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643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瓶的进气装置,具体讲是一种人们在输液时,插在输液瓶上的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临床上,医护人员经常需要使用输液器对患者进行输液,输液器上一般设有进气管,能使空气进入到输液瓶内保持输液瓶内外的气压一致,从而使医护人员能够顺利地把输液瓶内的药液滴注到患者体内,但是,这种输液方式容易使空气中的病菌通过药液进入到患者体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一种输液进排气装置,该装置可以向输液瓶内通入洁净气体并通过进排气装置上的排气针把多余的气体排到空气中来保持输液瓶内外的压力平衡。但是,目前使用的输液进排气装置上的排气针的长度是固定的,通用性比较差,因此使用不同容量大小的输液瓶时就要选择适当长度的针才能够使用,排气针长了,不能对输液瓶输气,排气针短了,药液会从排气针孔流出。另外,当通入臭氧气体的时候,医护人员不能对多余的臭氧气体进行回收降解,从而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但通用性强,适用于不同容量大小的输液瓶的输液进排气,而且还可以对臭氧等气体进行回收降解的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包括手柄、空心的第一排气针、排气针座、上盖以及与上盖连接的管状的进气针,上盖连接在手柄的上端,排气针座位于手柄内且连接在上盖的下端,排气针座与上盖之间形成空腔,排气针座下端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与空腔相通,进气针与空腔相通,其中,第一排气针位于手柄内,第一排气针上部穿过排气针座插在进气针内且可在进气针内轴向移动,第一排气针与排气针座之间设有密封垫圈,第一排气针上部设有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针下端通过第一气管接头与排气硬管连接相通,排气硬管与用于与气体回收装置连接的排气软管连接相通。[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其中,第一气管接头上设有挡块,挡块挡在手柄底面内壁上,第一排气针的尖部在未使用状态下高于进气针。[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其中,排气硬管内设有空心的第二排气针,第二排气针通过其上端设有的第二排气孔与排气硬管相通,第二排气针下端与第二气管接头连接且与排气软管相通。[0007]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排气针可在进气针内轴向移动,因此,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输液瓶的大小来调整第一排气针移动的距离,使第一排气针上的第一排气孔位于输液瓶内的液面以上, 从而可以适用于不同容量大小的输液瓶,通用性比较强,另外由于排气硬管与用于与气体回收装置连接的排气软管连接相通,因此可以通过气体回收装置对输液瓶内多余的气体进行回收,防止臭氧等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0008]第二排气针的设置可以在第一排气针插入到输液瓶内,第一排气针上的第一排气孔移动到输液瓶内的液面以上的过程中,进入到第一排气针内的少量药液会流入到排气硬管内,其液面会低于第二排气针上的第二排气孔,从而使这些药液不能通过第二排气针进入到气体回收装置内,起到了阻碍药液进入到气体回收装置内的作用。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001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插在输液瓶上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作进一步说明[0012]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
中,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包括手柄13、空心的第一排气针4、排气针座14、上盖16以及与上盖16连接的管状的进气针2,上盖16连接在手柄13的上端,排气针座14位于手柄13内且连接在上盖16的下端,排气针座14与上盖16之间形成空腔15,排气针座14下端连接有进气管8,进气管8 与空腔15相通,进气针2与空腔15相通,第一排气针4位于手柄13内,第一排气针4上部穿过排气针座14插在进气针2内且可在进气针2内轴向移动,第一排气针4与排气针座14 之间设有密封垫圈3,第一排气针4上部设有第一排气孔1,第一排气针4下端通过第一气管接头5与排气硬管6连接相通,排气硬管6通过第二气管接头10与用于与气体回收装置 (图中未示出)连接的排气软管9连接,排气硬管6内设有空心的第二排气针7,第二排气针7通过其上端设有的第二排气孔11与排气硬管6相通,第二排气针7下端与第二气管接头10连接且与排气软管9相通,由进气管8、空腔15和进气针2与第一排气针4的间隙形成进气通道,由第一排气孔1、第一排气针4、第一气管接头5、排气硬管6、第二排气孔11、第二排气针7和排气软管9形成排气通道,第一气管接头5上设有挡块12,未使用时,挡块12 挡在手柄13底面的内壁上,第一排气针4的尖部18在未使用状态下高于进气针2,进气针 2顶部插有排气针保护套17,使用时可将其拿掉。[0013]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的使用方法是将进气针2完全插入到输液瓶19内,然后推动第二气管接头10带动第一排气针4向上运动,使第一排气针4上的第一排气孔1位于液面以上,这时通过排气软管9与气体回收装置连接,进气管8与气源连接对输液瓶19通入气体,瓶内多余的气体会通过排气通道进入到气体回收装置内。[0014]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包括手柄(13)、空心的第一排气针、排气针座(14)、上盖(16)以及与上盖(16)连接的管状的进气针O),所述上盖(16)连接在手柄(1 的上端,所述排气针座(14)位于手柄(1 内且连接在上盖(16)的下端,所述排气针座(14)与上盖(16)之间形成空腔(15),所述排气针座(14)下端连接有进气管(8),所述进气管(8)与空腔(15)相通,所述进气针(2)与空腔(15)相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针⑷位于手柄(13)内,所述第一排气针⑷上部穿过排气针座(14)插在进气针(2) 内且可在进气针O)内轴向移动,所述第一排气针(4)与排气针座(14)之间设有密封垫圈(3),所述第一排气针(4)上部设有第一排气孔(1),所述第一排气针(4)下端通过第一气管接头(5)与排气硬管(6)连接相通,所述排气硬管(6)与用于与气体回收装置连接的排气软管(9)连接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管接头( 上设有挡块(12),所述挡块(1 挡在手柄(1 底面内壁上,所述第一排气针(4)的尖部(18)在未使用状态下高于进气针(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硬管(6)内设有空心的第二排气针(7),所述第二排气针(7)通过其上端设有的第二排气孔(11)与排气硬管(6)相通,所述第二排气针(7)下端与第二气管接头(10)连接且与排气软管(9)相通。
专利摘要一种一次性使用输液进排气平衡装置,包括手柄、空心的第一排气针、排气针座、上盖以及与上盖连接的管状的进气针,上盖连接在手柄的上端,排气针座位于手柄内且连接在上盖的下端,排气针座与上盖之间形成空腔,排气针座下端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与空腔相通,进气针与空腔相通,其中,第一排气针位于手柄内,第一排气针上部穿过排气针座插在进气针内且可在进气针内轴向移动,第一排气针与排气针座之间设有密封垫圈,第一排气针上部设有第一排气孔,第一排气针下端通过第一气管接头与排气硬管连接相通,排气硬管与用于与气体回收装置连接的排气软管连接相通。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适用于各种大小输液瓶的输液进排气,并可以回收气体。
文档编号A61M5/14GK202270219SQ20112035121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9日
发明者岳泉, 汤海 申请人:南京瀚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