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疗负压抽吸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医疗负压抽吸设备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放血疗法中辅助放血的负压抽吸设备。包括操作台(1)和控制面板(2),所述操作台(1)内设有负压发生装置(3),负压发生装置(3)通过吸气管(4)与设于操作台(1)外的一脚踏开关(5)连接,脚踏开关(5)通过吸气管(4)与一抽吸罩(6)连接。它具有设计合理、使用和操作简单方便及辅助治疗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医疗负压抽吸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放血疗法中辅助放血的负压抽吸设备。
【背景技术】
[0002]放血疗法的定义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腧穴或一定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高热、神昏、中暑、感冒、各种疼痛、风眩、急惊风、中毒、毒蛇咬伤等病证的方法。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发现,对放血疗法在操作手法上进一步改进,通过光能照射等方法对病兆部位局部加温活化血液,然后对患处施用该疗法,对隐性血栓的治疗也有较好的效果。
[0003]在使用放血疗法的过程中,如毒蛇咬伤和隐性血栓的治疗时,常需要对放血部位进行主动抽吸加快放血效果。目前,还没有针对放血疗法应用的负压抽吸装置。而现有的负压设备则存在不易使用和操作的缺点,不能掌握负压抽吸的尺度。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医疗负压抽吸设备。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它包括操作台和控制面板,所述操作台内设有负压发生装置,负压发生装置通过吸气管与设于操作台外的一脚踏开关连接,脚踏开关通过吸气管与一抽吸罩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它具有设计合理、使用和操作简单方便及辅助治疗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如图1所示,它包括操作台I和控制面板2,所述操作台I内设有负压发生装置3,负压发生装置3通过吸气管4与设于操作台I外的一脚踏开关5连接,脚踏开关5通过吸气管4与一抽吸罩6连接。
[0009]所述操作台I的台面上设有可调节水平位移的床体7,操作台I于床体7的上方设有可调节竖直位移的光能灯8。
[0010]所述操作台I于床体7的上方设有一突出部10,所述控制面板2设于该突出部10的前端,所述光能灯8设于该突出部10的底部。
[0011]所述床体7通过电动控制位移,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有控制按钮9控制床体7的位移。[0012]所述光能灯8通过电动控制位移,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有控制按钮9控制光能灯8的位移。
[0013]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有用以显示相关参数的显示屏11。温度、压力等参数可通过设置相应的传感器监测。
[0014]本实用新型在用于隐性血栓的治疗时,可通过控制床和灯对病兆进行照射,使局部升温,然后通过放血疗法用针具刺破对应处的血管,并通过抽吸罩的抽吸作用对施针处辅助放血。本实用新型对治疗高热、神昏、中暑、感冒、各种疼痛、风眩、急惊风、中毒、毒蛇咬伤等病证和隐性血栓的治疗都有较好的辅助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医疗负压抽吸设备,包括操作台(I)和控制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O内设有负压发生装置(3),负压发生装置(3)通过吸气管(4)与设于操作台(I)外的一脚踏开关(5 )连接,脚踏开关(5 )通过吸气管(4)与一抽吸罩(6 )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负压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I)的台面上设有可调节水平位移的床体(7 ),操作台(I)于床体(7 )的上方设有可调节竖直位移的光能灯(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负压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I)于床体(7)的上方设有一突出部(10),所述控制面板(2)设于该突出部(10)的前端,所述光能灯(8)设于该突出部(10)的底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负压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7)通过电动控制位移,所述控制面板(2 )上设有控制按钮(9 )控制床体(7 )的位移。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医疗负压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能灯(8)通过电动控制位移,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有控制按钮(9)控制光能灯(8)的位移。
6.如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医疗负压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有用以显示相关参数的显示屏(11)。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负压抽吸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有用以显示相关参数的显示屏(11)。
【文档编号】A61M1/00GK203408287SQ201320536628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31日
【发明者】田明 申请人: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