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252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穿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血用的穿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连续且重复地利用上膛与击发刺针以刺穿人体皮肤并使血液流出,以便收集血液样本的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医疗程序中常需要用到约5 50 μ I的极少量的血液样本。通常此种样本可借由穿刺或针刺方式刺破手指一选定部位的皮肤以采集I或2滴的血液而取得。随着自我监控血糖等在家检验的普及,需要对此提供一种能让需要检验的人可以简便安全地执行的程序。目前被使用的穿刺装置通常具有一坚硬的主体及一经无菌处理并从一端突伸出的穿刺元件,例如,刺针。该穿刺装置可用于刺穿皮肤,并借此从刺破的伤口采集血液样本。再将该血液样本送到 测试装置或收集装置。由于指尖放血效果佳,因此也是最常用于采血的部位。然而,也可以从耳垂、手臂等其他部位采集血液样本。为了减少以刺针穿刺皮肤引起的焦虑感并确保可重复进行穿刺的结果,目前已开发许多搭载弹簧的穿刺装置。如ΕΡ2050393号专利案所述,现有的一种装置在使用时需要用户以手动操作的方式使一杆体或类似的结构元件缩回以借此拉紧弹簧而将该刺针上膛。接着,可借由按压按钮触发击发装置而使该刺针从上膛位置被释放。利用这些装置进行穿刺前,必须借由使用者执行各种不同的手动操作,例如,拉紧弹簧与击发。然而,对于小型穿刺装置,由于其用于操作的各元件也是小尺寸,操作使用上相当不便。如ΕΡ0668049号专利案所述,只要相对一本体对该针刺装置进行按压,就能使该针刺装置的驱动弹簧被拉紧。虽然前述针刺装置的设计可减少不小心扎伤人的风险,但使用者仍然需要手动击发刺针并执行一系列且连串的特定手动操作。目前也已开发有另一种可自动击发的针刺装置,如US4,577,630号专利案所公开的针刺装置包括一可手动操作而张紧的弹簧。可借由相对一本体部分将该针刺装置向下按压,启动一机械扳动机制(mechanical trigger mechanism)而触发刺针的击发动作。此外,已知单次使用(single-use)的穿刺装置也可以借由在该本体上使该装置进行每一次的单一下压动作而拉紧弹簧与击发。例如,EP1247489号专利案所公开的血液样本采集装置具有一可滑动地安装在一筒状壳体内的套管,一个具有一刺穿尖端且可移动地配置在该套管与壳体之间的活塞。该套管具一直接朝内设置并可与该活塞形成相牵制的连接状态的可弯折断裂(breakable)的翼部,借由对抗驱动弹簧的作用力而将该套管按压至该壳体内可使该装置形成上膛状态,并能在一特定点将该翼部弯折断裂并释放该活塞。此外,如EP1755456号专利案所述的一种接触致动的穿刺装置。该穿刺装置具有一壳体及具有一针刺元件的穿刺结构。该穿刺结构配置在壳体内并适合在一固定或预启动位置之间移动。该穿刺装置包含配置在该壳体并恒将该穿刺结构推向击发位置的驱动弹簧,及用于对抗驱动弹簧的弹性推力并使该穿刺结构固定在该缩回位置的定位器。该定位器具有一与该穿刺结构相牵制啮合的轴杆。在该壳体内的一致动器使该轴杆枢转,借此使该穿刺结构向壳体的后端移动到至少该驱动弹簧部分被压缩,并使该轴杆自与该穿刺结构相牵制啮合的状态释放。尽管如此,该穿刺装置只能使用一次且在单一次击发(single use)操作后必须丢弃。虽然在医院等专业的医疗场所,由于每个患者都必须使用新的装置进行针刺采血,此种装置会很有用,但对于需要重复穿刺操作的患者而言,此种装置则不实用。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随时且随身携带好几支此种装置供使用。预先 张紧且可供单次使用(single use)的穿刺装置也是现有产品。如W02008/009985、W02010/098531或EP 1204372等专利案皆公开了具有预先张紧的弹簧的
皮肤穿刺装置。然而,前述装置皆需手动击发(manual firing)且在穿刺使用后皆需丢弃。因此,目前仍有开发一种可避开现有穿刺装置的缺点而可借由单一次相对该本体部分的向下按压动作就可以重复地进行上膛与击发的穿刺装置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并重复地(constantly and repeatedly)进行上膛与击发动作的穿刺装置。本发明穿刺装置,适合搭配一支刺针在一个采血部位使用,该刺针具有一个穿刺部。该穿刺装置包含一个壳体单元、一个相对该壳体单元滑动的帽盖、一个位于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之间的支撑件、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单元之间的第一偏压元件,及一个设置于该帽盖与该支撑件之间的连动组合体。该壳体单元包括一个主壳体,及一个形成在该主壳体内的定位部,该主壳体具有一个邻近该米血部位的近端壳部,及一个与该近端壳部反向的远端壳部。其中,该主壳体大致上呈现出此穿刺装置的整体造型,且主壳体的截面可为任何形状,例如,圆形、矩形或多边形等截面。该帽盖自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的近端壳部向外突伸并终止于一个开口,且能相对该主壳体在一个起始位置(initial position)与一个缩回位置(retracted position)之间滑动。该起始位置与缩回位置对应于帽盖相对于该主壳体的前、后两端,借此可界定一个预定穿刺深度,作为带动该支撑件相对壳体单元移动的作用位置。该支撑件适合供该刺针安装定位,且位于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的定位部之间,并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在一个使该刺针的穿刺部通过该帽盖的开口向外伸出的穿刺位置(pricking position),及一个使该刺针容置在该主壳体内的触发位置(triggerposition)之间轴向滑动,并且避免在非轴向的其他任意位置移动。该第一偏压元件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单元的定位部之间,且能随着支撑件相对该壳体单元的移动,而用于提供一个弹性作用力。该连动组合体包括一个受该帽盖连动的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个对应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支撑件上的第二连接部,且于该帽盖位于该起始位置时,该第二连接部受该第一连接部限位,而使该支撑件位于一个介于该穿刺位置与该触发位置之间的预备位置(pre-actuated position),于该帽盖位移到该缩回位置时,连动该第一连接部推抵该第二连接部位移而令该第二连接部脱离第一连接部的限位,并使该支撑件位移到该触发位置进而通过该第一偏压元件的偏压作用力向外击发到该穿刺位置。较佳地,该连动组合体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第一连接部。其中,在搭配多个第一连接部的情形下,穿刺深度的选择也不会受影响。其中,该预备位置到该触发位置的距离大于该预备位置到该穿刺位置的距离,在预备位置至触发位置的移动过程中,第一偏差元件被挤压压缩而产生一个偏压弹性作用力,以提供击发至穿刺位置的能力。较佳的,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为任何互相推抵连接的结构型式,并不拘限其连接的类型。较佳的,该穿刺装置更包括一个第二偏压元件,其抵接在该支撑件与该第一连接部之间,提供将该支撑件推回至该预备位置的弹性作用力,以便使用者再按压作动。较佳的,该穿刺装置还包括一个安全开关,设于该套筒单元与该壳体单元之间,利用按压结构的设计来防止该帽盖受压缩而位移至缩回位置,进而避免该支撑件执行击发穿刺的风险。较佳的,该穿刺装置还包括一个调整单元,设于该套筒单元与帽盖之间,可改变该支撑件与帽盖之间的距离,进而选择性地调整支撑件上的刺针凸出于该帽盖的开口的长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帽盖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滑动,并能连动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推抵该第二连接部的作动关系,使该支撑件能从被限位的状态转换为解除限位的状态,再配合该第一偏压元件对该支撑件的偏压作用,使该穿刺装置在操作时,只需要作按压该帽盖的单一动作就能引发该支撑件自动且依序地执行上膛与击发穿刺,借此,每完成一次按压动作,就自动完成一次上膛与击发穿刺的动作,使本发明容易操作并能够达到快速采血的使用效果。


图1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本发明穿刺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图2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帽盖位于一个缩回位置的情形;图3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壳体单元的一个主壳体的一个近端壳部与一个远端壳部相拆离的情形;图4是一个分解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壳体单元内部安装一个套筒单元、一个连动组合体、一个支撑件、一个承载元件、一个第一偏压元件及一个第二偏压元件的情形;图5是一个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帽盖相对该壳体单元位于一个起始位置,且该支撑件位于一个预备位置的情形;图6是一个剖面示意图, 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帽盖相对该壳体单元位于该缩回位置,且该支撑件被推向一个触发位置的情形;
图7是一个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帽盖相对该壳体单元位于该缩回位置,且该支撑件与一支刺针位于一个穿刺部突伸出一个开口的穿刺位置的情形;图8是一个局部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连动组合体的一个第一连接部、一个第二连接部与该壳体单元的一个凸轮面间相互推抵的情形;图9是一个局部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安全开关的一个按钮、一个可挠性枢接杆与该近端壳部的一个抵靠面的配置情形;图10是在一个与图5垂直的方向上所取的一个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近端壳部与远端壳部借由该承载元件组合定位的情形;图11是一个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近端壳部拆离后该第一连接部被稍微外推而限制该支撑 件朝远离该近端壳部的方向移动的情形;图12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用于限制该支撑件产生轴向位移的结构设计;图13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套筒单元的一个抵接螺帽与一个套筒主体呈一体连接的情形;图14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调整单元分别配置在该套筒单元的抵接螺帽与该帽盖的情形;图15是一个立体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调整单元在该帽盖内部形成一个定位部的情形;图16是一个类似于图7的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借由该调整单元调整该帽盖与该抵接螺帽的相对位置而使该刺针的穿刺部突伸出该开口的长度改变的情形;图17是一个不同视角的局部分解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头端元件与近端壳部相对应组合的情形。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图3与图5,本发明穿刺装置2,适合搭配一支刺针10在一个采血部位101使用,该刺针10具有一个穿刺部11。该穿刺装置2包含一个壳体单元3、一个相对该壳体单元3滑动的帽盖4、一个设置在该帽盖4与该壳体单元3之间且适合供该刺针10安装定位的支撑件5、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5与该壳体单元3之间的第一偏压元件(first biasingelement)61、一个设置于该帽盖4与该支撑件5之间的连动组合体7、一个设置在该连动组合体7与该帽盖4之间的套筒单兀8、两个相间隔地设置在该套筒单兀8与该帽盖4之间的调整单元91、一个设置在套筒单元8与该壳体单元3之间的安全开关92,及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5与该连动组合体7之间的第二偏压元件(second biasing element)6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偏压元件61与第二偏压元件62皆为弹簧型式,特别是一种螺旋弹簧(coilspring),但其弹簧型式不以此为限,也可以是其他能产生偏压作用力的相关元件,皆可为本发明设计考虑的范围。该壳体单元3包括一个围绕一条轴线I界定出一个容置空间310的主壳体31、一个设置在该主壳体31的容置空间310内的承载元件32。该主壳体31是呈长圆筒状,在本实施例中,该主壳体31的外观为一个预定造型的圆柱体设计,借此,可提供方便使用者握持与容易制造的特性。其中,该主壳体31具有一个邻近该采血部位101的近端壳部311,及一个与该近端壳部311反向的远端壳部312。该承载兀件32具有围绕该轴线I内外相间隔的一个内环壁321及一个外环壁322,该内环壁321具有一个用于供该第一偏压兀件61抵接的定位部323,该外环壁322具有两个相间隔地形成于其内部壁面的凸轮面324。其中,也可以不设置该承载元件32而直接在该主壳体31内部成型出具有该定位部323的内环壁321,及具有该凸轮面324的外环壁322。该帽盖4自该壳体单元3的主壳体31的近端壳部311向外突伸并终止于一开40,且能相对该主壳体31在一个如图1所示的起始位置(initial position)与一个如图2所示的缩回位置(retracted position)之间滑动。参阅图5、图6与图7,该支撑件5位于该帽盖4与该壳体单元3的定位部323之间,并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3的主壳体31在一个使该刺针10的穿刺部11通过该帽盖4的开40向外伸出的穿刺 位置(pricking position)(如图7所示),及一个使该刺针10容置在该主壳体31内的触发位置(triggering position)(如图6所示)之间轴向滑动。其中,该支撑件5可由该穿刺位置(pricking position)缩回到一个预备位置(pre-actuated position),使该帽盖4与该支撑件5可自动地作再按压动作。借此,当该支撑件5退回到该预备位置(pre-actuated position)时,该帽盖4可退回到该起始位置(initial position),供使用者作下一次按压动作,而可进行连续且重复的按压击发。本实施例中,当该帽盖4保持按压而位于缩回位置时,该支撑件5会被限位在该穿刺位置而无法回缩至该预备位置,因而无法作再次上膛与击发动作;借此,可以确保每次使用而按压该帽盖4时,该支撑件5可对应该帽盖4的按压完成一次的穿刺动作而不会再进行多余的穿刺动作,避免使用者或其他人蓄意的手动干扰情况,进而防止非预期性的穿刺动作产生。该第一偏压元件61设置在该支撑件5与该壳体单元3的定位部323之间,提供该支撑件5相对该壳体单元3移动的弹性作用力。本实施例中,除了该第一偏压元件61提供一个弹性作用力于该支撑件5外,也可以另外选择以弹性作用力以外的其他的作用力施加在该支撑件5上。该连动组合体7包括一个受该帽盖4连动的第一连接部71,及两个分别对应该壳体单元3的凸轮面324与该第一连接部71而相间隔地设置在该支撑件5上的第二连接部72,且于该帽盖4位于该起始位置时,所述第二连接部72受该第一连接部71限位,而使该支撑件5位于一个介于该穿刺位置与该触发位置之间的预备位置(pre-actuatedposition)(如图5所示),于该帽盖4位移到该缩回位置时,连动该第一连接部71推抵该第二连接部72位移,而使该第二连接部72脱离第一连接部71的限位,并使该支撑件5位移到该触发位置进而能够通过该第一偏压元件61的偏压作用力向外击发到该穿刺位置(pricking position)。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71为与该帽盖4相分离的独立元件,且为容置在该承载元件32内,并设置在该帽盖4与该支撑件5之间而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3滑动的套管型式元件。但也可以使该第一连接部71直接连接于该帽盖4,同样能借由其受帽盖4连动与能够相对该第二连接部72形成限位与解除限位的配置,达到与前述相同的使用功效。参阅图4、图5与图8,每一第二连接部72为一个可挠性凸轮部,并具有一个可挠曲变形的连接杆721,及设置在该连接杆721邻近该帽盖4之一端的凸轮块722。该第一连接部71具有一个本体711,及两个相间隔地形成于该本体711 —端且用于分别供所述第二连接部72对应抵接以限制该支撑件5朝向该帽盖4移动的限位面712。所述第二连接部72的凸轮块722被限位在所述限位面712与该承载元件32的凸轮面324之间,并具有与该凸轮面324互补配合的倾斜面,使其与该凸轮面324相接触时容易被推向该内环壁321方向并使该连接杆721产生偏斜变形。也就是说,当该第一连接部71受该帽盖4连动而以该限位面712推抵该第二连接部72朝远离该帽盖4的方向移动时,所述第二连接部72的凸轮块722会受所述凸轮面324作用而向内偏斜变形,形成能通过该第一连接部71的限位面712的内侧边缘的状态,借此,使该第二连接部72脱离该第一连接部71的挡抵限位,并解除该支撑件5与该第一连接部71相连动的结合关系,使该支撑件5得以沿着轴线I的方向作滑动与击发。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也可以只设置一个第二连接部72,并对应第二连接部72只在该第一连接部71的本体711形成一个限位面712,及在该壳体单元3的承载元件32只形成一个凸轮面324,同样能提供相互限位、受推抵变形而解除限位的功能。此外,也可以在该第一连接部71的本体711只形成一个环圈状的限位面712用于同时对应两个或多个第二连接部72。于该壳体单元3也可以只形成一个环圈状的凸轮面324用于同时对应所述第一连接部72。或者,也可以形成两个或多个分别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部72的凸轮面324。其设计原则为使所述第二连接部72能同时受该第一连接部71限位及受凸轮面324对应推抵。参阅图4与图10,在本实施例中,该壳体单元3的主壳体31的近端壳部311与远端壳部312较佳是设计为能够相拆离与相接合的型式,以方便在该主壳体31内部安装其他元件。其中,该近端壳部311与远端壳部312借由分别与该承载元件32相扣接而组合在一起,为达到扣接组合的目的,在该承载元件32的外表面形成有多个间隔且对应该近端壳部311的内壁面凸设的第一卡块部325,及多个相间隔且对应该远端壳部312的内壁面凸设的第二卡块部326。该近端壳部311的内壁面则形成可供所述第一卡块部325扣合定位的阶部314,该远端壳部312的内壁面亦形成可供所述第二卡块部326卡合定位的槽部315。组合完成时,该支撑件5、第一偏压元件61与该第一连接部71是被安装设置在该主壳体31的远端壳部312,该帽盖4则设置于该主壳体31的近端壳部311。除了能够利用该承载元件32提供方便该近端壳部311与该远端壳部312组合的功用外,还可直接在该承载元件32的结构体上设置方便其他元件安装的安装表面与导引表面,以增进该穿刺装置2组合安装的便利性。参阅图7、图13与图14,该套筒单元8是设置在该帽盖4与该连动组合体7的第一连接部71之间,其抵接于该第一连接部71并受该帽盖4连动而能相对该壳体单元3在其内部作轴向滑动,该套筒单元8可供该支撑件5容置其中,并且支撑件5可沿着轴线I在该套筒单元8内作相对滑动,该套筒单元8包括反向设置的一个邻近该帽盖4的抵接螺帽81,及一个远离该帽盖4且受该抵接螺帽81连动的套筒主体82。在本实施例中,该抵接螺帽81与该套筒主体82为一体连接, 然而其连接型式不以此为限,该抵接螺帽81与该套筒主体82也可以是两个相互抵接或相对接而可分开的独立元件,仍可借由连接结构的设计使该套筒主体82能够间接受到连动而达到相同的作动结果。该抵接螺帽81能与该帽盖4相对移动,并具有一个用于挡抵及限制该刺针10轴向移动范围的抵接面811,及一个形成于该抵接面811且与该帽盖4的开口 40呈共轴设置的贯通口 812,借此,使该刺针10的穿刺部11能通过该贯通口 812与该开口 40向外突伸。借由沿该抵接螺帽81移动该帽盖4能够改变该抵接面811与该帽盖4的开口 40之间的距离,借此,可调整及该刺针10的穿刺部11伸出该帽盖4的开口 40的长度,进而限制出针长度。参阅图13、图14与图15,所述调整单元91等间隔地设置在该套筒单元8的抵接螺帽81与该帽盖4之间,每一个调整单元91包括一设置在该抵接螺帽81的一个外表面的凸轮块911、一个沿该帽盖4表面倾斜延伸且贯穿该帽盖4用于供该凸轮块911穿置的导槽912、一个与该导槽912相错开地形成在该帽盖4的一内表面的定位部913,及一个对应该定位部913形成于该抵接螺帽81的外表面的棘齿部914,该定位部913具有多个围绕该抵接螺帽81连续凹设形成于该内表面且用于分别供该棘齿部914卡合定位的条状凹槽915,通过转动该帽盖4使该凸轮块911沿该导槽912移动,并连动该定位部913的其中一个条状凹槽915与该棘齿部914形成卡合,就能调整该抵接螺帽81的抵接面811与该帽盖4的开口 40之间的距离, 并借由该棘齿部914与条状凹槽915相卡合的结构,使该抵接螺帽81与该帽盖4能于相对调整后获得定位。其中,为了方便相对该抵接螺帽81转动该帽盖4,使该抵接螺帽81的抵接面811与该帽盖4的开口 40间的距离确实改变,该套筒单元8的外表面与该壳体单元3的内壁面还分别形成限位结构,以使该套筒单元8只能沿该壳体单元3轴向移动而无法相对该壳体单元3转动。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稳定的调整效果而设置两个调整单元91,但是,也可以只设置一个调整单元91,仍能提供改变该帽盖4的开口 40与该抵接螺帽81的抵接面811之间的距离的调整功能。其中,该凸轮块911与该导槽912皆相对于该轴线I呈倾斜设置,且该凸轮块911与该导槽912的倾斜程度相同,以使该凸轮块911能稳定而顺畅地沿该导槽912滑动。参见图1、图14与图15,较佳地,该壳体单元3还包括一个围绕该帽盖4设置在该主壳体31的近端壳部311的头端元件33,且每一个调整单元91还包括一个贯穿该头端元件33的视窗口 916,及多个相间隔地设置在该帽盖4的外表面且能经由转动该帽盖4而分别被对应到该视窗口 916的指标部917,所述指标部917分别与该棘齿部914卡合于该定位部913的条状凹槽915的位置相对应,并用以指示该刺针10的穿刺部11在该穿刺位置时伸出该帽盖4的开口 40的长度。所述指标部917可以是方便区别该穿刺元件11的出针长度或穿透深度的图示标记或数字符号。本实施例是使用数字符号作为该指标部917。参阅图7、图10与图14所示,当该凸轮块911位于该导槽912较接近采血部位的一端时,将使数字为“7”的指标部917对齐该视窗口 916,且该棘齿部914卡合在该定位部913最外侧的一个条状凹槽915内,该抵接螺帽81的抵接面811与该帽盖4的开口 40之间处于最接近的位置,当该支撑件5位于该穿刺位置时,该刺针10的穿刺部11突伸长度达到最长,并能在使用时提供最深的穿刺深度。相反地,当转动该帽盖4,而在该视窗口 916出现数字为“I”的指标部917时,该抵接螺帽81的抵接面811与该帽盖4的开口 40处于相距最远的位置,当该支撑件5位于穿刺位置时,该刺针10的穿刺部11突伸出的长度最短,如图16所示,为该帽盖4相对该抵接螺帽81转动而使该开口 40与该抵接面811之间的距离增大,由于该刺针10受该抵接面811挡抵,使该穿刺部11突伸出该开口 40的长度减小。因此,利用该调整单元91,使该穿刺装置2在使用时,能够依被采血者的情况,借由转动该帽盖4调整该抵接螺帽81与该帽盖4的相对位置使代表所选择的出针长度的指标部917出现在该视窗口 916,就能使该穿刺部11于该穿刺位置时伸出该帽盖4的开口 40的长度或穿刺深度符合需求,能提供更弹性且方便的使用效果。参阅图4、图5、图9与图17,该安全开关92设置在该壳体单元3的头端元件33与该套筒单元8的套筒主体82之间,用于防止该帽盖4因不小心碰触而相对该主壳体31自该起始位置位移到该缩回位置,并引发该穿刺部11被击发出该开口 40的结果。该安全开关92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套筒主体82且受挡抵于该壳体单元3的近端壳部311邻近该采血部位101的一端面313的可挠性枢接杆921、一个设置于该头端元件33并对应该可挠性枢接杆921设置的按钮922,及一个连接在该近端壳部311且位于该可挠性枢接杆921与该按钮922之间的可挠性从动部923。该按钮922与该头端元件33呈一体连接,该可挠性从动部923于受到该按钮922压抵时会挠曲变形而推抵于该可挠性枢接杆921。该可挠性枢接杆921具有一游离端,且在其游离端形成一向外凸设的受压凸块924,该可挠性从动部923则具有一对应该受压凸块924并向内凸设的按压凸块925。因此,经由按压该按钮922将连动该可挠性从动部923向内偏斜变形,并以其按压凸块925推抵于该可挠性枢接杆921的受压凸块924上,以使该可挠性枢接杆921向内偏斜变形而脱离该近端壳部311的端面313的挡抵限位。借此,当未按压该按钮922时,该套筒主体82被挡抵于该近端壳部311的端面313,并使该帽盖4无法被压向该缩回位置,可避免不小心碰触该帽盖4引发该支撑件5受连动进而导致该穿刺部11被击发出该开口 40的情形,要使用时,只需按压住该按钮922,就能解除该帽盖4被锁定在该起始位置的状态,并能借由相对该采血部位101 (见图7)按压该帽盖4连动该支撑件5自该预备位置位移到该触发位置进而受该第一偏压元件61作用而带动该穿刺部11击发到该穿刺位置进行穿刺采血。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穿刺装置2是设计为能够选择并调整该穿刺部11的出针长度的型式并对应此调整功能而设置该抵接螺帽81,但也可以依应用需求制造只提供固定出针长度而不需调整出针长度的穿刺装置2,此时,也可以不设置该套筒单元8,并将安全开关92改为设置在该帽盖4与该壳体单兀3之间,使该可挠性枢接杆921以受到该近端壳部311的端面313挡抵限位的配置方式直接连接于该帽盖4上,同样可借此达到防止该帽盖4因不小心碰触而位移到该缩回位置并引发该穿刺部11被击发的结果,且借由按压该按钮922就能解除限位关系而能用于穿刺采血。参阅图10、图11与图12,该第二偏压元件62抵接在该支撑件5与该连动组合体7的第一连接部71之间,并于该支撑件5被击发到该穿刺位置时受挤压而产生一个将该支撑件5推回该预备位置的偏压作用力。借此,使该刺针10完成穿刺动作会再自动归位供下
一次使用。当该主壳体31的近端壳部311与远端壳部312相互拆离时,由于该第二偏压元件62在组合时是以稍微保有一弹性压缩的挤压状态被配置在该第一连接部71与该支撑件5之间,故将该近端壳部311拆离后,通过该近端壳部311施加于该第一连接部71的少量作用力被解除,原本蓄积在该第二偏压元件62中的偏压作用力被释放并作用于该第一连接部71使其被推向原本设置该近端壳部311的方向并停驻在一前进位置(如图11所示)。因此,第二偏压元件62具有将第一连接部71快速、 确实地推回原始的预备位置的作用,并能使该支撑件5与刺针10自动归位。较佳地,该支撑件5还具有两个相间隔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72间隔错开设置的可挠性扳动部51,且该壳体单元3还包括两个与该第一连接部71反向且分别对应所述可挠性扳动部51设置的抵靠面327。该可挠性扳动部51与该抵靠面327的数量也不受限,可以分别为一个,仍可提供相同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靠面327是相间隔地形成于该承载元件32的内环壁321的外部壁面,该第一连接部71是容置在该内环壁321与该外环壁322之间的空间,当其受该第二偏压元件62作用而位移到该前进位置时会推抵所述可挠性扳动部51使其向内偏斜变形而分别受到所述抵靠面327挡抵,进而限制该支撑件5朝远离该近端壳部311的方向移动。其中,该第一连接部71还具有两个分别对应所述可挠性扳动部51开设的镂空开口 713,及一配合界定该镂空开口 713而位于该第一连接部71远离该穿刺部11的一端的边界桥部714。借此,当将该近端壳部311与远端壳部312拆离时,该第二偏压元件62将该第一连接部71朝近端壳部311方向推动,并连动所述第一连接部71上的边界桥部714分别移动到所述可挠性扳动部51外围,而将所述可挠性扳动部51向内推抵使其偏斜变形,偏斜变形后的所述可挠性扳动部51会被挡抵在该承载元件32的内环壁321的抵靠面327而限制该支撑件5朝远离该近端壳部311的方向移动。另外,再利用连接于该支撑件5上的第二连接部72被挡抵于该第一连接部71的限位面712的设计,使该支撑件5也受到限制而无法朝该近端壳部311的方向移动,借此,当该主壳体31的近端壳部311与远端壳部312拆离时,利用所述可挠性扳动部5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72间隔错开且能分别受到限位的 配置设计,能有效防止该支撑件5沿该轴线I方向产生任何实质性的移动而有助于安全地更换该刺针10,且能使该支撑件5维持不掉落地结合在该远端壳部312上。当然,由于各元件间存有微小间隙,该支撑件5仍有轻微移动的情形。参阅图1与图9,使用该穿刺装置2前,可先相对该壳体单元3转动该帽盖4,使与所要求的穿刺深度对应的指标部917出现在该视窗口 916,就能在使用时获得所要求的出针长度。参阅图5、图6与图7,使用时,只要先按压该安全开关92的按钮922,解除该套筒单元8与该帽盖4的锁定关系,并使该穿刺装置2以其帽盖4朝向该采血部位101的方式放置于采血部位101上,再朝向采血部位101按压该穿刺装置5,就能使该帽盖4自该起始位置向该缩回位置移动,并依序连动该套筒单元8与连动组合体7的第一连接部71,直接该第一连接部71的限位面712推抵于该第二连接部72,就能连动该支撑件5自该预备位置向该触发位置移动,于接近该触发位置时,该第二连接部72受该承载元件32的凸轮面324推抵而向内偏斜变形,于该帽盖4到达该缩回位置时,该第二连接部72脱离该第一限位面712的挡抵,使该支撑件5位于该触发位置,此时,由于该支撑件5与该帽盖4间的连接结构与连动关系被解除,在该帽盖4连动该支撑件5的过程中压缩该第一偏压元件61而蓄积的偏压作用力获得释放,并将该支撑件5推向该穿刺位置,该支撑件5将朝该开口 40位移直到该刺针10被挡抵在该抵接螺帽81的抵接面811无法再前进为止(也就是到达该穿刺位置)。此时,由于该帽盖4仍被压抵在该采血部位101上,所以仍然受压而位于该缩回位置(如图7所示),待该帽盖4未受压并回到起始位置时,由于该支撑件5朝向该穿刺位置位移的过程中,该第二偏压元件62受到压缩而蓄积一偏压作用力,并于该支撑件5抵达该穿刺位置而停止前进时再作用于该支撑件5,以使该支撑件5与刺针10在穿刺后自发且立即地回到该预备位置,以便再进行下一次的触发与穿刺动作。如此,只要在重复按压之下,就能重复且自动地作触发与穿刺动作。归纳上述,本发明穿刺装置2,可以获致下述的功效及优点,故能够达到本发明的目的:一、利用该帽盖4、该套筒单元8、该连动组合体7与该支撑件5的连动关系,再配合该第一连接部71、第二连接部72与凸轮面324相互推抵的配置结构与第一偏压元件61的作用,使该穿刺装置2在操作时,只需要按压该帽盖4的单一动作就能引发该支撑件5自动且依序地执行上膛与击发穿刺,而具有容易操作并能快速采血的使用效果。二、借由在该支撑件5与该第一连接部71之间设置该第二偏压元件62,使该穿刺装置2完成穿刺采血后,该支撑件5受该第二偏压元件62作用而被推回该预备位置,使该穿刺部11能于使用后自动归位供下次使用,只要重复地按压帽盖4,就可以使该穿刺装置2快速且连续地进行多次上膛、击发动作,同样能提供方便使用的功效。三、借由在该帽盖4与该套筒单元8之间设置该调整单元91,使该穿刺装置2可因应使用者的情况调整该 穿刺部11突伸出该帽盖4的开口 40的长度,而能符合不同的使用需求。四、借由在该帽盖4与该壳体单元3的头端元件33之间设置该安全开关92,能避免该刺针10在非使用状态时被不小心击发,而能提供较安全使用的防护措施。五、借由在该承载元件32设置能分别与该近端壳部311、远端壳部312卡合的第一卡块部325、第二卡块部326,方便该近端壳部311与远端壳部312相拆离与相组合,并能便于在该主壳体31内安装其他元件,使该穿刺装置2较容易在内部设置能够提供所要求的功能的多种结构体,而有利于该穿刺装置2的制造生产。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穿刺装置,适合搭配一支刺针在一个采血部位使用,该刺针具有一个穿刺部,该穿刺装置包含一个壳体单元,及一个相对该壳体单元滑动的帽盖,该壳体单元包括一个主壳体,及一个形成在该主壳体内的定位部,该主壳体具有一个邻近该采血部位的近端壳部,及一个与该近端壳部反向的远端壳部,该帽盖自该壳体单兀的主壳体的近端壳部向外突伸并终止于一个开口,且相对该主壳体在一个起始位置与一个缩回位置之间滑动;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位于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间的支撑件、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单元间的第一偏压元件,及一个设置于该帽盖与该支撑件间的连动组合体; 该支撑件适合供该刺针安装定位,且位于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的定位部之间,并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在一个使该刺针的穿刺部通过该帽盖的开口向外伸出的穿刺位置,及一个使该刺针容置在该主壳体内的触发位置之间轴向滑动; 该第一偏压元件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单元的定位部之间;及 该连动组合体设置于该帽盖与该支撑件之间,包括一个受该帽盖连动的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个对应该第一连接部设置在该支撑件上的第二连接部,且于该帽盖位于该起始位置时,该第二连接部受该第一连接部限位,而使该支撑件位于一个介于该穿刺位置与该触发位置之间的预备位置,于该帽盖位移到该缩回位置时,连动该第一连接部推抵该第二连接部位移而令该第二连接部脱离该第一连接部的限位,并使该支撑件位移到该触发位置进而通过该第一偏压元件的偏压作用力向外击发到该穿刺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第二偏压元件,该第二偏压元件于该支撑件被击发到该穿刺位置时产生一个将该支撑件推回该预备位置的偏压作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的近端壳部与远端壳部能够相拆离与相接合,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则为与该帽盖相分离的独立元件,且为设置在该帽盖与该支撑件之间而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滑动的套管型式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为一个可挠性凸轮部,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个本体,及至少一个形成于该本体一端用于供该第二连接部对应抵接以限制该支撑件朝向该帽盖移动的限位面,且该壳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与该第一连接部的限位面反向且间隔相对,并对应该第二连接部设置的凸轮面,该第一连接部推抵该第二连接部朝远离该帽盖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二连接部会受该凸轮面作用而向内偏斜变形进而脱离该第一连接部的挡抵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第一偏压元件与第一连接部是设置在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的远端壳部,该帽盖则从主壳体的近端壳部向外突伸。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之间,用于防止该帽盖相对该主壳体自该起始位置位移到该缩回位置的安全开关,且该壳体单元还包括一个围绕该帽盖并设置在该主壳体的近端壳部的头端元件,该安全开关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帽盖且被挡抵于该近端壳部邻近该采血部位的一端面的可挠性枢接杆,及一个设置于该头端元件并对应该可挠性枢接杆设置的按钮,以经由按压该按钮推抵该可挠性枢接杆使其偏斜变形而脱离该近端壳部的挡抵限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还具有至少一个与该第二连接部相间隔设置的可挠性扳动部,且该壳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与该第一连接部反向且对应该可挠性扳动部设置的抵靠面,该第一连接部位移到一前进位置时会推抵该可挠性扳动部偏斜变形而受到该抵靠面挡抵,进而限制该支撑件朝远离该近端壳部的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壳体单元的主壳体与该帽盖之间,用于控制该刺针的穿刺部伸出该帽盖的开口的长度的抵接螺帽,该抵接螺帽能与该帽盖相对移动,并具有一个用于挡抵及限制该刺针轴向移动范围的抵接面,及一个形成于该抵接面且与该帽盖的开口呈共轴设置的贯通口,且借由沿该抵接螺帽移动该帽盖能够改变该抵接面与该帽盖的开口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至少一个设置在该抵接螺帽与该帽盖之间的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该抵接螺帽的一个外表面的凸轮块、一个沿该帽盖表面倾斜延伸且贯穿该帽盖并用于供该凸轮块穿置的导槽、一个凸设在该抵接螺帽的外表面的棘齿部,及一个对应该棘齿部形成于该帽盖的一个内表面的定位部,该定位部具有 多个围绕该抵接螺帽连续凹设于该内表面用于分别供该棘齿部啮合定位的条状凹槽,通过转动该帽盖使该凸轮块沿该导槽移动到不同位置而使该抵接螺帽的抵接面与该帽盖的开口之间的距离被改变。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之间,用于防止该帽盖相对该主壳体自该起始位置位移到该缩回位置的安全开关,且该壳体单元还包括一个围绕该帽盖并设置在该主壳体的近端壳部的头端元件,该安全开关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帽盖且被挡抵于该近端壳部邻近该采血部位的一端面的可挠性枢接杆,及一个设置于该头端元件并对应该可挠性枢接杆设置的按钮,以经由按压该按钮推抵该可挠性枢接杆使其偏斜变形而脱离该近端壳部的挡抵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第二偏压元件,该第二偏压元件于该支撑件被击发到该穿刺位置时产生一个将该支撑件推回该预备位置的偏压作用力。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为与该帽盖相分离的独立元件,且为设置在该帽盖与该支撑件之间而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滑动的套管型式元件,该第二连接部为一个可挠性凸轮部,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个本体,及至少一个形成于该本体一端用于供该第二连接部对应抵接以限制该支撑件朝向该帽盖移动的限位面,该壳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与该定位部相间隔并对应该第二连接部设置的凸轮面,该凸轮面与该第一连接部的限位面反向且间隔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推抵该第二连接部朝该主壳体的远端壳部移动时,该第二连接部受该凸轮面作用而向内偏斜变形以脱离该第一连接部的挡抵限位,且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套管之间的第二偏压元件,该第二偏压元件于该支撑件位移到该穿刺位置时产生一个用于将该支撑件推回该预备位置的偏压作用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帽盖与该第一连接部之间的套筒单元,该套筒单元抵接于该第一连接部并受该帽盖连动而相对该壳体单元轴向滑动,包括反向设置的一个邻近该帽盖的抵接螺帽,及一个远离该帽盖且受该抵接螺帽连动的套筒主体,该套筒主体与该抵接螺帽为一体连接,该抵接螺帽能与该帽盖相对移动,并具有一个用于挡抵及限制该刺针轴向移动范围的抵接面,及一个形成于该抵接面且与该帽盖的开口呈共轴设置的贯通口,借由沿该抵接螺帽移动该帽盖能够改变该抵接面与该帽盖的开口之间的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至少一设置在该抵接螺帽与该帽盖之间的调整单元,该调整单元包括一个设置在该抵接螺帽的一个外表面的凸轮块、一个沿该帽盖表面倾斜延伸且贯穿该帽盖用于供该凸轮块穿置的导槽、一个与导槽相错开地形成在该帽盖的一个内表面的定位部,及一个对应该定位部形成于该抵接螺帽的外表面的棘齿部,该定位部具有多个围绕该抵接螺帽连续凹设于该内表面用于分别供该棘齿部啮合定位的条状凹槽,通过转动该帽盖使该凸轮块沿该导槽移动,并连动该定位部的其中一个条状凹槽供该棘齿部卡合,以调整该抵接螺帽的抵接面与该帽盖的开口之间的距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还包括一个围绕该帽盖并设置在该主壳体的近端壳部的头端元件,该调整单元还包括一个贯穿该头端元件的视窗口,及多个相间隔地设置在该帽盖的外表面且能经由转动该帽盖而分别被对应到该视窗口的指标部,所述指标部分别与该棘齿部卡合于该定位部的条状凹槽的位置相对应,并用以指示该刺针的穿刺部在该穿刺位置时伸出该帽盖的开口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壳体单元的头端元件与该套筒单元的套筒主体之间,用于防止该帽盖相对该主壳体自该起始位置位移到该缩回位置的安全开关,该安全开关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套筒主体且被挡抵于该壳体单元的近端壳部邻 近该采血部位的一个端面的可挠性枢接杆,及一个设置于该头端元件并对应该可挠性枢接杆设置的按钮,经由按压该按钮推抵该可挠性枢接杆使该可挠性枢接杆偏斜变形而脱离该近端壳部的挡抵限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帽盖上,且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之间的第二偏压元件,该第二偏压元件于该支撑件被击发到该穿刺位置时产生一个用于将该支撑件推回该预备位置的偏压作用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帽盖上,且该第二连接部为一个可挠性凸轮部,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个本体,及至少一个形成于该本体一端用于供该第二连接部对应抵接以限制该支撑件朝向该帽盖移动的限位面,该壳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与该第一连接部的限位面反向且间隔相对,并对应该第二连接部设置的凸轮面,该第一连接部推抵该第二连接部朝远离该帽盖的方向移动时,该第二连接部会受该凸轮面作用而向内偏斜变形进而脱离该第一连接部的挡抵限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帽盖上,且该穿刺装置还包含一个设置在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之间,用于防止该帽盖相对该主壳体自该起始位置位移到该缩回位置的安全开关。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单元还包括一个围绕该帽盖并设置在该主壳体的近端壳部的头端元件,该安全开关具有一个连接于该帽盖且被挡抵于该近端壳部邻近该采血部位的一端面的可挠性枢接杆,及一个设置于该头端元件并对应该可挠性枢接杆设置的按钮,以经由按压该按钮推抵该可挠性枢接杆使其偏斜变形而脱离该近端壳部的挡抵限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连动组合体的第一连接部连接于该帽盖上,且该支撑件还具有至少一个与该第二连接部相间隔设置的可挠性扳动部,且该壳体单元还包括至少一个与该第一连接部反向且对应该可挠性扳动部设置的抵靠面,该第一连接部位移到一前进位置时会推抵该可挠性扳动部偏斜变形而受到该抵靠面挡抵,进而限制该支撑件朝远离该近端 壳部的方向移动。
全文摘要
一种穿刺装置,包含一个壳体单元、一个相对该壳体单元滑动的帽盖、一个位于该帽盖与该壳体单元间的支撑件、一个设置在该支撑件与该壳体单元间的第一偏压元件,及一个设置于该帽盖与该支撑件间的连动组合体。该连动组合体包括一个受该帽盖连动的第一连接部,及至少一个对应该第一连接部并设置在该支撑件的第二连接部。由于该帽盖能够相对该壳体单元滑动并能连动该第一连接部,使该第二连接部与该第一连接部能相互限位与解除限位,再配合第一偏压元件提供的偏压作用力,在使用该穿刺装置时,只需按压该帽盖就能使该支撑件上膛与击发完成采血,因而使该穿刺装置具有容易操作的特性。
文档编号A61B5/155GK103211602SQ20121008797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派崔克·哈思泰特乐, 奥瑞·豪利斯柏格, 彼得·史特勒, 菲克尔·魏特曼, 黄椿木 申请人:华广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