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7869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医疗用领域中适合使用的导线。
背景技术
当在医疗现场中对血管、输尿管、或器官等插入导管或对血管的动脉瘤形成部插入体内留置器具时被使用作为导向装置的医疗用导线已被人们公知。此外,在锥形螺旋体的内部及外部形成树脂的导线也已被人们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另外,芯线与多个螺旋体经由固定部而固定且多个螺旋体跨固定部的顶端方向和底端方向而存在的双层螺旋体构造的导线已被人们公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0-268888号公报;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34594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I中,树脂被填充在顶端部的螺旋弹簧内,该树脂部分与最顶端部连接,因此导线的顶端部的扭矩传递性和对气囊导管或支架这样的医疗设备的插入性存在影响的支撑性提高,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即:该顶端部的弯曲刚性过高而柔软性不足。另外,当如上述那样顶端部的弯曲刚性过剩时,用于对导线的最顶端部附近的螺旋体的部分赋予弯曲形状或挠曲形状的易引导性下降。另外,所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导线由于具有双层螺旋体构造,因此与该导线中的固定芯线与多个螺旋体而得到的固定部相比,顶端方向的刚性更高,由此扭矩传递性和支撑性提高,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即:与该固定部相比,底端方向的刚性在该双层螺旋体构造下未提高,由此支撑性不充分。因此,本发明是鉴于相关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线,其同时具备导线的顶端部的支撑性的提高、及基于柔软性的确保的、易引导性的提高。本发明为一种导线,其中,包括:芯线;覆盖芯线的螺旋体;固定芯线的顶端与螺旋体的顶端的最顶端部;以及形成在芯线的外周面上的树脂层,在所述芯线的至少顶端部的外周面上,从向所述最顶端部的底端方向远离的位置至所述芯线的底端方向形成所述树脂层。所述构成由于树脂层形成在芯线的至少顶端部的外周,因此在导线的顶端部上充分地确保支撑性。并且,该树脂层相对于最顶端部向底端方向远离地配置,因此在该导线的顶端部处确保了柔软性,并且充分的确保了易引导性。另外,在上述导线中,优选的是,所述树脂层配置在所述螺旋体的至少内侧,并且所述螺旋体的内周面中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树脂层接触。该构成由于在螺旋体与芯线之间树脂层在与二者彼此接触的状态下介于二者之间,因此导线的顶端部的支撑性进一步提高。但是,如上所述地,该树脂层由于相对于最顶端部向底端方向远离地 配置,因此该导线的顶端部的柔软性不受损,充分地确保了易引导性。另外,在所述导线中可以构成为,包括:配置在所述螺旋体的内侧且覆盖所述芯线的内侧螺旋体,所述内侧螺旋体的顶端固定到所述最顶端部,所述内侧螺旋体的底端与所述树脂层的至少顶端连续。通过设置成该构成,能够在树脂层的顶端与最顶端部之间确保柔软性,并且能够使支撑性提高。此外,确保了该树脂层的顶端与该最顶端部之间的柔软性,因而也确保了导线的顶端部的易引导性。另外,在所述导线中可以构成为,包括:配置在所述螺旋体的内侧且覆盖所述芯线的内侧螺旋体,所述内侧螺旋体的顶端从所述最顶端部向底端方向远离,并且所述内侧螺旋体的底端与所述树脂层的至少顶端连续。所述构成由于内侧螺旋体的底端与树脂层的顶端连续,因此该内侧螺旋体与该树脂层之间的刚性差降低。并且,由于该内侧螺旋体的顶端相对于所述最顶端部向底端方向远离,因此也确保了该导线的顶端部的柔软性。另外,在所述导线中可以构成为,所述树脂层通过被所述芯线插入的树脂制的筒体构成。所述构成仅通过向树脂制的筒体内插入芯线而将该筒体外嵌安装到该芯线,就能够形成所述树脂层。因此,本发明的树脂层可容易地形成在芯线的外周面上。另外,在所述导线中可以构成为,随着向所述芯线的底端方向,与所述树脂层对应的部位的外径增加。通过设置成该构成,所述树脂层的支撑性随着向底端方向而提高。由此,在沿所述导线插入气囊导管或支架这种医疗设备时,这些医疗设备不必勉强即被插入。另外,在所述导线中可以构成为,随着向所述芯线的底端方向,构成所述树脂层的筒体的外径逐级增加。该构成仅通过向所述构成的筒体插入芯线,就能够使所述树脂层的支撑性向底端方向逐级提闻,能够如如述那样的使医疗设备的插入性提闻。发明效果本发明的导线能够同时具备顶端部的支撑性的提高、及基于柔软性确保的易引导性的提闻。


图1为示出实施例1的导线的说明图;图2不出树脂制的圆筒体,(a)为纵截面图、(b)为(a)的A_A线截面图;图3为示出实施例2的导线的说明图;图4为示出实施例3的导线的说明图;图5为示出实施例4的导线的说明图;图6为示出实施例5的导线的说明图;图7为示出实施例6的导线的说明图。标号说明:
IA IF 导线
2 芯线3螺旋体4最顶端部6树脂层9内侧螺旋体16,26,36A 36C 圆筒体(筒体)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导线的实施例1 6。(实施例1)如图1所示,作为医疗用而被使用的导线IA包括芯线2,该芯线2由被设置成顶端侧直径细且底端侧直径粗的细头圆棒形状的金属材料形成。另外,在所述芯线2的顶端部以覆盖该芯线2的方式配置紧密缠绕的螺旋体3,该螺旋体3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该芯线2的顶端与该螺旋体3的顶端被固定而形成大致半球体的最顶端部4。另 外,该螺旋体3的底端经由第I固定部5固定在所述芯线2上。此外,在所述芯线2的至少顶端部的外周面上,在所述螺旋体3的内侧从向所述最顶端部4的底端方向远离的位置至所述芯线2的底端方向上形成树脂层6。具体而言,该树脂层6的顶端与从最顶端部4向底端方向远离的第2固定部7连接,并且该树脂层6的底端与所述第I固定部5连接。该树脂层6跨沿该芯线2的长轴方向的全长L与该螺旋体3的内周面接触。所述树脂层6包括如图2所示的树脂制的圆筒体16,其可通过在该圆筒体16的筒孔16a内插入所述芯线2而容易地形成。此外,优选的是,该圆筒体16的尺寸形状和筒孔16a的尺寸形状对应于该芯线2的树脂层形成部位的外观形状。另外,该圆筒体16的材料适合使用聚氨酯、聚酰胺、聚酰亚胺或各种弹性体等。特别是,由聚酰亚胺形成的圆筒体16弯曲刚性高、并且其支撑性提高而因此被优选。另外,所述第I固定部5及第2固定部通过使用公知材料的公知技术(例如,粘结齐U、钎焊、或熔接)而构成。所述构成的导线IA由于在芯线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树脂层6,因此在该导线IA的顶端部处支撑性得以充分确保。并且,相对于所述最顶端部4而言,该树脂层6的顶端向底端方向远离而配置,因此在该导线I A的顶端部处充分地确保柔软性,并充分地确保易引导性。另外,所述树脂层6在螺旋体3与芯线2之间与二者彼此接触地介于二者之间,因此该导线IA的顶端部的支撑性进一步提高。但是,不需要该树脂层6的全长L与螺旋体3的内周面接触,可以局部地接触。例如,所述树脂层6能够设置与螺旋体3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以及未与从该接触的部分向顶端方向所配置的螺旋体3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当如上所述那样,在顶端方向上设置树脂层6不与螺旋体3的内周面接触的部分时,能够设置成树脂层6的外径随着向顶端方向减少的结构,因此能够进一步确保树脂层6的顶端部的支撑性,并且使柔软性提高。(实施例2)
以下、根据图3说明实施例2涉及的导线1B,关于与实施例1共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在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如图3所示,导线IB包括:配置在螺旋体3的内侧且覆盖芯线2的顶端部的内侧螺旋体9。具体而言,该内侧螺旋体9的顶端与最顶端部4固定,并且其底端经由形成在树脂层6的顶端的第2固定部7与树脂层6的顶端连续。并且,该内侧螺旋体9通过拧合多个螺旋素线而成的多股螺旋线构成,但也可以代替其,而通过单螺旋构成。如上所述,当在所述最顶端部4与所述树脂层6之间配设有内侧螺旋体9时,能够确保该导线IB的顶端部的柔软性,并且能够使导线IB的最顶端部4的附近的支撑性也提高。另外,通过在树脂层6的顶端与最顶端部4之间设置内侧螺旋体9,能够对树脂层6的顶端位置处的刚性差进行缓和,也能 够使从导线IB的底端到顶端的支撑性的均衡性提高。(实施例3)下面,根据图4说明实施例3涉及的导线1C,关于与实施例1、2共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在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如图4所示,导线IC在最顶端部4与树脂层6之间配设有内侧螺旋体9。此外,该内侧螺旋体9的顶端从最顶端部4向底端方向上远离,并与形成在该最顶端部4与该树脂层6之间的第三固定部10连续。另一方面,内侧螺旋体9的底端连接到第2固定部7,并与树脂层6连续。该构成、内侧螺旋体9与树脂层6经由第2固定部7而连续,因此在该内侧螺旋体9与该树脂层6之间的刚性差被缓和,能够使从该导线IC的底端至顶端的支撑性的均衡性提高。此外,相对于所述最顶端部4而言,该内侧螺旋体9的顶端向底端方向远离,因此该导线IC的顶端部的柔软性得以充分确保。(实施例4)下面,根据图5说明实施例4涉及的导线1D,关于与实施例1 3共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在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如图5所示,在导线ID的芯线2的至少顶端部的外周面上,在螺旋体3的底端方向上形成树脂层6。具体而言,该螺旋体3的底端与该树脂层6的顶端经由第2固定部7连续。另外,在最顶端部4与该树脂层6的顶端之间配设内侧螺旋体9。即使该构成,也通过树脂层6确保了导线ID的顶端部的支撑性。另外,由于树脂层6的顶端从最顶端部4向底端方向远离,因此能够确保该顶端部的柔软性使易引导性提高。另外,由于配置了内侧螺旋体9,因此最顶端部4与树脂层6之间的刚性差被适当地缓和,能够使从导线ID的底端到顶端的支撑性的均衡性提高。(实施例5)下面,根据图6说明实施例5涉及的导线1E,关于与实施例1 4共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在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图6所示的导线IE中与树脂层6对应的部位的外径随着向芯线2的底端方向而
直径增大。通过设置为该构成,所述树脂层6的支撑性随着向底端方向而提高。由此,在沿所述导线IE插入气囊导管或支架这种医疗设备时,这些医疗设备不必勉强就能够插入。并且,该树脂层6通过随着向底端方向直径增大而成的树脂制的圆筒体26来构成很简便,从而其被优选。(实施例6)下面,根据图7说明实施例6涉及的导线1F,关于与实施例1 5共同的部分省略说明,在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图7所示的导线IF中与树脂层6对应的部位的外径随着向该芯线2的底端方向而逐级增大。该树脂层6通过彼此外径不同的三个独立的树脂制圆筒体36A 36C构成,外径大的圆筒体36A 36C依次外嵌安装到芯线2,由此构成所述树脂层6。上述构成仅通过在所述圆筒体36A 36C中插入芯线2,就能够容易地形成设置成刚性渐变的树脂层6。该树脂层6通过多个外径不同的圆筒体36A 36C构成,但是也可以代替其,通过使外径逐级不同的单一树脂制圆筒体来构成。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例1 6,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设计变更或适当组合。例如,所述树脂层6可通过如下方式设置,即:在将溶融状态的树脂材料覆盖到芯线2的外周面上的基础上使其硬化来形成该树脂层6。此外,在该情况下,当使内侧螺旋体9的底端与树脂层6的顶端连续时,可以为如下构成,即:该内侧螺旋体9的底端突入该树脂层6内而在硬化时呈现埋设状态。另外,从生产性的观点而言,实施例2 6中的内侧螺旋体9的底端经由第2固定部7与树脂层6连续,但是,可以不经由第2固定部7,而是设置成使内侧螺旋体9的底端直接与树脂层6的顶端抵接等来使它们彼此连续。此夕卜,在实施例4 6中,可以构成为不设置内侧螺旋体9。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线,其中, 包括: 芯线; 覆盖芯线的螺旋体; 固定芯线的顶端与螺旋体的顶端的最顶端部;以及 形成在芯线的外周面上的树脂层; 在所述芯线的至少顶端部的外周面上,从向所述最顶端部的底端方向远离的位置至所述芯线的底端方向形成所述树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线,其中, 所述树脂层配置在所述螺旋体的至少内侧,并且所述螺旋体的内周面中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树脂层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其中, 包括: 配置在所述螺旋体的内侧且覆盖所述芯线的内侧螺旋体, 所述内侧螺旋体的顶端固定到所述最顶端部, 所述内侧螺旋体的底端与所述树脂层的至少顶端连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线,其中, 包括: 配置在所述螺旋体的内侧且覆盖所述芯线的内侧螺旋体, 所述内侧螺旋体的顶端从所述最顶端部向底端方向远离,并且所述内侧螺旋体的底端与所述树脂层的至少顶端连续。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其中, 所述树脂层通过被所述芯线插入的树脂制的筒体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线,其中, 随着向所述芯线的底端方向,与所述树脂层对应的部位的外径增加。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线,其中, 随着向所述芯线的底端方向,构成所述树脂层的筒体的外径逐级增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同时具备顶端部的支撑性的提高及基于柔软性的确保的易引导性的提高的导线。导线(1A),其中,包括芯线(2);覆盖芯线(2)的螺旋体(3);固定芯线(2)的顶端与螺旋体(3)的顶端的最顶端部(4);以及形成在芯线(2)的外周面上的树脂层(6);在所述芯线(2)的至少顶端部的外周面上,从向所述最顶端部(4)的底端方向远离的位置至所述芯线(2)的底端方向形成所述树脂层。
文档编号A61M25/09GK103143106SQ20121035108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宫田尚彦, 竹本博贤 申请人: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