。
30.根据权利要求观或四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附连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接合表面彼此面对。
31.根据权利要求观或四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附连机构被构造成使得所述接合表面彼此背离。
32.根据权利要求观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接合表面间隔开的距离大致等于在所述镫骨拱部与镫骨足板交接处这些镫骨拱部之间的距离。
33.根据权利要求观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接合区段均包括弯曲区段。
34.根据权利要求观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接合表面是凹面。
35.根据权利要求观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附连机构至少部分是弹性的,以能够在用于插入通过所述镫骨拱部或围绕所述镫骨拱部经过的第一构造与用于接合所述镫骨拱部的第二构造之间变形。
36.根据权利要求28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附连机构具有超弹性特征。
37.根据权利要求观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两个弹性区段,所述两个弹性区段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中央区域的两侧。
38.根据权利要求观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所述第二接合区段在第一平面内延伸,所述连接部在与所述第一平面垂直的第二平面内从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所述第二接合区段延伸。
39.根据权利要求观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连机构,该附连机构还包括足板接合部, 所述足板接合部用于定位在所述镫骨足板上。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足板接合部与所述附连机构一体地形成。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足板接合部包括开口和凸起部其中之一,所述开口或所述凸起部用于接收联接部的对应地形成的开口或凸起部,从而所述足板接合部与所述联接部形成枢转联接。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附连机构构造成使得所述开口或所述凸起部距所述第一接合表面以及所述第二接合表面大致等距离地定位。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开口或凸起部偏离这些接合表面之间的中点。
44.根据权利要求4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附连机构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足板接合部联接的联接部,所述联接部包括所述对应地形成的开口或凸起部以与所述足板接合部形成枢转联接。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足板接合部上,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联接部上。
46.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凸起部形成在所述联接部上,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足板接合部上。
47.根据权利要求观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附连机构,其中,所述附连机构由生物相容性材料形成。
48.一种将可植入装置安装到镫骨足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第一联接部定位在所述镫骨足板上;将第二联接部定位在所述第一联接部上,以借助形成于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中的一个上的凸起部与形成于所述第一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部中的另一个中的对应地形成的开口的接合而与所述第一联接部可枢转地联接;以及将所述第二联接部的角度调节至期望位置。
49.一种将可植入装置附连到镫骨足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设置具有第一接合区段和第二接合区段的附连机构,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所述第二接合区段均构造成与镫骨拱部中的相应一个接合;以及将所述第一接合区段和所述第二接合区段邻近于所述镫骨足板定位在相应镫骨拱部周围。
50.一种用于植入到中耳内的可植入装置,该可植入装置大致参考附图如上文所述。
51.一种附连机构,该附连机构大致参考附图如上文所述。
52.一种将可植入装置安装到镫骨足板的方法,该方法大致参考附图如上文所述。
53.一种将可植入装置附连到镫骨足板的方法,该方法大致参考附图如上文所述。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植入到中耳内的可植入装置(1),其包括用于与镫骨足板(15)接合的接合机构。所述接合机构包括安置在镫骨足板上的第一联接部(10)以及联接到第一联接部的第二联接部(7)。所述联接部经由在第一联接部中形成的开口(16)被联接,所述开口与第二联接部上对应地形成的凸起部(9)接合,或者采用其他方式被联接。这在所述第一联接部和第二联接部之间提供了枢转联接。
文档编号A61F2/18GK102458307SQ201080032713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4日
发明者A·S·拉马格, E·阿贝尔 申请人:森深医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