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肺纤维化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63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肺纤维化药物中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药物新用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蛇毒是由蛇的毒腺分泌的多种组分构成的复杂混合物。新鲜毒液呈蛋清样粘稠液体,具有特殊的腥味。不同蛇种毒液色泽各异,中华眼镜蛇蛇毒呈淡黄色。蛇毒的干物质中 90%以上是蛋白质,是其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中华眼镜蛇蛇毒成分主要有眼镜蛇蛇毒因子(1% _2%)、心脏毒素(40%-50%,又名细胞毒素、膜毒素)、神经毒素(10%) 等其它类蛋白质。祖国传统医学认为眼镜蛇及其毒性成分可通经络,祛风湿,并具有强身健体之功效。早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就开始应用蛇毒来缓解恶性肿瘤疼痛、神经痛和关节痛, 随后出现一系列关于蛇毒有类似吗啡样镇痛作用的报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蛇毒及其制品已应用于临床,除了镇痛作用外,研究发现在抗风湿、抗肿瘤以及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在治疗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方面的作用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治疗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的新思路、新方法。需要说明的是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最好,但是未改性的眼镜蛇总毒和其中的神经毒素、膜毒素和眼镜蛇毒因子也是有效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肺纤维化和/或急慢性肺部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优选的,所述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是将眼镜蛇蛇毒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加热变性并复性,加热温度在50 100°C之间,加热时间为Imin 300min后得到的。优选的,所述眼镜蛇蛇毒选自中华眼镜蛇蛇毒、泰国眼镜蛇蛇毒。优选的,所述药物中还包括未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或选自未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中起主要作用的神经毒素、心脏毒素(膜毒素)和眼镜蛇毒因子。优选的,所述药物的给药剂型选自口腔速溶药膜、口服液、片剂、胶囊、喷雾剂、注射剂和透皮吸收制剂。优选的,所述药物是通过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与其他药物活性成分一起形成复方制剂或通过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与药用辅料形成单方制剂。优选的,所述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选自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或物理改性后的其他眼镜蛇蛇毒。本发明中眼镜蛇蛇毒为眼镜蛇总毒,将其物理改性后可用于制备治疗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药物。
优选的,所述的眼镜蛇蛇毒为中华眼镜蛇总蛇毒,根据成份和药效的相同性,所述蛇毒还包括其他眼镜蛇蛇毒。所述药物可以制备成选自以下的剂型口腔速溶药膜、口服液、胶囊、片剂、喷雾剂、注射剂和经皮吸收制剂。当然,所述药物还包括各种单方和复方制剂。本发明涉及中华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经动物实验证实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总毒在药学上有效剂量(如大鼠10-3000 μ g/ kg,人1 ΙΟΟΟμ g/kg)范围内能减轻炎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肺泡损伤,胶原组织增生,局灶性肺不张和肺气肿等肺纤维化症状,具有用量小、安全、可口服、可注射、可透过口鼻粘膜和皮肤给药等优点。本发明通过中华眼镜蛇总毒经物理方法处理达到减毒增效目的,物理处理后的眼镜蛇毒有抑制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部炎症,并且对于长期反复给予脂多糖(LPS)诱导产生的肺纤维化和博莱霉素诱导产生的肺纤维化均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疗效超过未经处理的眼镜蛇毒。所述药物包括口服液、口腔速溶药膜、胶囊、片剂、喷雾剂、注射剂和经皮吸收制剂等,所述药物还包括各种单方和复方制剂。本发明中的眼镜蛇是人工饲养的眼镜蛇,在无菌条件下采毒,经冷冻干燥成淡黄色粉末,低温保存。本发明通过中华眼镜蛇总毒经物理方法处理达到减毒增效目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风湿和缓解恶性肿瘤疼痛、神经痛和关节痛等,但都用纯化的神经毒素、多种蛇毒的混合制剂或眼镜蛇毒和其它中药的复方制剂。鉴于中华眼镜蛇毒毒性比较大,蛇毒中的药用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其结构和生物活性可以被理化因素改变。 蛇毒在用过氧化氢处理后,二硫键被打开,其毒性大大降低,但是镇痛作用也几乎消失,提示生物学活性被破坏。而蛋白质加热后可发生可逆性变性,变性后空间结构发生了改变,或部分大分子蛋白质因加热部分分解为小分子量蛋白质。小鼠试验证明这种加热变性并复性之后的蛇毒毒性明显减少,而药效增加。本发明人发现加热变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对脂多糖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以及长期反复给予脂多糖诱导产生的肺纤维化和博莱霉素诱导产生的肺纤维化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提示对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这一发现,将对肺炎及肺纤维化的研究和药物开发产生重大的影响,并有临床实用价值,为中华眼镜蛇蛇毒开辟临床新的用途。所述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总毒是通过将眼镜蛇总毒在用去离子水溶解的情况下, 加热温度为50 100°C之间,时间在Imin 300min,再自然复性后得到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1.采用经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总毒,毒性低而药效高。2.中华眼镜蛇蛇毒不仅能改减轻内毒素所致的急性肺部炎症,而且对长期反复给予内毒素产生的肺纤维化和博莱霉素诱导产生的肺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效果。3.中华眼镜蛇蛇毒不仅能降低肺纤维化小鼠肺系数,还能有效保护肺组织,降低肺组织胶原的合成(减少肺组织羟脯氨酸(HYP)的含量)。4.中华眼镜蛇蛇毒不仅抑制病变小鼠体内I κ b- α的降解从而抑制NF- κ B激活、 同时还能下调转化生长因子^(TGF-i^)的表达。5.中华眼镜蛇蛇毒不仅能降低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水平,还能降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IL-I)的水平。
4
6.中华眼镜蛇蛇毒用量少,有效范围大,从10 3000 μ g/kg都有很好的治疗肺纤维化的作用。人用剂量约为1 1000 μ g/kg。本发明公开了中华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急性肺部炎炎及肺纤维化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发现改性中华眼镜蛇总毒在(10-3000yg/kg)范围内能对急性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能减轻炎性细胞的浸润,肺泡损伤,减少胶原增生,显著减轻肺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和肺纤维化的症状。眼镜蛇毒治疗肺纤维化具有用量小、安全、可口服、 可注射、可透过口鼻粘膜和经皮给药等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改性中华眼镜蛇蛇毒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图2为改性中华眼镜蛇蛇毒对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脏器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图3为改性中华眼镜蛇蛇毒对小鼠血清中IL-I和TNF- α浓度的影响;图4为改性中华眼镜蛇蛇毒对急性肺损伤小鼠体内I κ Β-α含量的影响;图5为改性中华眼镜蛇蛇毒对反复给予LPS诱导的肺纤维化和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图6为改性中华眼镜蛇蛇毒对小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图7为改性中华眼镜蛇蛇毒对各组小鼠体内TGF-β i的影响。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实验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实施例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毒的动物药效学实验(1)、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实验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中的一种成分,可以引起机体产生多种炎症反应,单次给予脂多糖5mg/kg可以制作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 (n = 10)雌性各半,体重18-22g 生理盐水对照组、模型组、中华眼镜蛇蛇毒加热小剂量组 (30 μ g/kg)、中剂量组(90 μ g/kg)、大剂量组(270 μ g/kg)。在给予脂多糖(5mg/kg)后,观察动物的活动状态,呼吸频率。在物理改性后的中华眼镜蛇蛇毒在治疗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试验中,实施例采用灌胃给药,给药剂量在10-3000 μ g/kg,一天一次。3小时后取血,处死动物后取肺、肝、脾、胸腺等脏器称重,离心后得到的血清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部分肺组织10%甲醛固定,切片染色,其他用于检测生化指标。实验结果见图1和图2。图1为改性中华眼镜蛇蛇毒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其中 *P<0. 05,***P<0.01与正常组比较;#P < 0. 05,###P < 0. 01与模型组比较。从图1 中,在给予脂多糖诱导炎症6小时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小鼠肺系数、肝系数均有明显增大,胸腺系数和脾系数也有所增加,给药组脏器系数均有不同程度减小。
图2为改性中华眼镜蛇蛇毒对LPS诱导的急性炎症小鼠脏器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HE染色X400)。从图2可知1、肺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正常对照组小鼠肺表面未见病损灶,切面均质,无液体溢出;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腔清晰,肺泡膈无水肿、炎症等特殊改变。 LPS模型组小鼠肺组织水肿明显,可见出血斑点,切面湿润、有水肿液流出;主要病变为弥漫性肺水肿、炎症、出血,可见渗出、间质增宽,血管周围水肿,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蛇毒小、中、大剂量组小鼠上述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2、肝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正常对照组小鼠肝小叶组织结构清晰,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汇管区无炎细胞浸润,肝窦枯否氏细胞未见增生,肝细胞未见脂肪性病变。LPS模型组,肝细胞水肿,胞浆呈空网状,髓样变性明显,均可见肝细胞索离断,周围肝细胞轻度水肿伴脂肪变性,肝窦缺血性改变,小叶中央周围或汇管区见多发片状坏死伴淋巴细胞浸润。蛇毒小、中、大剂量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脾病理切片结果提示正常对照组脾小结大小均勻,中央动脉结构清晰,无明显异常。LPS模型组脾脏白髓明显缩小、红髓扩大并充血,同时脾小体结构不完整,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蛇毒各治疗组虽脾小结大小不一,但白髓区明显扩大,红髓血管扩张、充血,脾中央小动脉周围淋巴鞘明显扩大,细胞增多,密度增大,病理损伤得到明显改善。表1 改性中华眼镜蛇蛇毒对小鼠血清中IL-I和TNF- α浓度的影响(x±SD)
权利要求
1.一种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肺纤维化和/或急慢性肺部炎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是将眼镜蛇蛇毒用去离子水溶解后加热变性,加热温度在50 100°C之间,加热时间为Imin 300min 后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眼镜蛇蛇毒选自中华眼镜蛇蛇毒、泰国眼镜蛇蛇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中还包括未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或选自未改性的中华眼镜蛇蛇毒中起主要作用的神经毒素、心脏毒素(膜毒素)和眼镜蛇毒因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给药剂型选自口腔速溶药膜、 口服液、片剂、胶囊、喷雾剂、注射剂和透皮吸收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是通过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与其他药物活性成分一起形成复方制剂或通过物理改性后的眼镜蛇蛇毒与药用辅料形成单方制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眼镜蛇蛇毒在制备治疗肺部炎症和肺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经动物实验证实中华眼镜蛇毒(10-3000μg/kg)范围内均能减轻急性内毒素中毒的症状,尤其对内毒素引起的肺部炎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减轻炎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局灶性肺不张和肺气肿。反复小量内毒素可引起肺纤维化,眼镜蛇毒能显著减轻肺纤维化症状,减少肺泡损伤和胶原蛋白增生。天然和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毒具有相似的作用,但是物理改性的中华眼镜蛇毒作用更好。中华眼镜蛇治疗肺部炎症具有用量小、安全、可口服、可注射、可透过口鼻粘膜和透皮给药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K35/58GK102526114SQ2011104433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7日
发明者崔 奎, 秦正红 申请人:苏州人本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