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型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6509阅读:6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润滑型气管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具有润滑作用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气管插管是指病人呼吸不能满足生命需要是建立紧急人工气道的一种方法,由于操作前患者处于呼吸衰竭状态导致缺氧,气管插管的时间性非常重要,插管中几十秒的区别可能导致心脏停搏,5分钟以上的心脏停搏可以导致大脑不可逆的死亡,因此气管导管能够更快速准确的置入气道是临床医学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气管导管插入时常因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多且粘稠,气管处于痉挛状态等导致导管的摩擦力大,导管送入气道时送入困难,暴力操作时损伤气道,拔导芯时甚至脱出气道可能,延长插管时间,降低插管成功几率。插管时也有部分医师习惯用石蜡油把气管导管润滑后进行气管插管,送入导管时明显更加顺利,缩短插管时间,但是石蜡油需要无菌,并且需要无菌纱布浸润后涂抹,存在材料不易获得,准备时间长,增加导管污染几率,涂抹后石蜡油分布不均匀等缺点,限制临床使用操作。现在临床使用的导芯多为铝质,部分为塑料制品,绝大部分重复消毒使用,导芯使用中存在导芯尖端过于锐利,可能损伤气道,且导芯上没有标识,临床上存在导芯断裂后不能及时发现,从而导致肺炎等严重的临床不良事件。由于与食管伴邻,在气管插管时有10-20%的几率误插入食道内,所以当气管插管完成后,需评价插管是否在气道内,常用的判断方法有:(I)气管导管口处听呼吸音或通气时观察胸腹部运动,听诊双肺及腹部呼吸音;(2)气管导管内是否有气道分泌物;(3)插管位置正确时,可观察到呼气相插管内充满水蒸汽,而在吸气相消失;(4)气管导管口附近放置一个棉花,看是否随呼吸摆动;(5)接呼吸机测定呼气潮气量;(6)分析呼末二氧化碳分压曲线。在上述6种传统方法中采用第(5)种和第(6)种方法需连接呼吸机,如果导管不在气道内会导致胃极度膨胀,在重新插管过程中极易造成严重呕吐、窒息,而且判断时间较长,延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医疗不良后果。而第(I)种方法主观性太强,可因抢救时临床医师心态不够冷静或机器报警声等会严重影响呼吸音的判断,临床上经常有误判引起医疗不良后果。第(2)种及第三种方法因为插入食道有部分病人也能吸到分泌物且观察到呼气相白雾,准确度较差。第(4)种方法需要另准备棉花,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润滑型气管导管,其针对上述缺陷气管导管本体前端设有润滑装置,便于将气管导管插入患者的呼吸道。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其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气管导管本体的前端连接有气囊,气囊连接低压气囊管,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前端外壁上设有含润滑剂的海绵涂层。[0008]气囊上也设有含润滑剂的海绵涂层,且与导管本体的前端外壁上的海绵涂层连为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的气管导管在气管导管本体前端及其气囊上设含有润滑剂的海绵涂层,在插管时把海绵涂层轻微旋转,将润滑剂迅速均匀涂抹在气管导管本体外壁上,然后将海绵涂层去除,既避免了润滑不均或润滑时导管污染的情况,且缩短了操作的准备时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润滑型气管导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气管导管本体的前端连接有气囊2,气囊连接低压气囊管3,气管导管本体的前端外壁上设有含润滑剂的海绵涂层。可在气囊2上也设有含润滑剂的海绵涂层,且与导管本体的前端外壁上的海绵涂层连为一个整体。当插管时,撕拆本实用新型的外无菌包装(为保证气管导管的无菌性,使用前均用环氧乙烷消毒后包装好)时把海绵涂层轻微旋转,将润滑剂迅速均匀涂抹在气管导管本体外壁上,然后将海绵涂层去除,既避免了润滑不均或润滑时导管污染的情况,且缩短了操作的准备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润滑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1),气管导管本体的前端连接有气囊(2),气囊连接低压气囊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前端外壁上设有含润滑剂的海绵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润滑型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2)上也设有含润滑剂的海绵涂层,且与导管本体的前端外壁上的海绵涂层连为一个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润滑型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气管导管本体的前端连接有气囊,气囊连接低压气囊管,所述气管导管本体的前端外壁上设有含润滑剂的海绵涂层。气管导管本体前端设有润滑装置,便于将气管导管插入患者的呼吸道。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3154512SQ201220462728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谷欣, 伍媛, 陈磊 申请人:谷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