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0946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药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于形成空洞。除少数可急起发病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目前的治疗方案有西医一般用抗结核类药周期为2-6个月,多为抗生素、异烟胼,利福平等配合治疗。中医称结核病为肺结核病在中医被称为“肺痨”,致病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1、感染痨虫2、正气虚弱,痨虫和正气虚弱两种病因可以相互为因,痨虫传染是发病不可缺少的外因,正虚是发病的基础,是痨虫入侵和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病情轻重、病变发展阶段不同,故病理转化演变不一,一般来说,初期病变在肺,肺体受损,肺阴亏耗,肺阴亏损之候,即可导致阴虚火旺,如阴伤及气,甚则阴损及阳,则见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候。治疗原则一般有,分证类治肺阴亏虚,用月华丸;阴虚火旺,用百合固金汤;气阴耗伤,用保真汤;阴阳两虚,用补天大造丸。上述的现有疗法中,西医使用的抗生素、异烟胼,利福平周期长,副作用大(肝肾损伤),难以痊愈。中医目前已知配方治愈率较低,且周期也比较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周期短、无复发、成本低廉的治疗肺结核的中药。本发明要解决的另外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肺结核中药的制备方法。对于治疗肺结核的中药,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茯苓1-10克,百合1-10克,沙参1-10克,百部2-12克,山药1_10克,白芨2_12克。作为优选组合,上述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其原料药的用量为获苓3克,百合3克, 沙参3克,百部4克,山药3克,白芨4克。药理沙参、百合滋阴润肺;百部润肺止嗽,兼能杀虫;白芨和络止血;茯苓、山药健脾补气,以资生化之源。上述技术方案以补虚培元,抗痨杀虫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注重脏腑整体关系,正如《医学正传、劳及》所说“治之之法,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一则补虚,以复真元”。对于治疗肺结核中药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研磨成粉末后混合均勻,过筛制成中药粉剂,将中药粉剂置于容器内,用冷水调和成糊状再隔水蒸煮约10-15分钟即可直接食用。上述制备方法的目的是将上述原料药通过磨成粉末后再蒸煮,使得原料药的效用得以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廉,无副作用的特点,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无须依靠其他任何药物。实施例1 本实施例所述治疗肺结核的中药是由以下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制成的药剂茯苓1克,百合1克,沙参1克,百部2克,山药1克,白芨2克。按下述方法制备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研磨成粉末后混合均勻,过筛制成中药粉剂,将中药粉剂置于容器内,用冷水调和成糊状再隔水蒸煮约10分钟即可直接食用。服用方法一天三次,饭后服用,每次按上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用量服用,每一个月为一疗程。本实施例的临床治疗结果如表1所示。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茯苓1-10克,百合1-10克,沙参1-10克,百部2-12克,山药1_10克,白芨2_12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茯苓3克,百合3克,沙参3克,百部4克,山药3克,白芨4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肺结核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研磨成粉末后混合均勻,过筛制成中药粉剂,将中药粉剂置于容器内,用冷水调和成糊状再隔水蒸煮约10-15分钟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肺结核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治疗肺结核的中药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茯苓1-15克,百合1-15克,沙参1-15克,百部1-15克,山药1-15克,白芨1-15克。它的制备方法是将上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研磨成粉末后混合均匀,过筛制成中药粉剂,将中药粉剂置于容器内,用冷水调和成糊状再隔水蒸煮约10-15分钟即可直接食用。本发明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治疗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廉,无副作用的特点,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无须依靠其他任何药物。
文档编号A61K36/904GK102178879SQ20111009293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
发明者吴昊 申请人:吴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