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4683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能够在摄影部位的定位时确认摄影部位与有效视野在实际空间的位置关系。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具有使载置了被检体的顶板移动的诊视床部。架台部具有插入顶板的开口部。投光部设于架台部。设定部设定对被检体的有效视野。控制部控制投光部,使其投射表示所设定的有效视野的光。
【专利说明】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计算机断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装置是利用放射线等对物体进行扫描、将所收集的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从而将物体的内部图像化的装置。作为CT装置,有X 线 CT 装置、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装置、SPECT(Single Photon EmissionComputed Tomography)> MRI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装置等。
[0003]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具有架台部、诊视床部、操控部等。架台部在其中央区域设有开口部。载置于诊视床部的被检体被移动到开口部内以供检查。这时,通过用来自于在架台部设置的投光器的光线假定被检体的体轴,进行开口部的中心与被检体的定位(摄影部位的定位)。
[0004]此外,在进行计算机断层摄影时设定有效视野(Field of View)。“有效视野”是用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能够进行摄影的区域。有效视野根据摄影条件(摄影部位等)而不同,因此通常按每个装置预先设定并存储几个有效视野。希望包含被检体的关注区域的摄影部位(例如头部或腰部)全部进入到有效视野中。此外,通过将有效视野的范围设定得与被检体的摄影部位的大小大致相同,在该装置中能够实现析像度高的摄影。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 - 239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09]但是,以往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在进行摄影部位的定位时,无法确定该摄影部位和有效视野在实际空间的位置关系。因而,在被检体的体格大等情况下,可能在摄影部位没有配置在有效视野内的状态下进行摄影。
[0010]相反,在相对于所设定的有效视野而言被检体的体格小的情况下,放射线可能会照射到不需要摄影的部分。因而,存在被照量增大的问题。
[0011]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摄影部位的定位时确定摄影部位和有效视野在实际空间中的位置关系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0012]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手段
[0013]实施方式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使用计算机对向被检体照射放射线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将该被检体内部图像化。诊视床部使载置了被检体的顶板移动。架台部具有用于插入顶板的开口部。投光部设于架台部。设定部设定对被检体的有效视野。控制部控制投光部,使其投射表示所设定的有效视野的光。【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X线CT装置的外观图。
[0015]图2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X线CT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0016]图3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架台部的结构的图。
[0017]图4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架台部的结构的图。
[0018]图5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0019]图6是对第I实施方式的流程图的说明进行补充的图。
[0020]图7是用来对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的结构的前提进行说明的图。
[0021]图8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的架台部的结构的图。
[0022]图9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的架台部的结构的图。
[0023]图1OA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架台部的结构的图。
[0024]图1OB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架台部的结构的图。
[0025]图11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X线CT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0026]图1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架台部的结构的图。
[0027]图13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 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0028]图14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X线CT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0029]图1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架台部的结构的图。
[0030]图16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处理的概要的流程图。
[0031]图17是表示第2、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架台部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第I实施方式>
[0033]参照图1至图6对第I实施方式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结构进行描述。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用X线CT装置I进行说明。X线CT装置I是检测对被检体2辐射的X线的透过、根据表示检测出的X线的强度的投影数据来对被检体内的图像进行重构的图像诊断装置。
[0034]<装置结构>
[0035]如图1所示,X线CT装置I具备架台部3、诊视床部4、操控部5以及显示部6。
[0036]<架台部>
[0037]架台部3进行X线的辐射以及透过被检体2的X线的检测。在架台部3的内部配置有X线辐射部(未图示)、x线检测部(未图示)以及投光部31 (后述)。X线辐射部通过从高电压产生部(未图示)施加高电压而对被检体2照射X线。X线检测部对透过被检体2的X线进行检测。架台部3具有插入顶板4a (后述)的开口部30 (参照图3等)。此外,架台部3具有用来进行各种操作输入的操作部(未图示)。
[0038]在架台部3内,设有配置了 X线辐射部、X线检测部以及投光部31的旋转基座3a(参照图1)。此外,在架台部3内设有用来使旋转基座3a在被检体2的周围旋转的驱动机构(未图示)。旋转基座3a及驱动机构是“旋转机构”的一例。另外,旋转机构是能够至少仅使投光部31旋转的结构即可。
[0039]<诊视床部>[0040]诊视床部4具有顶板4a。在顶板4a上配置被检体2。诊视床部4具有基于控制部52 (后述)的指示使载置有被检体2的顶板4a移动的机构。
[0041]<操控部>
[0042]操控部5进行X线CT装置I的各种动作控制及处理。例如,操控部5进行X线辐射部的X线的照射开始、停止及旋转机构的旋转开始、停止的动作控制。或者,操控部5对架台部3的X线的检测数据进行处理,重构被检体2内的图像。操控部5具有用来进行各种操作输入的操作部(未图示)。
[0043]<显示部>
[0044]显示部6与操控部5连接,显示由操控部5重构的图像。此外,显示部6对装置的设定画面等各种画面及患者信息进行显示。
[0045]接着,参照图2~图4,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内部结构。图3是图1的架台部3的A —A剖面。图4是图3的架台部3的B —B剖面。图3、图4表示从投光部31 (后述)投射了光L的状态。本实施方式中,将载置于顶板4a的被检体2的足侧作为“前”方向,将被检体2的头侧作为“后”方向。此外,将从诊视床部4侧观察架台部3时(参照例如图3)的方向分别作为“上下左右”方向。
[0046]架台部3具有投光部31。投光部31向规定方向投射光L。来自投光部31的光L例如是激光。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投光部31在架台部3的上部夹着开口部30的中心而左右设有2个。
[0047]投光部31具有发光部31a、移动机构31b。
[0048]发光部31a是产生光L的光源。本实施方式的发光部31a产生从上方朝向下方的、从发光部31a向左右方向保持一定宽度并向前后方向扩展的光(参照图3及图4)。
[0049]移动机构31b使发光部31a向左右方向移动。移动机构31b是由例如马达、齿轮等构成的电动驱动器。移动机构31b通过控制部52 (后述)被进行动作控制。
[0050]发光部31a的发光的开始、停止以及移动机构31b的动作由控制部52 (后述)控制。或者,还能通过设于架台部3等的开关由检查者手动操作。
[0051]另外,发光部31a不限于上述结构。从发光部31a投射的光在前后方向上越宽,越能对被检体2可靠地投射光L。因而,例如还能使从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光源投射矩形状的光L。或者,还能做成将产生线状的光L的光源用作发光部31a、使发光部31a沿顶板4a的长轴方向(前后方向)进行扫描的结构。该扫描例如通过移动机构31b进行。
[0052]此外,投光部31 (发光部31a、移动机构31b)的数量及位置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投光部31至少有I个即可。此外,投光部31也可以设在架台部3的下部,也可以设置为向架台部3的外部突出的形态。
[0053]操控部5具有设定部51、控制部52及存储部53。
[0054]设定部51设定对被检体2的有效视野F。有效视野F预先在存储部53中存储有几个值(例如有效视野的半径)。另外,存储部53还能将比实际的有效视野宽的范围(例如有效视野的半径+ Imm)或窄的范围(例如有效视野的半径一 Imm)存储为有效视野F的值。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有效视野F”是包括实际的有效视野及其附近的区域的概念。设定部51,例如从存储部53所存储的多个值中选择与检查者的指示输入对应的值,基于该值来设定有效视野F。[0055]控制部52控制投光部31,使其投射表示由设定部51设定的有效视野F的光L。具体而言,控制部52基于由设定部51设定的有效视野F对移动机构31b进行控制,使发光部31a移动,由此,以使来自发光部31a的光L与有效视野F的外周相切的方式进行投射。例如,在将距开口部30中心位置的距离r作为半径的有效视野F的情况下,控制部52控制移动机构31b,使发光部31a从初始位置(装置起动时发光部31a所配置的位置。通过默认决定)到r的位置进行移动。并且,在该位置,通过由控制部52使发光部31a发光,从而投射与有效视野F的外周相切的光L。
[0056]< 动作 >
[0057]接着,参照图3、图5及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X线CT装置I的有效视野的设定方法。
[0058]首先,检查者从操控部5等输入被检体2的体型及摄影部位的信息。设定部51从多个有效视野的值中读出与该输入信息对应的有效视野F的值,设定有效视野F (SlO)0
[0059]基于SlO的设定结果,移动机构31b使发光部31a移动到以使光L与有效视野F的外周相切的方式进行投射的位置(S11)。
[0060]然后,操控部5控制诊视床部4,使载置有被检体2的状态的顶板4a配置在开口部30 内(S12)。
[0061]发光部31a投射光L以使光L与SlO中设定的有效视野F的外周相切(S13)。另外,S12及S13的步骤的哪一个先执行都可以。
[0062]通过确认S13的投射状态,检查者能够确认有效视野F (S14).即,只要如图3所示那样使光L投射到未照到被检体2 (或与被检体2相切)的位置,就能够判断为至少摄影部位处于有效视野F内。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若光L被投射到照向被检体2的位置,则能够判断为摄影部位有可能在有效视野F之外。
[0063]<作用、效果>
[0064]说明包含本实施方式的X线CT装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作用及效果。
[0065]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具有使载置有被检体2的顶板4a移动的诊视床部4。架台部3具有投光部31。设定部51设定对被检体2的有效视野。控制部52控制投光部31,进行使表示所设定的有效视野的光投射的控制。
[0066]更具体而言,投光部31具有产生光的发光部31a以及使发光部31a移动的移动机构31b。控制部52基于所设定的有效视野对移动机构31b进行控制,从而使来自发光部31a的光以表示有效视野的方式(例如以与有效视野的外周相切的方式)投射。
[0067]根据这样的结构,检查者能够通过来自投光部31的光来识别有效视野。即,能够在摄影部位的定位时确认摄影部位与有效视野在实际空间的位置关系。
[0068]此外,投光部31设有多个。例如,投光部31在架台部3的上部夹着开口部30的中心而左右设有2个。
[0069]因而,即使被检体2在顶板4a上偏离地载置,也能通过来自左右的投光部31的光来确定摄影部位是否进入了有效视野。即,能够在摄影部位的定位时确认摄影部位与有效视野在实际空间的位置关系。
[0070]<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 >
[0071]参照图7至图9,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图8及图9中,关于投光部31(发光部31a、移动机构31b)的结构省略记载。
[0072]在通过第I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螺旋扫描等情况下,即使被检体2处于摄影开始位置(开始X线摄影的位置),来自发光部31a的光也有可能不被投射到摄影部位的一部分(图7所示的范围E)(参照图7)。因而,无法确认摄影部位是否全部进入到有效视野中。
[0073]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本变形例,通过设于架台部3的旋转机构,使投光部31在开口部30的周围旋转而呈现有效视野,从而能够确认摄影部位是否全部进入到有效视野中。
[0074]即,通过使投光部31旋转,来自投光部31的光在被检体2的周边以扫描圆柱状的轨跡的方式而被投射(参照图8的Lk Ck= I~η)以及图9。Lk表示从开口部30周围的某个位置通过投光部31所投射的光。图9假想地示出光Lk被投射的区域)。即,相对于被检体2能够从各种各样的方向呈现有效视野。由此,能够与被检体2的位置无关地在摄影部位的定位时确认摄影部位与有效视野在实际空间的位置关系。
[0075]<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
[0076]参照图1OA及图1OB说明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0077]所投射的光L只要能表示有效视野F (检查者能够识别有效视野F)即可。
[0078]因此,如图1OA所示,控制部52还能够控制投光部31、使来自发光部31a的光投射到所设定的有效视野F内。图1OA中,示出了来自2个投光部31的光L分别投射到有效视野F内的例子。具体而言,来自I个投光部31的光L以照向顶板4a的左右方向的两端(两端位于有效视野F内)的方式作为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光(在有效视野F内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光)而被投射。另外,光L的一端也可以与有效视野F的外周相切。检查者通过确认被检体2是否处于光L内(光 L是否照向被检体2),能够判断被检体2是否处于有效视野F内。图1OA中,被检体2处于 光L内。即,检查者能够判断为被检体2处于有效视野F内。这样,根据图1OA的结构,由于光照向处于有效视野F内的被检体2整体,所以更加易于识别被检体2是否处于有效视野F内。
[0079]或者,如图1OB所示,控制部52还能控制投光部31、使来自发光部31a的光与所设定的有效视野F的外周相切并且投射到所设定的有效视野F外。图1OB中,示出了来自2个投光部31的光L分别被投射到有效视野F外的例子。具体而言,来自I个投光部31的光L以在有效视野F外照向开口部30的内面的方式作为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光而被投射。另外,光L的一端与有效视野F的外周相切(参照图10B)。检查者通过确认光L是否照向被检体2,能够识别被检体2的有效视野F外的区域。反过来说,在光没有照向被检体2的情况下,检查者能够判断为被检体2处于有效视野F内。图1OB中,光L没有照向被检体2。即,检查者能够判断为被检体2处于有效视野F内。进而,在被检体2处于有效视野F外的情况下,由于对其整体照有光L,所以能够易于识别处于有效视野F外的区域。
[0080]如上述那样,来自本变形例的发光部31a的光L是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光。这样的光L例如能够通过对投光部31设置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缝隙来实现。或者,还能够通过将投光部31内的发光部31a在左右方向上摆动来实现。
[0081]<第2实施方式>
[0082]参照图11至图13叙述第2实施方式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本实施方式中,使用X线CT装置I作为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来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记载。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初始位置从发光部31a投射的光与开口部30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α (参照图12)。
[0083]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架台部3设有位置检测部32。位置检测部32检测发光部31a的位置。位置检测部32例如由编码器构成。
[0084]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31b使投光部31沿开口部30的径向(图12的左右方向)移动。移动机构31b通过控制部52而被进行动作控制。
[0085]本实施方式的设定部51基于位置检测部32的检测结果来计算发光部31a的移动量,基于该检测结果设定有效视野。移动量是表示发光部31a从初始位置移动了的量的值。
[0086]具体而言,通过移动机构31b使2个投光部31间的距离变小(图12的箭头C方向)。并且,当来自发光部31a的光被投射到位置P(包括摄影部位的区域的端部位置。参照图12)时,通过来自检查者的指示输入,位置检测部32向设定部51发送表示该时刻的发光部31a的位置的信息。设定部51根据基于发光部31a的位置与初始位置,计算发光部31a的移动量β。并且,设定部51基于距离α和移动量β,求取从开口部30的中心到位置P的距离Y ( Y = α - β ),将距开口部30的中心位置半径为Y的区域设定为有效视野。
[0087]这样,位置检测部32、以及设定部51的计算发光部31a的移动量的功能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计算部”。
[0088]另外,还能基于控制部52使移动机构31b动作的控制信号、由设定部51计算发光部31a的移动量。该情况下,控制部52以及设定部51的计算发光部31a的移动量的功能相当于“计算部”。
[0089]< 动作 >
[0090]接着,参照图1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X线CT装置I的有效视野的设定方法。
[0091]接受摄影开始的指示,操控部5使载置了被检体2的状态的顶板4a配置在开口部30 内(S20)。
[0092]处于初始位置的发光部31a投射光L (S21)。另外,S20及S21的步骤中的哪一个步骤先执行均可。
[0093]检查者确认光L的投射位置,并经由架台部3等进行指示以使得投光部31间的距离变窄、直到光被投射到位置P (S22)。
[0094]并且,在光被投射到位置P的情况下,基于来自检查者的指示,位置检测部32检测该时刻的发光部31a的位置P (S23)。位置检测部32的检测结果被送到设定部51。
[0095]设定部51根据在S23中检测出的位置P和发光部31a的初始位置,计算发光部31a的移动量β (S24)。
[0096]并且,设定部51基于在S24中算出的移动量β和从初始位置到开口部30的中心的距离α,设定有效视野(S25)。即,设定51求取从开口部30的中心到位置P的距离Y(Y = α - β ),将距开口部30的中心位置半径为Y的区域设定为有效视野。
[0097]另外,还能如图1OB所示那样使光L以在有效视野F外照向开口部30的内面的方式作为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光来投射。
[0098]或者,还能如图1OA所示那样使光L作为在有效视野F内在左右方向上扩展的光来投射。该情况下,位置检测部32基于来自检查者的指示,检测被检体2进入到光L内的时刻下的发光部31a的位置P。还可以是,设定部51基于该位置P,进行S24及S25的处理,由此来设定有效视野。[0099]<作用、效果>
[0100]说明包含本实施方式的X线CT装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作用及效果。
[0101]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移动机构31b使发光部31a沿开口部30的径向移动。计算部计算基于移动机构31b的发光部31a的移动量。设定部51基于计算部的计算结果来设定有效视野。[0102]根据该结构,即使不预先设定任意的有效视野,也能够设定与被检体2的摄影部位相应的有效视野。因而,能够设定得在被检体2的定位时使被检体2进入到有效视野内。进而,能够设定用来对被检体2的体内部位(例如腰部的心脏周边区域)进行摄影的有效视野。
[0103]<第3实施方式>
[0104]参照图14至图16来叙述第3实施方式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结构。本实施方式中,使用X线CT装置I作为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来进行说明。此外,对与第I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省略记载。
[0105]如图14及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在架台部3设有光传感器33。光传感器33是对来自投光部31 (发光部31a)的光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作为光传感器33,例如使用光电探测器。投光部31 (发光部31a)与光传感器33被配置在夹着开口部30而对置的位置。
[0106]本实施方式的移动机构31b使投光部31及光传感器33沿开口部30的径向(图15的左右方向)移动。
[0107]本实施方式的设定部51基于光传感器33的光的检测结果来确定被检体2的端部位置,根据该确定结果设定有效视野。
[0108]具体而言,通过移动机构31b使2个投光部31间(光传感器33间)的距离变小(图15的箭头D方向)。在使距离变小的期间,由光传感器33检测来自投光部31的光。并且,当光传感器33不再检测来自投光部31的光时(即来自投光部31的光照向被检体2的情况),设定部51将刚刚在这之前的投光部31的位置(或光传感器33的位置)确定为被检体2的端部位置。并且,设定部51将从通过光传感器33最后检测到光的位置(被检体2的端部位置)到开口部30中心的距离作为半径,将距开口部30的中心位置为该半径的区域设定为有效视野。
[0109]< 动作 >
[0110]接着,参照图16,说明本实施方式的X线CT装置I的有效视野的设定方法。
[0111]接受摄影开始的指示,操控部5使载置了被检体2的状态的顶板4a配置在开口部30 内(S30)。
[0112]发光部31a向设于架台部3的光传感器33投射光L (S31)。另外,S30及S31的步骤中的哪个步骤先执行均可。
[0113]在通过光传感器33接收到光L的情况下(S32中“是”的情况),在发光部31a与光传感器33之间没有对光L进行遮挡的物体(被检体2)。该情况下,移动机构31b使投光部31间(光传感器33间)的距离变小(S33)。另外,在投光部31间(光传感器33间)的距离变小的期间,从发光部31a向光传感器33投射的光L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0114]另一方面,若使投光部31间(光传感器33间)的距离变小,则有通过光传感器33不接收光L的情况(S32中“否”的情况)。这是由于来自发光部31a的光被被检体2遮挡、光传感器33无法接受光而引起的。该情况下,设定部51将刚刚在这之前的投光部31的位置(或光传感器33的位置)确定为被检体2的端部位置(S34)。
[0115]设定部51将从在S34中确定的位置到开口部30中心的距离作为有效视野的半径来设定有效视野(S35)。即,设定部51将距开口部30的中心为在S34中确定的位置的距离作为半径,将距开口部30的中心位置为该半径的区域设定为有效视野。
[0116]<作用、效果>
[0117]说明包含本实施方式的X线CT装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作用及效果。
[0118]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架台部3具有对来自投光部31的光进行检测的光传感器33。投光部31及光传感器33被配置在夹着开口部30而对置的位置。移动机构31b使投光部31及光传感器33沿与将它们连结的方向正交的、开口部30的径向移动。设定部51基于光传感器33的光的检测结果来确定被检体2的端部位置,基于该确定结果设定有效视野。
[0119]根据该结构,即使不预先指定有效视野,也能求取与被检体2的摄影部位相应的有效视野。因而,在被检体2的定位时,能够设定得使被检体2进入到有效视野内。
[0120]<第2及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0121]第2及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用2个投光部31来设定有效视野的结构,但不限于此。
[0122]例如,如图17所示,本变形例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具有I个投光部31及I个光传感器33。通过旋转机构(参照第I实施方式的变形例I)使投光部31及光传感器33沿图16的箭头G方向旋转,并通过移动机`构31b使被检体2与来自投光部31的光L之间的距离变小。并且,将光L与被检体2相切的位置确定为被检体2的端部位置,通过设定部51设定有效视野。另外,在端部位置的确定中,使用投光部31的旋转角度、伴随旋转的投光部31及光传感器33的位置变化量、以及被检体2的宽度等信息。
[0123]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投光部31为I个的简单结构,求取与被检体2的摄影部位相应的有效视野。因而,在被检体2的定位时,能够设定得使被检体2进入到有效视野内。
[0124]<变形例>
[0125]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不限于X线CT装置。还能适用于需要设定有效视野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例如,PET装置、SPECT、MRI装置)。
[0126]此外,上述第2、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2个发光部31a间的距离变小的结构,但不限于此。例如,通过在开口部30的中心位置上方配置发光部31a作为初始位置、从该初始位置朝向开口部30的外方向(例如图12的左右方向)使2个发光部31a间的距离变宽,也能设定有效视野。
[0127]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欲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范围及主旨中,并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范围内。
[0128]符号说明
[0129]IX 线 CT 装置
[0130]2被检体[0131]3架台部
[0132]4诊视床部
[0133]5操控部
[0134]6显示部
[0135]30 开口部
[0136]31投光部
[0137]31a发光部
[0138]31b移动机构
[0139]51设定部
[0140]52控制 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使用计算机对向被检体照射放射线而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将该被检体内部图像化,其特征在于,具有: 诊视床部,使载置了上述被检体的顶板移动; 架台部,具有用于插入上述顶板的开口部; 投光部,设于上述架台部; 设定部,设定对上述被检体的有效视野;以及 控制部,控制上述投光部,使其投射表示所设定的上述有效视野的光。
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光部具有: 产生上述光的发光部;以及 使上述发光部移动的移动机构, 上述控制部基于设定的上述有效视野对上述移动机构进行控制,从而以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光表示上述有效视野的方式进行投射。
3.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投光部,使其以上述光与设定的上述有效视野的外周相切的方式投射上述光。
4.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投光部,使其向设定的上述有效视野内投射上述光。
5.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投光部,使其向设定的上述有效视野外投射上述光并且上述光与设定的上述有效视野的外周相切。
6.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投光部,使其以上述光与设定的上述有效视野的外周相切的方式投射上述光。
7.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投光部,使其向设定的上述有效视野内投射上述光。
8.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控制上述投光部,使其向设定的上述有效视野外投射上述光并且上述光与设定的上述有效视野的外周相切。
9.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发光部沿上述开口部的径向移动, 该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具有计算部,该计算部对基于上述移动机构的上述发光部的移动量进行计算, 上述设定部基于上述计算部的计算结果,设定上述有效视野。
10.如权利要求2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具有设于上述架台部、对来自上述发光部的光进行检测的光传感器, 上述发光部及上述光传感器配置在夹着上述开口部而对置的位置, 上述移动机构使上述发光部及上述光传感器沿上述开口部的径向移动,上述设定部基于上述光传感器的上述光的检测结果来确定上述被检体的端部位置,基于该确定结果设定上述有效视野。
11.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投光部设有多个。
12.如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架台部具有旋转机构,该旋转机构使上述投光部在上述开口部的周围旋转。
【文档编号】A61B6/08GK103501704SQ201280020953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14日
【发明者】原田智和 申请人:株式会社东芝,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