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167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吸收性物品(1),其具有表面片材(10)、背面片材(20)以及吸收体(30),在表面片材的肌肤抵接面侧接合有透液性的上层片材(70)。上层片材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部沿着长度方向(L)配置,在上层片材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设有未与表面片材接合的非接合区域(S1)。在非接合区域的周围形成有至少将表面片材以及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压缩部(80)。
【专利说明】吸收性物品【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涉及一种能够提高从排泄口排出的体液的保持性的吸收性物品。【背景技术】[0002]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有这样一种卫生巾: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该卫生巾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材、非透液性的背面片材以及配置于表面片材与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在表面片材与吸收体之间具有第二片材。专利文献I中的第二片材由开孔的无纺布或网眼状的薄膜构成,该第二片材用于使穿过表面片材的体液迅速地转移至吸收体。[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880号公报(第4页、图2等)
【发明内容】
[0006]然而,关于上述的吸收性物品, 申请人:发现了以下这样的问题。[0007]在卫生巾中所吸收的经血与汗等体液相比较粘性较高。对于这样的粘性比较高的体液来说,与纤维等密集的密度较高的部分相比其易于保持在纤维的间隙等空隙部分。但是,由于专利文献I中的第二片材由表面片材与吸收体夹着,因此第二片材的空隙部分减少。因此,暂时保持的体液的量减少,一次排出大量体液时,体液有可能渗漏。[0008]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粘性较高的经血等体液的保持性并且能够抑制体液的渗漏的吸收性物品。[0009]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主旨在于,一种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I ),其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材(表面片材10)、非透液性的背面片材(背面片材20)以及配置于上述表面片材与上述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吸收体30),在上述表面片材的肌肤抵接面侧接合有透液性的上层片材(上层片材70),上述上层片材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部沿着上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长度方向L)配置,并且具有中央区域(中央区域A3),该中央区域(中央区域A3)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地配置的排泄口抵接区域,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形成有将上述表面片材以及上述上层片材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上层压缩部(上层压缩部71),并且形成有至少将上述表面片材以及上述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吸收体压缩部,在比上述上层片材靠宽度方向外侧处,上述吸收体压缩部具有沿着上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形成的长度方向压缩部(长度方向压缩部 81)。【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10]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从肌肤抵接面侧观察到的俯视图。[0011]图2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后视图。[0012]图3是图1所示的A-A截面的示意剖视图。[0013]图4是图1所示的B-B截面的示意剖视图。[0014]图5是第I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从肌肤抵接面侧观察到的俯视图。[0015]图6A是示意地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状态的剖视图。[0016]图6B是示意地表示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状态的剖视图。[0017]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的图。[0018]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从肌肤抵接面侧观察到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9](第I实施方式)[0020]参照图1以及图2,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进行说明。图1是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图2是吸收性物品的后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A-A的剖视图,图4是图1所示的B-B剖视图。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例如是卫生巾。[0021]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是夜用的卫生巾。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构成为在长度方向上位于穿着者的后侧的后侧区域比位于穿着者的前侧的前侧区域长。另外,后述的一对翼部之间的区域为包含穿着者的排泄口所抵接的排泄口抵接区域的区域,比该区域靠前侧为前侧区域,比该区域靠后侧为后侧区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夜用的卫生巾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也能够适用于日用的卫生巾。与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相比较,日用的卫生巾的后侧区域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较短。例如,日用的卫生巾的后侧区域的长度形成为与前侧区域的长度大致相同。[0022]吸收性物品I具有与穿着者的肌肤相抵接的表面片材10、不会使液体透过的非透液性的背面片材20以及吸收体30。吸收体30配设于表面片材10与背面片材20之间。因此,在图1以及图2中以虚线表示吸收体30。吸收体30配设于吸收性物品I的长度方向L 以及宽度方向W的中央部分。在表面片材10的肌肤抵接面侧接合有透液性的上层片材。[0023]在图1所示的俯视图中,吸收性物品I具有在与长度方向L正交的宽度方向W上设于吸收体30的外侧的翼部43、44。而且,吸收性物品I具有在宽度方向W上设于吸收体 30的外侧的侧片41、42。[0024]表面片材10是供体液等液体透过的透液性的片材。表面片材10至少覆盖吸收体 30的表面。表面片材10只要是无纺布、织布、有孔塑料片材、网眼片材等供液体透过的结构的片状材料即可,并无特殊限定。作为织布、无纺布的原材料,能够使用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中的任意一种。[0025]背面片材20具有与表面片材10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背面片材20能够使用在以聚乙烯片材、聚丙烯等为主体的层压无纺布、透气性的树脂薄膜、纺粘型无纺布或射流喷网法无纺布等无纺布上接合透气性的树脂薄膜而成的片材等。背面片材20优选的是具有在穿着时不会产生不适感的程度的柔软性的材料。背面片材20期望的是具有不透液性并且具有透湿性,其能够由微多孔性片材构成,该微多孔性片材是对在`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类树脂中熔融混炼了无机填充剂的材料进行拉伸处理而成的。[0026]吸收体30包括亲水性纤维、纸浆。吸收体30由能够吸收经血等体液的材料形成。 吸收体30既可以通过气流成网法层叠亲水性纤维或粉体来形成,也可以是通过气流成网法将亲水性纤维或粉体成形为片材状而成的气流成网片材,也可以通过在棉纸(例如,单位面积重量15g / m2)上配置混入了高吸收聚合物的粉碎纸浆并用棉纸包裹而形成。[0027]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30是通过以保护纸(未图示)对将棉状纸浆、合成纸浆等层叠为克重100g / m2~300g / m2左右而成的纸浆8进行包裹而构成的。位于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处的芯部31 (例如,参照图3)的厚度比宽度方向上的两侧部的厚度厚。另外,吸收体30也可以是整个面大致均匀的厚度,也可以是非均匀的厚度。保护纸用于保持纸浆的形状,例如能够使用皱纹纸、棉纸等。[0028]吸收体30呈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形状,其大致比背面片材20小一圈左右。吸收体 3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与成人女性的胯股间隔相对应,大致为50mm~80mm。吸收体30 由热熔胶等粘接剂粘接于背面片材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30与表面片材10由热熔胶粘接剂60粘接起来(参照图3)。[0029]芯部31设为至少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抵接的排泄口抵接区域的中心。排泄口抵接区域的中心是指穿着者的排泄口所抵接的区域的长度方向上以及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例如,在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中,翼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成为排泄口抵接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此外,在不具有翼部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尺寸最短的位置成为排泄口抵接区域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排泄口抵接区域包含在与穿着者的跨股部相抵接的区域中,位于穿着者的两腿之间。[0030]侧片41、42配设于表面片材10的两侧。侧片41、42能够从与表面片材10相同的材料中选择。但是,为了防止经血越过侧片41、42而向吸收性物品I外侧流动,优选的是侧片41、42具有疏水性或防水性。侧片41、42覆盖吸收体30的侧缘的一部分以及翼部43、 44。[0031]在吸收性物品I中,将表面片材10、侧片41、42以及背面片材20的周缘接合起来而内封吸收体30。作为表面片材10与背面片材20之间的接合方法,能够采用热压花加工、 超声波、或热熔胶粘接剂中的任意一种或组合热压花加工、超声波、或热熔胶粘接剂中的多种。[0032]在背面片材20的与内裤相接触的表面,在多个区域内涂敷有粘合材料50(参照图 2)。粘合材料50在吸收体的背面侧沿着长度方向L间歇地配置。粘合材料50也设在翼部 43以及翼部44的与内裤相接触的表面。在使用前的状态下,粘合材料50与剥离片材90相接触。剥离片材90防止粘合材料50在使用前劣化。然后,在使用时由穿着者将剥离片材 90剥离。[0033]另外,在不具有剥离片材90的吸收性物品中,也可以构成为利用用于独立包装吸收性物品的包装片材防止粘合材料在使用前劣化。在粘合材料与包装片材相接触的情况下,期望的是对包装片材的表面实施能够不会使粘合材料的粘合力下降地剥离粘合材料的处理。[0034]上层片材70为供体液等液体透过的透液性的片材。上层片材70只要是无纺布、 织布、有孔塑料片材、网眼片材等供液体透过的结构的片状材料即可,并无特殊限定。作为织布、无纺布的原材料,能够使用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中 的任意一种。上层片材70以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折痕为基点进行折叠,在吸收性物品的厚度方向T上层叠为两层或三层。[0035]这样,通过折叠上层片材70而进行层叠,能够维持上层片材70的蓬松并且能够确保上层片材70内的空隙。折叠了的上层片材的层间由热熔胶粘接剂接合。[0036]期望的是上层片材70的层间的热熔胶粘接剂沿长度方向配置。在粘接剂为疏水性的情况下,在由上层片材保持从排泄口排出的体液时,能够避开疏水性的粘接区域(沿着粘接区域)使体液沿长度方向扩散。[003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层片材70通过层叠而构成,但只要是能够确保空隙的结构即可,例如在使用比较蓬松的片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一定进行层叠。本实施方式的上层片材70为单位面积重量20g / m2的热风无纺布,由芯为2.2dtex的PET、鞘为PE的芯鞘结构的复合纤维构成。对该无纺布实施体积恢复处理(以温度90度放置10分钟),将密度调整为0.025g / cm3。这样,通过对上层片材实施体积恢复处理,能够增加上层片材的空隙, 提高体液的保持性。此外,热风无纺布为相对空隙较多的无纺布,能够使体液的保持性相对变高。[0038]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表面片材10为单位面积重量25g / m2的热风无纺布,由芯为2.2dtex的PET、鞘为PE的芯鞘结构的复合纤维构成。另外,表面片材没有实施体积恢复处理,密度为0.055g / cm3。[0039]这样,通过使表面片材10的纤维密度构成为比上层片材的纤维密度高,能够利用密度梯度使体液从上层片材70向表面片材10顺畅地转移。此外,通过采用体积恢复处理使上层片材的密度下降,能够设置与表面片材之间的密度差,利用密度梯度使体液从上层片材向表面片材顺利地转移。具体而言,能够使由密度较低的上层片材保持的体液转移至密度较高的表面片材。[0040]上层片材70接合于表面片材10的肌肤抵接面侧,其在吸收性物品I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处沿吸收性物品I的长度方向L配置。上层片材70的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与吸收性物品I的长度方向L上的长度大致相同,上层片材7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比吸收性物品I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短,且比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W上的长度短。[0041]上层片材70包括借助粘接剂与表面片材10相粘接的粘接区域Al和没有借助粘接剂与表面片材10相粘接的非粘接区域A2。图5是图1所示的吸收性物品的俯视图,是表示粘接区域Al和非粘接区域A2的图。在图5中,粘接区域Al为标有斜线的区域。粘接区域Al在上层片材70的宽度方向W上的中央部处沿长度方向L配置为两列。[0042]上层片材70具有中央区域,该中央区域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地配置的排泄口抵接区域。排泄口抵接区域为穿着者的排泄口所抵接的区域。中央区域A3只要是至少包含排泄口抵接区域的中心的区域即可,中央区域Al的中心也可以是排泄口抵接区域的中心,中央区域A3的中心与排泄口抵接区域的中心也可以错开。在本实施方式中,位于后述的第I长度方向压缩部81A与第I宽度方向压缩部82A的内侧的区域为中央区域A3。[0043]通过将粘接区域Al沿宽度方向设置为两列,能够使非粘接区域A2设置于上层片材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和两列粘接区域Al之间。例如,粘接区域Al将片材彼此粘接起来, 片材内的空隙会减少。因此,与非粘接区域A2相比较,粘接区域Al的体液的保持性会降低。但是,通过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配置非 粘接区域,能够维持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处的体液的保持性。[0044]此外,在粘接剂为疏水性的情况下,通过在粘接区域之间设置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非粘接区域,能够在利用上层片材吸引从排泄口排出的体液之后,使体液避开疏水性的粘接区域(沿着粘接区域)而向长度方向扩散。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两列粘接区域且在粘接区域之间设有非粘接区域,但也可以设有一列粘接区域,也可以设有三列以上粘接区域。[0045]在吸收性物品I中形成有至少将表面片材10以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压缩部80。压缩部80具有沿长度方向L延伸的长度方向压缩部81、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压缩部82以及间歇地形成的多个点状压缩部83。[0046]长度方向压缩部81在比上层片材70靠宽度方向外侧处,与上层片材70相邻地配置。长度方向压缩部81将表面片材10与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长度方向压缩部81沿着长度方向L形成为两列,具有位于宽度方向内侧的第I长度方向压缩部81A和配置在比第I长度方向压缩部81A靠宽度方向外侧的第2长度方向压缩部81B。[0047]长度方向压缩部81与上层片材70相邻地配置。长度方向压缩部81将吸收体30 在厚度方向上压缩,易于吸引体液等。因此,能够在上层片材70的附近吸引利用上层片材 70暂时保持的体液,并能够迅速地吸收由上层片材所保持的体液。此外,能够抑制体液向比长度方向压缩部81靠宽度方向外侧处扩散,能够防止侧漏。[0048]宽度方向压缩部82沿着宽度方向W形成。在配置有上层片材70的区域中形成的宽度方向压缩部82为将上层片材70、表面片材10以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形成的。在未配置上层片材70的区域中形成的宽度方向压缩部82为将表面片材10以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形成的。宽度方向压缩部82沿着宽度方向W形成为两列,具有位于长度方向内侧的第I宽度方向压缩部82A和配置在比第I宽度方向压缩部靠长度方向外侧的第2宽度方向压缩部82B。[0049]长度方向压缩部81也可以形成为相对于沿着长度方向L的直线倾斜,由沿着长度方向L的直线与长度方向压缩部81形成的角度(锐角侧)为45度以下。另一方面,宽度方向压缩部82也可以形成为相对于沿着宽度方向W的直线倾斜,由沿着宽度方向W的直线与宽度方向压缩部82形成的角度(锐角侧)为小于45度。[0050]在此,长度方向压缩部81以及宽度方向压缩部82也可以如图1所示的那样连接起来而形成围绕状的压缩部,也可以不连接起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I长度方向压缩部 81A与第I宽度方向压缩部82A连续地形成,第2长度方向压缩部81B与第2宽度方向压缩部82B连续地形成。此外,长度方向压缩部以及宽度方向压缩部也可连接起来而形成大致 U字状的压缩部,也可以不连接起来。在图5中,图示了长度方向压缩部与宽度方向压缩部之间的分界X。[0051]点状压缩部83为圆形状,且间歇地形成有多个。点状压缩部83形成在由第I长度方向压缩部81A以及第I宽度方向压缩部82A形成的围绕状的压缩部的外周,且形成于吸收体30的前侧端部与吸收体30的后侧端部。另外,点状压缩部只要是间歇地设有多个即可,其形状不限于圆形,也可以是椭圆形、星形、心形、菱形等,并无限定。[0052]由于在吸收体30的前侧端部与吸收体30的后侧端部处,利用点状压缩部将上层片材、表面片材以及吸收体一体化地接合,因此从表面到吸收层的距离缩小。从穿着者排出而向后方流动的体液保持在上层片材的空隙,能够在点状压缩部83处吸引上述体液。由于点状压缩部83呈分散状,因此易于与向所有方向流动的体液相接触,且易于吸引体液。[0053]由于点状压缩部呈间歇地配`置,因此与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压缩部、沿长度方向延伸的长度方向压缩部相比难以变硬。但是,点状压缩部能够防止一部分的区域的刚性偏颇而变硬,能够抑制穿着感的恶化。[0054]此外,例如,若压缩部沿宽度方向延伸、或沿长度方向延伸,则由压缩部所保持的体液有可能向前后方向、宽度方向扩散。特别是,点状压缩部83配置于吸收体30的前侧端部与吸收体30的后侧端部,若体液过于扩散则有可能发生向前渗漏等。但是,由于点状压缩部是圆形,因此能够抑制所保持的体液的扩散,防止渗漏。[0055]另外,压缩部80在配置有上层片材70的区域中为将上层片材70、表面片材10以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形成的,在未配置有上层片材70的区域中为将表面片材 10以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形成的。 [0056]上层片材70的形成有压缩部80的部分通过压缩加工与表面片材10相接合。因此,上层片材70与表面片材10未接合的非接合区域SI为未利用粘接剂接合表面片材10与上层片材70的非粘接区域A2,并且为未形成有压缩部80的区域。非接合区域SI是在图5 中标有小点的区域。另外,此处所述的未形成有压缩部的区域是指长度方向上的形成于上层片材的压缩部之间的区域。非接合区域SI为未利用粘接剂接合表面片材与上层片材、且未形成有压缩部80的区域,在利用上层压缩部71将上层片材与表面片材局部接合起来的情况下,非接合区域SI是也包含被上层压缩部71接合起来的部分的概念。[0057]压缩部80为至少将表面片材10以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形成的,其为密度比较高的部分。通过在上层片材70的非接合区域SI的周围形成压缩部80,能够利用密度比较高的压缩部吸引由上层片材70暂时保持的体液。例如,由于在非接合区域SI的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长度方向压缩部81,因此能够防止侧漏,由于在非接合区域SI的长度方向外侧形成有宽度方向压缩部82,因此能够防止向前渗漏以及臀部处的渗漏。[0058]此外,压缩部80为至少将表面片材10以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形成的,其为比较硬的部分。由于在上层片材70的宽度方向外侧形成有长度方向压缩部81,因此被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挤压时能够以长度方向压缩部81为基点向内侧变形而吸收外力。此外,由于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压缩部,因此对来自宽度方向外侧的力的阻力变大。因此,在穿着了吸收性物品I的穿着者并拢两腿的状态等、从吸收性物品I的宽度方向两外侧朝向内侧施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吸收体的变形。[0059]在上层片材70中形成有将表面片材10以及上层片材7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上层压缩部71。上层压缩部71配置为格子状。对于形成有上层压缩部71的部分来说, 表面片材10与上层片材70被压缩而紧密贴合在一起。因此,通过形成上层压缩部71,能够提高从上层片材70向表面片材10的体液的转移性。另一方面,由于能够在上层片材70中的上层压缩部71以外的部分中保持空隙,因此能够维持体液的暂时的保持。[0060]上层压缩部71相对于长度方向L倾斜配置。因此,在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挤压吸收性物品I时,变得易于沿着倾斜的上层压缩部71弯折,能够抑制吸收性物品沿着长度方向弯折。此外,由于上层压缩部的格子形状为长度方向比宽度方向长的菱形状,因此体液变得难以向宽度方向扩散。[0061]图6A以及图6B是示意地表示图1的A-A截面的吸收性物品的穿着的状态的图。 图6A是表示将吸收性物品I安装于内裤S的状态。配置于吸收性物品I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翼部43、44被折回至内裤的背面侧。图6B是表示吸收性物品I被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挤压了的状态。[0062]从宽度方向外侧朝向内侧挤压吸收性物品I时,吸收性物品I以第I长度方向压缩部81A以及第2长度方向压缩部81B为基点向内侧变形。[0063]上层片材70只在吸收体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处与表面片材10接合,在其两侧配置有非粘接区域A2。因此,粘接区域Al中的上层片材70与表面片材10 —同被挤上去, 非粘接区域A2中的上层片材70与表面片材10分离,以水平的状态被挤上去。通过这样的变形,以上层片材70与排泄口等穿着者的身体相对的状态维持上层片材70。此外,由于上层片材70向穿着者侧(向上方)挤上去,因此能够使上层片材70接近排泄口,能够将从排泄口排泄出来的体液迅速吸引至上层片材。[0064]此外,吸收性物品I构成为,以在比上层片材70靠宽度方向外侧处与上层片材70 相邻的第I长度方向压缩部81A为基点向宽度方向内侧变形,吸收体30吸收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的外力。因此,在穿着了吸收性物品I的穿着者并拢了两腿的状态等、从吸收性物品I的宽度方向两外侧朝向内侧施力的情况下,能够抑制上层片材70的变形。此外,由于长度方向压缩部81形成为至少横跨排泄口抵接区域且沿长度方向延伸,因此能够至少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地配置上层片材。[0065]由于上层片材的非接合区域SI未与表面片材10接合,因此在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挤压吸收性物品时,能够减小基于表面片材等的变形的上层片材的变形。因此,易于使上层片材维持为与排泄口等穿着者的身体相对的状态。[0066]上层片材70的长度方向压缩部侧的端部与长度方向压缩部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之间的长度LI比非接合区域的宽度方向长度L2长。通过使长度LI比长度L2长,即使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挤压吸收性物品I,长度方向外侧压缩部以向宽度方向上的内侧移动的方式发生了变形的情况下,长度方向压缩部81也配置于比上层片材70靠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因此,由长度方向压缩部81吸引利用上层片材70暂时保持的体液,能够防止侧漏。另外,在长度方向压缩部81的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形成有两根的情况下,该端部指的是位于最外侧的端部。[0067]另一方面,在吸收体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形成有点状压缩部83,吸收体的前端部以及后端部不易于沿着宽度方向弯折、或沿着长度方向弯折。因此,吸收体30易于在前后方向上沿着穿着者的身体的外形弯折,能够提高吸收性物品的贴合性。[0068]另外,压缩部只要是至少将表面片材10以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T上压缩而形成的即可,能够采用各种结构。例如,能够通过压力加工、压花加工形成,其形状也可以是格子网、蜂窝形状。[0069]另外,吸收性物品等的硬度例如能够采用由日本工业标准JIS-1096规定的 Gurley法(日文:# 一 > 一法)进行测量。此外,吸收体的单位面积重量以及密度例如能够采用以下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将由包装体包装了的吸收性物品中的包装体开封,将折叠的吸收性物品展开,对欲测量单位面积重量以及密度的部分的厚度以及面积进行测量。接着, 将欲测量单位面积重量以及密度的部分从吸收性物品切下,对切下来的部分的重量进行测量。接着,从切下来的部分去除表面片材以及背面片材等、除了吸收体以外的部分,对吸收体的重量进行测量。基于吸收体的重量、欲测量单位面积重量以及密度的部分的面积计算单位面积重量。基于单位面积重量以及厚度计算密度`。[0070]另外,厚度能够采用如下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具体而言,在使样本吸收性物品浸溃于液体氮而使其冻结后,利用剃刀切割,在返回到常温后,使用电子显微镜(例如,基恩士社VE7800),以50倍的倍率进行测量。在此,使样本吸收性物品冻结的理由是为了防止因切割时的压缩使厚度改变。[0071]接着,参照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的制造方法的一部分进行说明。另外,关于图7中未记载的方法,能够采用既有的方法。如图7所示,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在步骤101中进行上层第I生成工序。具体而言,在上层第I生成工序中,对上层片材70 实施了体积恢复处理之后,将上层片材折叠为三折。然后,借助热熔胶粘接剂60将上层片材70粘接于表面片材10上。对于体积恢复处理来说,例如通过使上层片材穿过供给有热风的容器来进行。[0072]接着,在步骤102中进行上层第2生成工序。具体而言,将表面片材10与上层片材70在厚度方向T上进行压缩加工,形成上层压缩部71。该压缩加工例如通过使上层片材 70以及表面片材10穿过进行加热以及加压的压花辊(上层片材侧为凸状花纹,表面片材侧为平花纹)而形成格子状的凹凸加工。[0073]在步骤103中进行上层第3生成工序。具体而言,利用例如热熔接将表面片材与侧片41、42粘接起来。[0074]接着,在步骤104中进行吸收体成型工序。具体而言,利用成型鼓将作为吸收体的材料的纸浆成型而将吸收体30成型。另外,步骤101~103的上层生成工序与步骤104的吸收体成型工序的顺序也可以是相反的顺序。[0075]在步骤105中进行接合工序。具体而言,进行将在步骤103中生成的上层与在步骤104中成型的吸收体30接合的接合工序。[0076]在步骤106中进行压缩工序。具体而言,将吸收体30与表面片材1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并且将上层片材、表面片材以及吸收体30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形成压缩部80。在步骤107中进行背面片材接合工序。具体而言,在步骤106中将形成有压缩部的吸收体以及表面片材等与背面片材接合。另外,在图7中,虽未图示,但将背面片材接合之后,还具有涂敷粘接剂的工序。根据上述工序,能够制造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0077](第2实施方式)[0078]接着,基于图8对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进行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IA为日用的卫生巾。对于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1A,吸收性物品的后侧区域的长度为与前侧区域大致相同的长度。在第2实施方式中,对与第I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0079]第2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上层片材7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短。上层片材70配置于吸收体30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且宽度方向上的中央处,以覆盖排泄口抵接区域的方式进行配置。在上层片材70形成有与表面片材10 — 同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点状的压缩部72。由该点状的压缩部将上层片材70与表面片材10接合起来。[0080]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了公开,但构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不应该理解为限定本发明的内容。根据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各种代替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0081]例如,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长度方向压缩部,为第I长度方向压缩部以及第2长度方向压缩部这两根,但也可以是一根。此外,例如吸收性物品也可以在吸收体的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形成有褶裥。[0082]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体与表面片材借助粘接剂而粘接,但对于吸收体与表面片材来说,也可以至少在非接合区域的下方使其不接合。通过使吸收体与上层片材在非接合区域的下方不接合,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挤压吸收性物品时,能够减小上层片材的基于吸收体的变形而产生的变形。[0083]具体而言,在从宽度方向外侧向内侧挤压吸收性物品时,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变短而厚度变厚。因此,配置于吸收体上的表面片材与上层片材被挤压至上侧。此时, 由于表面片材不与吸收体接合地配置于吸收体上,因此表面片材不受吸收体的宽度方向上的影响而只承受厚度方向上的变形而被挤上去。因此,上层片材也被挤上去,从而易于使上层片材维持与排泄口等穿着者的身体相对的状态。[0084]另外,通过参照将日本特许出愿第2011-113832号(2011年5月20日申请)的全部内容编入本申请说明书中。[0085]产业h的可利用件[0086]利用接合于表面片材上的上层片材,能够暂时保持从排泄口排泄出来的体液。由于上层片材未被表面片材等夹持,因此易于确保上层片材内部的空隙。由上层片材的空隙暂时保存的粘性比较高的经血等体液的量增加。因此,即使在一次排出了大量的体液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体液的渗漏。在上层片材的宽度方向外侧设有长度方向压缩部。长度方向压缩部至少将表面片材以及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压缩,其为密度比较高的部分。由于该压缩部配置于上层片材的宽度方向外侧,能够利用密度比较高的长度方向压缩部吸引利用上层片材保存的体液。由于能够利用长度方向压缩部吸引体液,因此能够提供能够抑制体液的渗漏的吸收性物品。[0087]附图标记说明[0088]Al粘接区域、A2非粘接区域、L长度方向、SI非接合区域、T厚度方向、W 宽度方向、X分界、I吸收性物品、10表面片材、20背面片材、30吸收体、31芯部、 41、42侧片、43、44翼部、50粘合材料、60热熔胶粘接剂、70上层片材、71上层压缩部、80压缩部、81长度方向压缩部、81A第I长度方向压缩部、81B第2长度方向压缩部、82宽度方向压缩部、82A第I宽度方向压缩部、82B第`2宽度方向压缩部、83点状压缩部、90剥尚片材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其具有:透液性的表面片材、非透液性的背面片材以及配置于上述表面片材与上述背面片材之间的吸收体,在上述表面片材的肌肤抵接面侧设有透液性的上层片材,上述上层片材在上述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沿着上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配置,并且具有中央区域,该中央区域包含与穿着者的排泄口相对地配置的排泄口抵接区域,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形成有将上述表面片材以及上述上层片材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上层压缩部,并且形成有至少将上述表面片材以及上述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的吸收体压缩部,在比上述上层片材靠宽度方向外侧处,上述吸收体压缩部具有沿着上述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形成的长度方向压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压缩部具有设于比上述中央区域靠上述长度方向外侧的、沿上述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压缩部,上述宽度方向压缩部将上述上层片材、上述表面片材以及上述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体压缩部具有设于比上述中央区域靠上述长度方向外侧的、间歇地形成的多个点状的点状压缩部,上述点状压缩部将上述上层片材、上述表面片材以及上述吸收体在厚度方向上压缩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上层片材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有未与上述表面片材接合的非接合区域, 上述上层片材的上述长度方向压缩部侧的端部与上述长度方向压缩部的上述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部之间的长度比上述非接合区域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上层片材的上述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设有未与上述表面片材接合的非接合区域,上述吸收体与上述表面片材至少在上述非接合区域的下方未接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上层压缩部呈格子状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表面片材的纤维密度构成为比上述上层片材的纤维密度高。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表面片材与上述上层片材借助粘接剂接合起来,上述粘接剂配置为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呈隔有间隔的多个列状。
【文档编号】A61F13/15GK103561702SQ201280024486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0日
【发明者】工藤淳, 高桥雄二, 安井真理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