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步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8199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助步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助步装置包括第一弯管、多个弹片、两收折定位套及第二弯管。第一弯管包括两支臂及把手部。弹片设有凸柱。两支臂分别收容于两支撑管内,使第一弯管与支撑管连接。收折定位套开设有第一收容腔及旋转腔,支撑管收容于第一收容腔内,且与收折定位套固定连接。旋转腔相对的两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凸起。第二弯管包括两连接部及支撑部。连接部靠近支撑管的一端开设有通孔,弹片收容于连接部内且凸柱穿出通孔,凸柱与旋转腔内的多个凸起可卡持。当转动第二弯管的时候,凸柱与不同位置的凸起相卡持,第二弯管可处于不同位置。使第二弯管可以收起或放下的时候,助步装置占用空间大大减小,便于存放。并且,收折第二弯管的操作简单,方便实施。
【专利说明】助步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步行撑扶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助步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助步装置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某些外伤、偏瘫患者与残疾人在自行助步或进行四肢体力锻炼,使用者通过它可以轻松慢行。但是,目前,助步装置为保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与强度,常见的助步装置往往不能进行折叠,因此,助步装置的占用空间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助步装置不可折叠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折叠、占用空间较小的助步装置。
[0004]一种助步装置,包括:
[0005]第一弯管,包括两相对支臂及设于所述两支臂之间的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用于使用者把握;
[0006]多个弹片,设有凸柱;
[0007]两支撑管,两所述支臂分别收容于两所述支撑管内,使所述第一弯管与所述支撑管连接;
[0008]两收折定位套,开设有第一收容腔及旋转腔,所述支撑管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且与所述收折定位套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腔的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旋转腔相对的两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凸起;
[0009]第二弯管,设于所述支撑管的一侧,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连接部及位于两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呈C形,所述支撑部与地面为面接触,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向外直线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两支撑管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弹片收容于所述连接部内且所述凸柱穿出所述通孔,所述凸柱与所述旋转腔内的多个凸起可卡持;
[0010]其中,当转动所述第二弯管的时候,所述凸柱与不同位置的所述凸起相卡持,所述第二弯管可处于不同位置。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管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述助步装置的重心落在所述支撑管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臂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每所述支臂的管腔内均设有所述弹片,所述凸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每一所述支撑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沿所述支撑管的轴向均匀排列,所述弹片收容于所述支臂内,所述凸柱同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限位孔;
[0013]所述把手部下压或拔起,所述弹片发生形变,所述凸柱从所述限位孔内弹出,并随所述支臂沿所述支撑管运动,运动到另一所述限位孔位置,所述弹片恢复形变,凸柱收容于所述另一限位孔。[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支臂管塞及支撑管塞,所述支臂管塞设于所述支臂的开口处,所述支撑管塞设于所述支撑管靠近所述支臂的开口处,所述支臂管塞与所述支撑管塞的外侧上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第一齿纹及第二齿纹,所述第一齿纹与所述第二齿纹相互啮合时,所述支臂进入所述支撑管。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设于所述第一弯管靠近所述把手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把手部相平行,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臂上。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旋转腔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收容腔的轴向与所述旋转腔的直边平行,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旋转腔的横截面的圆心。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横杆,所述收折定位套还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轴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收容腔的轴线穿过所述旋转腔的圆心,所述第二收容腔收容所述第二横杆,且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收折定位套固定连接。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铆钉,所述铆钉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撑管及所述连接部,且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外侧壁相抵接,所述连接部绕所述铆钉可转动。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泡棉套,多个泡棉套分别套设于所述把手部、所述支撑部及所述第一横管上。
[00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管、所述支撑管及所述第二弯管为铝合金管。
[0021]上述助步装置中,转动第二弯管,通过凸柱与收折定位套的定位开合,使第二弯管可以收起或放下的时候,助步装置占用空间大大减小,便于存放。并且,收折第二弯管的操作简单,方便实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助步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的助步装置的爆炸图;
[0024]图3为图1所示的支臂管塞的立体结构图;
[0025]图4为图1所示的支撑管塞的立体结构图;
[0026]图5为图1所示的收折定位套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方式的助步装置100包括第一弯管110、多个弹片120、两支撑管130、收折定位套140、第二弯管150、铆钉160、第一横管180、第二横杆189及多个泡棉套190。
[0028]第一弯管110呈U形。第一弯管110包括两相对支臂111及设于两支臂111之间的把手部113。支臂111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5。把手部113用于使用者把握。把手部113上套设有泡棉套190。第一弯管110为铝合金管。铝合金管具有较高的强度,并且,质量较轻,方便提携。支臂111的开口处设有支臂管塞117。请参阅图3,支臂管塞117与的外侧上设有第一齿纹117a。[0029]弹片120为多个。弹片120上设有凸柱121。每支臂111的管腔内均设有弹片120。凸柱121穿过第一通孔115。可以理解,弹片120可以为U形或V形。当弹片120发生形变的时候,带动凸柱121移动。
[0030]支撑管130为两个。两支臂111分别收容于支撑管130内,使第一弯管110与支撑管130连接。每一支撑管130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131。多个限位孔131沿支撑管130的轴向均匀排列。弹片120收容于支臂111内,凸柱121收容于第一通孔115内。凸柱121同时穿过支臂111的侧壁及限位孔131。支撑管130设有弯折部133,弯折部133向外弯折。在行走过程中,弯折部133可避免脚会触碰到支撑管130,造成操作的不适。
[0031]支撑管130靠近支臂111的开口处设有支撑管塞135。请参阅图4,支撑管塞135的外侧上设有与第一齿纹117a相互匹配的第二齿纹135a。当支臂111与支撑管130装配的时候,只有第一齿纹117a与第二齿纹135a相互啮合时,支臂111才能进入支撑管130。否则,支臂111与支撑管130装配后,当支臂111与支撑管130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支臂管塞117与支撑管塞135会相对发生干涉,影响支臂111在支撑管130内运动。支撑管130为铝合金管。支撑管130靠近地面的开口端设有脚垫137。脚垫137可以增大支撑管130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并且防止支撑管130与地面直接接触,损坏支撑管130。
[0032]当将把手部113下压或拔起的时候,弹片120发生形变,凸柱121从限位孔131内弹出,并随支臂111沿支撑管130运动,运动到另一限位孔131位置。弹片120恢复形变,凸柱121收容于另一限位孔131。由于限位孔131沿支撑管130的轴向均匀排列,则通过调节弹片120的凸柱121位于限位孔131内的位置,即可调节助步装置100的高度,以符合不同使用者站姿高度。
[0033]收折定位套140为两个。收折定位套140开设有第一收容腔141、第二收容腔143及旋转腔145。第一收容腔141与旋转腔145并列设置,第一收容腔141的轴向与旋转腔145的直边平行。第二收容腔143的轴线穿过旋转腔145的圆心。第一收容腔141的轴向与第二收容腔143的轴向垂直。支撑管130收容于第一收容腔141内,且与收折定位套140固定连接,旋转腔145的横截面为扇形,旋转腔145相对的两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凸起147。
[0034]第二弯管150设于支撑管130的一侧。第二弯管150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连接部151及位于两连接部151之间的支撑部153。支撑部153呈C形。支撑部153与地面为面接触。支撑部153的两端向外直线延伸形成连接部151。支撑部153与地面为面接触,则可以增大助步装置100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增强稳定性。并且,连接部151与支撑管130之间形成一定夹角,以使助步装置100的重心落在支撑管130与支撑部153之间的底面上,保证助步装置100的稳定性。
[0035]支撑部153上套设有与支撑部153形状相适配的泡棉套190。即当老人使用助步装置100的时候,推动助步装置100行进的时候,泡棉套190可以保证支撑部153能够较好的与地面接触。并且一定程度上增加支撑部153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助步装置100能够较为平稳地沿地面运动,增强老人在使用助步装置100在推动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支撑部153与地面之间发生滑动,使老人跌倒。
[0036]两连接部151分别与两支撑管130可转动连接。连接部151与支撑管130通过铆钉160实现转动连接。连接部151靠近支撑管130的一端开设有第二通孔152。弹片120收容于连接部151内且凸柱121穿出第二通孔152。当连接部151的一端收容于旋转腔145内的时候,凸柱121与旋转腔145内的多个凸起147可卡持。连接部151与支撑管130的连接处位于扇形的旋转腔145的圆心处。当转动第二弯管150的时候,凸柱121与不同位置的凸起147相卡持,以限位第二弯管150。则当需要将第二弯管150收起的时候,只需要使用较大的反作用力,使凸柱121滑过凸起147,则第二弯管150沿旋转腔145转动,并使第二弯管150的连接部151与支撑管130重合。具体地,凸起147分为两个档位设置,连接部151可处于打开或收起的状态。当将第二弯管150收起的时候,助步装置100占用空间大大减小,便于存放。并且,收折第二弯管150的操作简单,方便实施。
[0037]当第二弯管150收折的时候,弯折部133可以避开与第二弯管150发生干涉碰撞,使第二弯管150无法完全收折。第一横管180设于第一弯管110靠近把手部113的一端。第一横管180与把手部113相平行,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支臂111上。第一横管180通过中横管套181与支臂111固定连接。第一横管180的高度略低于把手部113的高度,则当老人从床上站起来的时候,可以把握第一横管180,第一横管180的位置方便用力,方便起身。并且,第一横管180加强了第一弯管110的强度,防止第一弯管110受到较大的压力,发生变形。第一横管180上设有与其形状相适配的泡棉套190。当老人起身的时候,把握第一横管180能够较好的把握,防止打滑并且增加把握的舒适性。
[0038]第二横杆189收容于第二收容腔143内,且第二横杆189通过螺丝与收折定位套140固定连接。具体地,铆钉160的一端依次穿过支撑管130及连接部151,并与第二横杆18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收容腔141的外侧壁相抵接。连接部151绕铆钉160可转动。铆钉160使支撑管130、收折定位套140及连接部151不会发生错位。第二横杆189可以保证两支撑管130的相对位置,防止第一弯管110受到的压力较大,两支撑管130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保证助步装置100的稳定性。
[0039]上述助步装置100为铝合金材质,则保证助步装置100较为轻巧,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
[00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助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弯管,包括两相对支臂及设于所述两支臂之间的把手部,所述把手部用于使用者把握; 多个弹片,设有凸柱; 两支撑管,两所述支臂分别收容于两所述支撑管内,使所述第一弯管与所述支撑管连接; 两收折定位套,开设有第一收容腔及旋转腔,所述支撑管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腔内,且与所述收折定位套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腔的横截面为扇形,所述旋转腔相对的两内侧壁上设有多个凸起; 第二弯管,设于所述支撑管的一侧,包括两相对设置的连接部及位于两所述连接部之间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呈C形,所述支撑部与地面为面接触,所述支撑部的两端向外直线延伸形成所述连接部,两所述连接部分别与所述两支撑管可转动连接,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支撑管的一端开设有通孔,所述弹片收容于所述连接部内且所述凸柱穿出所述通孔,所述凸柱与所述旋转腔内的多个凸起可卡持; 其中,当转动所述第二弯管的时候,所述凸柱与不同位置的所述凸起相卡持,所述第二弯管可处于不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管之间具有一定夹角,所述助步装置的重心落在所述支撑管与所述连接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臂的管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每个所述支臂的管腔内均设有所述弹片,所述凸柱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每一所述支撑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多个所述限位孔沿所述支撑管的轴向均匀排列,所述弹片收容于所述支臂内,所述凸柱同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限位孔; 所述把手部下压 或拔起,所述弹片发生形变,所述凸柱从所述限位孔内弹出,并随所述支臂沿所述支撑管运动,运动到另一所述限位孔位置,所述弹片恢复形变,凸柱收容于所述另一限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臂管塞及支撑管塞,所述支臂管塞设于所述支臂的开口处,所述支撑管塞设于所述支撑管靠近所述支臂的开口处,所述支臂管塞与所述支撑管塞的外侧上分别设有相互匹配的第一齿纹及第二齿纹,所述第一齿纹与所述第二齿纹相互啮合时,所述支臂进入所述支撑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横管,所述第一横管设于所述第一弯管靠近所述把手部的一端,所述第一横管与所述把手部相平行,其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支臂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腔与所述旋转腔并列设置,所述第一收容腔的轴向与所述旋转腔的直边平行,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管的连接处位于所述旋转腔的横截面的圆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助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横杆,所述收折定位套还设有第二收容腔,所述第二收容腔的轴向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轴向垂直,且所述第二收容腔的轴线穿过所述旋转腔的圆心,所述第二收容腔收容所述第二横杆,且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收折定位套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铆钉,所述铆钉的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支撑管及所述连接部,且与所述第二横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收容腔的外侧壁相抵接,所述连接部绕所述铆钉可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泡棉套,多个泡棉套分别套设于所述把手部、所述支撑部及所述第一横管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助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管、所述支撑管及所述第二弯管为铝合金管。
【文档编号】A61H3/00GK203539643SQ201320562947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1日
【发明者】王宗祥 申请人:川立开发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