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556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身体的生物体表面安装电极来检测生物体信号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技术背景
在这种生物体 信息检测装置中,例如已有如下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检测伴随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并从生物体表面测量心率数。作为这样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例如已有如下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具有主体部和带部,所述主体部内置有检测电路基板等,所述带部用于将该主体部佩戴于身体,并且在该带部设有一对电极。而且,在主体部以及带部分别设有用于将主体部的检测电路基板与带部的电极电连接起来的电连接部。
基于这样的结构,通过使一对电极与身体的胸部(生物体表面)接触,来检测伴随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并且主体部基于该检测到的心电信号导出心率数。
此外,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中,例如,从带部的清洗等维护性的观点来看,已有主体部能够自如装卸地设置于带部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且,当将主体部安装于带部时,设于带部的电连接部和设于主体部的电连接部被机械地连接,从而检测电路基板和电极电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526840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美国外观设计登记第603521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主体部和电极构成为能够自如地装卸,因此,存在心率测量装置的检测性能随着电连接部的安装状况而变得不稳定的课题。而且,因反复进行主体部和电极的装卸动作,存在电连接部可能损伤的课题。
再者,由于在带部设有电极,因此在心率测量装置佩戴于身体的状态下,对电极和电连接部一直施加拉伸方向的外力。因此,存在设于带部的电连接部与设于主体部的电连接部被机械地分开、检测电路基板与电极的电连接有被切断的危险这样的课题。此外,还存在这样的课题:随着维护时的带部的清洗,电极部分被置于清洗液中,电极和电连接部等电气部件存在损伤的危险。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其提供了一种心率测量装置,其能够确保良好的维护性,同时能够防止电极和电连接部等电气部件产生不良状况,并且能够防止检测性能变得不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涉及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装置主体;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其与所述装置主体一体地形成,并具有与生物体表面接触的电极;以及固定部,其形成为带状,用于将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固定于身体,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卡合部而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
根据本发明,在固定部与具有电极的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分离的状态下,能够将装置主体和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固定于身体,因而能够防止对生物体信号检测部施加外力。而且,能够在装置主体和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为一体的状态下使所述装置主体和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从固定部分离。因此,能够在确保良好的维护性的同时,以固定部单体进行清洗,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电极和电连接部等电气部件产生不良状况。
此外,固定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装置主体连接,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装置主体相对于固定部的定位,并能够防止偏移。由此,能够提供一种安装稳定性好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而且,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具备:至少有伸缩性的带部;以及非伸缩性的带体,其连接于所述带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中的至少一端,所述带体形成为覆盖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并通过所述卡合部而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
根据本发明,通过用带体覆盖生物体信号检测部,能够防止生物体信号检测部的露出,从而防止生物体信号检测部的电极经衣服等发生短路,并且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而且,带体为非伸缩性的,因而能够进一步地高精度地进行装置主体相对于固定部的定位。
而且,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带体和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之间,设有用于限制相对位置的偏移的偏移限制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能够可靠地将电极紧贴于使用者的胸部,因此,能够提高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而且,由于能够防止带体和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之间的偏移,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从带体露出、生物体信号检测部的电极经衣服等发生短路的情况。
而且,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由钩部和被卡合部构成,所述钩部设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固定部中的任一方,所述被卡合部设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固定部中的另一方,并与所述钩部进行卡合。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佩戴时,可靠地防止装置主体从固定部脱落,并在维护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装置主体和固定部的装卸。
而且,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由导电弹性体形成,所述导电弹性体兼用作所述电极。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容易地发生弹性变形,能够提高电极相对于生物体表面的紧贴性。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出生物体信号。
根据本发明,在固定部与具有电极的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分离的状态下,能够将装置主体和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固定于身体,因而能够防止对生物体信号检测部施加外力。而且,能够在装置主体和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为一体的状态下使所述装置主体和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从固定部分离。因此,能够在确保良好的维护性的同时,以固定部单体进行清洗,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电极和电连接部等电气部件产生不良状况。
此外,固定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装置主体连接,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装置主体相对于固定部的定位, 并能够防止偏移。因此,能够提供安装稳定性好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图1为示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佩戴于使用者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图3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
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电极的周围的立体图。
图9为第二实施方 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电极的周围的俯视图。
图10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电极的周围的立体图。
图11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电极的周围的俯视图。
图12为其他卡合部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1、201、211、221…心率测量装置(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2…装置主体
3、310、320…心率检测部(生物体信号检测部)
4、204…固定带(固定部)
5b…被卡合部(卡合部)
5c…狭槽(卡合部)
6a、6b、216a、216b、226a、226b …电极
8…伸缩带部(带部)
9、10、209、210 …带体
12b…钩部(卡合部)
12c:轨道(卡合部)
43…收容凹部(偏移限制部)
53…偏移防止部(偏移限制部)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心率测量装置)
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示出将作为本发明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心率检测装置I佩戴于使用者U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为心率 测量装置I的立体图,图3为心率测量装置I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心率测量装置I佩戴于使用者U的作为生物体表面的胸部,以检测伴随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并对该检测到的心电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如图2所示,心率测量装置I具备装置主体2、心率检测部3以及固定带4,所述心率检测部3与装置主体2 一体地形成,所述固定带4用于将这些装置主体2和心率检测部3佩戴于使用者U (参照图1)的胸部。
装置主体2具备壳体7和未图示的检测电路基板,所述壳体7的外形形状形成为大致圆板状,所述未图示的检测电路基板设于所述壳体7内。另外,壳体7的外形形状不限于实施方式的大致圆板状,例如也可是矩形板状。
未图示的检测电路基板具有无线发送部和发送电路(均未图示),检测电路基板基于由心率检测部3检测到的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心率检测部3电连接于检测电路基板。
如图3所示,心率检测部3由一对电极6a、6b构成。电极6a、6b由带状的导电弹性体形成,并且电极6a、6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夹着装置主体2连接于装置主体2的两侧。而且,通过设于电极6a、6b和装置主体2的未图示的检测电路基板的电连接部25,而使电极6a、6b成为与检测电路基板电连接的形状。
此外,作为导电弹性 体,例如,能够使用调配有炭黑的导电硅橡胶、调配有炭黑的导电橡胶、或者调配有炭黑的导电聚氨乙酯橡胶等。
在壳体7,在与一对电极6a、6b对应的位置设有一对连接部件5。连接部件5由一对臂部5a和棒状的被卡合部5b构成,所述一对臂部5a从壳体7的外周面向壳体7的径向外侧沿带状的电极6a、6b延伸出来,所述棒状的被卡合部5b以横跨一对臂部5a的方式延伸。连接部件5的被卡合部5b与设于下述的伸缩带部8的带部装卸件12的钩部12b能够装卸地构成。
(固定带)
固定带4形成为大致环状以便佩戴于使用者U (参照图1)的胸部整周。具体来说,固定带4为形成为带状并具有伸缩性的伸缩带部8,装置主体2以跨伸缩带部8的长度方向两端的方式被连接于该两端。
在伸缩带部8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设有用于调整伸缩带部8的长度的长度调整件24。
在伸缩带部8的长度方向两端,设有用于使伸缩带部8与装置主体2能够装卸的带部装卸件12。带部装卸件12由长圆环状的框体12a和钩部12b构成,所述钩部12b从沿框体12a的长度方向的区域向框体12a的径向外侧弯曲地形成。另外,框体12a和钩部12b也可形成为一体,也可形成为分体后再接合。
图4为沿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将带部端部8a贯穿插入框体12a后向与钩部12b相反一侧翻回,将伸缩带部主体8b与伸缩带部端部8a固定在一起,从而带部装卸件12和伸缩带部8被安装在一起。伸缩带部主体8b和伸缩带部端部8a通过缝制或面搭扣(面7 了 —)等固定。
伸缩带部8和装置主体2通过将带部装卸件12的钩部12b卡合于连接部件5的被卡合部5b而能够装卸地安装在一起。即,带部装卸件12的钩部12b和连接部件5的被卡合部5b构成了伸缩带部8和装置主体2的卡合部。由此,能够在心率测量装置的佩戴时,可靠地防止装置主体2的从固定带4脱落,并在维护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装置主体2和固定带4的装卸。
在此,当将带部装卸件12的钩部12b卡合于连接部件5的被卡合部5b时,优选钩部12b的开口配置于与电极6a相 反的一侧。由此,能够防止由钩部12b的末端损伤电极6a,并且防止了在佩戴心率检测部3时的钩部12b的脱离。
基于这样的结构,通过以下步骤将心率测量装置I佩戴于使用者U (参照图1)的胸部。
如图2所示,将设于 固定带4的两端的带部装卸件12中的一个(例如图2中的右侦D带部装卸件12的钩部12b,与设于装置主体2的一对连接部5中的一个连接部5的被卡合部5b卡合。
接下来,在一个钩部12b与一个被卡合部5b相卡合的状态下,将装置主体2配置于使用者U的胸部的中心,同时使电极6a、6b与使用者U的身体表面接触,并将固定带4缠绕于使用者U的胸部。然后,将另一个(例如图2中的左侧)带部装卸件12的钩部12b与另一个连接部件5的被卡合部5b卡合。由此,固定带4被佩戴于使用者U的胸部。
最后,通过长度调整件24来调整固定带4的伸缩带部8的长度。伸缩带部8具有伸缩性,因此,通过将固定带部4整体的长度设定为略短于使用者U的胸围,伸缩带部8稍微伸长,固定带4和电极6a、6b相对于使用者U的紧贴性提高。
通过以上,完成心率测量装置I向使用者U的佩戴。S卩,在固定带4和心率检测部3分离的状态下,将所述心率检测部3和装置主体2固定于使用者U。然后,利用一对电极6a、6b来检测伴随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装置主体2的未图示的检测电路基板对由一对电极6a、6b检测到的心电信号进行无线通信。
(效果)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能够在将固定带4与具有电极6a、6b的心率检测部3分离的状态下,装置主体2和心率检测部3能够固定于使用者U,因此,能够防止对具有电极6a、6b的心率检测部3施加外力。而且,能够在装置主体2和心率检测部3为一体的状态下这些装置主体2和心率检测部3从固定带4分离,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只对固定带4的清洗。这时,如像以往那样,在固定带4没有设置电极6a、6b,因而能够可靠地防止在这些电极6a、6b和电连接部25等电气部件产生不良状况。这样,心率测量装置I能够确保良好的维护性,同时能够以固定带4单体进行清洗,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电极6a、6b和电连接部25等电气部件产生不良状况。
此外,固定带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装置主体2,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装置主体2相对于固定带4的定位,并且能够防止偏移。因此,能够提供安装稳定性好的心率测量装置I。
而且,固定带4和装置主体2通过卡合部而能够装卸地被安装在一起,所述卡合部由设于固定带4的带部装卸件12的钩部12b和设于装置主体2的连接部件5的被卡合部5b构成。因此,能够在心率测量装置I的佩戴时,可靠地防止装置主体2从固定带4脱落,并在维护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装置主体2和固定带4的装卸。
而且,电极6a、6b因由导电弹性体形成而很柔软,通过被固定带4按压,电极6a、6b以沿着使用者U的胸部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因此,电极6a、6b可靠地紧贴在使用者U的胸部。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心电信号。
(第二实施方式)
图5为第二实施 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201的立体图,图6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201的分解立体图。
接下来,利用图5和图6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201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I中,固定带4由伸缩带部8形成,并且伸缩带部8和装置主体2构成为能够装卸。
与此相对,第二实 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201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I的不同点为:固定带4由伸缩带部8和带体9、10形成,并且带体9、10和装置主体2构成为能够装卸。
此外,对于心率检测部3和固定带4为分离的状态的方面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
如图5所示,固定带4具有伸缩带部8和一对非伸缩性的带体9、10,所述伸缩带部8形成为带状并具有伸缩性,所述一对非伸缩性的带体9、10形成为带状并连接于伸缩带部8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一对带体9、10由纤维材料形成为大致带状,并配置为隔着装置主体2在两侧从外侧覆盖心率检测部3的电极6a、6b。另外,配置于电极6a侧的带体9和配置于电极6b侧的带体10为相同的形状。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配置于电极6a侧的带体9进行说明,而对于配置于电极6b侧的带体10省略说明。
如图6所示,在带体9的长度方向的伸缩带部8侧,设有将带体9的端部9b折返而形成的环部9d。在环部9d,设有能够与伸缩带部8连接的带部连接件19。带部连接件19由轴21和连接件主体22构成,所述轴21贯穿插入于环部9d,所述连接件主体22以设置成跨轴21的两端。
轴21的末端构成为能够自如出没,并成为被未图示的弹簧向末端侧施力的状态。
连接件主体22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呈大致“ 口 ”字状,并由轴部22a和一对臂部22b,22b 一体成型而形成,所述一对臂部22b、22b从轴部22a的两端向轴21弯曲延伸。
通过在一对臂部22b、22b之间配置轴21,带部连接件19形成为矩形框状,并被安装于带体9的长度方向的伸缩带部8侦U。
图7为沿图5的B-B线的剖视图。
如图7所示,将带体端部9a贯穿插入至装置主体2和连接部件5的被卡合部5b之间后,将带体端部9a向与装置主体2相反的一侧翻回,并将带体主体9c和带体端部9a固定在一起,由此,带体9的长度方向的装置主体2侧被安装于装置主体2。
在此,在带体主体9c和带体端部9a之间,在带体主体9c和带体端部9a分别设有面搭扣33。由此,带体主体9c和带体端部9a能够自如装卸地被安装在一起,进而带体9和装置主体2能够自如装卸地被安装在一起。即,设于带体主体9c和带体端部9a的面搭扣33构成了带体9和装置主体2的卡合部。由此,在心率测量装置201的佩戴时,能够可靠地防止装置主体2从带体9脱落,并在维护时,能够容易地进行装置主体2和带体9的装卸。
如图5所示,一对带体9、10分别连接于伸缩带部8的两端。在伸缩带部8的电极6a侦彳,设有带部装卸件12,并且带部装卸件12的钩部12b和带部连接件19的轴部22a能够卡合。由此,伸缩带部8的电极6a侧和带 体9能够装卸地被安装在一起。
而且,在伸缩带部8的电极6b侧,在将伸缩带部端部8a贯穿插入至带部连接件19后,将伸缩带部端部8a向与带体9相反的一侧翻回而将伸缩带部端部8a固定于伸缩带部主体8b。由此,伸缩带部8的电极6b侧和带体9被连接在一起。
此外,在带体9、10的环部9d、IOd,安装有带状的人体保护部23a、23b,该带状的人体保护部23a、23b用于阻止带部装卸件12和带部连接件19向内表面侧露出,S卩,向使用者U (参照图1)的胸部侧露出。由此,不会因带部装卸件12和带部连接件19直接与使用者U的胸部接触而令使用者U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心率测量装置201能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确保良好的维护性,并以固定带4单体进行清洗,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在电极6a、6b和电连接部25等电子部件产生不良状况。而且,通过由带体9、10来覆盖心率检测部3,能够防止心率检测部3的露出,从而能够防止心率检测部3的电极6a、6b经由衣服等发生短路,并能够提高外观设计性。而且,带体9、10为非伸缩性,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进行装置主体2相对于固定带4的定位。
(第二实施方式的 第一变形例)
图8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电极216a、216b的周围的立体图。
图9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电极216a、216b的周围的俯视图。
接下来,利用图8和图9来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心率测量装置211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201的一对带体9、10配置成从外侧覆盖心率检测部3的电极6a、6b。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心率测量装置211的不同点在于,一对带体9、10配置成从外侧覆盖心率检测部310的电极216a、216b,而且在电极216a、216b形成有导向部41。另外,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
此外,在图8和图9中,带体10侧的导向部41被图示,而带体9侧的导向部41被省略图示,但是,带体10侧的导向部41和带体9侧的导向部41为相同的结构。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带体10侧的导向部41进行说明,而对于带体9侧的导向部省略说明。
(导向部)
在电极216b,在与装置主体2相反的一侧(图8、图9中的右侧)的端部形成导向部41。导向部41由两个壁部41a、41b构成,所述两个壁部41a、41b形成为从电极216b的短边方向两侧向带体10侧立起。而且,通过这两个壁部41a、41b和电极216形成了能够收纳带体10的收纳凹部43。
基于这样的结构,在将装置主体2和电极216b安装于固定带4时,带体10收纳于电极216的收纳凹部43。于是,借助于收纳凹部43的壁部41a、41b,电极216b相对于带体10在宽度方向的移位被限制。因此,防止了带体10和电极216b的相对位置的偏移。即,收纳凹部43构成了限制带体10和心率检测部310的相对位置的偏移的偏移限制部。
此外,在将装置主体2和电极216a、216b安装于固定带4的状态下,两个壁部41a、41b从带体9、10的短边方向两侧露出。因此,为了防止一对电极216a、216b经由衣服等发生短路,优选在壁部41a、41b实施涂布绝缘涂料等绝缘处理。在此,作为绝缘处理的方法不限于绝缘涂料。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在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可靠地使电极216a、216b紧贴于使用者U的胸部,因此,能够使心率测量装置211的测量精度提高。而且,能够防止带体9、10和心率检测部310之间的偏移,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心率检测部310从带体露出、心率检测部310的电极216a、216b经由衣服等而发生短路。
(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图10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电极216a、216b的周围的立体图。
图11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电极216a、216b的周围的俯视图。
接下来,利用图10和图11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心率测量装置221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心率 测量装置201的一对带体9、10配置成从外侧覆盖心率检测部3的电极6a、6b。与此相对,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心率测量装置221的不同点在于,一对带体209、210配置成从外侧覆盖心率检测部320的电极226a、226b,而且在一对带体209、210和电极226a、226b形成有偏移防止部53。另外,对于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的部分省略详细的说明。
而且,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同样,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带体210侧的偏移防止部53进行说明,而对于带体209侧的偏移防止部53省略说明。
(偏移防止部)
在电极226b,在与装置主体2相反的一侧(图8、图9中的右侧)的端部,形成有向带体210侧突出的凸部51。另一方面,在带体210,在与凸部51对应的部位形成有能够使该凸部51插入的长孔部52。长孔部52沿带体210的长度方向形成为长圆形状。
基于这样的结构,在将装置主体2和电极226b安装于带体210时,电极226b的凸部51插入于带体210的长孔部52。由此,电极226b相对于带体210在宽度方向的移位被限制,即,防止了带体210和电极226b的相对位置的偏移。即,偏移防止部53构成了限制带体210和心率检测部320的相对位置的偏移的偏移限制部。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装置主体2和电极226a、226b安装于固定带204的状态下,电极226a、226b的凸部51经带体209、210的长孔部52向外侧露出。因此,为了防止一对电极226a、226b经衣服等发生短路,优选在凸部51实施涂布绝缘涂料等绝缘处理。在此,作为绝缘处理的方法不限于绝缘涂料。例如,可以构成为将凸部51由与电极226a、226b不同的部件、即具有绝缘性的部件形成,并安装于电极226a、226b。此外,也能够利用双色成形来形成电极226a、226b和凸部51。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包含对上述实施方式中附加了各种变更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带部装卸件12的钩部12b和连接部件5的被卡合部5b,来构成伸缩带部8 (固定带4)和装置主体2的卡合部。而且,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设于带体主体9c、IOc以及带体端部9a、IOa的面搭扣33,来构成带体9、10 (固定带4)和装置主体2的卡合部。
但是,设于固定带4和装置主体2之间的卡合部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图12为其他卡合部的说明图。
如图12所示,在装置主体2的连接部件5,沿固定带4的宽度方向(图示12中的直面表里方向)形成有燕尾槽状的狭槽5c。并且,在带部装卸件12,形成有与狭槽的形状对应的轨道12c。并且,通过从固定带4的宽度方向对轨道12c相对于燕尾槽状的狭槽5c内进行插拔,固定带4和装置主体2能够装卸地安装在一起。这样,也可由形成于装置主体2的连接部件5的狭槽5c和形成于带部装卸件12的轨道12c,来构成固定带4和装置主体2的卡合部。
这样,固定带4、204和装置主体2的卡合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卡合部。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在电极216a、216b设有导向部41。该导向部41也可以应用于第一实施方式。由此能够限制伸缩带部8的偏移。
而且,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中,对在电极216a、216b设有导向部41,来防止带体9、10和电极216a、216b的相对位置的偏移的偏移限制部进行了说明。在上述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中,对通过在电极226a、226b突出形成凸部51,并在带体209,210形成能够供凸部51贯穿插入的长孔部52,来防止带体209、210和电极226a、226b的相对位置的偏移的偏移限制部进行了说明。然而,偏移限制部不限于这些,只要是能够阻止带体9、10和电极216a、216b的相对位置的偏移,或带体209、210和电极226a、226b的相对位置的偏移的结构即可。
例如,也可构成为:在第 二实施方式的带体9、10、和电极6a、6b分别设置面搭扣,来防止彼此的相对位置的偏移。
而且,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对以下情况进行了说明,在作为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来测量使用者U的心率数的心率测量装置1、201、211、221,使装置主体2和心率检测部3、310、320 —体地构成,并利用固定带4、204来将所述装置主体2和心率检测部3佩戴于使用者U的胸部。然而,所述结构不限于应用于心率测量装置1、201、211、221的情况,也能够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例如,作为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能够在测量血压、体温以及肌肉电位等的装置中应用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伸缩带部8采用具有伸缩性的材料,带体9、10,209,210采用非伸缩性的材料。但是,伸缩带部8和带体9、10、209、210也可采用进一步具备保湿性的材料。具体地说,伸缩带部8和带体9、10、209、210也可采用以聚酯或尼龙等为主要成分的材料。而且,也可将PVA海绵等吸湿部件设于伸缩带部8和带体9、10、209、210的内表面侧。由此,能够实现心率检测部3、310、320周边的保湿,从而能够提高心率测量装置1、201、211、221的检测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具备: 装置主体; 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其与所述装置主体一体地形成,并具有与生物体表面接触的电极;以及 固定部,其形成为带状,用于将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固定于身体, 所述固定部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经卡合部而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具备: 至少有伸缩性的带部;以及 非伸缩性的带体,其连接于所述带部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中的至少一端, 所述带体形成为覆盖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并经所述卡合部而能够装卸地安装于所述装置主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带体和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之间,设有用于限制相对位置的偏移的偏移限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由钩部和被卡合部构成,所述钩部设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固定部中的任一方,所述被卡合部设于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固定部中的另一方,并与所述钩部进行卡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由导电`弹性体形成,所述导电弹性体兼用作所述电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例如为心率测量装置,其能够确保良好的维护性,同时能够防止电连接部产生不良状况,并且防止检测性能变得不稳定。该心率测量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装置主体(2);心率检测部(3),其与装置主体2一体地形成,并具有与生物体表面接触的电极(6a、6b);以及固定带(4),其形成为带状,用于将装置主体(2)和心率检测部(3)固定于身体,固定带(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通过由钩部(5b)和被卡合部(12b)构成的卡合部而能够装卸地安装于装置主体(2)。
文档编号A61B5/0205GK103099609SQ201210384300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金子高广, 加藤辉雄, 寺泽大, 奥田英树 申请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