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4336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胆囊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胆囊炎是指胆囊壁的急慢性炎症反应。根据胆囊炎是否伴有胆囊结石可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按发病急缓和病程经过又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和B超技术的广泛应用,本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胆囊炎的药物治疗方法大多疗效不佳,经过临床观察有一些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柴胡、黄芩、大黄、茵陈、金钱草、郁金、鸡内金、枳实、半夏、白芍、 甘草配伍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胆囊炎,有疗效好,无不良反应的优点。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5-7、黄芩 13-17、大黄8-12、茵陈8-12、金钱草16-24、郁金8-12、鸡内金8-12、枳实5-7、半夏8-12、白芍8-12、甘草5-7。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7倍的水或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7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本发明的处方中金钱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利尿排石;茵陈清热利湿,有显著利胆作用;柴胡、白芍对胆囊的慢性炎症有抑制作用;郁金能使胆汁中胆汁酸排出量增加 ’大黄可促进胆囊收缩;黄芩对慢性炎症有抑制作用;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多种中药材共同作用,使本发明制得的复方中药制剂疗效优良,无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5、黄芩13、大黄8、茵陈8、金钱草16、郁金8、鸡内金8、枳实5、半夏8、白芍8、甘草5。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7的流浸膏。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6、黄芩15、大黄10、茵陈10、金钱草20、郁金10、鸡内金10、枳实6、半夏10、白芍10、甘草6。
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7、黄芩17、大黄12、茵陈12、金钱草24、郁金12、鸡内金12、枳实7、半夏12、白芍12、甘草7。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 1.17的流浸膏。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5、黄芩13、大黄8、茵陈8、金钱草16、郁金8、鸡内金8、枳实5、半夏8、白芍8、甘草5。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6倍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 1.17的流浸膏。实施例5: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6、黄芩15、大黄10、茵陈10、金钱草20、郁金10、鸡内金10、枳实6、半夏10、白芍10、甘草6。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6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7的流浸膏。实施例6: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7、黄芩17、大黄12、茵陈12、金钱草24、郁金12、鸡内金12、枳实7、半夏12、白芍12、甘草7。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6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7的流浸膏。实施例7: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6、黄芩15、大黄10、茵陈10、金钱草20、郁金10、鸡内金10、枳实6、半夏10、白芍10、甘草6。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7倍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 1.17的流浸膏。实施例8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3、黄芩10、大黄5、茵陈5、金钱草15、郁金15、鸡内金15、枳实10、半夏13、白芍15、甘草10。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7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7的流浸膏。实施例9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10、黄芩20、大黄15、茵陈15、金钱草25、郁金6、鸡内金5、枳实2、半夏5、白芍6、甘草3。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7倍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17的流浸膏。实施例10
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4、黄芩18、大黄7、茵陈13、金钱草15、郁金12、鸡内金7、枳实8、半夏7、白芍13、甘草4。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7的流浸膏。实施例11
根据《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中的《慢性胆囊炎中医药疗法56例疗效观察》公开的白拟中药予疏肝利胆汤,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15 g.郁金IOg.白芍药 15 g,金钱草30 g,鸩骨草15 g,虎杖15 g,茯苓10 g,黄芩10g,大黄(后下)10 g,延胡索 15 g,川楝子10g,法半夏12 g,芮陈30g,鸡内金15g.炙甘草10g。纳呆加山楂、神曲、麦芽;腹胀加厚朴、陈皮、白豆蔻;胁胀加小香;脾虚加白术、陈皮;恶心、呕吐加竹茹。用水煎服,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实施例12
根据申请号02103680. 2的专利公开的一种治疗肝胆结石及胆囊炎的中药利胆涤石剂,包括下述重量的中药原料金钱草60g、茵陈60g、柴胡25g、连翘20g、郁金20g、姜黄 20g、香附2g、枳实20g、黄芩20g、木香20g、大黄10g、青皮10g、陈皮10g。将上述药物烘干, 粉碎成粉末,用水煎服,一日一剂。实施例13 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
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
其余同实施例1-10。
实施例14 将由实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浓缩,按照常规片剂的操作方法,加入药用辅料,将各组分混合均勻,湿法制粒,过筛,采用常规片剂制备法压片制成片剂,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成分重量(份)混合流浸膏50淀粉18微晶纤维素16滑石粉15聚乙二醇10其余同实施例1-10。 实施例15 将由实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浓缩,按照常规胶囊剂的操作方法,加入药用辅料,将各组分混合均勻,制粒,采用常规胶囊剂制备法填充制成胶囊剂, 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
混合流浸膏100
预胶化淀粉32
无水乳糖20
微晶纤维素18磷酸氢钙8
其余同实施例1-10。实施例16 将由实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浓缩,按照常规口服液的操作方法,乙醇沉淀1-2次,过滤,浓缩,加水沉淀,过滤,加入药用辅料,过滤,分装灭菌,采用常规口服液制备法制备口服液,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
混合流浸膏100
乙醇155
蔗糖85
羧甲基纤维素钠10
薄荷油5
山梨酸2
其余同实施例1-10。疗效研究实验
患者资料247例胆囊炎患者,其中男119例,女1 例,年龄25-68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5年,平均10. 2年。将247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13组,每组19 例,其中1组作为对照组,其他12组作为治疗组。疗效标准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温、血象恢复正常。B超示胆囊大小正常,边缘光滑,透声好,随访1年内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体温、血象基本正常,B超示胆囊大小正常,边缘毛糙,透声好,随访1年内复发至少一次;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体温、血象、B超胆囊影像未见改善。治疗方法
治疗组将实施例1-10制得的中药浸膏分别用水按体积比稀释9倍,分别给10组治疗组服用,每人每次口服100ml,每天两次;剩下两组治疗组口服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制得的药物。对照组每人口服消炎利胆片,每次6片,每日3次。疗程治疗组和对照组都为60天。表1治疗结果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5-7、黄芩 13-17、大黄 8-12。
2.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5-7、黄芩 13-17、大黄8-12、茵陈8-12、金钱草16-24、郁金8-12、鸡内金8-12、枳实5-7、半夏8-12、白芍8-12、甘草5-7。
3.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6、黄芩15、 大黄10、茵陈10、金钱草20、郁金10、鸡内金10、枳实6、半夏10、白芍10、甘草6。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将 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7倍的水或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 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7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 丸剂、糖浆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将11 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6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7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胆囊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柴胡5-7、黄芩13-17、大黄8-12、茵陈8-12、金钱草16-24、郁金8-12、鸡内金8-12、枳实5-7、半夏8-12、白芍8-12、甘草5-7;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7倍的水或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时比重为1.17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本发明疗效高于现有治疗胆囊炎的药物,无任何不良反应,在治疗胆囊炎疾病上可以取得优良效果。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370949SQ20111036426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刘孟宇, 吕爱平, 吕诚, 姜淼, 郑光 申请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