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5307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在临床上,由于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下肢血管硬化、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血管容易形成血栓,并集结成斑块,而造成下肢血管闭塞、支端神经损伤,从而造成下肢组织病变。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脱疽。目前,各大医院对糖尿病足患者一般采取截肢、搭桥或干细胸移植手术。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总称,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深层组织破坏(根据WHO的定义),属于祖国医学“脱疽”范畴,1956年Oakley首先提出糖尿病足一词,1972年Catterall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已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和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合并感染的足称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足部溃疡和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中国国内糖尿病病人并发足坏疽的约占0.9% I. 7%,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并发糖尿病足坏疽的占2. 8% 14. 5%,国内本病的截肢率21% 66%。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对血糖控制不良等原因,导致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狭窄、闭塞、血流障碍,从而导致足部神经细胞缺血,这样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足部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或/和在有感染等。其病理过程的实质跟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一样,还是动脉的粥样硬化,供应神经的血管闭塞,神经细胞缺血,最后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差,血液粘稠度增加,导致血管硬化、变脆、增厚,红细胞变形的能力下降,血液供给不足;另一方面,血液粘稠度增加还导致血管炎症,以上诸多原因,会导致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血管产生闭塞现象,导致血液供给严重缺失,足的局部组织营养不良,由于“足”离心脏最远,血管闭塞现象最严重,很容易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足部坏死。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具体如下瘀血阻滞,脉络痹阻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病理分期第一期早期病变期患者常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易被误认为”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钙,导致延误病情。第二期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后可缓解,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即再次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此外还有足部感觉异常,动脉搏动弱,功能性〉器质性。第三期营养障碍期静息痛,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时出现的下肢疼痛,呈剧烈烧灼样疼痛,以夜间为甚.肢体营养障碍,动脉搏动消失,器质性〉功能性。第四期坏疽期持续剧烈疼痛,干性溃疡和湿性溃疡,组织缺血坏死,可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中医强调“未病先治,防重于治”,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远 比治疗糖尿病足更为迫切和重要。研究表明烫伤和穿着不合适鞋袜以及修剪趾甲不当等是引起糖尿病足的物理因素。患者应禁止足部放置热水袋或热垫,避免烫伤足部;应穿合脚质软、宽松透气的鞋子,避免光脚穿鞋,鞋子不可凹凸不平、有裂纹,尽量隔天更换鞋款,以免脚部同一位置长期受压。不可穿过紧的鞋子和袜子,以免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修剪趾甲时应用锉刀以垂直方向把趾甲磨平。泡足后,应用吸水性强的毛巾轻柔且彻底的擦干,尤其脚趾缝间应保持干燥。不可过度用力摩擦,以免发生皮肤损伤。故加强足病的教育宣传,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足部保健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全身大小动脉,特别是下肢动脉血管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出现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和闭塞,导致患者足部供血不足,加上糖尿病神经病变而引起的足部感觉缺乏和损伤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病变主要损伤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使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性疼痛,严重者皮肤破溃、干枯、变黑,甚至出现足部坏疽而导致截肢致残。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这种症候大多见于糖尿病足病早期阶段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喜暖怕冷,有凉、麻、疼等异常感觉,间歇跛行,足部皮肤干燥,汗毛脱落、下肢抬高足部皮肤苍白、下垂时皮肤红紫,舌质淡、舌苔白腻。根据患者症候,选用相应方剂,大多数为活血化瘀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扩张下肢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黏度,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对糖尿病有明显的疗效。但应注意(I)对该病用药量应适当加大;(2)避免损伤正气,配以补气养血药物;(3)用药中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西医对于此症不能根本解决病患痛苦,旨在治标,急需一种能在减轻患者病痛,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中药;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配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本发明为中药组合物,可达到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同时要预防足部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内服与外敷能够有效地改善溃疡面微循环,增加局部组织的灌注量,促进炎症吸收和肉芽组织及上皮的再生,达到溃疡面创口愈合的目的。采用中药内外兼治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缩短溃疡愈合的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这种症候大多见于糖尿病足病早期阶段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喜暖怕冷,有凉、麻、疼等异常感觉,间歇跛行,足部皮肤干燥,汗毛脱落、下肢抬高足部皮肤苍白、下垂时皮肤红紫,舌质淡、舌苔白腻;本发明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桃仁10 20份,当归10 20份,黄芪10 20份,党参10 20份,丹参10 20份,肉桂10 20份,白术10 20份,茯苓10 20份,淫羊藿10 20份,制首 乌10 20份,远志10 20份,红花10 20份,川弯10 20份,生地10 20份,鸡血藤10 20份,五倍子10 20份,地龙10 20份;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花椒10 30份,威灵仙10 30份,透骨草10 30份,乳香10 30份,没药10 30份,大黄10 30份,黄柏10 30份,艾叶10 30份,毛冬青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红花10 30份,滑石粉10 30份,白芨10 30份。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为桃仁10 15份,当归10 15份,黄芪10 15份,党参10 15份,丹参10 15份,肉桂10 15份,白术10 15份,茯苓10 15份,淫羊藿10 15份,制首乌10 20份,远志10 20份,红花10 20份,川弯10 20份,生地10 20份,鸡血藤10 20份,五倍子10 20份,地龙10 20份;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为花椒10 20份,威灵仙10 20份,透骨草10 20份,乳香10 20份,没药10 20份,大黄10 20份,黄柏10 20份,艾叶10 20份,毛冬青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红花10 30份,滑石粉10 30份,白芨10 30份。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为桃仁10 20份,当归10 20份,黄芪10 20份,党参10 20份,丹参10 20份,肉桂10 20份,白术10 20份,茯苓10 20份,淫羊藿10 20份,制首乌10 15份,远志10 15份,红花10 15份,川芎10 15份,生地10 15份,鸡血藤10 15份,五倍子10 15份,地龙10 15份;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为花椒10 30份,威灵仙10 30份,透骨草10 30份,乳香10 30份,没药10 30份,大黄10 30份,黄柏10 30份,艾叶10 30份,毛冬青10 20份,炒地榆10 20份,红花10 20份,滑石粉10 20份,白芨10 20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其制备步骤包括先将原料药材用75%乙醇浸泡12-24小时,热提取三次,滤过,滤液合并并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70°C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乙醇提炼过药渣,加水煎煮I次,时间为30分钟-I小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将两次的得到的细粉混合,加淀粉压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外用的剂型为散粉剂,其制备方法包括a.取除滑石粉外的各原料药材加乙醇提炼2次;;b.再将乙醇提炼过的药渣加水煎煮2次,减压浓缩;c.将两次提取液浓缩干燥成粉剂,再将滑石粉粉碎后掺匀。。所述步骤a中,可以取各味与原料药材除滑石粉外加乙醇煎煮三次,第一次加6 10倍量乙醇,浸泡,煎煮,滤过,第二次加3 7倍量乙醇,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减压蒸发浓缩至相对密度为50 60°C时I. 10 I. 15的浸膏,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 70°C时I. 15 I. 18浓缩液。 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乙醇提炼过的药渣加水提取2次,时间为每次30分钟-I小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外用剂型为膏剂,其制备方法包括按照所述份数比将威灵仙和透骨草用乙醇浸泡,后60 85°C热提取3次,每次I小时;所用乙醇与威灵仙和透骨草两种药材的总重量的10倍量;加热浓缩乙醇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的浓缩液,静置备用;将其余所述组份除滑石粉外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常压下,与乙醇共同浸溃10 15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然后与前述浓缩液混和;将所述混和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掺入滑石粉制成膏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外用剂型为散粉剂的其使用方法为可以先把疮面先用3%双氧水进行清洗,剪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洗净,周边皮肤用75%酒精消毒,然后将本发明散粉剂,均匀地散在疮面上,以覆盖并超过全部疮面至周围正常皮肤,再盖上2 3层无菌纱布,用透气胶布固定,换药I天I次,治疗20天为I个疗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最后提供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可以为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齐 、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或硬膏剂;外用剂型可以为泡脚剂、散剂、粉剂、膏剂、喷雾剂或贴剂。本发明为中药组合物,可达到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同时要预防足部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内服与外敷能够有效地改善溃疡面微循环,增加局部组织的灌注量,促进炎症吸收和肉芽组织及上皮的再生,达到溃疡面创口愈合的目的。采用中药内外兼治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缩短溃疡愈合的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发明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并且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这种症候大多见于糖尿病足病早期阶段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喜暖怕冷,有凉、麻、疼等异常感觉,间歇跛行,足部皮肤干燥,汗毛脱落、下肢抬高足部皮肤苍白、下垂时皮肤红紫,舌质淡、舌苔白腻。在调整血糖、控制感染等西医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中医多采用分期辨证内治,同时结合各种创面局部处理,从而有效降低截肢率和复发率。对于糖尿病足而言,内治法固然重要,外治法也不容忽视。如湿性坏疽早期感染严重,发展迅速,创面坏死范围较大,宜早期切开引流,清除坏死肌腱及其他坏死组织,而干性坏疽可在创面分界清楚、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后,择机行蚕食术祛除坏死组织。总之,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足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没有确定统一、客观的疗效指标,缺乏循证医学资料支持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 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具体如下瘀血阻滞,脉络痹阻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或)深部组织破坏。其早期表现为足部皮肤干燥、汗少或痛温觉消失,继而发展为脚趾溃烂、感染、发黑、坏死,并很快扩散到健康的脚趾,最终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积极治疗糖尿病,控制血糖,预防和治疗感染,及时治疗局部等为本病的基础治疗措施。本病属中医之“消渴”、“脱疽”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气血凝滞,脉络瘀阻,日久化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终致溃烂不愈。故而,从临床表现上分类,本病又属于外科范畴。《医学源流》有“外科之法,最重外治”之说,所以我们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生肌散局部外敷。以消渴病失治误治,热伤气阴,气阴两虚,甚或阴阳俱虚,久病入络,络脉血瘀,或痰瘀互结为发病基础。或有热毒外犯,或有热毒、湿热邪毒内生,壅遏气血,肉腐为脓,则可表现为溃疡、痈疽,甚至进一步发生筋烂骨脱。早在《内经》中就有论及,其后历代医家更积累了丰富经验。近年来,糖尿病足的中医药综合治疗技术日益受到关注。今总结如下。所谓“鲸吞”与“蚕食”是指应用中医的方法对溃疡创面进行清理。“鲸吞”,即在麻醉下将坏死组织由健康组织分界处进行清除,然后敷以中法。“蚕食”坏死组织时可视情况采用祛腐生新的中药。大部分专家认为,干性坏疽应待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后再作病灶清除;湿性坏疽急性期应保持深部窦道引流通畅,不宜过早清创,待炎症控制后可逐步采取蚕食法清创处理,剔除变性失活肌腱;感染较重时,应早期切开排脓,也可予多处切口引流,腱鞘剖开减压,如全身情况允许,可去除坏死肌腱、坏死组织、死骨、坏死关节囊及关节软骨,髓腔开放。内服药物中黄芪补气健脾;当归养血补肝;黄芪、肉桂桂益气助阳,可收阳生阴长之效;白术护阴以配阳;远志宁心安神、生肌长肉;丹参通脉养心、破宿血、生新血、通经络,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诸药配合,共使气血充盛,促其腐祛肌生,疮口收敛。外用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新、拔脓长肉、润肤生肌的功效。适用于一切化脓性伤口,腐肉不脱或已脱,新肉不生者。方中白芨具有祛腐生新、促愈之功,且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功能;滑石粉收湿敛疮、生肌长肉;没药,乳香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白芨收敛生肌。诸药与凡士林制成油纱条形成油膜保护层保护溃疡面湿润,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湾,痰饮眩t季,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 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t季,脾虚食少,便溏泄湾,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本经》载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浙,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川芎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本经》载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别录》载其〃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是行气化瘀的良药。中药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干入药为制首乌。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生首乌功能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常用于治疗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制首乌功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黄、眩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等。本发明所采用的制首乌是补肾益肾的佳品。淫羊藿辛、甘、温,归肝、肾经。能补肾助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善治肾阳不足,阳痿遗精,遗尿尿频;风湿痹痛,骨痿瘫疾。《本草述》云“淫羊火,《本经》药主阴痿绝伤,《日华子》亦首言其疗男子绝阳,女子绝阴,则谓入命门、补真阳者是也。盖命门为肾中之真阳,即人身之元气也,其所谓绝阳绝阴,不本之元气,何以嘘之于既槁。所谓益气力,强志,并治冷气劳气,筋骨挛急等证,皆其助元气之故。老人昏耄,中年健忘,皆元阳衰败而不能上升者也。须知此味以降为升,其升由于能降也。”五倍子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寒。归肺、大肠、肾经。功效敛肺;止汗;涩肠;固精;止血;解毒。主治肺虚久咳;自汗盗汗;久痢久泻;脱肛;遗精;白浊;各种出血;痈肿疮疖。I、收敛作用由于其中所含的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粘膜、溃疡接触鞣酸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奏止血功效;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粘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鞣酸可与若干金属、生物碱或甙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用作解毒剂。鞣酸对正常小肠运动无甚影响,由于其收敛作用而减轻肠道炎症,故可制止腹泻。如胃肠道中有细菌、毒物等刺激因素存在,不应使用鞣酸制剂。鞣酸多少可干扰食物之吸收(沉淀蛋白质),但在小肠之碱性环境中,蛋白质可重新被释出,因此食物或饮料中含少量鞣酸是无害的,但大量时如过度饮茶,可延缓食物之吸收。更大量甚至可引起刺激、腐蚀,特别在空腹时可导致疼痛、呕吐、下泻或便秘2、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以及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疽、白喉、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或杀菌作用。五倍子除鞣酸外尚含有其他抗菌有效成分,主要分布在皮部,五倍子心的煎剂无抗菌作用。五倍子煎剂对接种于鸡胚的流感甲型PR8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酸有关。100%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及肺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不是由于鞣酸的酸性,而是因其对蛋白有凝固作用;经乙醚提出鞣质后的五倍子液仍有抗菌作用。 红花性温,味辛。功能主治应用于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浙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口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红花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有抑制血栓形成、抗炎、止痛作用,具有消除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有“通利经脉”作用。鸡血藤性苦、甘,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活血舒筋;养血调经,《本草纲目拾遗》载其能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是活血良药。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纲目》载丹参,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参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解除血管内凝血等作用,具有活血化痕之功效,并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利于肝细胞再生。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洛。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黄芪以补虚为主,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黄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是增进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药。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桃仁苦,甘,平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药品化义》桃仁,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若连皮研碎多用,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捣烂少用,入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力。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 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本草正义》载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腱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润肺而不犯寒凉,养血而不偏滋腻,鼓舞清阳,振动中气,而无刚燥之弊。黄芪补气、既能升补脾气,又能益肺固表。党参补气,只能健脾补气,无固表之力,但党参还能益气生津,黄芪则无生津之效,黄芪兼能利水,党参无利水作用。这两味药合用最能补中益气,提高抵抗力。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应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本草正》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以其气升,故同人参、甘草、枣仁,极能举陷摄精,交接水火肉桂性大热,味辛、甘。是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良药。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经闭、痛经、温经通脉。主治肾阳不足;命门火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小便不利或频数;短气喘促;浮肿尿少诸证;命门火衰;火不归源;戴阳;格阳;及上热下寒;面赤足冷;头晕耳鸣;口舌糜破;脾肾虚寒;脘腹冷痛;食减便溏;肾虚腰痛;寒湿痹痛;寒疝疼痛;宫冷不孕;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阴疽流注;或虚寒痈疡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敛。《别录》载其主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烦、出汗。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止唾,咳嗽;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无所畏。生地黄有清热凉血、益阴生津之功效。李时珍对生地黄的评价是“服之百日面如桃花,三年轻身不老。”清热、生津、凉血;生地黄清热、生津、润燥、滑肠、破瘀、生新、止痛、调经、金疮瘀、凉血、止血。《神农本草经》:味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生者尤良。
大黄又名黄良,火参,肤如吴普。古人用其“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用于治疗烧伤、烫伤在我国历史久远。《本草蒙鉴》记载“大黄味苦,气大寒,阴中之阴,若研末鸡清调稠,可敷上火疮取效。”;《药鉴》记载“大黄熟用则治诸火毒疮,久不收口。盖以诸毒火疮,皆属火毒,大黄熟用,则能泄火毒,且消肿止痛。”《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大黄主治项下记载“大黄治诸火疮。”;中医理论认为烧烫伤是火毒为患,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血肉腐败而成,大黄具有攻下泻火,清热戒毒,凉血行瘀,是治疗烧伤、烫伤的要药。现代医学也证明大黄具有活血、止血、抑菌、消除内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体温、镇痛等作用。大黄含有蒽醌、蒽醌类衍生物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抗菌作用较强;大黄中所含的鞣质对创面具有良好的收敛作用,能促进创伤面愈合。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I.止血作用白及能增强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形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对局部出血有止血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白及水浸出物对实质性器官(肝、脾)、肌肉血管出血等外用止血效果颇好。2.保护胃粘膜1%白及煎剂灌胃,对盐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对麻醉犬实验性胃、十二指肠 穿孔具有治疗作用。3.抗菌、抗真菌作用白及乙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白及所含有的3个联苯类和2个双氢菲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ATCC 1057及发癣菌QM248有抑制作用。地榆药性苦酸;寒;无毒,归肝;肺;肾;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疹,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炒地榆将地榆焙干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另用麻油(或菜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搅拌使成糊状,盛于消毒缸内备用。用时将药糊直接涂于创面,可以很快形成I层厚厚的药痂,能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创面迅速愈合等作用。一般适用于一、二度烧伤、烫伤病人。地榆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对抗绿脓杆菌感染。亦可采用地榆酒精液(地榆洗净晒干,研粗末用70 75%酒精渗漉提取清液,煮至液面出现薄膜,冷却备用)涂布烧伤创面,每日2 3次,不包扎。涂布次数以创面形成干痂而不出现龟裂为度。对已污染的创面应先行清创处理。通过一、二度烧伤患者40例的观察,证明此法对浅度烧伤,特别对中小面积、污染较轻的烧伤效果较好,一般经12 24小时创面上可形成I层棕色保护膜,这对防止细菌污染、减少创面渗出,均有良好影响。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中国药典》载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苦,辛,平。①《药性论》味苦辛。”②《海药本草》味苦辛,温,无毒。”③《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入肝、脾、心、肾经。①《本草经疏》“入足厥阴经。”②《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③《本草求真》入心、肝。”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气舒筋;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配血竭,活血散瘀、止痛。配雄黄,消肿生肌、燥湿解毒。乳香辛苦,温。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本草拾遗》疗耳聋,中风口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擗,疗诸疮令内消。治跌扑折伤。透骨草甘,辛,温。入肺、肝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解毒止痛。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治疮疡肿毒。配伸筋草,治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骨挛缩,有伸筋透骨之效。配鸡血藤,补肝益肾,活血止痛,久痹属虚者最为相宜。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主治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传统认为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三大功效,因其性走窜,药理学证实其 还有解除食管、支气管、输尿管、胃及胆道等处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有较强的消炎止痛作用,降血糖作用威灵仙浸剂对正常大鼠有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给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后,尿糖试验仍为阴性),因此可能有降血糖作用.在试管内,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孢子菌也有抑制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腹腔注射能轻度提高小鼠痛阈,提示其有镇痛作用.煎剂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醇提取液对小鼠中期妊娠有引产作用。花椒除各种肉类的腥气;促进唾液分泌,增加食欲;使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服花椒水能去除寄生虫;有芳香健胃、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解腥的功效。抑菌试验花椒对炭疽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及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10种革兰氏阳性菌,以及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笛、变形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 4的水浸剂对星形奴卡氏菌亦有抑制作用。据动物试验,少量持续服可促进有关新陈代谢的腺体发育,多量则可促进有关生殖的腺体发育。这就证明了古人〃温阳补肾〃的认识。艾叶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主治吐血;衄血;吃力血;便血;崩漏;妊娠下血;月经不调;痛经;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泄泻久痢;霍乱转筋;带下;湿疹;疥癣;痔疮;痈疡。《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毛冬青拉丁学名IlexpubescensHook. etArn. [I. trichecIataHayata]炮制 I.净制除去杂质,洗净,即得净冬青。2.切制取净冬青用水润透,切段,晒干,筛去灰屑即为毛冬青。化学成份根含有效成分为黄酮甙。还含酚类、留醇、鞣质、三萜、氨基酸、糖类等。性味《广西中草药》:味微苦甘,性平,无毒。归经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咽痛;乳蛾;牙龈肿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烧烫伤;痈疽冲心性视网膜炎。清热解毒,活血通脉。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喉头水肿,扁桃体炎,痢疾,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烫伤,中心性视网膜炎,葡萄膜炎,以及皮肤急性化脓性炎症。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柱闭塞性脉管炎;外用治烧、烫伤,冻疮。滑石粉英文名为PULVISTALCI,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油腻感。无臭,无味。本品在水、稀矿酸或稀氢氧化碱溶液中均不溶解。可作药用。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功能利尿通淋,清热解暑,祛湿敛疮。用于热淋,石淋,尿热涩痛,暑湿烦渴,湿热水泻;外治湿疹,湿疮,痱子。本发明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把原料药材桃仁lOOOg,当归llOOg,黄芪lOOOg,党参1300g,丹参IOOOg,肉桂1200g,白术lOOOg,茯苓llOOg,淫羊藿1100g,制首乌1200g,远志1200g,红花lOOOg,川芎lOOOg,生地lOOOg,鸡血藤1200g,五倍子lOOOg,地龙IlOOg ;力口水浸泡30分钟至I小时,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第二次加热,煮沸30分钟,再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加水,第三次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控制在75 °C,烘干后冷却成粉末,装入胶囊。本发明片剂制备方法取桃仁1100g,当归1200g,黄芪1500g,党参1300g,丹参IOOOg,肉桂1200g,白术lOOOg,茯苓llOOg,淫羊藿1500g,制首乌1200g,远志1200g,红花lOOOg,川芎lOOOg,生地lOOOg,鸡血藤1300g,五倍子llOOg,地龙1200g先将药材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再 将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I小时,将3次提取液合并;合并上述两种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 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1.08(20°C);上述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 %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溶剂,得到原料药液;加入淀粉压制成片剂。本发明外用粉剂的制备方法取花椒1500g,威灵仙2000g,透骨草1500g,乳香1200g,没药IOOOg,大黄1500g,黄柏2000g,艾叶2000g,毛冬青IOOOg,炒地榆1500g,红花2300g,白芨2000g,取各味与原料药材除外加乙醇煎煮三次,第一次加6 10倍量乙醇,浸泡,煎煮,滤过,第二次加3 7倍量乙醇,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减压蒸发浓缩至相对密度为50 60°C时I. 10 I. 15的浸膏,加入95%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 70°C时I. 15 I. 18浓缩液;再将乙醇提炼过的药渣加水提取2次,时间为每次30分钟-I小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将原料药材加乙醇提炼2次;将两次提取液浓缩干燥成粉剂,再将滑石粉2500g粉碎后掺匀。使用方法为先把疮面先用3%双氧水进行清洗,剪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洗净,周边皮肤用75%酒精消毒,然后将本发明散粉剂,均匀地散在疮面上,以覆盖并超过全部疮面至周围正常皮肤,再盖上2 3层无菌纱布,用透气胶布固定,换药I天I次,治疗20天为I个疗程。本发明外用剂型为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所述份数比将威灵仙2000g和透骨草1800g用乙醇浸泡,后60 85°C热提取3次,每次I小时;所用乙醇与威灵仙和透骨草两种药材的总重量的10倍量;加热浓缩乙醇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的浓缩液,静置备用;将其余所述组份花椒1800g,乳香1200g,没药1800g,大黄1800g,黄柏2500g,艾叶2500g,毛冬青1500g,炒地榆1800g,红花2300g,白芨2000g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常压下,与乙醇共同浸溃10 15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然后与前述浓缩液混和;将所述混和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掺入滑石粉2400g制成膏剂。
药理药效学实验I、急性毒性试验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胶囊剂,在488. Sg生药/kg剂量下,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I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胶囊剂的最大给药量为488. Sg生药/kg/d(LD 50 >488. Sg生药/kg)。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每日临床用药总量为O. Ig生药/kg/d ;按体重计,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4888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2、长期毒性试验选用SD大鼠,给予不同浓度(18. 0、6. 0、2. Og生药/kg)的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丸齐IJ,每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 动物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天和停药2周进行血液学(RBC、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化(AST、ALT、ALP、Glu、BUN、Crea、TP、T.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查。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80、60、20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三个剂量(18.0、6.0、2. Og生药/kg)连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较高。3、急性皮肤刺激试验报告—、实验目的检测本发明擦剂对实验动物皮肤的刺激/腐蚀作用和强度二、材料和方法I.受试物名称本发明散剂2.实验动物壹级大耳白种家兔,4只,雌性,体重2. 1-2. 3k份;由山东大学生物系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试验方法选用皮肤完好的健康家免4只,于试验前24小时将其背部脊柱两侧被毛剪掉,去毛面积左、右各约3cmX3cm。试验时取受试物O. 2ml涂于2. 5cmX 2. 5cm的二层纱布上,敷贴于一侧去毛皮肤表面,油纸覆盖,胶布固定。另一侧皮肤作为空白对照。封闭4小时后,去除覆盖物,并用温水清洗去残留受试物,于去除受试物后的I、24和48小时观察涂抹部位皮肤反应,并评分。三、小结根据《消毒技术规范》(1999)中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判定,本发明膏剂对动物皮肤刺激强度属无刺激性。4、阴道粘膜刺激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检测本发明散粉剂对实验动物阴道粘膜的刺激作用和强度二、材料和方法
I.受试物名称本发明散粉剂剂2.实验动物壹级大耳白种家兔,4只,雌性,体重2. 1-2. 3k份;由山东大学生物系实验动物中心提供;3.试验方法实验动物检疫3天后,选用18只上述健康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赋形剂对照、受试物组(按应用液5倍浓度)。分别用适当大小的灭菌棉条浸以灭菌生理盐水和受试物置于赋形剂对照组和受试物组动物阴道内,与阴道粘膜接触6小时,24小时后处死动物。取出局部阴道组织,观察病变情况。三、试验结果根据《消毒技术规范》(1999)中阴道粘膜刺激试验评价标准判定,本发明散粉剂对 大鼠阴道粘膜无刺激作用。药理学实验一、烫伤性家兔的生肌试验(一 )材料、I、药物制备取本发明外用的散粉3克,用蒸馏水调至IOml外涂伤口。2、对照药市售药京万红烧伤膏I支20g。3、脱毛剂8%硫化钠溶液4、动物白兔,山东大学医学院试验动物中心提供27只。(二)、方法及结果取兔27只,体重I. 75-1. 9公斤,雌雄兼用,在每只兔的臀部及左右肋下剪毛,用脱毛剂脱去毛,画好部位及面积,并在画好的部位用手术刀划一“#”字形伤口,大小为3X2cm,深度为划破真皮层,以渗血为止,然后用棉球注入医用乙醇,置于中点燃
I.5min,面积3X3cm。每只兔烧伤3个部位,I个部位涂京万红烧伤膏,一个部位涂本发明的药物,一个部位什么都不涂做到试验的均衡性,烧伤分每个药物涂布的部位按拉丁方式安排。分组本发明药物组,对照组,空白组(什么都不涂)。九只兔子每三只一组分三组,一组兔是I度烧伤,一组兔是II度烧伤,还有一组兔是III度烧伤,烧伤后用药15天,每天观察伤口情况,(化脓、坏死、皮毛生长的情况等)。末次涂药后的第二天,清洗创口,观察创口生长情况。用记分法进行结果统计。长新皮为40分,长新毛为20分,无结痂为20分,无化脓为20分。观察结果发现本发明的药物烧伤部位伤口完全愈合,涂京万红湿润烧伤膏的伤口直径明显缩小,而空白对照组的伤口有溃烂、化脓、坏死现象。见表I。表I本发明药物对烫伤性家兔的影响(X土 S)
.............................IlII1J^..........................................................................................................动物数(只)用药后伤口愈合^
__Hi_
空白组935.05士 29.71
京万红烧伤膏组— 975.52±22.2
本发明药物膏則995.31 土 12.46
从试验结果可见,本发明药物对家兔烧伤伤口愈合有明显效果,具有显著意义。二、本发明膏剂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取健康的ICR品系小白鼠50只,早性,体重20_22g,在实验室适应环境一周后先测定小鼠的正常痛阈。痛反应潜伏期在5-30s内为合格小鼠,然后随机均衡分为5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阳性组(京万红)0. 4g/只;大剂量组O. 4g/只;中剂量组O. 2g/只;小剂量组O. Ig/只。以上动物右后足涂药连续3天,每次涂药后用油纸和纱布包裹,胶布固定,末次给药30min后,用温水洗净药液后置入超级恒温水浴圆桶,用温度计恒定在55°C。测定小鼠接触热板至舔右后足的时间,即潜伏期,各组与给药前比较,t检验处理,结果见表2。表2本发明膏剂对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热板法)(-X土s)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 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桃仁10 20份,当归10 20份,黄芪10 20份,党參10 20份,丹參10 20份,肉桂10 20份,白术10 20份,茯苓10 20份,淫羊藿10 20份,制首乌10 20份,远志10 20份,红花10 20份,川弯10 20份,生地10 20份,鸡血藤10 20份,五倍子10 20份,地龙10 20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花椒10 30份,威灵仙10 30份,透骨草10 30份,乳香10 30份,没药10 30份,大黄10 30份,黄柏10 30份,艾叶10 30份,毛冬青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红花10 30份,滑石粉10 30份,白芨10 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桃仁10 15份,当归10 15份,黄芪10 15份,党參10 15份,丹參10 15份,肉桂10 15份,白术10 15份,茯苓10 15份,淫羊藿10 15份,制首乌10 20份,远志10 20份,红花10 20份,川弯10 20份,生地10 20份,鸡血藤10 20份,五倍子10 20份,地龙10 20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花椒10 20份,威灵仙10 20份,透骨草10 20份,乳香10 20份,没药10 20份,大黄10 20份,黄柏10 20份,艾叶10 20份,毛冬青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红花10 30份,滑石粉10 30份,白芨10 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桃仁10 20份,当归10 20份,黄芪10 20份,党參10 20份,丹參10 20份,肉桂10 20份,白术10 20份,茯苓10 20份,淫羊藿10 20份,制首乌10 15份,远志10 15份,红花10 15份,川芎10 15份,生地10 15份,鸡血藤10 15份,五倍子10 15份,地龙10 1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花椒10 30份,威灵仙10 30份,透骨草10 30份,乳香10 30份,没药10 30份,大黄10 30份,黄柏10 30份,艾叶10 30份,毛冬青10 20份,炒地榆10 20份,红花10 20份,滑石粉10 20份,白芨10 20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片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先将原料药材用75%こ醇浸泡12-24小时,热提取三次,滤过,滤液合并并回收こ醇,浓缩成稠膏,70°C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こ醇提炼过药渣,加水煎煮I次,时间为30分钟-I小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将两次的得到的细粉混合,加淀粉压片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外用的剂型为粉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a.取除滑石粉外的各原料药材加こ醇提炼2次; b.再将こ醇提炼过的药渣加水煎煮2次,减压浓缩; c.将两次提取液浓缩干燥成粉剂,再将滑石粉粉碎后掺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过程中,步骤a中,取各味与原料药材除滑石粉外加こ醇煎煮三次,第一次加6 10倍量こ醇,浸泡,煎煮,滤过,第二次加3 7倍量こ醇,煎煮,滤过,合并滤液,减压蒸发浓缩至相对密度为50 60°C时I. 10 I. 15的浸膏,加入95%こ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回收こ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60 70°C时I. 15 I. 18浓缩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过程中,步骤b中,将こ醇提炼过的药渣加水提取2次,时间为毎次30分钟-I小吋,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
8.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外用药物的剂型为膏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所述份数比将威灵仙和透骨草用こ醇浸泡,后60 85°C热提取3次,毎次I小吋;所用こ醇与威灵仙和透骨草两种药材的总重量的10倍量;加热浓缩こ醇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的浓缩液,静置备用;将其余所述组份除滑石粉外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常压下,与こ醇共同浸溃10 15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然后与前述浓缩液混和;将所述混和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掺入滑石粉制成膏剂。
9.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外用药物的剂型为散粉剂,其使用方法为先把疮面先用3%双氧水进行清洗,剪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洗浄,周边皮肤用75%酒精消毒,然后将所述外用药物散粉剂,均匀地散在疮面上,以覆盖并超过全部疮面至周围正常皮肤,再盖上2 3层无菌纱布,用透气胶布固定,换药I天I次,治疗20天为I个疗程。
10.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为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齐U、软胶囊剂、ロ服液、ロ含剂、颗粒剂、冲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或硬膏剂;外用剂型为泡脚剂、散剂、粉剂、膏剂、喷雾剂或贴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内服药物为桃仁,当归,黄芪,党参,丹参,肉桂,白术,茯苓,淫羊藿,制首乌,远志,红花,川芎,生地,鸡血藤,五倍子,地龙;外用药物为花椒,威灵仙,透骨草,乳香,没药,大黄,黄柏,艾叶,毛冬青,炒地榆,红花,滑石粉,白芨。寒湿血瘀阻络型糖尿病足多见糖尿病足病早期阶段的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喜暖怕冷,有凉、麻、疼等异常感觉,间歇跛行,足部皮肤干燥,汗毛脱落、下肢抬高足部皮肤苍白、下垂时皮肤红紫,舌质淡、舌苔白腻。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同时要预防足部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文档编号A61P25/02GK102846824SQ20121031130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孙向红 申请人:杨高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