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体内可无害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骨折内固定体多为金属合金制成,如用不锈钢、钛合金等制成的螺钉、钢板、钢丝或骨板等直接在断骨内将断骨连接固定起来,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将其取出,不仅患者所受创伤大,身体和精神上要承受很大的痛苦,且手术成本高,还具有一定的风险;同时,由于金属合金的弹性模量远大于人体骨骼的弹性模量,会破坏人体骨骼愈合的正常应力环境,不仅阻碍骨折部位骨痂的快速形成,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骨萎缩等并发症,严重时会造成再骨折;另外,植入的金属器械会影响患者进行CT等检查。除了金属材质的骨折固定体外,现有的以可降解材质做成的骨折固定体多采用嵌入骨髓的塑料螺丝钉等部件,成型工艺复杂,生产不便,且手术过程也较为繁杂,嵌入型塑料螺丝钉同样会再次损伤骨质,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创伤和后遗症;部分贴合型的固定器也存在固定不牢靠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除肋骨之外的人体骨骼的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使用其来做接骨手术不会伤害到骨质,紧固可靠且操作简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主要由固定板、若干固定肋条和外侧固定板组合而成,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长条形,其上设有若干小孔;所述固定肋条的形状为C形,该固定肋条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排列在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固定肋条的另一端通过外侧固定板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肋条和外侧固定板一体成型,其整体的径向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其中,所述固定板长度一般为20 60毫米,宽度一般为4 10毫米,厚度一般为
1.5 2.5毫米;所述固定肋条的宽度一般为3 10毫米,厚度一般为1.5 2.5毫米;所述外侧固定板的厚度一般为1.5 2.5毫米。其中,所述固定肋条之间为等距或不等距地排布。其中,所述固定板为平直的长条形或具有一定弧度的弯曲长条形。其中,所述固定板、固定肋条和外侧固定板以聚乳酸(PLA)或聚轻基乳酸(PLGA)为原料制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骨折内固定体的整体加热使其变软后与骨骼的外形契合,以固定板为支撑体,以固定肋条为包裹体,以外侧固定板为辅助支撑体和包裹体,通过整体包裹骨骼的方式来固定断骨,紧固程度高,能有效地防止断骨出现移位,且不伤骨质,安全可靠;以聚乳酸(PLA)或聚羟基乳酸(PLGA)为原料制成的固定体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生物相容性,在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降解为无害的物质排出体外,无需经二次手术取出。
图1是本发明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的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固定板;2、固定肋条;3、外侧固定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 ,本实施方式的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主要由固定板I和若干固定肋条2组合而成,所述固定板I的形状为长条形,其上设有若干小孔,该小孔可增加固定板I与体液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一定的降解速率;所述固定肋条2的形状为C形,该形状与能很好地与骨骼的外形相契合,从而提供良好的贴合性和包裹性;该固定肋条2 —端与所述固定板I连接排列在所述固定板I的两侧,固定肋条2的另一端通过外侧固定板3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板1、固定肋条2和外侧固定板3 —体成型以保证强度,其整体的径向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与骨骼的截面形状相契合,保证较高的贴合度。优选地,根据断骨的实际情况在所述固定板I的两侧两两相对地设有所述固定肋条2数为2个、4个、6个、8个、10个、12个或者更多,固定肋条2以两个为一组、三个为一组或以整体连接外侧固定板3的方式来提高固定效果,保证其良好的包裹性,所述外侧固定板3的厚度一般为1.5 2.5毫米,所述固定肋条2的宽度一般为3 10毫米,厚度一般为1.5 2.5毫米,固定肋条2间的距离可依据不同部位的骨骼通过等距或不等距的方式来排列;所述固定板I依照人体骨骼的形状可以是平直的长条形或具有一定弧度的弯曲长条形,根据病人的年龄和断骨位置的不同其长度一般为20 60毫米,宽度一般为4 10毫米,最大厚度一般为1.5 2.5毫米;所述固定板1、固定肋条2和外侧固定板3以聚乳酸(PLA)或聚羟基乳酸(PLGA)为原料制成,降解后可生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排出体外。以下选取三组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使用方法:实施例1:以聚乳酸(PLA)原料经过注塑加工后,制造出的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的尺寸为固定板长60毫米、宽8毫米、厚2.4毫米,外侧固定板长60毫米、宽4毫米、厚2.4毫米,固定肋条8个,宽10毫米、厚2.4毫米,每侧4个,均匀分布;使用时,先对内固定体进行加热软化,然后将固定板紧贴在接合好的断骨上,固化后即可达到固定目的。实施例2:以聚乳酸(PLA)原料经过注塑加工后,制造出的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的尺寸为固定板长40毫米、宽6毫米、厚1.8毫米,外侧固定板长40毫米、宽5毫米、厚1.8毫米,固定肋条6个,宽8毫米、厚1.8毫米,每侧3个,固定肋条间的单侧间距分别为6毫米和8毫米;使用时,先将内固定体用摄氏80度以上的生理盐水软化,然后将中心固定板紧贴在接合好的断骨上,5秒钟后即可达到固定目的。实施例3:以聚羟基乳酸(PLGA)原料经过注塑加工后,制造出的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的尺寸为固定板长30毫米、宽5毫米、厚1.5毫米,外侧固定板长30毫米、宽4.5毫米、厚1.5毫米,固定肋条4个,宽6毫米、厚1.5毫米,每侧2个,均匀分布;使用时,先将内固定体用80度以上的生理盐水软化,然后将固定板紧贴在接合好的断骨上,5秒钟后即可达到固定目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骨折内固定体的整体加热使其变软后与骨骼的外形契合,以固定板为支撑体,以固定肋条为包裹体,以外侧固定板为辅助支撑体和包裹体,通过整体包裹骨骼的方式来固定断骨,紧固程度高,能有效地防止断骨出现移位,且不伤骨质,安全可靠;以聚乳酸(PLA)或聚羟基乳酸(PLGA)为原料制成的固定体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生物相容性,在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降解为无害的物质排出体外,无需经二次手术取出。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 发明 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固定板、若干固定肋条和外侧固定板组合而成,所述固定板的形状为长条形,其上设有若干小孔;所述固定肋条的形状为C形,该固定肋条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排列在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固定肋条的另一端通过外侧固定板相互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肋条和外侧固定板一体成型,其整体的径向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长度一般为20 60毫米,宽度一般为4 10毫米,厚度一般为1.5 2.5毫米;所述固定肋条的宽度一般为3 10毫米,厚度一般为1.5 2.5毫米;所述外侧固定板的厚度一般为1.5 2.5晕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肋条之间为等距或不等距地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为平直的长条形或具有一定弧度的弯曲长条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固定肋 条和外侧固定板以聚乳酸(PLA)或聚羟基乳酸(PLGA)为原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解的骨折内固定体,主要由固定板和若干固定肋条组成,固定板的形状为长条形,其径向截面为圆形或椭圆形,其上设有若干小孔;固定肋条的形状为C形,该固定肋条一端与固定板连接排列在其两侧,固定肋条的另一端通过外侧固定板相互连接。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骨折内固定体的整体加热使其变软后与骨骼的外形契合,以固定板为支撑体,以固定肋条为包裹体,以外侧固定板为辅助支撑体和包裹体,通过整体包裹骨骼的方式来固定断骨,紧固程度高,能有效地防止断骨出现移位,且不伤骨质,安全可靠;以可降解原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和生物相容性,在人体内经过一段时间后可降解为无害的物质排出体外,无需经二次手术取出。
文档编号A61B17/68GK103083076SQ20131003326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杨向瑞, 尚婷, 蔺金燕, 王宇, 侯振清 申请人:厦门市壳聚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