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70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中成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中成药;由下述组分与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制作:肉桂90~150份,高良姜80~150份,海螵蛸50~100份,麦芽80~150份,白芨50~100份,黄连40~80份,三七30~70份,苍术40~80份,木香40~80份,麦冬50~100份,半枝莲50~100份,路路通50~100份。本发明经临床前药效学试验证明具有显著的抗溃疡、抑胃酸、保护胃粘膜、止血及止痛作用及毒理学试验结果显示本品毒性低,在临床规定的剂量范围内长期使用安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安全有效的药品。用于治疗胃脘痛寒热错杂型的消化性溃疡病,其具有双温脾肾,散寒和中,制酸止痛,化瘀止血之功效。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中成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具体地说是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0002]消化性溃疡病是临床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发病率高,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且男性发病率为高,严重影响病人的学习、工作和身心健康。消化性溃疡属祖国医学“胃脘痛”、嘈杂、吞酸等范畴。临床上有寒热虚实不同,其主要病因病机有肝气犯胃,脾胃不和,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塞,胃失和降,因而发生疼痛。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是湿热、气滞、血瘀相互作用的结果,临床分型有气滞、火郁、血瘀并可兼有吐酸、嘈杂。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成药首选的有健胃愈疡片、胃康灵胶囊等。
[0003]当前治疗上述疾病的药物多为化学药,也有部分中药。化学药价格昂贵,副作用大,并且治愈所需时间长。
[0004]临床中对消化性溃疡病疗效肯定的西药有盐酸雷尼替丁、西咪替丁,西药一般作用机理单一,不是辩证的治疗作用。雷尼替丁、西咪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无论是实证还是虚证都十分理想,但对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无效且发现口服雷尼替丁,少部分病人会出现头痛、胸痛、背痛、腹痛、便秘、口干、恶心和呕吐,但症状较轻,容易缓解,不影响继续治疗。甚至临床有过敏反应、肝脏毒性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较低,但是也提示临床使用雷尼替丁时要密切观察,且在用药中注意病人的鉴别,避免长期用药,以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见《海峡药学》2007,19 (I)报道综述了雷尼替丁的多种不良反应。西咪替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消化道疾病 ,临床应用实践中确认西咪替丁是高效抗胃酸分泌药,其不良反应表现在消化、泌尿、造血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长期服用偶可引发神经错乱)等多方面,并可引起阳萎、性欲减退,这点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见《药学情报通讯》1986年第4期34?36报道综述的西咪替丁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现有西药药物虽然疗效显著且快捷,但会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发生,且存在价格昂贵、停药后易复发的缺陷。
[0005]武警新疆边防总队临床医院试验研究及《新疆中医药》2009,72 (3) 17?18 (总第112期)报告了一种健胃愈疡片,它是由柴胡、党参、白芍、元胡、白芨、珍珠粉、青黛与甘草等加工而成的片剂,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96例,治疗愈率为95.3%,总有效率为97.9%。该健胃愈疡片是用柴胡、白芍疏肝柔肝治本,佐以党参健脾,元胡、白芍、甘草止痛,珍珠粉、青黛抑酸和胃,白芨凉血止血。故它主治是用于肝郁脾虚,肝胃不和型的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症见脘渡胀痛、嗳气吐酸、烦躁不适、腹胀便溏等适用于肝胃不和、脾胃虚寒及肝郁脾虚型。
[0006]胃康灵胶囊由白芍,三七、甘草、元胡、海螵等中药材制成。在杂志《中国医药学报》1990,5(4)45?46报道胃康灵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465例治愈率为33.12%,总有效率为92.48%。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中成药,它用于治疗胃脘痛寒热错杂型的消化性溃疡病,其具有双温脾肾,散寒和中,制酸止痛,化瘀止血之功效,且毒副作用少。
[0008]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中成药;由下述组分与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制作:肉桂90?150份,高良姜80?150份,海螵蛸50?100份,麦芽80?150份,白芨50?100份,黄连40?80份,三七30?70份,苍术40?80份,木香40?80份,麦冬50?100份,半枝莲50?100份,路路通50?100份。
[0009]上述中草药原料的最佳重量份是:肉桂100?140份,高良姜100?140份,海螵蛸60?90份,麦芽100?140份,白芨60?90份,黄连60?80份,三七40?70份,苍术50?70份,木香50?70份,麦冬60?80份,半枝莲60?80份,路路通60?80份。
[0010]将以上十二味中药材净选后称重,按下述方法制作:
a.将肉桂、苍术、木香、高良姜,用其重量8?10倍的水浸泡2?5小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水量为总药材的10?15倍,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得滤后提取液与药渣;向提取液中加入乙醇,使乙醇体积比浓度达到40?55%,静置8?15小时,过滤得滤液;提取液中加入的乙醇的体积比浓度采用全自动密度计测定;
b.麦芽、半枝莲、麦冬、路路通与步骤a所得药渣,用药材重量10?15倍、50%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2?3小时,过滤,滤液与步骤a所得滤液合并得第二滤液;回收乙醇,将第二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 (50°C热测)的浸膏;或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1.2 (60°C热.测)的浸膏、喷雾干燥,得浸膏粉;
c.将黄连、海螵蛸、三七、白芨清洗后,进行干燥,然后粉碎成200目细粉;
d.将上述所制浸膏或浸膏粉与细粉、挥发油作为活性成份,采用药剂学上常规辅料和工艺制备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任何口服剂型。
[0011]本发明经上述方法制作,为完全提取成分,醇提,水煎提取,该药品有效成分含量高,既能减少病人服用量,方便于病人,又能确保疗效,有广泛应用价值。
[0012]本发明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虚寒型胃脘痛即慢性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考其病因,皆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再加之劳役过度及长期情志不舒所致。胃痛初起多为气滞、实热、实寒,或寒热错杂;久则正气渐虚,出现阴阳两虚,如医治不当,失于调养,胃病便迁延难愈,最后,大多转为虚寒型。至此病人厌食乏力,日渐消瘦,全身虚弱,渐归中医虚劳之门。本发明胶囊专为此类虚寒、虚劳胃病所设,所以,它对经年难愈之慢性消化性溃疡有满意疗效,病程愈久,疗效越显。
[001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属于基本祖国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原则,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将临床与实践相结合,筛选和总结出具有温补脾肾,散寒和中,制酸止痛,化瘀止血的中药,按中医理论组方、提取精华,精制而成。药中首选肉桂、高良姜为君药温中散寒,振奋中阳,恢复脾胃纳运之功。海螵蛾、白芨等为臣药,辅助肉桂以使肾中真阴元阳转旺,收敛止血、燥湿、健胃和中、促进溃疡愈合。以苍术、木香等为佐药共助健脾胃,消导积滞,调气畅中,增强和恢复机体功能,达到治疗作用。[0014]本发明的毒理学研究如下所述:
1、毒理学试验
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用蒸馏水将本品的散剂配成混悬液给小鼠(20小只,雌雄各半)灌胃,上下午各给药一次,连续给药7天,结果,小鼠无一死亡,且小鼠皮毛光滑,活动自如,二便正常,眼睛无异常分泌物。经反复预试该药一次常规给药,测不出LD50值,所以遵照《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指南》的要求,测的本发明胶囊小鼠灌胃给药一日内最大耐受量为80g/Kg.d,是临床成人日用量(0.252/Kg.d)的320倍;因此该药在规定的一日3次.一次5粒的服用剂量范围内是安全可靠的。
[0015]2、动物长期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用药物用新鲜蒸馏水配制,健康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别按14.4/Kg.d、9.6s/Kg.d、(折合原药材量,分别为成人临床用量的57.6,38.4倍)二个剂量组给大鼠连续灌胃70天,空白组用生理盐水作对照,结果表明大鼠的血象及血清各项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病理解剖检验主要脏器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各脏器经组织学观察未见明显病理形态学改变,受试动物在受试结束后毛色、饮食、排泄、活动方面均正常,体重的动态观察也表明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本试验所使用的剂量高达临床用量的67.6倍,连续70天未见显示毒副反应,可以认为本发明药在规定的剂量范围内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0016]本发明的药效学研究如下所述:
1、本发明药灌胃,对小鼠的应急性溃疡、小鼠利血平溃疡、大鼠乙酸烧灼造成溃疡、大鼠幽门结扎型溃疡的形成均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比有显著差异(Ρ〈0.05,Ρ〈0.01),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
[0017]2、本发明药对无水乙醇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对照组药丽珠得乐也有保护作用。病理组织形态检测结果表明,本发明药有保护胃粘膜屏障的功效。
[0018]3、本发明药经小鼠灌胃,能明显地抑制小鼠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呈现出非常显著的镇痛效果。其高剂量与云南白药效果相当。
[0019]4、本发明药给小鼠连续灌胃三天,和云南白药比较都能明显缩短断尾的出血时间,因而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同生理盐水组比Ρ〈0.01,Ρ〈0.05)
5、生化指标的测定表明,本发明药连续给大鼠灌胃7日,能显著的抑制胃液分泌,减少总酸排出量,能减少胃蛋白酶排出量。
[0020]药效学研究表明,本发明胶囊对上述各型溃疡病理模型均有非常显著地抑制溃疡形成的作用:对大鼠幽门结扎和无水乙醇所致的胃粘膜损伤也都有显著的预防和保护作用。通过胃液分析,其结果表明,本发明药能显著抑制胃酸分泌而降低胃液酸度和胃蛋白酶活性,并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从而提示该药抗溃疡机制及降低胃酸浓度等多方面的调节而起到抗溃疡作用的。此外,该药有显著的止血、镇疼作用。这对慢性消化溃疡及糜烂性胃炎治疗是十分有益的。
[0021]本发明的临床试验研究如下所述:
为进一步表明本发明的药物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评价该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与雷尼替丁作对照,采取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0022]1、药品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本次试验共纳入病例480例,剔除及脱落病例42例,有效病例438例。根据分段随机法进行分组,其中发明药试验组(简称治疗组)330例,雷尼替丁组(简称对照组)108例。两组治疗前在年龄、性别、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中医症状病情程度、中医症状、舌象、脉象、中医症状积分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发明药试验组患者服用发明药6粒,每日三次,同时服用雷尼替丁模拟剂150mg,每日2次,均饭后服用。对照组服用雷尼替丁 150mg,每日2次,同时服用发明药模拟剂6粒,每日3次,均饭后服用。疗程:4周。
[0023]本组观察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ITT:本发明药试验组:痊愈170例,显效49例,有效52例,无效70例,愈显率为64.22%,总有效率为79.47% ;雷尼替丁对照组:痊愈58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无效22例,愈显率为64.92%,总有效率为80.70%。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比较(ITT)见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由下述组分与重量份的中草药原料制作:肉桂90?150份,高良姜80?150份,海螵蛸50?100份,麦芽80?150份,白芨50?100份,黄连40?80份,三七30?70份,苍术40?80份,木香40?80份,麦冬50?100份,半枝莲50?100份,路路通50?100份;制作方法是: a.将肉桂、苍术、木香、高良姜,用其重量8?10倍的水浸泡2?5小时;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水量为总药材的10?15倍,挥发油备用;提取液过滤,得滤后提取液与药渣;向提取液中加入乙醇,使乙醇体积比浓度达到40?55%,静置8?15小时,过滤得滤液;提取液中加入的乙醇的体积比浓度采用全自动密度计测定; b.麦芽、半枝莲、麦冬、路路通与步骤a所得药渣,用药材重量10?15倍、50%的乙醇回流提取2?3次,每次2?3小时,过滤,滤液与步骤a所得滤液合并得第二滤液;回收乙醇,将第二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1.3 (50°C热测)的浸膏;或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1.2 (60°C热测)的浸膏、喷雾干燥,得浸膏粉; c.将黄连、海螵蛸、三七、白芨清洗后,进行干燥,然后粉碎成200目细粉; d.将上述所制浸膏或浸膏粉与细粉、挥发油作为活性成份,采用药剂学上常规辅料和工艺制备成药剂学上可接受的任何口服剂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中成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原料的最佳重量份是:肉桂100?140份,高良姜100?140份,海螵蛸60?90份,麦芽100?140份,白芨60?90份,黄连60?80份,三七40?70份,苍术50?70份,木香50?70份,麦冬60?80份,半枝 莲60?80份,路路通60?80份。
【文档编号】A61K36/9062GK103432502SQ201310423734
【公开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7日
【发明者】席倬霞, 王志锋, 张小虎, 姚立荣, 柳对平, 苟和平, 孙晓明, 侯红霞, 黄龙杰, 张喜龙, 张睿举 申请人: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