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膜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08493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这一种治疗口腔溃 疡的药膜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口腔溃疡是一种以周期性反复发作为特点的口腔粘膜病变,可发生在口腔粘膜 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唇、颊、软腭或齿龈等处的粘膜多见,发生单个或者多个大小不等的 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表面覆盖灰白或黄色假膜,中央凹陷,边界清楚,周围粘膜红而微肿,溃 疡局部灼痛明显,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口腔溃疡又称为复发性阿弗他性口 炎(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RAS)、复发j"生□月空?贵荡(recurrent oral ulcer, R0U)、复发性口疫(recurrent ahthae)或 canker sores。口腔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的复发性较强的疾病,在治疗方面有口服药和外用药物, 一般外用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起效比口服药物快,但临床上外用治疗药物多为散剂,将药 物粉末直接敷于创面,或吹散在溃疡面上。这种方法存在着剂量难以掌握、口感不好、患者 不易接受、药物与创面接触时间短及治疗效果不理想等缺点。为了使外用药物能持久有效的作用于患部,药物贴膜被研制出来,专利 201010165059. 8公开了一种复方五倍子缓释溃疡药膜及其制备方法,本方法以五倍子为主 要有效成分,将其制成复方五倍子缓释溃疡药膜,具有使用方便,可维持局部药物浓度的 优点。其膜成分遇到唾液可迅速与溃疡表面贴合,支架可将药物缓慢释放,解决了口腔用 药易被唾液冲洗掉,作用时间短的难题。由此可见,药贴膜是比散剂更优越的剂型,在治疗 口腔溃疡方面药贴膜比散剂更加具有研究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治疗口腔溃疡的散剂药物治疗时间长、药物附着时间短、使用不 方面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膜,该药膜能够帖于患处,吸收好,起效快,药物 利用率高,效果显著。本发明还提供了本药膜的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易于实施,便于工业化生产应用。在现有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中,大部分为散剂,虽治疗效果较好,但药物附着力 低,起效慢,需要不断的将药物喷与患处,费时费力,发明人在协定药物配方的基础上,对剂 型也进行了改变,避免了散剂的不足,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如 下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膜,其特征是包括基质及下列原料药五倍子15_25g,青黛 5-10g,苍术 10-15g,紫草 10-15 g,珍珠粉 3_5g。上述原料药中,各药物的优选含量为五倍子20g,青黛10 g,苍术12 g,紫草10 g,珍珠粉5g。除上面所述的原料药外,本发明的药膜还可含有以下原料药忍冬藤20_30g、儿茶3_5g、肉桂2-3g、玄参5-10、甘草3-5g、黄芩10-15 ;其中优选的含量为忍冬藤20g、儿茶 3g、肉桂2g、玄参10g、甘草3g、黄芩IOgo本发明所述的药膜,制备时所用的基质有下列基质A和B,在使用时可以根据所制 备的药膜的具体情况选择所用的基质,其中制备双面释药的药膜时,仅使用基质A即可,制 备单面释药的药膜时,则需要同时使用基质A和B
A.聚乙烯醇17-8812 g,甘油3 g,吐温-80 0.5ml,甜菊苷0.1 g,蒸馏水60 90ml ;
B.丙烯酸树脂20g,吐温-80an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anl,蓖麻油4 ml,95wt%乙醇 200ml。本发明在提供药物配方的同时,还改进了药物的施药方式,将药物做成药膜的形 式,可以直接贴于患处,减少了药物的浪费,提高了药物的使用率,该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膜 的制备方法如下
当原料药为五倍子,青黛,苍术,紫草,珍珠粉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五倍子、青黛和珍珠粉研成细粉,过120目筛,备用;
(2)将其他原料药用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干燥得干浸膏;
(3)将干浸膏和步骤(1)的细粉混合,研磨成粉,过120目筛,备用;
(4)通过下述方法a或b制得药膜
a.将基质A加热溶解,倒入步骤(3)的细粉,搅拌均勻,放置脱泡,然后涂膜、干燥,即 得双面释药的药膜;
b.将基质B中的丙烯酸树脂用乙醇浸泡过夜,然后加入吐温-80、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 蓖麻油,搅拌溶解,放置脱泡,于40°C下保温,将保温的基质B液均勻涂在上述a得到的双面 释药的药膜的一面上,放置干燥,起膜,即得单面释药的药膜。上述步骤(2)中,将其他原料药加入7质量倍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水煮2h,第二 次水煮lh,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成常温下相对密度为1:1.5的浸膏,浸膏在40-60°C下
干燥得干浸膏。当原料药为五倍子,青黛,苍术,紫草,珍珠粉,忍冬藤,儿茶,肉桂,玄参,甘草,黄 芩时,制备方法为首先,将五倍子、儿茶、青黛和珍珠粉研成细粉,过120目筛,备用;其他 步骤同上述制备方法。本发明所用的原料药均可在市场上买到,其药理、药效介绍如下
五倍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I^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I hus potaninii Maxim. 或红麸杨 Rhus punjabensisStew. var. sinica (Diels)Rehd. et ffils.叶上虫瘿.主 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 (Bell)Baker寄生而形成。秋季采摘,置沸水中略煮或 蒸至表面呈灰色,杀死蚜虫,取出,干燥。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性味酸、 濯,寒。归经归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降火,涩肠止湾,敛汗止血,收湿敛疮。主 治用于肺虚久咳,肺热痰嗽,久泻久痢,盗汗,消渴,便血痔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皮肤 湿烂。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 (Nees) Bremek.、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叶或茎 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性味咸,寒。归经归肝经。功效清热解毒,凉 血,定惊。主治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胸痛咳血,口疮,痄腮,喉痹,小儿惊痫。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 lancea (Thunb. ) DC. 或北苍术 Atrac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撞 去须根。性味辛、苦,温。归经归脾、胃、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主治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甓,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紫草,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 (Royle)Johnst.或内蒙紫草 Arnebia guttata Bun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甘、咸,寒。 归经归心、肝经。功效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主治用于血热毒盛,班疹紫黑,麻疹 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珍珠为三角帆蛘Hyriopsis cumingii (Lea)、褶纹冠蛘 Cristaria plicata(Leach)、马氏珠母贝Pteria martensii (Dunker)等贝类动物所产珍珠。磨制而成 的粉状物为珍珠粉,呈白色或为灰白色,有珍珠特殊腥味。功能主治安神定惊,清热滋阴, 除翳明目,收敛生肌,解毒。用于惊悸怔忡、癫痫惊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等眼科疾病;咽 喉腐烂、口舌生疮、溃疡久不收口,宜外用。忍冬藤,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茎枝。秋、冬二季 采割,晒干。性味甘,寒。归经归肺、胃经。功效清热解毒,疏风通络。儿茶为豆科合欢属植物儿茶树Acaciacatechu (L. f. )ffilld.的去皮枝、干的干 燥煎膏。冬季采收枝、干,除去外皮,砍成大块,加水煎煮,浓缩,干燥。性味归经苦、涩,微 寒。归肺经,功能主治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1 3g,包煎,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玄参,为玄参科植物玄参krophularia ningpoensisHemsl.的干燥根。冬季茎叶 枯萎时采挖,除去根茎、幼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燥。性 味甘、苦、咸,微寒。归经归肺、胃、肾经。功效凉血滋阴,泻火解毒。主治用于热 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病,白喉,痈肿疮毒。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e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报及根茎。春、积二季采挖,除 去须根,晒干。性味甘,平。归经归心。肺、脾、胃经。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 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主治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院腹、 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k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 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肺、胆、脾、大肠、 小肠经。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 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树皮。性味性大热,味辛、 甘。归经归肾、脾、心、肝经;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主治用于 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本处方以五倍子收敛止血,消肿敛疮,生肌止痛,青黛清热凉血,收湿敛疮为主药; 辅以紫草、苍术凉血,黄芩、忍冬藤清热,燥湿解毒,玄参凉血滋阴;少佐以珍珠粉收涩止血, 儿茶收湿,生肌敛疮,肉桂活血通经;甘草祛痰解毒,缓急止痛为使药。诸药合用清热凉血、 收敛生肌、消肿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品抗菌消炎、抗粘液渗出、消肿止痛等作用明显,能够缩短病痛时间。本品改用药膜后,不仅克服了原来散剂之不足,而且还具有疗效高,复发率降低的 特点。这可能由于药膜能够长时间吸附于创面,对病灶作用时间延长之故。改用药膜无刺 激性,口感好,吸收快,用药方便卫生,制备工艺简便,特别适用医院制剂和工业化生产,是 值得推广的治疗口腔溃疡病的有效药。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应该明白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 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实施例1
取原料药五倍子20g,青黛10g,苍术12g,紫草10 g,珍珠粉5g制备药膜,所用基质为 聚乙烯醇17-88 12 g,甘油3 g,吐温-80 0. 5ml,蒸馏水60 90ml,甜菊苷0. 1 g,制备方 法如下首先,将五倍子、青黛和珍珠粉研成细粉,过120目筛,备用;将其他原料药加入水, 水的量是原料药质量的7倍,第一次水煮池,第二次水煮lh,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常温 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 5的浸膏,低温干燥成干浸膏,温度为40-60°C。将干浸膏和五倍 子、青黛、珍珠粉的细粉混合,研磨成粉,过120目筛,备用;将基质中的聚乙烯醇17-88、吐 温-80、甘油、甜菊苷和蒸馏水混合于烧杯中,水浴加热,搅拌使其溶解,溶解后将上述研磨 后的原料粉末慢慢加入已溶解的基质中,轻轻拌勻,放置脱泡,然后在洁净的玻璃板上涂成 薄膜,或用涂膜机制膜,放置干燥,即成为双面释药的药膜,剪成小块即可用。药膜除采用上述方法制成双面释药的药膜外,还可以制成单面释药的药膜,方法 为将基质B中的丙烯酸树脂用乙醇浸泡过夜,加入吐温-80、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蓖麻油, 搅拌溶解,放置脱泡,40°C保温备用。将双面释药的药膜的上面迅速均勻涂一层基质B液, 放置干燥,起膜,即得单面释药的药膜。实施例2
取原料药五倍子15g,青黛8g,苍术12g,紫草15 g,珍珠粉3g,采用实施例1的基质和 方法制备能够单面释药或双面释药的药膜。实施例3
取原料药五倍子%8,青黛5g,苍术15g,紫草12 g,珍珠粉4g制备药膜,采用实施例 1的基质和方法制备能够单面释药或双面释药的药膜。实施例4
取原料药五倍子25g,青黛10g,苍术13g,紫草10g,珍珠粉3g制备药膜,采用实施例 1的基质和方法制备能够单面释药或双面释药的药膜。实施例5
取原料药五倍子18g,青黛8g,苍术10g,紫草12g,珍珠粉5g制备药膜,采用实施例1 的基质和方法制备能够单面释药或双面释药的药膜。实施例6
取原料药五倍子20g,青黛10g,苍术12g,紫草10g,珍珠粉5g,忍冬藤20g,儿茶3g,肉 桂2g,玄参10g,甘草3g,黄芩10g,采用实施例1的基质制备药膜,制备方法为制备方法 如下首先,将五倍子、儿茶、青黛和珍珠粉研成细粉,过120目筛,备用;将其他原料药加入水,水的量是原料药质量的7倍,第一次水煮池,第二次水煮lh,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 常温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 5的浸膏,低温干燥成干浸膏,温度为40-60°C。将干浸膏和 五倍子、儿茶、青黛、珍珠粉的细粉混合,研磨成粉,过120目筛,备用;将基质中的聚乙烯醇 17-88、吐温-80、甘油、甜菊苷和蒸馏水混合于烧杯中,水浴加热,搅拌使其溶解,溶解后将 上述研磨后的原料粉末慢慢加入已溶解的基质中,轻轻拌勻,放置脱泡,然后在洁净的玻璃 板上涂成薄膜,或用涂膜机制膜,放置干燥,即成为双面释药的药膜,剪成小块即可用。药膜也可制成单面释药的药膜,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实施例7
取原料药五倍子18g,青黛10g,苍术15g,紫草13g,珍珠粉5g,忍冬藤25g,儿茶3g,肉 桂3g,玄参5g,甘草5g,黄岑12g,采用实施例6的基质和方法制备能够单面释药或双面释 药的药膜。实施例8
取原料药五倍子20g,青黛10g,苍术10g,紫草15g,珍珠粉4g,忍冬藤30g,儿茶5g,肉 桂2g,玄参5g,甘草3g,黄岑10g,采用实施例6的基质和方法制备能够单面释药或双面释 药的药膜。实施例9
取原料药五倍子22g,青黛8g,苍术12g,紫草13g,珍珠粉3g,忍冬藤20g,儿茶3g,肉 桂2g,玄参8g,甘草4g,黄岑15g,采用实施例6的基质和方法制备能够单面释药或双面释 药的药膜。实施例10
取原料药五倍子22g,青黛8g,苍术12g,紫草13g,珍珠粉5g,忍冬藤20g,儿茶4g,肉 桂2g,玄参10g,甘草4g,黄岑12g,采用实施例6的基质和方法制备能够单面释药或双面释 药的药膜。为了确定本发明所制药膜的治疗效果,现对实施例1、2、6、7所得的四组药膜进行 临床试验,以验证其治疗效果。 一、本发明药膜与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对比 1、病例来源
从我市某大型医院抽取1166例患有口腔溃疡疾病的患者,其中,男641例,女525例, 年龄在4-62岁之间,患病年限在1-10年之间,其中,包括遗传性口腔溃疡患者。2、试验方法
将患者分为5组,每组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年限及严重程度大体相同,其中前4组 为治疗组,每组246人,分别对其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2、6、7的药膜贴患处,每日两次,局部 应用。第5组为对照组,182人,口服四环素片0.25 0.5 g/次,4次/天,泼尼松片5 10mg,3 次 / 天。3、疗效标准
临床诊断和治疗好转标准参照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4、治疗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膜,其特征是包括基质及下列原料药五倍子15-25g,青黛 5-10g,苍术 10-15g,紫草 10-15 g,珍珠粉 3_5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膜,其特征是包括基质及下列原料药五倍子20g,青黛10 g,苍术12 g,紫草10 g,珍珠粉5g。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药膜,其特征是所述基质为下述基质A或基质A和BA.聚乙烯醇17-8812 g,甘油3 g,吐温-80 0.5ml,甜菊苷0. 1 g,蒸馏水60 90ml ;B.丙烯酸树脂20g,吐温-80anl,邻苯二甲酸二乙酯anl,蓖麻油4 ml,95wt%乙醇 200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膜,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原料药忍冬藤20-30g、儿茶 3_5g、肉桂 2-3g、玄参 5-10、甘草 3-5g、黄芩 10-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膜,其特征是还包括以下原料药忍冬藤20g、儿茶3g、肉 桂2g、玄参10g、甘草3g、黄芩IOgo
6.一种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五倍子、青黛和珍珠粉研成细粉,过120目筛,备用;(2)将其他原料药用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干燥得干浸膏;(3)将干浸膏和步骤(1)的细粉混合,研磨成粉,过120目筛,备用;(4)通过下述方法a或b制得药膜a.将基质A加热溶解,倒入步骤(3)的细粉,搅拌均勻,放置脱泡,然后涂膜、干燥,即得 双面释药的药膜;b.将基质B中的丙烯酸树脂用乙醇浸泡过夜,然后加入吐温-80、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 蓖麻油,搅拌溶解,放置脱泡,于40°C下保温,将保温的基质B液均勻涂在上述a得到的双面 释药的药膜的一面上,放置干燥,起膜,即得单面释药的药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将其他原料药加入7质量 倍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水煮池,第二次水煮lh,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成常温下相对密 度为1:1.5的浸膏,浸膏在40-60°C下干燥得干浸膏。
8.—种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将五倍子、儿茶、青黛和珍珠粉研成细粉,过120目筛,备用;(2)将其他原料药用水煎煮2次,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干燥得干浸膏;(3)将干浸膏和步骤(1)的细粉混合,研磨成粉,过120目筛,备用;(4)通过下述方法a或b制得药膜a.将基质A加热溶解,倒入步骤(3)的细粉,搅拌均勻,放置脱泡,然后涂膜、干燥,即得 双面释药的药膜;b.将基质B中的丙烯酸树脂用乙醇浸泡过夜,然后加入吐温-80、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 蓖麻油,搅拌溶解,放置脱泡,于40°C下保温,将保温的基质B液均勻涂在上述a得到的双面 释药的药膜的一面上,放置干燥,起膜,即得单面释药的药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2)中,将其他原料药加入7质量 倍的水煎煮2次,第一次水煮池,第二次水煮lh,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成常温下相对密 度为1:1. 5的浸膏,浸膏在40-60°C下干燥得干浸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膜,该药膜包括基质及下列原料药五倍子15-25g,青黛5-10g,苍术10-15g,紫草10-15g,珍珠粉3-5g。本发明还公开了药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药膜克服了现有散剂药物治疗时间长、药物附着时间短、使用不方面的缺陷,能够帖于患处,吸收好,起效快,药物利用率高,复发率低。且药膜无刺激性,口感好,吸收快,用药方便卫生,制备工艺简便,特别适用医院制剂和工业化生产,是值得推广的治疗口腔溃疡病的有效药。
文档编号A61K36/704GK102091116SQ20111006621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8日
发明者魏绍良 申请人:魏绍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