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61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颈性眩晕(cervical vertigo)是指椎动脉的颉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颈性眩晕多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其发病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I)椎动脉周围骨质增生性改变中老年人颈椎因不同程度退变或软组织劳损而导致颈椎失稳,发生移位,椎体后缘,特别是椎动脉前内方的钩椎关节及后外方关节骨质增生,造成椎动脉受压迫、扭曲、狭窄等改变,颈椎失稳,增生的钩椎关节及肥大的关节突小关节刺激椎动脉壁上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及分支的痉缩,对侧椎动脉又不能代偿,由此引起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使前庭神经迷路缺血而发生眩晕、偏头痛、耳鸣、视力模糊等一系列表现。(2)椎一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位于横突孔管道内,其游率段亦与颈椎的骨性结构有关,血液流变学异常的患者常发生管壁硬化,粥样硬化的斑块可直接造成管腔的局限性狭窄,管壁弹性减低,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当头部转动时更加重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产生体位性眩晕。(3)椎动脉周围软组织改变的影响颈椎间组织发生病变或粘连带的形成及颈椎反复受到急性或慢性损伤时,引起软组织充血、水肿、纤维组织增生,最后形成瘢痕粘连,压迫并刺激椎动脉及周围交感神经纤维,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颈性眩晕属于“颈痹”、“眩晕”范畴,如《素问 至直要大论篇》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风关系密切。明代张景岳认为“上虚则眩”,提出补益精气之治法,均属因虚致眩。汉代张仲景认为痰是眩晕发病的原因之一,至元代朱丹溪倡导“痰火致眩”学说,明确提出了“无痰不作眩”。而痰浊遏阻日久可致瘀阻窍络,气血运行受阻,营血不能上荣头目,出现眩晕且头、颈、肩、臂痛。总之,颈性眩晕与“风、痰、瘀、虚”有关,病机主要涉及肝、肾、脾。颈性眩晕除极少数需手术治疗之外,多主张保守治疗。西医药治疗颈性眩晕目前方法较单一,尚无疗效确切的方法,而中医药治疗颈性眩晕有独特的优势。但历代文献缺乏对上述导致眩晕的病理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全面认识,多侧重于从风、痰、瘀、虚等病理因素的一个方面论治,未能系统性综合治疗,疗效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主要功效为熄风清热、燥湿化痰、补虚养血、活血化瘀。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的半夏10 15份,紫河车粉10 15份,天麻15 20份,银杏叶15 20份,陈皮10 15份,丹参10 15份,制没药10 15份,麦冬10 15份,熟地15 20份,木香10 15份,川芎10 15份,山楂15 20份,芦荟10 15份,石菖蒲10 15份,黄岑10 15份,滑石10 15份,葛根30 40份,甘草6 10份。优选的,是由以下原料药组成的半夏12克,紫河车粉12克,天麻18克,银杏叶18克,陈皮12克,丹参12克,制没药13克,麦冬13克,熟地18克,木香12克,川芎12克,山楂18克,芦荟12克,石菖蒲13克,黄芩13克,滑石13克,葛根35克,甘草8克。所述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烘干,粉碎,过200目筛,即得。治疗时,口服,每日I次,每次5 10克,I个月为I个疗程。可有效治疗颈性眩晕。本发明的中药制剂,能熄风清热、燥湿化痰、补虚养血、活血化瘀,能有效地改善眩晕、颈僵、恶心、呕吐等症状,达到祛风化痰、补虚活血的目的,进而改善椎一基底动脉供血, 提高生活质量,对颈性眩晕起到虚实兼顾,标本兼治的作用。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临床治愈率为79.2%,显效率为
11.2%,有效率为7. 3%,临床总有效率为97.8%o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I 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配方为半夏12克,紫河车粉12克,天麻18克,银杏叶18克,陈皮12克,丹参12克,制没药13克,麦冬13克,熟地18克,木香12克,川芎12克,山楂18克,芦荟12克,石菖蒲13克,黄芩13克,滑石13克,葛根35克,甘草8克。制备方法为取各原料药,混合,烘干,粉碎,过200目筛,即得。治疗时,口服,每日I次,每次5 10克,I个月为I个疗程。实施例2 —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配方为半夏10克,紫河车粉10克,天麻20克,银杏叶20克,陈皮10克,丹参10克,制没药15克,麦冬15克,熟地15克,木香10克,川芎15克,山楂20克,芦荟10克,石菖蒲10克,黄芩15克,滑石15克,葛根30克,甘草6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3 —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配方为半夏15克,紫河车粉15克,天麻15克,银杏叶15克,陈皮15克,丹参15克,制没药10克,麦冬10克,熟地20克,木香15克,川芎10克,山楂15克,芦荟15克,石菖蒲15克,黄芩10克,滑石10克,葛根40克,甘草10克。制备方法同实施例I。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有典型眩晕症状,可伴有恶心、耳鸣、视觉症状等;反复发作史或颈活动诱发史;有猝倒发作,叩顶试验阳性或颈旋转试验阳性;颈椎X线片提示颈椎曲度不同程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脑血流图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痉挛。患者资料178例颈性眩晕患者,其中,男85例,女93例;年龄32 65岁,平均50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20年,平均30个月。治疗方法给予实施例I制备的药物,口服,每日I次,每次10克,I个月为I个疗程,I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疗效评定标准( I)痊愈眩晕等临床症状 消失,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正常;(2)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明显改善;(3)有效头昏或眩晕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影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有改善;(4)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主要理化检查指标无改善。治疗结果痊愈141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7. 8%。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的半夏10 15份,紫河车粉10 15份,天麻15 20份,银杏叶15 20份,陈皮10 15份,丹参10 15份,制没药10 15份,麦冬10 15份,熟地15 20份,木香10 15份,川弯10 15份,山楂15 20份,芦碁10 15份,石菖蒲10 15份,黄岑10 15份,滑石10 15份,葛根30 40份,甘草6 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组成的半夏12克,紫河车粉12克,天麻18克,银杏叶18克,陈皮12克,丹参12克,制没药13克,麦冬13克,熟地18克,木香12克,川芎12克,山楂18克,芦荟12克,石菖蒲13克,黄芩13克,滑石13克,葛根35克,甘草8克。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组成的半夏10克,紫河车粉10克,天麻20克,银杏叶20克,陈皮10克,丹参10克,制没药15克,麦冬15克,熟地15克,木香10克,川芎15克,山楂20克,芦荟10克,石菖蒲10克,黄芩15克,滑石15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原料药组成的半夏15克,紫河车粉15克,天麻15克,银杏叶15克,陈皮15克,丹参15克,制没药10克,麦冬10克,熟地20克,木香15克,川芎10克,山楂15克,芦荟15克,石菖蒲15克,黄芩10克,滑石10克,葛根40克,甘草10克。
5.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各原料药,混合,烘干,粉碎,过200目筛,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颈性眩晕的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的半夏10~15份,紫河车粉10~15份,天麻15~20份,银杏叶15~20份,陈皮10~15份,丹参10~15份,制没药10~15份,麦冬10~15份,熟地15~20份,木香10~15份,川芎10~15份,山楂15~20份,芦荟10~15份,石菖蒲10~15份,黄芩10~15份,滑石10~15份,葛根30~40份,甘草6~10份。本发明的中药制剂,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临床治愈率为79.2%,显效率为11.2%,有效率为7.3%,临床总有效率为97.8%。
文档编号A61K35/50GK102895533SQ20121042562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30日
发明者唐雯 申请人:唐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