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器的刹车把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7311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助行器的刹车把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助行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助行器的刹车把手。
背景技术
为了让老年人、残疾人和伤病员行动方便,目前市场上有助步车、助步器、助行车等多种助行工具。就简单分类而言,上述各类助行工具分带脚轮和不带脚轮两大类,它们所适用的场合也各不相同,其中,在带脚轮的助行工具上一般都安装有刹车装置,以便使用者能够控制助行工具使之减速或者停止。助行工具上的刹车装置一般由刹车把手、刹车线和刹车块组成,并且采用双向结构,当手掌握紧并向上提起刹车把手时,刹车把手可以带动刹 车线和刹车块而将脚轮制动,当手掌松开时,刹车把手回复原位而消除制动。各类助行器的主要用途是用来帮助行动不便者练习走路,这一使用特点决定了助行器的刹车装置使用频率较高。然而现有助行器对刹车把手有较多不足,首先,刹车把手的握把为单层结构,结构较为单薄,结构强度不高。其次,现有的握把与手掌的相接触面为平面结构,当手掌握住握把时,手掌与握把间的接触摩擦较小,这不仅容易使手掌相对握把产生滑动,影响使用安全,而且握持舒适感较差。再者,现有刹车把手中的握把安装在握把安装座的后侧端,而刹车线则从握把安装座的前侧端横向引出,这样,刹车线的上端部必须弯曲成弧形才能顺利向下连接到刹车块上,从而不仅使得刹车线相对较长,而且走线也不够合理,并影响刹车效果。鉴于上述不足,有待对现有的各类助行器的刹车把手作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牢固的助行器的刹车把手。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握持手感更为舒适的助行器的刹车把手。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又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刹车线走线更为合理,刹车效果更好的助行器的刹车把手。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助行器的刹车把手,包括安装座和设于该安装座下端的握把,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有供手把套接的套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刹车线穿插而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把包括第一把体和第二把体,且所述第一把体和第二把体相互插套成双层结构的握把。优选地,所述安装座朝向握把的一侧开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把体的前端部插装在该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把体的后端部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把体设计成能与所述第一把体的后端部相互插套的环状结构。为了提高握把的握持舒适度,所述的第二把体为柔性把体,且该第二把体构成所述握把的内侧壁。这样,使用时手掌与该柔性的第二把体相接触,舒适性较好。[0011]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一把体的内侧顶壁具有间隔分布的凸块,所述凸块压迫所述的第二把体以在该第二把体的内侧顶壁形成凸粒。形成凸粒后,手掌与握把间的接触摩擦更大,不仅可有效避免手掌相对握把产生滑动,提高助行器的使用安全性,而且可进一步提高握持舒适度。为了使刹车线的走线更为合理,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安装座的底部。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刹车线可以从安装座的底部向下引出,并以近似直线的走线方式向下连接到刹车块上,这不仅可以缩短刹车线的长度,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还可以有效改善助行器的刹车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将刹车把手的握把设计成由第一把体和第二把体相互套接成的双层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刹车把手的结构牢固度;其次,与手掌相接触的第二把体采用柔性把体,可获得更好的握持舒适度;再者,刹车把手的刹车线从安装座底部向下引出,不仅可以缩短刹车线的长度,使刹车线的走线更为合理,而且还可以改善助行器的刹车效果。·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图I中的握把经剖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上手把和刹车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助行器的刹车把手包括安装座I和与安装座I插接安装的握把2。在安装座I的后侧端开有安装槽11,握把2由第一把体21和第二把体22相互插套而成为双层结构,握把2采用双层结构后,其整体结构牢固度更好。本实施例中第一把体21的后端部呈环状结构,相应地,第二把体22也呈环状结构,该刹车把手在装配时,先使第二把体22与第一把体21的后端部相插套配合成双层结构,然后将第一把体21的前端部插入并安装在安装槽11内。从图I和图3中可以看到,第二把体22构成握把2的内侧壁,为了提高握把2的握持舒适度,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把体22采用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把体,这样,使用者的手掌与柔性的第二把体22相接触,手感较为舒适。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把体21的内侧顶壁具有间隔分布的凸块211,当第一把体21与第二把体22相插套后,这些凸块211压迫柔性的第二把体22,从而在第二把体22的内侧顶壁形成与凸块211相对应的凸粒221,凸粒221使手掌与握把2间的接触摩擦更大,不仅可有效避免手掌相对握把2产生滑动,提高助行器的使用安全性,而且还可使握把2的握持舒适度更好。如图I和4所示,在安装座I的顶部设有供手把3套接并前后向分布的套孔4,手把3套接并固定在该套孔4内。在安装座I的底部设有供刹车线5穿插而过的通孔6,刹车线5从安装座I的底部向下引出,并以近似直线的走线方式向下连接到刹车块上,这不仅可以缩短刹车线5的长度,而且还可以改善刹车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助行器的刹车把手,包括安装座(I)和设于该安装座(I)下端的握把(2),所述安装座(I)的顶部设有供手把(3)套接的套孔(4),所述安装座(I)上设有供刹车线(5)穿插而过的通孔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把(2)包括第一把体(21)和第二把体(22),且所述第一把体(21)和第二把体(22)相互插套成双层结构的握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助行器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I)朝向握把(2)的一侧开有安装槽(11),所述第一把体(21)的前端部插装在该安装槽(11)内,所述第一把体(21)的后端部呈环状结构,所述第二把体(22)设计成能与所述第一把体(21)的后端部相互插套的环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行器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把体(22)为柔性把体,且该第二把体(22)构成所述握把(2)的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行器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干所述的第一把体(21)的内侧顶壁具有间隔分布的凸块(211),所述凸块(211)压迫所述的第二把体(22)以在该第二把体的内侧顶壁形成凸粒(221)。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助行器的刹车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6)位于所述安装座(I)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助行器的刹车把手,包括安装座和设于该安装座下端的握把,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有供手把套接的套孔,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供刹车线穿插而过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握把包括第一把体和第二把体,且所述第一把体和第二把体相互插套成双层结构的握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将刹车把手的握把设计成由第一把体和第二把体相互套接成的双层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刹车把手的结构牢固度;其次,与手掌相接触的第二把体采用柔性把体,可获得更好的握持舒适度;再者,刹车把手的刹车线从安装座底部引出,不仅可以缩短刹车线的长度,使刹车线的走线更为合理,而且还可以改善助行器的刹车效果。
文档编号A61H3/04GK202751558SQ201220257089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0日
发明者石丽娜 申请人:宁波信泰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