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气囊肛管灌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6216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气囊肛管灌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临床使用的一次性气囊肛管灌洗装置。
背景技术
先天性巨结肠是小儿外科常见的胃肠道先天性畸形,术前有效的结肠灌洗可清除肠道内淤积粪便和肠道内毒素,减轻腹胀,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改善全身营养,使扩张肠管充盈度减低,利于扩张段肠管部分复原,使术中保留更多结肠,使其发挥生理功能。巨结肠灌洗时需灌注1000ml-2000ml的液体,传统的灌肠方法是将肛管插入肛门后,用50ml灌注器反复抽吸温盐水注入肠道内,然后经肛管将肠内容物抽出体外,在操作过程中,常有粪便溅出,污染被服及环境,并随着患儿哭闹,肛管随腹内压增高而脱出,需要反复插管,易损伤肠管,且灌洗时间长,灌洗液的水温不好维持,增加了患儿受凉感冒的机会。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一种应用于结肠灌洗的一次性
气囊肛管灌洗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一次性气囊肛管灌洗装置,主要由连通在一起的肛管、进液管、出液管、充气装置构成,肛管远端出口处设有侧孔,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分别设有控制开关,充气装置主要由连接在一起的充气阀、充气导管、气囊组成。上述一次性气囊肛管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肛管、进液管、出液管均为硅橡胶材质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先天性巨结肠、小儿结肠灌洗,人造肛门的流动灌洗及卧床病人的结肠灌洗,也可对大便失禁的患者留置肛管,可提高灌洗的方便性、促进患儿舒适度和节省护理人员操作时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一次性气囊肛管灌洗装置,主要由连通在一起的肛管1、进液管2、出液管3、充气装置4构成,肛管I远端出口处设有侧孔5,进液管2和出液管3上分别设有控制开关6,充气装置4主要由连接在一起的充气阀7、充气导管8、气囊9组成,肛管1、进液管2、出液管3均为硅橡胶材质构成。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临床具体使用时,进液管2与备好的灌肠温盐水相连通,打开输液调节器,温盐水自然注入患儿肠腔内,关闭输液调节器,打开出液管3上的控制开关6,出液管3末梢接集污袋,预先抽成负压,通过负压将注入患儿体内的盐水及粪便抽出体外,流入集污袋,整个操作过程只需15-20分钟;用于留置肛管时,直接在出液管3尾端接集污袋即可,按需更换集污袋即可。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变,所产生的功能作用未超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时,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权利要求1.一次性气囊肛管灌洗装置,主要由连通在一起的肛管、进液管、出液管、充气装置构成,其特征在于肛管远端出口处设有侧孔,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分别设有控制开关,充气装置主要由连接在一起的充气阀、充气导管、气囊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次性气囊肛管灌洗装置,其特征在于肛管、进液管、出液管均为硅橡胶材质构成。
专利摘要一次性气囊肛管灌洗装置,主要由连通在一起的肛管、进液管、出液管、充气装置构成,肛管远端出口处设有侧孔,进液管和出液管上分别设有控制开关,充气装置主要由连接在一起的充气阀、充气导管、气囊组成;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先天性巨结肠、小儿结肠灌洗,人造肛门的流动灌洗及卧床病人的结肠灌洗,也可对大便失禁的患者留置肛管,可提高灌洗的方便性、促进患儿舒适度和节省护理人员操作时间。
文档编号A61M3/02GK203060410SQ20132005126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0日
发明者杜娴 申请人:杜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