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为外用制剂,其活性组分包括:黄柏5-30份、黄连2-20份、大黄5-30份、生石膏12-50份、冰片2-20份、马齿苋12-50份、豨莶草12-50份、黑白丑5-30份、防己5-30份、葫芦壳5-30份、茯苓皮5-30份、芒硝5-30份、威灵仙12-50份、元胡索12-50份。该中药制剂于关节局部外涂,能够明显减轻因外伤或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炎症,具有良好的清热消肿、通络止痛疗效,且能进一步改善湿热痹阻型关节炎患者的中医症候(如口渴、心烦汗出、小便黄等),且其不良反应小,未发现过敏性皮疹、水疱,也无过敏性反应、光过敏反应等。
【专利说明】一种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副作用低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关节炎不仅是一种慢性病,也是一种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的病。其突出的临床表现为慢性的、反复发作的、逐渐加重的、多发性的,以手、腕、足等关节最常受累,晨僵时间较长,早期呈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侵蚀性改变及进行性强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缩,是一种致残率较高的疾病。
[0003]目前治疗关节炎的药物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其中外用药由于是直接涂覆在患病部位,可以直接渗透吸收,使其止痛等效果好,并且更为安全可靠,深受大多数患者的青眯。但目前市场上已有关节炎的外用药。例如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扶他林软膏(全称: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膏)。
[0004]扶他林软膏的主要活性成分为双氯酚酸二乙胺,每克扶他林软膏含双氯酚酸二乙胺10毫克(以双氯酚酸钠计),其中,发挥药效的双氯酚酸属于非留体抗炎药,具有抗炎、镇痛及解热作用,其镇痛、消炎及解热作用比吲哚美辛强2?2.5倍,比阿司匹林强26?50倍。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生物合成受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粘连性脊椎炎、非炎性关节痛、关节炎、非关节性风湿病、非关节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各种神经痛、癌症疼痛、创伤后疼痛及各种炎症所致发热等。扶他林软膏能够有效缓解急慢性炎症,对因外伤或风湿病引起的炎症,可使之炎性肿胀减轻、疼痛缓解。但是消肿止痛效果欠佳。而且使用扶他林软膏可能会出现过敏或非过敏性皮炎,如丘疹、皮肤发红、水肿、瘙痒、小水疱、大水疱或鳞屑等,个别病人甚至会出现全身性皮疹、过敏性反应(如哮喘发作、血管神经性水肿)、光过敏反应等。而且 ,扶他林软膏的辅料为异丙醇,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明显减轻因外伤或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炎症,副作用低,不良反应小。
[0006]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其活性组分包括:
[0007]黄柏5-30份(优选为8-22份,更优选为10-20份,更优选为12-18份,例如14份、15份或17份等);
[0008]黄连2-20份(优选为5-13份,更优选为6_12份,更优选为7.2-10.5份,例如8.2份、9份、9.4份等);
[0009]大黄5-30份(优选为8-22份,更优选为10-20份,更优选为12-18份,例如14份、
15份或17份等);[0010]生石膏12-50份(优选为20-40份,更优选为24_36份,更优选26-32份,例如28份、30份、31份等);
[0011]冰片2-20份(优选为5-15份,更优选为6_13份,更优选为8_12份,例如9份、10份、11份等);
[0012]马齿苋12-50份(优选为20-40份,更优选为24_36份,更优选26_32份,例如28份、30份、31份等);
[0013]豨莶草12-50份(优选为20-40份,更优选为24_36份,更优选26_32份,例如28份、30份、31份等);
[0014]黑白丑5-30份(优选为8-22份,更优选为10-20份,更优选为12-18份,例如14份、15份或17份等);
[0015]防己5-30份(优选为8-22份,更优选为10-20份,更优选为12-18份,例如14份、15份或17份等);
[0016]葫芦壳5-30份(优选为8-22份,更优选为10-20份,更优选为12-18份,例如14份、15份或17份等);
[0017]茯苓皮5-30份(优选为8-22份,更优选为10-20份,更优选为12_18份,例如14份、15份或17份等);
[0018]芒硝5-30份(优选为8-22份,更优选为10-20份,更优选为12-18份,例如14份、15份或17份等);
[0019]威灵仙12-50份(优选为20-40份,更优选为24_36份,更优选26_32份,例如28份、30份、31份等);
[0020]元胡索12-50份(优选为20-40份,更优选为24_36份,更优选26_32份,例如28份、30份、31份等)。
[0021]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的活性组分均为粉末状,粉末颗粒> 50目。
[0022]优选地,所述粉末颗粒≥80目,更优选为≥100目,更优选为≥200目,例如300-1000 目。
[0023]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为外用制剂。
[0024]其中,所述外用制剂可以为乳膏剂、橡胶膏剂、膏药、贴剂、凝胶剂、膜剂、气雾剂、
巴布剂、酊剂、或喷雾剂等。。
[0025]优选地,所述外用制剂除活性组分外,还包括基质。
[0026]优选地,所述膏剂包含基质1000-2000份,更优选为1200-1800份,更优选为1400-1600 份,例如 1450 份、1500 份、1520 份等。
[0027]常用的基质为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动物油、植物油、单硬质酸甘油酯、十八醇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0028]膏药常用的基质为植物油与黄丹、植物油与宫粉、树脂(松香)等。
[0029]橡皮膏以橡胶为主要基质,还可以将橡胶与树脂、脂肪或类脂性物质(辅料)混匀作为基质。
[0030]还可以将所述中药制剂的活性组分分散在水中,制成悬浮剂。
[0031]还包括助剂,所述助剂包括防腐齐IJ、矫嗅齐?、增稠齐?、润湿齐U、促渗剂、助悬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0032]所述中药制剂优选为贴剂,所述贴剂除活性组分和基质外,还包括膜材。
[0033]所述膜材为由高强度的织物基材和聚合物涂层构成的复合材料,涂层对基材起保护作用,并形成膜材料的密封性能。
[0034]所述织物基材可以为如下一种或多种材料构成的织物或非织物,并优选为织物:天然纤维、聚烯烃纤维、聚酯纤维、聚氨基甲酸酯纤维、聚酰胺纤维、棉花纤维等。
[0035]所述聚合物涂层由如下一种或多种材料构成:聚氯乙烯、聚二氯乙烯、聚烯烃(如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聚乙烯与聚丙烯等)、聚脲基聚酯(如聚对酞酸乙二酯)。
[0036]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是提供一种上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7]步骤1,根据中药制剂中各活性组分的比例,称取活性组分,混合,粉碎,过筛,得到中药混合物;
[0038]步骤2,将所述中药混合物制成中药制剂。
[0039]优选地,所述步骤2为:按比例将基质与中药混合物混匀,制得外用膏剂。
[0040]更优选地,所述基质在加入到步骤I处理后的活性组分中之前,先加热。
[0041]本发明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于关节局部外涂,能够明显减轻因外伤或风湿病引起的关节炎症,具有良好的清热消肿、通络止痛疗效,且能进一步改善湿热痹阻型关节炎患者的中医症候(如 口渴、心烦汗出、小便黄等),且其不良反应小,未发现过敏性皮疹、水疱,也无过敏性反应、光过敏反应等。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发明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的活性组分包括黄柏、黄连、大黄、生石膏、冰片、马齿苋、豨莶草、黑白丑、防己、葫芦壳、茯苓皮、芒硝、威灵仙和元胡索,其中,稀莶草、马齿苋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清热解毒,防己有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之功,三药合用能祛风湿清热、消肿止痛,共为君药。黄柏、黄连、生石膏、威灵仙、葫芦壳、茯苓皮、黑白丑七味药为臣,助君以清热解毒、除湿消肿,使热邪自卫气而解;大黄、芒硝、延胡索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共为佐药;冰片味苦辛性微寒,辛香透达,佐使诸药。各活性组分组合共凑清解局部热毒、利水消肿止痛之功。
[0043]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
[0044]实施例1
[0045]本实施例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为外用膏剂,制备如下:
[0046]称取黄柏15g、黄连9g、大黄15g、生石膏30g、冰片10g、马齿觅30g、豨莶草30g、黑白丑15g、防己15g、葫芦壳15g、获茶皮15g、芒硝15g、威灵仙30g、元胡索30g,混合打粉过100目筛,加溶化黄凡士林至1500g搅拌,待冷凝后,即得。
[0047]实施例2
[0048]本实施例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为外用膏剂,制备如下:
[0049]称取黄柏14g、黄连9g、大黄16g、生石膏28g、冰片6g、马齿觅32g、豨莶草30g、黑白丑15g、防己14g、葫芦壳15g、获茶皮16g、芒硝15g、威灵仙30g、元胡索26g,混合打粉过100目筛,加溶化黄凡士林至1500g搅拌,待冷凝后,即得。
[0050]实施例3[0051]本实施例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为外用膏剂,制备如下:
[0052]称取黄柏15g、黄连10g、大黄16g、生石膏32g、冰片6g、马齿觅32g、豨莶草30g、黑白丑15g、防己14g、葫芦壳15g、获茶皮15g、芒硝15g、威灵仙25g、元胡索25g,混合打粉过100目筛,加溶化黄凡士林至1500g搅拌,待冷凝后,即得。
[0053]实施例4
[0054]本实施例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为外用膏剂,制备如下:
[0055]称取黄柏15g、黄连10g、大黄12g、生石膏30g、冰片10g、马齿觅30g、豨莶草28g、黑白丑15g、防己15g、葫芦壳16g、茯苓皮15g、芒硝15g、威灵仙33g、元胡索26g,混合打粉过100目筛,加溶化黄凡士林至1500g搅拌,待冷凝后,即得。
[0056]实施例5
[0057]本实施例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为外用膏剂,制备如下:
[0058]称取黄柏15g、黄连10g、大黄15g、生石膏27g、冰片10g、马齿觅31g、豨莶草30g、黑白丑12g、防己13g、葫芦壳15g、茯苓皮Hg、芒硝15g、威灵仙30g、元胡索29g,混合打粉过100目筛,加溶化黄凡士林至1500g搅拌,待冷凝后,即得。
[0059](一)前期试验:采用实施例1制得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进行前期试验
[0060]将140例类风湿关节炎(RA)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为期12周的对照研究,其中,治疗组:口服甲氨喋啶、来氟米特,外敷实施例1制得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齐U,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啶、来氟米特。
[0061]结果显不:在治疗后 第8周及第12周,治疗组ACR20 (the American College ofRheumatology20,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第12周时,治疗组的ACR50 (美国风湿病学会20%改善标准)疗效要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对于湿热痹阻型RA确有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总体减轻和消除患者症状、体征、炎性活动指标等方面均有显著疗效。尤其在改善患者晨僵时间及HAQ生活质量,减少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改善口渴、心烦汗出、小便黄/红赤等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12周后,VAS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96%,优于对照组的76.12% (P〈0.05),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外敷除了能改善关节局部的肿、僵、痛、活动受限症状外,还有部分全身调治的作用,可改善口渴、心烦汗出、小便黄等湿热痹阻证候。在药物安全性方面,两组并没有出现过敏皮疹及外用药常见的皮肤损伤,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安全性良好。
[0062](二)前期试验:采用实施例1制得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进行前期试验
[0063]I)孙某,男,67岁。类风湿关节炎16年,关节功能II级,III期。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数(关节肿痛数:疼痛关节的数量)10,双手掌指关节肿痛数2,双腕关节肿痛。DAS28:重。VAS评分:40mm。血沉:12mm/h, CRP: 12.8mg/l。予秦氏消痹膏外敷2周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数0,双手掌指关节肿痛数1,双腕关节肿痛消失。DAS28:轻。VAS评分:30mm。血沉:2mm/h,CRP:9.01mg/l。连续敷I月后未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
[0064]2)黄某,女,70岁。类风湿关节炎2年,关节功能III级,II期。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数8,双手掌指关节肿痛数6,双腕关节、左肘关节肿痛。DAS28:重。VAS评分:50_。血沉:44mm/h,CRP:13.8mg/l。予秦氏消痹膏外敷2周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数1,双手掌指关节肿痛数O,左肘关节肿痛减轻,双腕关节肿痛消失。DAS28:中。VAS评分:20_。血沉:20mm/h,CRP:7.2mg/l。连续敷I月后未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
[0065]3)朱某,女,59岁。类风湿关节炎4年,关节功能II级,II期。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数6,双手掌指关节肿痛数6,双腕关节、右肘关节、双膝关节肿痛。DAS28:重。VAS评分:60mm。血沉:38mm/h, CRP:11.47mg/l。予秦氏消痹膏外敷2周后,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数0,双手掌指关节肿痛数1,双腕关节、右肘关节肿痛均消失。双膝关节肿痛减轻。DAS28:轻。VAS评分:20mm。血沉:12mm/h,CRP:8mg/l。连续敷I月后未出现皮疹、瘙痒等不适。
[0066]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可显著减轻关节炎症,具有良好的清热消肿、通络止痛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0067]以 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发明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发明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发明 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清热消肿止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其活性组分包括:黄柏5-30份、黄连2-20份、大黄5-30份、生石膏12-50份、冰片2_20份、马齿苋12-50份、豨莶草12-50份、黑白丑5-30份、防己5-30份、葫芦壳5_30份、茯苓皮5_30份、芒硝5_30份、威灵仙12-50份、元胡索12-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活性组分包括:黄柏8-22份、黄连5-13份、大黄8-22份、生石膏20-40份、冰片5_15份、马齿苋20-40份、豨莶草20-40份、黑白丑8-22份、防己8-22份、葫芦壳8_22份、茯苓皮8_22份、芒硝8_22份、威灵仙20-40份、元胡索20-4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活性组分包括:黄柏10-20份、黄连6-12份、大黄10-20份、生石膏24-36份、冰片6_13份、马齿苋24-36份、豨莶草24-36份、黑白丑10-20份、防己10-20份、葫芦壳10-20份、茯苓皮10-20份、芒硝10-20份、威灵仙24-36份、元胡索24-36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活性组分均为粉末状,粉末颗粒> 5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外用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用制剂为乳膏剂、橡胶膏剂、膏药、贴剂、凝胶剂、膜剂、气雾剂、巴布剂、酊剂、或喷雾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除活性组分外,还包括基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膏剂中包括基质1000-2000份。·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根据中药制剂中各活性组分的比例,称取活性组分,混合,粉碎,过筛,得到中药混合物; 步骤2,将所述中药混合物制成中药制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为:按比例将基质与中药混合物混匀,制得外用膏剂。
【文档编号】A61P19/02GK103432253SQ201310360885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6日
【发明者】何东仪, 秦亮甫, 丁琴 申请人:上海市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