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2471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
背景技术
西医认为子宫肌瘤发生的原因与雌激素的刺激有关。本病除了手术截止目前尚缺乏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把本病归于症瘕范畴之内。其发病的原因多与气滞和血瘀有关。景岳全书说, (瘀血留滞作症,惟妇人有之。其症由经期,或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或损劳积瘀气弱不行)或者脾肾不足,脾失健运,水湿内滞,聚而成痰,痰阻胞络与气血相结,积而成痕。根据结者散之,坚者削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的原则,笔者用攻补兼施的方法治疗本病,疗效快,治愈率高,无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活血祛瘀方药能对子宫平滑肌起到扩张和调整的作用,能促进纤维化组织软化和收复吸收,能调整某些内分泌失调,所以对本病疗效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黄芪30-35g、三棱15-20g、莪术15-20g、蒲黄15_20g、灵脂15_20g、海藻 30-35g、甘草10-15g,炙鳖甲30-35g,穿山甲珠10_15g,牡蛎40_45g,夏枯草30_35g,炒白术 25-30g,山慈菇 10-15g,牛膝 15-20g。药理分析黄芪,甘温,入脾肺经,具有生发之性,故能补气生阳;三棱,苦平,入肝脾经,破血行气,消积止痛;莪术,苦辛温,入肝脾经,行气破血,消积止痛;蒲黄,甘平,入肝心包经,生用行血消瘀;灵脂,甘温,入肝经,通利血脉,散瘀止痛;海藻,苦咸寒,入肝胃肾经,消瘀散结;生甘草,甘平,入脾胃心肺经,清热解毒,调和药性;炙鳖甲,咸寒,入肝脾经, 有软坚散结之功;穿山甲珠,咸,微寒,入肝胃经,咸能软坚,性善走串,可透达经络,直达病所;牡蛎,咸涩,微寒,入肝肾经,能软坚散结;夏枯草,苦辛寒,入肝胆经,能清火散结;炒白术,甘苦温,入脾胃经,补脾益气;山慈菇,甘微辛寒,有小毒,归肝肺胃脾经,消肿散结,清热解毒化痰;牛膝,苦酸平,入肝肾经,活血化瘀,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以上诸药合用,有补气活血,补脾消痰,软坚散结之功。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无任何毒副作用。制备、服用方法及用量取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用冷水浸泡1小时后,先煎沸穿山甲珠和炙鳖甲30分钟,再入余下诸药。第一遍先武火煮沸,再文火煮沸40分钟,滤出150ml ; 第二遍武火煮沸,再文火煮沸50分钟,滤出150ml,两次药汁混合得300ml。于早晚饭前半小时各温服150ml。本发明药方在月经期或月经淋漓不断时禁服。本发明药方中,海藻和甘草相反而用,但治疗子宫肌瘤效果好,没有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服药两个至四个疗程可治愈,有效率95%,治愈率60%。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的组分组成 黄芪35g、三棱20g、莪术20g、蒲黄20g、灵脂20g、海藻35g、甘草15g,炙鳖甲35g,穿山甲珠 15g,牡蛎45g,夏枯草35g,炒白术30g,山慈菇15g,牛膝20g。实施例2 —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为黄芪 30g、三棱15g、莪术15g、蒲黄15g、灵脂15g、海藻30g、甘草IOg,炙鳖甲30g,穿山甲珠IOg, 牡蛎40g,夏枯草30g,炒白术25g,山慈菇IOg,牛膝20g。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发明中药多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数十例病人。年龄最大的46 岁,最小的27岁。子宫肌瘤最大的7X6. 8X6. 3cm,最小的1. 1X0. 8X0. 7cm。二、诊断1、妇科检查确诊。2、以B超检查确诊。三、煎药、服药方法及用量。本发明的中药用冷水浸泡1小时后,先用武火煮沸鱼脑石、炙鳖甲半小时,再加入余下中药,武火煮沸,改文火煎煮40分钟后滤出药液150ml,余下药物加适量水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煎煮50分钟后再滤出药液150ml,将两次所得药液混合共300ml,早、晚饭后半小时各服用150ml。一般以一个月为1个疗程,服药最少者两个疗程,最多者四个疗程。四、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病例经B超和妇科检查确诊肌瘤完全消失。显效病例经B超和妇科检查确诊肌瘤缩小1. 5cm以上。有效病例经B超和妇科检查确诊肌瘤缩小1. 5cm以下。无效病例经B超和妇科检查确诊肌瘤大小无变化或增大。五、治疗效果服用本中药以3个疗程为准统计,治愈率60%,显效率25%,有效率10%,无效5%。六、典型病例病例1 高XX,30岁,2001年8月份例行体检,B超检查发现粘膜下肌瘤2个。大的1.2X0. 8X0. 6cm,小的1. 1X0. 7X0. 8cm。于是服用本发明方,服用一个疗程后,B超检查,粘膜下肌瘤消失。为防复发,又服用一个疗程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复发。病例2 于X X,40岁,2000年11月初诊。患者一年前在三等甲级医院确诊肌壁间肌瘤,瘤体6X5. 3X4. 8cm。服桂枝云苓丸冲剂,效果不好。于是,服用本发明方。一个疗程后,B超检查,显效。患者信心大增,又继续服药2个疗程,B超检查,肌瘤消失。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配比组成黄芪 30-35g、三棱 15-20g、莪术 15-20g、蒲黄 15_20g、灵脂 15_20g、海藻 30_35g、甘草 10_15g, 炙鳖甲30-35g,穿山甲珠10-15g,牡蛎40-45g,夏枯草30-35g,炒白术25-30g,山慈菇 10-15g,牛膝 15-2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中药,是由黄芪、三棱、莪术、蒲黄、灵脂、海藻、甘草、炙鳖甲、穿山甲珠、牡蛎、夏枯草、炒白术、山慈菇、牛膝组成。本发明对子宫肌瘤的治疗具有疗效好,治愈率高,无任何毒副作用等优点,有效率95%,治愈率60%。
文档编号A61K35/24GK102343075SQ20111030926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宋协勘 申请人:文登市大水泊镇乐园村卫生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