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655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癒(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年发病率约为58 66/100万。该病以外周血小板减少,并伴有不同程度出血倾向为临床特征,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脾脏切除术可使70%以上患者血小板数量稳定在安全水平。还有约30%患者使用这些措施无效,这部分患者属于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癒(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RITP)范围。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治疗效果差等特征。由疾病本身和治疗相关因素导致的死亡率比正常人群高出4.2倍。难治性血特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非常棘手,故目前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综合治疗措施,不同类型的药物联合应用是RITP综合疗法的一大特点,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雄性激素(达那唑)、免疫抑制剂或化疗药(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环磷酰胺、咪唑硫嘌呤、环孢霉素、阿霉素等)、生物制剂(α-干扰素、静脉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但文献报道疗效差异很大。因为本病发生机制不甚明确,使用这些药物可能缺乏针对性。而且,这些药物中多数治疗周期较长(可至3年),停药后复发率高,不良反应明显,药物毒副作用导致的危害可能高于疾病本身,同时,部分药物价格昂贵,使相关的治疗费用上扬,也限制了临床应用。长期临床实践证明,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在治疗难治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从国内文献分析,以中医药为主治疗RITP的相关文献报道不多。因此,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寻求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提高血小板数值与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设法降低医药费用非常重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以皮肤瘀斑、多部位出血为主,属中医学“血证”、“发斑”、“葡萄疫”、“肌衄”、“虚劳”等范畴。明 张介宾《景岳全书 血证》曰:“血本阴精,不宜动也,而动则为病。血主营气,不宜损也,而损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火盛则逼血妄行,损则多由于气,气伤则血无以存。”“动血之由,惟火惟气耳。”本病多由外感邪毒,内伤正气,热毒内伏,热甚迫血妄行,络脉受损为发病机制;同时,离经之血聚而不散,可导致血液瘀阻,使出血加重或反复;气血阴阳虚损日久,又可加重病变。以上因素使该病呈慢性、缠绵难愈特性。中医药治疗ITP临床报道较多,多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益气、补肾益髓等,有时多种方法联合使用,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但对难治性血特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治疗的临床报道也不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ITP和RITP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为黄苗1-120重量份、穿山龙1-120重量份2.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优选为黄芪30-80重量份、穿山龙30-80重量份3.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优选为黄苗60重量份、穿山龙70重量份4.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优选为黄苗90重量份、穿山龙30重量份5.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优选为黄苗20重量份、穿山龙50重量份6.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优选为黄苗30重量份、穿山龙70重量份7.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优选为黄苗70重量份、穿山龙40重量份

8.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优选为黄苗50重量份、穿山龙80重量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取黄芪、穿山龙,加水8-12倍浸泡20-40分钟,加热回流提取2_3次,每次时间为1-2小时,合并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的浸膏,得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剂型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接受的合剂、浓缩丸剂(包括微丸)、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片剂、丸剂、软胶囊剂、缓释剂、口服液体制剂或注射制剂。本发明所述黄芪为蜜炙黄芪。多数RITP患者发病隐袭、进展缓慢、反复出血、久治不愈的临床特征与“脾气虚弱,久病入络”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临床见有神疲乏力,倦怠自汗,面色萎黄,反复出血,时轻时重,下肢紫斑、尿血、便血,妇女月经增多,或经期延长,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弱等表现,故RITP是以“气虚血瘀”为主要病机变化的难治性血液病;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以黄芪、穿山龙为治疗药物,注重健脾益肾,补气生血而不滞血,活血行瘀而不动血,以“益气活血”为RITP治疗原则,适用于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难治性血特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下述实验例和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发明。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临床试验1.诊断标准(I) ITP诊断标准:①多次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②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③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A泼尼松治疗有效,B切脾治疗有效;CPAIgG增多;DPAC3增多;D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2)RITP诊断标准:在已确诊为ITP的前提下,①糖皮质激素和/或脾切除无效;②年龄> 10岁;③病程> 3月;④无其它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⑤血小板计数< 50X 109/L。(3)中医证候标准:①(I)气虚血瘀证辨证标准:气短懒言,语言低微,倦怠自汗,皮下瘀斑或瘀点,胁下肿块,舌质淡暗或紫暗,脉象细涩或沉细。②气虚血瘀证诊断标准:具备辨证标准中气虚症状中的任意两项与血瘀体征中任意一项,结合舌脉即可以诊断。2.病例选择标准(1)入组标准:①符合难治性血特发性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②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未参加其它临床研究。(2)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②精神病患者;③青光眼患者;④妊娠、哺乳期妇女;⑤已知对该药过敏患者。(3)剔除病例标准:①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临床疗效;②临床资料不全,影响疗效与安全性评估;③纳入后发现不符合纳入标准。(4)中止和撤除病例标准:①不能坚持治疗;②临床研究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出现严重并发症;③病情加重,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治疗。参加临床研究者应对中止研究原因与其关系如何作出认真解释,包括中止时评价。(5)病例脱落:脱落病例是指所有填写过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进入临床研究的受试者无论何时何因退出,只要没有完成方案所规定治疗周期,均为脱落病例。未满I个疗程,而临床症状自行消失,不作为脱落病例。脱落病例处理:A.当受试病例脱落后,研究者应采取电话、预约、登门随访等方式尽可能与受试者保持联系,并询问理由、记录最后一次服药时间、完成所能完成的评估项目填写病例报告表(CRF) “总结表”,包括中止研究的主要原因;C.凡是入选并已经使用编号药物病例,无论是否脱落,均应记录和保留CRF表,既可作为档案保存,脱落病例无需另补,所有脱落病例均应将CRF表交临床负责单位汇总,并进行统计分析。3.研究方法(1)临床分组: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1例,其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14 74岁,平均43.48岁;病程0.5 20年,平均4.77年;血小板计数平均28.26X 109/L ;对照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4 74岁,平均40.65岁;病程0.4 10年,平均3.44年;血小板计数平均23.35X 109/L。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按实施例1配制);对照组给予与治疗组外包装相同的安慰剂,均由北京康仁堂中药有限公司提供。给药剂量15g/次,每日2次,温开水调服。4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3疗程后统计疗效。(3)观察指标:①有效性指标:临床表现:包括气短懒言、语音低微、倦怠自汗、血瘀等;出血症状;外周血象;骨髓巨核细胞等。每4周记录一次。②安全性指标:每4周记录一次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和肌酐;心电图及不良反应。4.疗效标准(1)显效:①临床主症、出血症状消失;或临床主症总积分降低90%以上,出血症状减轻2级以上;②血小板恢复正常,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两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愈。(2)良效:①临床主症、出血症状基本消失;或临床主症总积分降低60 89%以上,出血症状减轻I级以上;②血小板升至50X 109/L或较原水平上升30X 109/L以上,持续两个月以上。(3)进步:①临床症总积分降低30 59%,出血症状减轻I级;或出血症状虽无改善,亦无加重;②血小板有所上升,持续2周以上。(4)无效:经充分治疗不能达到进步者。注:临床主症总积分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5.结果(I)临床疗效比较:从上病例中筛选出在整个观察期间未用西药,仅应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和安慰剂对照治疗39例分析,治疗组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为31.60%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I。表1.未用西药病例有效性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ITP和RITP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为:黄芪1-120重量份、穿山龙1-120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为:黄芪30-80重量份、穿山龙30-8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与剂量为:黄芪60重量份、穿山龙70重量份;黄芪90重量份、穿山龙30重量份;黄芪20重量份、穿山龙50重量份;黄芪30重量份、穿山龙70重量份;黄芪70重量份、穿山龙40重量份;黄芪50重量份、穿山龙8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中所述黄芪为蜜炙黄芪。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接受的合剂、浓缩丸剂、 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片剂、丸剂、软胶囊剂、缓释剂、口服液体制剂或注射制剂。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剂型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接受的合剂、浓缩丸剂、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片剂、丸剂、软胶囊齐U、缓释剂、口服液体制剂或注射制剂。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取黄芪、穿山龙,加水8-12倍浸泡20-40分钟,加热回流提取2-3次,每次时间为1_2小时,合并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3)的浸膏,得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剂型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接受的合剂、浓缩丸剂(包括微丸)、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片剂、丸剂、软胶囊剂、缓释剂、口服液体制剂或注射制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取黄芪、穿山龙,加水8-12倍浸泡20-40分钟,加热回流提取2-3次,每次时间为1_2小时,合并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13)的浸膏,得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剂型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接受的合剂、浓缩丸剂(包括微丸)、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片剂、丸剂、软胶囊剂、缓释剂、口服液体制剂或注射制剂。
9.如权利要求1-3和6任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中的应用。
10.如权利要求4和5任一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ITP和RITP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原料药组成为黄芪1-120重量份、穿山龙1-120重量份,该药物组合物加入常规剂型辅料,按照常规工艺制成临床接受的合剂、浓缩丸剂、胶囊剂、滴丸剂、颗粒剂、片剂、丸剂、软胶囊剂、缓释剂、口服液体制剂或注射制剂。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显著疗效,主要显示度在于能够明显改善气虚血瘀相关症状,缓解出血倾向,提升外周血小板数值与免疫功能。
文档编号A61K36/8945GK103169834SQ20111043238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1日
发明者陈信义 申请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