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型双套囊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448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强型双套囊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加强型双套囊气管导管。
二、背景技术在全身麻醉中,为保证呼吸机对病人的呼吸进行有效管理,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最常见、最可靠的器械,套囊是气管插管的防漏装置,能均衡地封闭气管与导管壁间腔隙,既可以防止呕吐物、血液或口咽分泌物流入气管,也可防止控制机呼吸时漏气。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长时间气管插管,会造成套囊压迫的气管环处粘膜纤毛损害,损害气管壁,严重的可造成局部缺血坏死,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呼吸的管理。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加强型双套囊气管导管,可缩短气管粘膜局部受压时间,有利于气管粘膜血运改善,减轻套囊压迫的气管环处粘膜纤毛损害。其技术方案是由导管、下套囊、上套囊、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阀、第一指示球囊、 接头、钢丝管体、第二充气管、第二指示球囊、第二充气阀组成,导管的前端设置下套囊、上套囊,导管的末端依次连接钢丝管体和接头,所述的下套囊对应连接第一充气管、第一指示球囊和第一充气阀,所述的上套囊对应连接第二充气管、第二指示球囊和第二充气阀。上述的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设置在导管的内壁上。上述的钢丝管体的管壁内部设有弹簧钢丝。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涉及一种可交替充、放气,可缩短气管粘膜局部受压时间,有利于气管粘膜血运改善,减轻套囊压迫的气管环处粘膜纤毛损害,减少气管内插管人工机械通气时呼吸道并发症。同时由于管壁内部有弹簧钢丝支撑,导管可作任意弯曲而不影响呼吸道通畅,因此,可广泛地应用于头面部等特殊体位的手术。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上图中导管1、下套囊2、上套囊3、第一充气管4、第一充气阀5、第一指示球囊6、 接头7、钢丝管体8、第二充气管9、第二指示球囊10、第二充气阀11。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导管1、下套囊2、上套囊3、第一充气管4、第一充气阀5、第一指示球囊6、接头7、钢丝管体8、第二充气管9、第二指示球囊10、第二充气阀11组成,导管 1的前端设置下套囊2、上套囊3,导管1的末端依次连接钢丝管体8和接头7,所述的下套囊2对应连接第一充气管4、第一指示球囊6和第一充气阀5,所述的上套囊3对应连接第
3二充气管9、第二指示球囊10和第二充气阀11,所述的第一充气管4和第二充气管9设置在导管1的内壁上,所述的钢丝管体8的管壁内部设有弹簧钢丝。 使用时,通过第一充气阀5、第二充气阀11分别给第一指示球囊6、第二指示球囊 10充入适量气体,气体沿第一充气管4、第二充气管9分别至下套囊2和上套囊3,封闭气管与导管壁间腔隙,两个气囊交替充气、放气,可缩短气管粘膜局部受压时间。在留置气管导管期间,通过对下套囊2和上套囊3每隔2至3小时交替充气、放气,可缩短气管粘膜局部受压时间,减轻套囊压迫的气管环处粘膜纤毛损害。由于管壁内部有弹簧钢丝支撑,导管可作任意弯曲而不影响呼吸道通畅,因此,可用于头面部等特殊体位的手术,扩大应用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加强型双套囊气管导管,其特征是由导管(1)、下套囊O)、上套囊(3)、第一充气管(4)、第一充气阀(5)、第一指示球囊(6)、接头(7)、钢丝管体(8)、第二充气管(9)、第二指示球囊(10)、第二充气阀(11)组成,导管(1)的前端设置下套囊( 和上套囊(3),导管(1)的末端依次连接钢丝管体(8)和接头(7),所述的下套囊( 对应连接第一充气管 G)、第一指示球囊(6)和第一充气阀(5),所述的上套囊C3)对应连接第二充气管(9)、第二指示球囊(10)和第二充气阀(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双套囊气管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充气管(4) 和第二充气管(9)设置在导管(1)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强型双套囊气管导管,其特征是所述的钢丝管体(8)的管壁内部设有弹簧钢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加强型双套囊气管导管,其技术方案是由导管、下套囊、上套囊、第一充气管、第一充气阀、第一指示球囊、接头、钢丝管体、第二充气管、第二指示球囊、第二充气阀组成,导管的前端设置下套囊、上套囊,导管的末端依次连接钢丝管体和接头,所述的下套囊对应连接第一充气管、第一指示球囊和第一充气阀,所述的上套囊对应连接第二充气管、第二指示球囊和第二充气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涉及一种可交替充、放气,可缩短气管粘膜局部受压时间,有利于气管粘膜血运改善,减轻套囊压迫的气管环处粘膜纤毛损害,减少气管内插管人工机械通气时呼吸道并发症。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1978299SQ20112004713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1日
发明者刘秀娟, 崔华庆 申请人:刘秀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