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4327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性传播疾病泛滥导致全世界每年新增3亿3千多万性病患者,其中有10%_20%将发展成为慢性盆腔炎,其结果是带来长期慢性盆腔痛,不孕不育或宫外孕等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一些专家和学者称慢性盆腔炎是本世纪对妇女健康的新挑战。盆腔炎在我国已婚妇女中属常见病,多发病。据调查在我国育龄女性中,约 41%的女性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炎性疾病,已婚女性发病率高达70%。国外统计资料显示,盆腔炎发病率亦高,且趋于年轻化的特点。最近30多年来发达国家的流行病学资料证明,盆腔炎(PID)发病率增高与性传播疾病(STD)发病人数增多相平行。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反复炎症导致盆腔内生殖器官和结缔组织纤维化增厚改变,药物不容易渗透,所以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更多地被认识和了解。人们开始倾向“回归自然”,采用天然植物药治疗疾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赤芍、丹参、当归、桃仁、败酱草、蒲公英、香附、茯苓、桂枝、三棱、 莪术配伍的中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13-17、丹参13-17、当归8-12、桃仁8-12、败酱草13-17、蒲公英16-24、香附8_12、茯苓8_12、桂枝 8-12、三棱 8-12、莪术 8-12。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6倍的水或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本发明配方中丹参、赤芍、桃仁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宣通胞脉;当归养血活血化瘀,使瘀祛而不伤正;败酱草消痛肿,凉血,祛瘀、散结;三棱行气活血,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化瘀散结、行气消癥、通络止痛的作用,达到了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瘢痕组织软化且容易吸收的目的。因此本发明制得复方中药制剂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13、丹参 13、当归8、桃仁8、败酱草13、蒲公英16、香附8、茯苓8、桂枝8、三棱8、莪术8。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15、丹参 15、当归10、桃仁10、败酱草15、蒲公英20、香附10、茯苓10、桂枝10、三棱10、莪术10。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17、丹参 17、当归12、桃仁12、败酱草17、蒲公英24、香附12、茯苓12、桂枝12、三棱12、莪术12。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倍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 1.18的流浸膏。实施例4: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的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 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其余同实施例1。实施例5: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的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其余同实施例2。实施例6: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的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其余同实施例3。实施例7 —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的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6倍的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 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其余同实施例2。实施例8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20、丹参 20、当归15、桃仁15、败酱草20、蒲公英15、香附5、茯苓5、桂枝5、三棱5、莪术10。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的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6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实施例9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10、丹参 10、当归5、桃仁5、败酱草10、蒲公英25、香附15、茯苓10、桂枝15、三棱15、莪术15。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中制备方法是将配方中的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6倍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实施例10
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12、丹参 18、当归7、桃仁12、败酱草12、蒲公英15、香附12、茯苓7、桂枝12、三棱7、莪术12。其中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3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实施例11
根据《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10)中的《盆腔炎消散液灌肠治疗盆腔炎体会》公开的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包括下述重量的中药原料归15g,桃仁10g,赤芍10 g, 红藤30g,败酱草30g,延胡索15g,蒲公英20g,红花10g,香附10g,乳香15g,丹参15g,没药 10g,甘草10g。气虚者加党参10g、黄芪10g,肝经湿热加夏枯草Wg,带下量多色黄加二妙散10g,包块形成加猫爪草10g、薏苡仁30g,冬瓜仁10g。诸药浸泡浓煎100 150mL,凉至 30 40°C,灌肠。每晚一次,1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实施例12
根据《中国民间疗法》2001,9(5)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公开的自拟慢盆汤,包括下述重量的中药原料黄芩10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红藤30g、 大黄6g、当归10g、赤芍10g、丹皮10g、丹参15g、元胡10g、三棱6g、莪术6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实施例13 采用常规制备工艺,本发明中药制剂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其余同实施例1-10。实施例14 将由实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浓缩,按照常规片剂的操作方法,加入药用辅料,将各组分混合均勻,湿法制粒,过筛,采用常规片剂制备法压片制成片剂,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
混合流浸膏50
淀粉25
微晶纤维素12
滑石粉12
聚乙二醇10
其余同实施例1-10。实施例15 将由实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浓缩,按照常规胶囊剂的操作方法,加入药用辅料,将各组分混合均勻,制粒,采用常规胶囊剂制备法填充制成胶囊剂, 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混合流浸膏100
预胶化淀粉沈
无水乳糖18
微晶纤维素13
磷酸氢钙7
其余同实施例1-10。实施例16 将由实施例1-10制得的混合均勻的流浸膏浓缩,按照常规口服液的操作方法,乙醇沉淀1-2次,过滤,浓缩,加水沉淀,过滤,加入药用辅料,过滤,分装灭菌,采用常规口服液制备法制备口服液,其中各组分的含量如下
成分重量(份)
混合流浸膏100
乙醇150
蔗糖45
羧甲基纤维素钠15
薄荷油5
山梨酸2
其余同实施例1-10。患者资料
共治疗观察416例,年龄M — 38岁,平均年龄30. 6岁;孕次1 一 4次,平均孕次 1. 8次;病程12 — 48个月,平均病程21.7个月。采用前瞻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13组, 每组32例,1组作为对照组,12组作为治疗组,各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各组患者均于治疗前进行血常规、血沉、妇科B超、宫颈阴道分泌物涂片和培养检查,结合妇科检查和全身体格检查,排除宫外孕、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曲张等妇科疾病,同时排除内科合并症,排除药物过敏史。诊断标准
(1)临床症状一侧或双侧下腹痛或下腹部、腰骶部坠痛,于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可伴有低热、疲乏、纳差,病程超过3个月。( 2)临床体征①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宫体饱满,压痛;②输卵管炎子宫一侧或双侧增厚或增粗,轻度或中度压痛,或触及到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③盆腔结缔组织炎子宫常呈后倾后曲,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双侧片状增厚、压痛,宫颈摇举痛、或宫底韧带触痛。( 3)辅助检查B超协助诊断。治疗方法
对照组经期用生理盐水250mL加头孢曲松钠3g和甲硝唑0.5g,静脉点滴,每日1 次,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将实施例1-10制得的中药浸膏按体积比用水稀释11倍,分别给 10组治疗组在非经期服用,每次IOOml,每日两次,剩下两组治疗组分别按实施例11和实施例12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和对照均连续治疗6个疗程,均于6个疗程末评定疗效。疗效标准痊愈用药2个疗程后,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双侧附件无片状增厚及压痛,盆腔B超检查正常。有效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子宫一侧或双侧稍增厚,盆腔B超检查炎性块物缩小,积液减少。无效症状及妇科检查无改善,B超检查无变化。
表1各组临床疗效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13-17、 丹参13-17、当归8-12。
2.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13-17、 丹参13-17、当归8-12、桃仁8-12、败酱草13-17、蒲蒲公英16-24、香附8_12、茯苓8_12、桂枝8-12、三棱8-12、莪术8-12。
3.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15、丹参15、当归10、桃仁10、败酱草15、蒲蒲公英20、香附10、茯苓10、桂枝10、三棱10、莪术10。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 将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6倍的水或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 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 糖浆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为 将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5倍的水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C时比重为1. 18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复方中药制剂,包括下述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赤芍13-17、丹参13-17、当归8-12、桃仁8-12、败酱草13-17、蒲蒲公英16-24、香附8-12、茯苓8-12、桂枝8-12、三棱8-12、莪术8-12;其制备方法是将上述11味药材洗净,按比例混合,加药材总重量的4-6倍的水或体积比为70%的乙醇煎煮3次,每次50分钟,合并3次煎煮液,过滤,并浓缩,得到60℃时比重为1.18的流浸膏,采用常规制备工艺,可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剂。本发明制得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制剂疗效优良,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文档编号A61K36/71GK102370725SQ20111036421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7日
发明者吕爱平, 吕诚, 姜淼, 许少华, 郑光 申请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