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203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重症病人护理用的器械,一种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
背景技术
重症病人使用人工气道帮助呼吸时,人工气道的声门下至气囊上的部位会积聚分泌物,需要及时吸出,以免患者误吸而出现下呼吸道的感染,至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增加抗生素的使用。目前尚无专用于排除这种分泌物的工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专用于排除人工气道声门下至气囊上部位分泌物的工具的结构,一种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这种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包括集液瓶、瓶盖、吸液管和抽气管。瓶盖与集液瓶的瓶口相密封,吸液管的一端固定在瓶盖上并与瓶内相连通,抽气管的一端固定在瓶盖上并与瓶内相连通,抽气管的另一端密封固定着一个连接头,连接头的侧壁上有一个通气孔,此通气孔的边沿上由一条软性带连着一个孔塞,抽气管的侧壁上还有一个小孔,此小孔的直径为所述的通气孔的直径的1/2 1/4。将这种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的吸液管的自由端套合在人工气道的气囊上吸引管的外接口上,将抽气管上的连接头与病床边的负压吸引管相连,然后将孔塞插入通气孔中使通气孔关闭,即可依靠负压将病人声门下至气囊上的分泌物吸引出来,收集到集液瓶内。抽气管上的小孔让瓶外一部分空气进入瓶内,使抽吸力不会过大。

图I为这种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这种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包括集液瓶I、瓶盖2、吸液管3和抽气管4。瓶盖与集液瓶的瓶口相密封,吸液管的一端固定在瓶盖上并与瓶内相连通,抽气管的一端固定在瓶盖上并与瓶内相连通,抽气管的另一端密封固定着一个连接头6,连接头的侧壁上有一个通气孔7,此通气孔的边沿上由一条软性带9连着一个孔塞8,抽气管4的侧壁上还有一个小孔5,此小孔的直径为所述的通气孔7的直径的1/2 1/4。这种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为一次性使用,集液瓶I、吸液管3和抽气管4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以便于观察吸液的过程。集液瓶I的容积不必太大,以便于放置在病人肩旁,可以为20 25毫升左右,这样大小集液瓶一般一次大约可用8到12小时,分泌物多时大约可用4小时。吸液管3的管径可采用12# (内径3_),正适合于与人工气道的气囊上吸引管的外接口相连接。抽气管4的管径也可采用12#。连接头6的大小与病床边的负压吸引管相匹配。吸液管3和抽气管4的长度皆为IOcm左右即可,太长了会影响吸引的效果。这种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中的连接头6上的通气孔7的孔径可以为8_左右,抽气管上的小孔5的孔径可以为2. 5_左右,这样大小的孔径能获得大小适中的吸引抽力。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其特征是它包括集液瓶(I)、瓶盖(2)、吸液管(3)和抽气管(4),瓶盖与集液瓶的瓶口相密封,吸液管的一端固定在瓶盖上并与瓶内相连通,抽气管的一端固定在瓶盖上并与瓶内相连通,抽气管的另一端密封固定着一个连接头(6),连接头的侧壁上有一个通气孔(7),此通气孔的边沿上由一条软性带(9)连着一个孔塞(8),抽气管(4)的侧壁上还有一个小孔(5),此小孔的直径为所述的通气孔(7)的直径的1/2 1/4。
专利摘要一种人工气道声门下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器,包括集液瓶(1)、瓶盖(2)、吸液管(3)和抽气管(4)。吸液管的一端固定在瓶盖上并与瓶内相连通,抽气管的一端固定在瓶盖上并与瓶内相连通,抽气管的另一端密封固定着一个连接头(6),连接头的侧壁上有一个通气孔(7),此通气孔的边沿上由一条软性带(9)连着一个孔塞(8),抽气管的侧壁上还有一个小孔(5),此小孔的直径为通气孔的直径的1/2~1/4。将吸液管套合在人工气道的气囊上吸引管的外接口上,将连接头与负压吸引管相连,将孔塞插入通气孔中,即可依靠负压将病人声门下至气囊上的分泌物吸出收集到集液瓶内。抽气管上的小孔让瓶外一部分空气进入瓶内,使抽吸力不会过大。
文档编号A61M1/00GK202666045SQ20122020003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7日
发明者王黎梅, 张美琪, 步惠琴 申请人:嘉兴市第一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