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49404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肝病大国,据近期统计,单单乙肝携带者便超过I. 3亿,每年新发肝炎患者10万例。病毒性肝炎,当属中医学“黄疸”、“胁痛”的范畴,当代名老中医对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肝肾阴虚4个证型的认同度较高。临床慢性乙型肝炎以肝郁脾虚最为常见,疾病初期若治疗不当,病情往往会进一步发展,部分病例会进展为肝硬化。肝郁脾虚的特点有三一是出现早,二是持续时间较长,不少患者整个病程中都存在着肝郁脾虚的病理机转,三是发生极为广泛,临床所见,几乎所有病例都出现过肝郁脾虚的证候。慢性乙型肝炎现代医学多主张抗病毒治疗,但是近几年的抗病毒治疗却发现有很多问题,尤其是病毒变异和耐药问题难以解决,同时也有很多患者缺乏抗病毒治疗条件。而 中医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尤其在改善症状和恢复肝功能方面疗效显著,且副作用较小。中医药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是疫毒侵袭肝脏,导致肝脏气血瘀滞,脉络瘀阻,疏泄失职进而影响脾脏功能,出现脾失运化的症状。临床多见胸胁胀痛、口苦,烦满、腹胀便溏、神疲肢倦、精神抑郁、胸闷太息、性情急躁等。肝郁脾虚是慢性乙肝的重要病机,其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发生广泛,临床极为常见,几乎所有的病理都出现了肝郁脾虚的症候,有的贯穿病程始终。治疗慢性乙型肝宜疏肝解郁,清利湿热,健脾益气,理气活血以调节脏腑气血功能,同时佐以清利湿热以祛邪。因此,针对肝郁脾虚的中医理论进行合理配伍的新的中药组合物制剂,能充分发挥中药复方制剂的综合调理作用,达到对慢性肝炎标本兼治的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赤芍100-140份延胡索50-70份茯苓50-70份柴胡50-70份牡蛎50-70份陈皮50-70份焦山楂50_70份丹参100-140份白术50-70份猪苓50-70份枳壳50_70份牡丹皮50_70份焦麦芽50-70份。优选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赤芍124份延胡索63份茯苓63份柴胡63份牡蛎63份陈皮63份焦山楂63份丹参124份白术63份猪苓63份积壳63份牡丹皮63份焦麦芽63份。所述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为颗粒剂、胶囊剂、汤剂或口服液等医学上可接受的剂型。例如可以制成中药中普遍的剂型汤剂进行服用,即将各味原料药用水煎煮后制成汤剂直接服用。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按重量份数称取原料药赤芍、延胡索、茯苓、柴胡、牡蛎、陈皮、焦山楂、丹参、白术、猪苓、枳壳、牡丹皮、焦麦芽;(2)将称取的原料药放入水中煮提2-3次,将得到的煮提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至密度为I. 2-1. 3g/mL(80°C ),得稠浸膏;(3)取所述稠浸膏,与糖粉、环糊精以重量配比为稠浸膏糖粉环糊精=1:2: O. 5混合,搅匀,再加入乙醇制成颗粒状,然后经干燥、混匀,之后分装,制得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在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中各味原料药的功能和成分简单介绍如 下。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赤芍具有保肝作用,静注可使大鼠肝萎缩程度明显减轻,降低转氨酶;可明显保护肝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损伤,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细胞浸润。赤芍可改善肝炎后肝纤维化,促进肝纤维组织重吸收。其保肝和抗纤维化的机制与改善肝内微循环,降低门静脉压,提高血浆纤维联接蛋白水平等有关。主要含芍药苷类和丹皮酚类成分。延胡索味辛,温,无毒。入心、肺、脾、胃四经。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用于脾胃气结滞不散,心腹痛,下气消食,月经不调,产后血晕,跌打损伤。含有生物碱20种,主要有延胡索甲素、乙素、丙素、丁素、庚素、辛素、壬素、寅素、丑素、子素等。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含茯苓聚糖,并含茯苓酸、蛋白质、脂肪、卵磷、胆碱、组氨酸、麦角甾醇等。柴胡其性味苦,微寒,归肝胆实经,有躯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主治风热感冒、百日咳、肝郁肋痛、风疹、疮毒疖肿。现代药学分析,柴胡含柴胡皂苷a、C、d及挥发油。柴胡具有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肝纤维化作用,可以防止肝损伤,促进肝脏中脂质代谢。还可抑制人肝癌细胞的生长,对抗人肝细胞癌。牡蛎其性咸,微寒。归肝、胆、肾经。牡蛎的功效主要有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属平肝息风药,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主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用于治疗阴虚阳亢,头目眩晕,烦躁不安,耳鸣者,常与龙骨、龟甲、白芍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牡蛎具有强肝解毒功能,牡蛎的肝糖元存在与储藏能量的肝脏与肌肉中,与细胞的分裂、再生、红血球的活性化关系密切,可以提高肝功能,恢复疲劳,增强体力。在牡蛎中所含有的牛磺酸可以促进胆汁分泌,排除堆积在肝脏中的中性脂肪,提高肝脏的解毒作用。牡蛎还含有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铜、铁、锌、锰、锶、铬等微量元素及多种氨基酸。陈皮性苦,温。归脾、肺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主治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含川陈皮素、橙皮苷,新橙皮苷、橙皮素、对羟福林、黄酮化合物等。
焦山楂性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消食化积,止泻,散瘀行滞。既入脾胃善消食化积,治各种食积停滞,尤为消油腻肉积之要药;又入肝经血分,而活血化瘀,用于产后瘀滞腹痛、经闭、痛经及瘀滞胸胁作痛;炒焦长于酸敛止泻,用治食积泻痢腹痛。含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皂苷、鞣质、游离酸、脂肪酸、维生素C、无机盐、红色素等。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丹参具有保肝和改善肝微循环,用于肝郁胁痛,如胆囊炎、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可与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鳖甲、牡蛎、赤芍、青皮、陈皮等同用。丹参含丹参酮、隐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成分。白术苦甘,温,入脾、胃经。能养血疏肝、补中益气、健脾利湿化痰,止泻。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含挥发油,油中主要苍术酮、苍术醇、苍术醚、杜松脑、苍术内脂、果糖、葡糖、白术多糖、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A类成分。猪苓味甘、淡、平、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治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含猪苓葡聚糖I、留类化合物、游离及结合型生物素、粗蛋白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猪苓多糖能减轻D-半乳糖胺、CC14对小鼠肝脏损伤,表现为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下降,防止肝6-磷酸葡萄糖磷酸酶和结合磷酸酯活力降低。枳壳甘、酸,平。归脾经。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含橙皮甙、川陈皮素、那可汀、N-甲基酪胺等。牡丹皮味辛,寒。入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和血,消瘀。含牡丹酚、牡丹酚苷、牡丹酚原苷、蔗糖、葡萄糖等。焦麦芽含a及淀粉酶,催化酶,麦芽糖及大麦芽碱、腺嘌呤、胆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D、Ε,细胞色素C等。在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壳行气宽中除胀,二者共为君药;赤芍、延胡索、丹参、牡丹皮活血化瘀,茯苓、白术、陈皮健脾燥湿,猪苓清利湿热,牡蛎平肝潜阳,九药共为臣药;焦山楂、焦麦芽消食和胃,为佐使药。以上各味原料药经合理配方,共奏良效,具有疏肝理气,清利湿热,活血化瘀药作用,可有效改善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的胁肋胀痛,口苦,烦满,脘腹胀痛等症状。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以下优点I.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是纯中药制剂,对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肝肾阴虚4个证型都有治疗作用。同时按照传统中医辩证理论,除了清肝化湿,行气化瘀等攻邪之外,也注重补脾益肾、匡扶正气,在改善症状和恢复肝功能方面疗效显著。2.未加任何化学药物,长期服用几无毒副作用。3.本发明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为方便患者携带和服用,可制成胶囊剂或颗粒剂,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4.本发明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合理、疗效可靠,可用于有效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本实施例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赤芍100份延胡索50份茯苓50份柴胡50份牡蛎70份陈皮70份焦山楂70份丹参100份白术50份猪苓50份枳壳70份牡丹皮50份焦麦芽50份。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为汤剂,其制备方法为常规汤剂剂型的制备方法。实施例2本实施例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赤芍140份延胡索70份茯苓70份柴胡70份牡蛎50份陈皮50份焦山楂50份丹参140份白术70份猪苓70份枳壳50份牡丹皮70份焦麦芽70份。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为(I)按以上重量份数称取原料药赤芍、延胡索、茯苓、柴胡、牡蛎、陈皮、焦山楂、丹参、白术、猪苓、枳壳、牡丹皮、焦麦芽;(2)将称取的原料药放入水中煮提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I小时,将得到的煮提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至密度为I. 2g/mL(80°C ),得稠浸膏;(3)取稠浸膏与糖粉、环糊精以重量配比为稠浸膏糖粉环糊精=1:2: O. 5混合,搅匀,再加入适量乙醇制成颗粒状,然后经干燥、混匀、分装入包装袋,制得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的规格为20g/包,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20g ;温开水冲服。实施例3本实施例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赤芍124份延胡索63份茯苓63份柴胡63份牡蛎63份陈皮63份焦山楂63份丹参124份白术63份猪苓63份积壳63份牡丹皮63份焦麦芽63份。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为(I)按以上重量份数称取原料药赤芍、延胡索、茯苓、柴胡、牡蛎、陈皮、焦山楂、丹参、白术、猪苓、枳壳、牡丹皮、焦麦芽;(2)将称取的原料药放入水中煮提3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2小时,第三次I小时,将得到的煮提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至密度为I. 3g/mL(80°C ),得稠浸膏;(3)取稠浸膏与糖粉、环糊精以重量配比为稠浸膏糖粉环糊精=1:2: O. 5混合,制成软材,过筛制粒并于60°C干燥,整粒后得到颗粒,分装O号空胶囊即得本实施例的中药组合物。规格O. 5g/粒,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4粒。试验例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的临床疗效观察为表明实施例3提供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的治疗效果,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了有效性试验,临床试验结果如下
I.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200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学标准,年龄18 55岁,HBsAg阳性至少6个月以上,HBeAg阳性,HBVDNA定量> IO3拷贝/mL,ALT彡I. 5倍正常上限(ULN),排除6个月内使用过干扰素、阿德福韦酯及拉米夫定治疗。中医诊断标准按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为依据。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为主症,符合中医肝郁脾虚证型,未经过西医抗病毒治疗的无黄疸患者,并排除HCV HDV HIV等其他病毒感染及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主症①胁肋胀痛;②腹胀,午后为甚便溏。次症①抑郁烦闷;②身倦乏力;③舌淡有齿痕、脉沉弦;④口淡乏味。具备主症①、②、③者;或具备主症 ①及次证3项者;或具备主症②、③及次症2项,①必备者皆可诊断为本证。2.分组所选病例共100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34. 8±11.5)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9.4 + 8. 5)岁。3.研究方法治疗组口服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一日三次,一次4粒,饭前服用。对照组口服拉米夫定(LAM),100mg,每天I次。疗程均为6个月,共治2疗程,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观察指标1.症状及体征对患者面色晦暗、身目发黄、两目干涩、头晕耳鸣、口苦口干、恶心呕吐等32个症状、体征的证候积分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及3个月后随访分别进行评定。2.理化指标包括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3.安全性观测生命体征如血压、呼吸等(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治疗前后);心电图、电解质、肾功能(治疗前后);不良事件(随时详细记录)O4.疗效判定标准(I)理化指标参照2005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疗效判定标准。生化学应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恢复至正常(40U/L);病毒学应答血清HBV-DNA检测不到(PCR法,< 1.0X103拷贝/mL);血清学应答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或HBeAg血清学转换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转阴或HBsAg血清学转换。(2)证候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证候疗效判定的标准。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 %。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5.研究结果(I)ALT 复常率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LT复常率见表I所示,结果表明,在治疗6个月时、治疗12个月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两组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I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复常率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赤芍100-140份延胡索50-70份茯苓50-70份柴胡50-70份 牡蛎50-70份陈皮50-70份焦山楂50-70份丹参100-140份 白术50-70份猪苓50-70份枳壳50-70份牡丹皮50-70份 焦麦芽50-7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 赤芍124份延胡索63份茯苓63份柴胡63份牡蛎63份 陈皮63份焦山楂63份丹参124份白术63份猪苓63份 枳壳63份牡丹皮63份焦麦芽63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为颗粒剂、胶囊剂、汤剂或口服液。
4.一种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称取原料药赤芍、延胡索、茯苓、柴胡、牡蛎、陈皮、焦山楂、丹参、白术、猪苓、枳壳、牡丹皮、焦麦芽; (2)将称取的原料药放入水中煮提2-3次,将得到的煮提液合并,过滤,滤液浓缩至密度为I. 2-1. 3g/mL,得稠浸膏; (3)取所述稠浸膏,与糖粉、环糊精以重量配比为稠浸膏糖粉环糊精=1:2: 0.5混合,搅匀,再加入乙醇制成颗粒状,然后经干燥、混匀、分装,制得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药制成赤芍100-140份、延胡索50-70份、茯苓50-70份、柴胡50-70份、牡蛎50-70份、陈皮50-70份、焦山楂50-70份、丹参100-140份、白术50-70份、猪苓50-70份、枳壳50-70份、牡丹皮50-70份、焦麦芽50-70份。本发明的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配方合理、疗效可靠,可用于有效治疗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具有治疗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P1/16GK102671056SQ20121000465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张伟民, 李三强, 李瑞芳, 王学廷, 王建刚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