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式口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308914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负压式口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消除或治疗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状的口部装置,其经由一迷你型口部介面施予负压在口腔内。该迷你型口部介面与嘴部或牙齿产生一紧固连接,以达到防止口部介面从嘴部脱落;同时该介面产生嘴唇(或牙齿)上下两侧之间的固定效果,以辅助嘴巴闭合,防止患者睡眠期间嘴巴张开。此负压将舌头拉向上颚并将软颚往前拉,而藉由将舌头及软颚朝前移动,靠近咽喉处的上呼吸道可保持畅通,以防止睡眠时的呼吸障碍。此负压会将唇部往内拉而封闭嘴巴,进而防止空气从外界进入口腔内,并且此负压会将软颚拉向与舌头后表面接触,以产生一封闭区,防止空气经由鼻道进入口腔内。
【专利说明】负压式口部装直
[0001] 本申请是分案申请,原案的申请号为201010293392.7,申请日为2010年09月25
日,发明名称为“负压式口部装置。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关于一种口部装置,尤指一种置入口腔的可消除具睡眠呼吸中止症状(Obstructive Sleep Apnea, 0SA)患者及打鼻干患者上呼吸道阻塞的负压式口部装置。
【背景技术】
[0003]睡眠呼吸中止(OSA)是一种患者在吸气期间呼吸道重复塌陷的症状,会造成睡眠时呼吸暂停。在吸气期间肺部及呼吸道的气压会降低。假若在此时刻,上呼吸道的肌肉活动降低,呼吸道就会倾向塌陷。在呼吸暂停之前,呼吸道会开始封闭,患者经常会开始打鼾。打鼾是患者试着对抗塌陷的呼吸道的一种现象。在不同患者身上这些障碍会发生在沿着呼吸道的不同位置,但咽喉处及鼻咽处是两种常见的位置。
[0004]中度至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状的患者会在白天感到嗜睡、疲倦及精神无法集中。除了这些立即性问题之外,研究显示睡眠呼吸中止症状的患者使用到较多的医疗资源,医疗行为失效的风险提高,最后会导致更高的死亡率。若考虑到所有例子,预估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状患者的死亡率会提高到三到六倍。睡眠呼吸中止症状亦隐藏在许多的心血管疾病中,例如体循环高血压(Systemic hypertension)及某程度的肺高血压。睡眠呼吸中止症状会提高得到心肌梗塞、脑血管疾病及心律不整的风险。睡眠呼吸中止症状患者由于夜间睡眠状态被打断亦会造成白天过多的睡眠并导致精神无法集中。由于患者的神经辨识功能妥协使得患者白天日常功能受损。他们更可能造成错误及发生车祸。因此,若睡眠呼吸中止症状未被治疗,它会带来严重的负面结果。
[0005]对于睡眠呼吸中止症状患者目前有几种治疗方式。口部装置(Oral appliance)用来治疗轻度到中度睡眠呼吸中止症状,但它们经常无法良好作用且会对患者牙龈及牙齿造成损伤。有一些手术用来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症状,然而这些手术动作属于侵入式、昂贵及会疼痛,复原期长达六个月。对于成人中度至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的最普遍治疗方法是采用正压呼吸器(Constant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Machine)。正压呼吸器由面罩、泵及湿润机组成。正压呼吸器连续地将高压空气吹入患者鼻道,以使患者在睡眠期间保持呼吸道畅通。正压呼吸器相当有效,但它会引起令人不舒服的副作用,例如喉咙干燥及鼻道阻塞。使用正压呼吸器的患者经常会在早晨感到肿胀及头疼。正压呼吸器亦让使用者及其家属感到吵杂与不舒服。正压呼吸器是当今第一线及黄金标准治疗方式,但由于它引起的严重副作用使得它具有低的适应性。
[0006]目前的一种改良的做法是在患者口腔内施予负压,藉由负压将患者的舌头及软颚拉向前方以维持呼吸道的畅通。例如,美国专利第5957133号、美国公开专利申请案第2005/0166928号及第2006/0096600号。虽然理论上可行,但这些现有技术皆使用大型结构卡紧牙齿及/或保持、定位舌头。再者,负压直接施予在舌头的软组织,以保持舌头定位于口腔内。然而,这些做法会在口腔内占据许多空间,引起牙齿、牙龈及软组织的不舒服及损伤。同时较大装置的存在会引起过多唾液分泌物及作呕。这些做法的其它主要缺点仍包括这些口腔装置涉及手术解剖,它们会需要特殊技术人员对于每一个患者提供客制化的口腔介面。

【发明内容】

[0007]据上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负压式口部装置,以提供治疗睡眠呼吸中止症状及打鼾的另一种选择与改良的装置及其方法。
[0008]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舒适方便使用的迷你型装置及方法。
[0009]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装置及其方法,可避免引起不舒服、过多唾液分泌物及作呕的口腔部位接触。
[0010]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装置及其方法,不仅容易实施,并且可有效维持患者在睡眠期间的呼吸道畅通。
[0011]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0012]一种负压式口部装置,其中,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其第一开口端连通使用者的口部及第二开口端连通一负压源;及第一固定配件,结合该气流导管的第一开口端,该第一固定配件定位于一使用者的身体的第一部分以避免该气流导管的该第一开口端脱离口部。
[0013]本发明的一种负压式口部装置,其包括一固定配件及一气流导管,其中该固定配件定位于一使用者的牙齿,该气流导管的一第一开口端结合于该固定配件,及该气流导管的一第二开口端连通一负压源。
[0014]本发明的一种负压式口部装置,其包括一固定配件及一气流导管,其中,固定配件为一口唇介面(lip interface),该口唇介面贴合于一使用者的上、下唇部的至少其中之一,并且该口唇介面未将该使用者嘴部开口完全遮盖,即部分遮盖该使用者嘴部开口,该气流导管具有第一开口端连结该口唇介面并且该第一开口端伸入于该使用者口腔内部,及该气流导管的第二开口端连通一负压源。
[0015]本发明的一种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一固定配件及一气流导管,其中,固定配件为一多孔性口唇介面(porous lip interface),该多孔性口唇介面置入一使用者口腔内部,该气流导管具有第一开口端接合该多孔性口唇介面,及该气流导管的第二开口端连通一负压源。
[0016]本发明的一种负压式口部装置,其包括一固定配件及一气流导管,其中,固定配件为一口罩,该口罩包罩于一使用者口部及下颚部,该口罩具有两条耳带,用以悬挂于一使用者耳部以将该口罩固定于该使用者口部及下颚部,该气流导管具有第一开口端连接该口罩并且连通于该使用者口腔内部,该气流导管另具有一延伸的流体导管连通于该气流导管的第二开口端,其中该延伸的流体导管与该耳带结合在一起,及该延伸的流体导管的另一端连通一负压源。
[0017] 本发明的一种负压式口部装置,其包括一固定配件、一气流导管、及一下颚部件,其中,固定配件为一头罩,该气流导管具有第一开口端部置入一使用者的口腔内部,该气流导管另具有一延伸的流体导管连通于该气流导管的第二开口端,该延伸的流体导管的另一端连通一负压源,该头罩穿戴于该使用者的头部及该下颚部件向上撑托该使用者的下颚部,该下颚部件具有两条延长带分别从该下颚部件两侧延伸连接该头罩,其中一条所述延伸带与该延伸的流体导管结合在一起。
[0018]由以上说明得知,本发明确实具有如下的优点:
[0019]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消除或治疗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状的口部装置(oralapparatus)及其方法,经由一迷你型口部介面施予负压在口腔内,该迷你型口部介面包含第一固定配件与嘴部或牙齿产生一紧固连接,以达到防止口部介面从嘴部脱落;同时该迷你型口部介面包含第二固定配件,以产生嘴唇(或牙齿)上下两侧之间的固定效果,以辅助嘴巴闭合,防止患者睡眠期间嘴巴张开。此负压将舌头拉向上颚并将软颚往前拉。藉由将舌头及软颚朝前移动,靠近咽喉处的上呼吸道可保持畅通,以防止睡眠时的呼吸障碍。此负压会将唇部往内拉而封闭嘴巴,进而防止空气从外界进入口腔内。此负压亦会将软颚拉向与舌头后表面接触,以产生一封闭区,防止空气经由鼻道进入口腔内。本发明的负压式口部装置的治疗方法仅需要部分抽气时间及少量的气流,非常省能及安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A至图1B4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1Cl、图1C2及图1C3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变化例;
[0022]图2A、图2B至图2E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A至图4C4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D1至图4G为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
[0026]图5A1及图5C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五具体实施例及其变化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A及图6B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六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C为本发明第六具体实施例的变化例;
[0029]图7A及图7B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七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C为本发明第七具体实施例的变化例;
[0031]图8A至图8C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八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8D为本发明第八具体实施例的变化例;
[0033]图9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九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9B至图9E为本发明第九具体实施例的变化例;
[0035]图1O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OB为本发明第十具体实施例的变化例;
[0037]图1lA及图1lB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2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二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12B至图12E为本发明第十二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
[0040]图13A、图13B及图13C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三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4A至图14C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四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2]图15A及图15B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五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5C及图1?为本发明第十五具体实施例的变化例;
[0044]图16A及图16B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六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6C及图16D为本发明第十六具体实施例的变化例。
[0046]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0047]100:负压源110:气流导管111、111’:导管配件
[0048]112:匹配空间112’:凹槽结构 120、120’:齿部配件
[0049]121、121’:配对结构 210:气流导管211:导管配件
[0050]212:配对结构220:齿部配件310:气流导管
[0051]311:第一磁性导管配件 312:第二磁性导管配件320:第一磁性齿部配件
[0052]321、323:磁性结构322:第二磁性齿部配件330:侧支管
[0053]331:活塞件410:气流导管411:流体通道
[0054]412:凹陷状气孔420、420’、420a、420b、420c:板件
[0055]421:沟槽430、430’、430a、430b、430c:齿部卡合件
[0056]440、441:固定件450:第二延长件 451:延长板件
[0057]510:气流导管520、520’:导管连通板件521:导管介面
[0058]530、530’:黏性膜531:开孔 610:气流导管
[0059]620:牙套620a:牙套 621:孔洞
[0060]630:凹沟710:气流导管720:黏性膜层
[0061]730:定位板件810:气流导管820: 口唇介面
[0062]830:上、下表面840:黏着层910:气流导管
[0063]920、920’、921、922、923、924:黏性材质(或贴布)930:部分开口
[0064]1010:气流导管1020、1021:黏着性面膜1030:部分开口
[0065]1110:气流导管1120: 口唇介面1125:部分开口
[0066]1130:孔洞1210:气流导管 1220:外部屏蔽罩
[0067]1230:多孔性口唇介面1232:多孔性延伸介面
[0068]1233:屏蔽罩型多孔性延伸件1240:内部屏蔽罩
[0069]1241、1242:屏蔽罩型多孔性口唇介面1310:气流导管
[0070]1320:齿部夹件1321:前方夹件部 1322:后方夹件部
[0071]1330:间隙1410:气流导管1420: 口唇介面
[0072]1421:第一挠性屏蔽板件 1422:第二挠性屏蔽板件1430:流体通道
[0073]1431:通孔1510:气流导管1511:延伸的流体导管
[0074]1520、1522:耳带1521: 口罩 1610:气流导管
[0075]1611:延伸的流体导管1620:头罩1621:延长带
[0076]1622、1623:下颚部件1624:延长带1625: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77]本发明的目的、精神及优点藉由以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配合所附图式将趋于明了。[0078]图1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一气流导管110、一固定配件及一导管配件(conduit paring part) 111,该固定配件为一齿部配件(tooth paring part) 120,导管配件111设于靠近该气流导管110的第一开口端并且连通于该第一开口端,而一负压源100连通于该气流导管110的第二开口端。该齿部配件120可经由胶黏(gluing)或接合(bonding)方式永久性或暂时性地接合至一使用者的牙齿表面上,该表面可为任何一颗牙齿的外侧表面或内部表面。该齿部配件120具有一配对结构(pairing structure) 121可与该导管配件111物理性相连接或分开。一旦该齿部配件120与该导管配件111物理性相连接,该负压源100可从使用者口腔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使用者的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79]该齿部配件120的配对结构121与该导管配件111可以是形状彼此呈互补(complementary)关系的任何形状。参照图1Bl至1B4,该配对结构121为具有—合凸块的碟形结构(disk-like tethering structure),及该导管配件111具有一对应吻合匹配空间(matching space) 112,其形状与该配对结构121呈互补关系。在该配对结构121置入该对应吻合匹配空间112后,该导管配件111可以旋转而与该齿部配件120互锁。一旦该齿部配件120与该导管配件111物理性相连接后,该负压源100即可以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80]图1Cl至图1C3为本发明第一具体实施例中齿部配件与导管配件的一变化例,其中一齿部配件120’的一配对结构121’呈一轨条结构(rail-like tethering structure),及该导管配件111’具有一兼容凹槽结构112’,其形状与该轨条结构呈互补关系。一旦该配对结构121’滑入该兼容凹槽结构112’,该负压源100可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81]图2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一气流导管210及一固定配件及一导管配件(conduit paring part) 211,该固定配件为一齿部配件(tooth paring part) 220,导管配件211设于靠近该气流导管210的第一开口端处并且连通于该第一开口端,而一负压源100连通于该气流导管210的第二开口端。该齿部配件220可经由胶黏(gluing)或接合(bonding)方式永久性或暂时性地接合至一使用者的牙齿表面上。该齿部配件220可以是一磁性或顺磁性部件。该导管配件211具有一配对结构(pairing structure) 212可以磁力相吸方式吸附至该齿部配件220。一旦该齿部配件220与该导管配件211物理性相连接后,该负压源100可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82]参照图2B及图2C,该导管配件211的该配对结构(pairing structure) 212为一具有碟型凹槽的磁性或顺磁性部件,该碟型凹槽的形状与该齿部配件220的形状呈互补关系。该齿部配件220与该配对结构212可以是呈互补关系的任何形状。在该齿部配件220以磁力相吸方式吸附至该配对结构212后,该负压源100可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83] 图3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310、作为第一固定配件的第一磁性齿部配件320、第一磁性导管配件311、第二磁性齿部配件322及作为第二固定配件的第二磁性导管配件312,第一磁性导管配件311靠近该气流导管的第一开口端处并且连通于该第一开口端,第二磁性导管配件312相对于该第一磁性导管配件311而设于靠近该气流导管的第一开口端处并且连通于该第一开口端。一负压源100连通于该气流导管310的第二开口端。该第一磁性齿部配件320及第二磁性齿部配件322可经由胶黏(gluing)或接合(bonding)方式永久性或暂时性地接合至一使用者的牙齿表面上。该第一磁性导管配件311及第二磁性导管配件312分别以磁力相吸方式吸附至该第一磁性齿部配件320及第二磁性齿部配件322。该第一磁性齿部配件320与该第二磁性齿部配件322分别防止本负压口部装置从嘴部脱落和防止患者睡眠期间嘴巴张开。该负压源100可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再者,该第二磁性导管配件312可具有一活塞件331,该活塞件331置入该气流导管310在第一开口端部的一侧支管330。参照图3B,当该使用者口腔内未施予负压时,该活塞件331呈扩张状态(expanded state),而使得该使用者嘴巴张开。参照图3C,当该使用者口腔内施予负压时,该活塞件331呈收缩状态(retracted state),而使得使用者的颌骨及下颌骨保持互相靠近进而防止该使者嘴巴张开。负压施予在该侧支管330所产生的收缩力及该活塞件331可被调整为:当该使用者肌肉放松时,足以使该使用者嘴巴关闭;但若当施予负压时该使用者意图张开嘴巴,该使用者仍可抵抗负压产生的收缩力张开嘴巴。
[0084]图4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410及第一固定配件,第一固定配件包括齿隙卡合件(slit engagingpart) 430及板件420。该齿隙卡合件430可置入牙齿间隙,及该板件420可抵靠于该牙齿表面。该板件420及该齿隙卡合件430可具有挠性,以将该气流导管410固定住。一负压源100与该气流导管410连通并可以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85]图4B1及4B2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该板件420可覆盖至少一颗牙齿的宽度,并且较佳为覆盖两颗牙齿的宽度。该齿隙卡合件430从该板件420的一端延伸至该板件420的相对的另一端。该齿隙卡合件430可以拉伸并置入牙齿间隙。该板件420及该齿隙卡合件430的回弹力(recoiling force)可以迫使该板件420抵靠牙齿的一侧面及迫使该齿隙卡合件430抵靠牙齿相对的另一侧面,进而防止该气流导管410掉落。图4C1至图4C4为该负压式口部装置从不同角度的各种立体结构示意图。该气流导管410具有一流体通道411,该流体通道411在该板件420处形成有一开口,并且该流体导管410在该开口处形成有多个凹陷状气孔412。该板件420抵靠该牙齿的一表面形成有多个沟槽421,有利于分配负压。该齿隙卡合件430可以是呈带状(strap type)或由单条或多条细线组成以提供足够的强度与覆盖、支撑牙齿。
[0086] 图4D1及图4D2为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例的一变化例的上视图,其中板件420a可以覆盖至少一颗牙齿的宽度,并且较佳是覆盖两颗牙齿的宽度。齿隙卡合件430a可以是呈牙线状(floss-like wire),从该板件420a的一端延伸至该板件420a相对的另一端。该齿隙卡合件430a可具有额外的长度穿过该板件420a而抵达它的另一侧面。该齿隙卡合件430a可置入牙齿间隙。然后该齿隙卡合件430a可从该板件420a的另一侧面被拉出而施予一压缩力在牙齿上,进而防止该气流导管410掉落。该齿隙卡合件430a可藉由其与该板件420a之间的接触摩擦力而被固定于该板件420a,或者本发明可藉由一固定件440将该齿隙卡合件430a固定在该板件420a或该气流导管410。
[0087] 图4E1及图4E2为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的上视图,其中该板件420b可覆盖至少相邻两颗牙齿的各一半,并且较佳为覆盖两颗牙齿的宽度。该齿隙卡合件为一挠性T型齿隙卡合件具有第一延长件430b及第二延长件450。该第一延长件430b较佳是从该板件420b的中心向前延伸。该第一延长件430b可以拉伸、通过牙齿间隙并终止于该第二延长件450,而使该第二延长件450抵靠于该使用者牙齿的另一表面。
[0088]图4F1及图4F2为本发明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又另一变化例的上视图,其中该板件420c可覆盖至少相邻两颗牙齿的各一半,并且较佳为覆盖两颗牙齿的宽度。该齿隙卡合件430c可以呈牙线状(floss-like wire)并终止于一延伸板件451,该齿隙卡合件430c较佳为连接至该板件420c的中心。该齿隙卡合件430c可具有额外的长度并穿过该板件420c抵达该板件420c的另一侧面。该齿隙卡合件430c可置入牙齿间隙。然后该齿隙卡合件430c可从该板件420c的另一侧面被拉出而藉由该延伸板件451施予一压缩力在牙齿上,进而防止该气流导管410掉落。该齿隙卡合件430c可藉由其与该板件420c之间的接触摩擦力而被固定于该板件420c,或者本发明可藉由一固定件441将该齿隙卡合件430c固定在该板件420c或该气流导管410。
[0089]图4G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又另一变化例,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410及第一固定配件,第一固定配件包含呈挠性带状或线状的第一齿隙卡合件(slit engaging part)430及第一板件420,同时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又包括第二固定配件,第二固定配件包含第二齿隙卡合件(slit engaging part)430?及延伸的第二板件420’。该第一齿隙卡合件430可置入上侧牙齿间隙,及该第一板件420可抵靠于该上侧牙齿表面。该第一板件420及该第一齿隙卡合件430可具有挠性以将该气流导管410固定住;该第二齿隙卡合件430’可置入下侧牙齿间隙,及该延伸的第二板件420’可抵靠于该下侧牙齿表面。该延伸的第二板件420’及该第二齿隙卡合件430’可具有挠性,以将该气流导管410固定住。一负压源100与该气流导管410连通,并可以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90]图5A1及图5A2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图5B为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510、导管连通板件(conduit-attachment plate) 520及固定配件,固定配件为一黏性膜(adhesive film) 530,该导管连通板件520具有一通孔结合于该气流导管510的第一开口端,及该黏性膜530的一表面贴附于该导管连通板件520相对于该气流导管510的一表面,并且该黏性膜530设有一开孔531连通于该通孔,以及该黏性膜530的另一表面贴附于该使用者牙齿表面。一负压源100连通于该气流导管510的第二开口端。此外,该导管连通板件520的该通孔可以导管介面(conduit interface) 521代替,并藉由该导管介面521连通该气流导管510的第一开口端与该黏性膜530的该开孔531。在本发明第五具体实施例中,该气流导管510及该导管连通板件520藉由该导管介面521相连接,可利于分开该气流导管510与该导管连通板件520及利于更换与清洗。该黏性膜530可以是可抛弃式双面黏性膜或者是具有可撕取背面(peel-off backing)的多重使用黏性膜。该黏性膜530亦可以是可施予在使用者嘴巴表面或牙齿表面的物质,例如食用胶(edible glue)、暂时胶(temporary glue)、口香糖(chewing gum)、黏土 (clay)、凝胶(gel)、泡沫胶(foam)等。该黏性膜530的长度及宽度可以大约是该导管连通板件520的大小,较佳是二至四颗牙齿宽度及一颗牙齿的高度。该黏性膜530的一面贴附至牙齿,及相对的另一面贴附至该导管连通板件520。一旦该黏性膜530的一面贴附至该导管连通板件520,而该黏性膜530相对的另一面贴附至牙齿,该负压源100可以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91]参图5B,该气流导管510及该导管连通板件520可以是一体成型(one-piecedesign),而无需有该导管介面521。
[0092]图5C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五具体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510、导管连通板件(conduit-attachment plate) 520,第一固定配件,延伸板件(extension plate)520’及第二固定配件,其中,第一固定配件为一黏性膜(adhesive film) 530,第二固定配件为一延伸黏性膜(adhesive film) 530’,该导管连通板件520具有一通孔结合于该气流导管510的第一开口端,该黏性膜530的一表面贴附于该导管连通板件520相对于该气流导管510的一表面,并且该黏性膜530设有一开孔531连通于该通孔,以及该黏性膜530的另一表面贴附于该使用者上下一侧牙齿表面;该延伸黏性膜530’的一表面贴附于该延伸板件520’的一表面,以及该黏性膜530’的另一表面贴附于该使用者上下另一侧牙齿表面。一负压源100连通于该气流导管510的第二开口端。
[0093]图6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六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6B是第六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610及固定配件,固定配件为一牙套(tooth sheath) 620。该气流导管610的第一开口端连通于该牙套620的底端,其第二开口端连通于一负压源100。该牙套620可以是硅胶材质(silicone)或其它软性材质,以直接传输负压至牙齿。参照图6B,该牙套620包覆牙齿并且在其底端具有一个以上的孔洞621连通于该气流导管的第一开口端。该牙套620的内表面可设有多个凹沟630,以作为气流通道,不仅传输负压至牙齿并且传输负压至口腔。
[0094]图6C是本发明第六具体实施例的一变化例的截面示意图,牙套620a由多孔性材质(porous material)做成,使其即使塌陷仍可传输负压。此多孔性材质牙套620a不仅可传输负压至牙齿亦可传输负压至口腔。一旦该牙套620a包覆牙齿后,该负压源100可从口腔抽离空气而使该牙套620a保持贴附在牙齿上,并且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95]图7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七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7B是第七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710及固定配件,固定配件为一黏性膜层(adhesive layer) 7200该黏性膜层720施予在使用者的上、下唇部形成一口唇介面(lip interface),以固定该气流导管并防止该使用者的嘴巴张开。该气流导管710的第一开口端置入该使用者口腔内,并且该第一开口端部通过该黏性膜层720。该气流导管710的第二开口端连通于一负压源100。参照图7B,该黏性膜层720亦可涂布于唇部与该气流导管710之间的任何孔隙以防止漏气。该黏性膜层720可以仅施予在该气流导管710周围的唇部区域而未完全封闭该使用者的整个嘴巴。如此一来,若需要,使用者即可经由嘴巴吸入空气。该黏性膜层720的材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油脂(grease)(例如凡士林油(petrolatum))、黏胶(可食用及清洗黏胶)、口唇霜(oral cream)或口唇胶(oral gel)。一旦使用该黏性膜层720将该气流导管710固定于嘴巴内,该负压源100可以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96]图7C是本发明第七具体实施例的一变化例的截面示意图,一定位板件(securingplate) 730设于该气流导管710的第一开口端部并且位于该使用者的唇部与牙齿之间。该定位板件730可进一步帮助该气流导管710固定在嘴巴内。
[0097]图8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八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8B是第八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及图8C是第八具体实施例的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810及固定配件,其中该固定配件为一口唇介面820,该口唇介面820具有具唇形轮廓的上、下表面830,使该口唇介面820的上、下表面830可与使用者嘴巴张开时的唇部形状匹配。该气流导管810的第一开口端连结于该口唇介面820并伸入该使用者口腔内。该气流导管810的第二开口端连通于一负压源100。参照图SB,该口唇介面820的上、下表面830呈两端升高的曲面状,以与该使用者的唇部匹配。该口唇介面820可由自黏性材质形成,例如硅胶(silicone rubber),以利于固定该气流导管810。参图8D,一黏着层840可分别施予在该口唇介面820具有唇形轮廓的上、下表面830,以增加固着力。该黏着层8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油脂(grease)例如凡士林油(petrolatum)、黏胶(可食用及清洗黏胶)、口唇霜(oral cream)、口唇胶(oral gel)或双面贴布(double-sided tape)。该黏着层840可以只涂布在具唇形轮廓的上、下表面830附近的唇部区域而无需完全封闭整个嘴巴。部分涂布该黏着层840可允许使用者需要时可经由嘴巴吸入空气。
[0098]该口唇介面820可以是挠性材质,以舒适地安装于双唇之间。当传输负压时,由于该口唇介面820稳固地安装在唇部可保持嘴巴的关闭。一旦该气流导管810经由该口唇介面820固定在该使用者嘴巴内,该负压源100可以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099]图9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九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910及固定配件,该固定配件为一黏性材质(adhesive tape)(或贴布)920。该气流导管910的第一开口端连结于该黏性材质920并伸入该使用者口腔内。该气流导管910的第二开口端连通于一负压源100。该黏性材质920可以暂时地贴附在使用者皮肤及该气流导管910,以固定该气流导管910并保持该使用者嘴巴关闭。该黏性材质920可以只施予在该气流导管910附近的嘴唇区域而无需完全封住整个嘴巴。未被黏性材质920覆盖的嘴唇区域本身可达成嘴巴的封闭。一旦该黏性材质920与该气流导管910物理性连接,该负压源100可以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图9B、图9C及图9D是本发明第九具体实施例的各种变化例,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910及第一固定配件,第一固定配件为黏性材质或贴布920’,其中又包含第二固定配件,第二固定配件为延伸黏性材质921、922、923,分别具有不同形状,并且有一至数个部分开口 930,以保留嘴巴开口区域不会被该黏性材质920’完全覆盖。该延伸黏性材质921、922、923可以增加该黏性材质920’在嘴巴上的固持力,以防止使用者嘴巴张开并且增加未被该黏性材质920’覆盖的嘴唇区域的封闭保持力。图9E是本发明第九具体实施例的又一变化例,其中黏性材质924是一透气贴布(breathable adhesive tape),其具有气孔阵列而覆盖嘴巴张口面积。贴布(延伸黏性材质924)的 气孔及贴布(延伸黏性材质921、922、923)的部分开口 930允许使用者需要时可经由嘴巴吸入空气。
[0100] 图1O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1010及固定配件,固定配件为一黏着性面膜(adhesive mask) 1020。该气流导管1010的第一开口端连结于该黏着性面膜1020并伸入该使用者口腔内。该气流导管1010的第二开口端连通于一负压源100。该黏着性面膜1020可以暂时地贴附在使用者皮肤及该气流导管1010,以固定该气流导管1010并保持该使用者嘴巴关闭。该黏着性面膜1020未施予在该使用者上、下唇部之前可呈液体状或乳液状,以利于使用。一旦该黏着性面膜1020与该气流导管1010物理性连接,该负压源100可以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参照图10A,该黏着性面膜1020可以设计成各种形状,以增加固持力及防止嘴巴张开。该黏着性面膜1020可以具有部分开口 1030,以保留嘴巴开口区域不会被该黏着性面膜1020完全覆盖。图1OB是第十具体实施例的一变化例的前视图,其中该黏着性面膜1021可以是透气面膜具有气孔阵列覆盖嘴巴开口区域。该黏着性面膜1020的部分开口 1030及该黏着性面膜1021的气孔可允许使用者需要时经由嘴巴吸入空气。
[0101]图1l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一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lB为第十一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一气流导管1110及一固定配件,固定配件为一口唇介面1120,贴合于一使用者的上、下唇部。该气流导管1110具有第一开口端连结于该口唇介面1120,并且该第一开口端伸入于该使用者口腔内。一负压源100连通于该气流导管的第二开口端。该口唇介面1120具有多个孔洞1130使该使用者上、下唇部连通于该气流导管1110的第一开口端部,以允许来自负压源100的负压将该口唇介面1120拉向唇部,进而固定该气流导管1110的位置并保持该使用者嘴巴关闭。然后该负压源100可以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102]图11B,该口唇介面1120可于两端具有一部分开口 1125以保留嘴巴开口区域未被该口唇介面1120覆盖的嘴唇区域。该口唇介面1120的部分开口 1125允许该使用者需要时吸入空气。
[0103]图12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二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1210及固定配件,固定配件为多孔性口唇介面(porous lipinterface) 1230,多孔性口唇介面1230延伸置入一使用者口腔内。该气流导管1210具有第一开口端,第一开口端接合于该多孔性口唇介面1230。一负压源100连通于该气流导管1210的第二开口端。该多孔性口唇介面1230由多孔性材质做成,允许来自该负压源100的负压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当施予负压于该使用者口腔内时,该多孔性口唇介面1230会被压缩而变形,以顺应(compliant to) 口腔的内部形状,但因多孔性材质的内部孔隙未完全塌陷,仍保持其传输负压至口腔的能力。
[0104]图12B为本发明第十二具体实施例的一变化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另具有第二固定配件,第二固定配件为外部屏蔽罩(external shield) 1220,外部屏蔽罩1220结合于该气流导管1210,并且贴附于该使用者的上、下唇部,可以辅助嘴部闭合,也可以防止该使用者吞入该口部装置,并且可固定该多孔性口唇介面1230在口腔内的位置。[0105]图12C为本发明第十二具体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另具有第二固定配件,第二固定配件为内部屏蔽罩(internal shield) 1220,内部屏蔽罩1220结合于该气流导管1210,并且位于口腔内唇部与牙齿之间,可以辅助嘴部闭合,也可以固定该多孔性口唇介面1230在口腔内的位置并防止该使用者吞入该口部装置。
[0106]图12D为本发明第十二具体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具有第一固定配件,第一固定配件为屏蔽罩型多孔性口唇介面(shield porous lipinterface) 1241,屏蔽罩型多孔性口唇介面1241结合于该气流导管1210,并且位于口腔上侧内唇部与牙齿之间,以固定该屏蔽罩型多孔性口唇介面1241在口腔内的位置,并防止该使用者吞入该口部装置,其中更包含第二固定配件,第二固定配件为延伸多孔性材质1242,从该屏蔽罩型多孔性口唇介面1241延伸到口腔下侧内唇部与牙齿之间,用来辅助嘴部闭合。该屏蔽罩型多孔性口唇介面1241由多孔性材质做成,允许来自该负压源100的负压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当施予负压于该使用者口腔内时,该屏蔽罩型多孔性口唇介面1241会被压缩而变形以顺应口腔的内部形状,但因多孔性材质的内部孔隙未完全塌陷,仍保持其传输负压至口腔的能力。
[0107]图12E为本发明第十二具体实施例的另一变化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含第一固定配件,第一固定配件为多孔性延伸介面1232,多孔性延伸介面1232结合于该气流导管1210的第一开口端并且位于口腔内牙齿后方,并且该多孔性延伸介面1232向上下两侧分别延伸出屏蔽罩型延伸件(shield extensions) 1233作为第二固定配件位于该使用者的唇部与牙齿之间,以辅助嘴巴闭合,以及固定该多孔性延伸介面1232在口腔内的位置并防止该使用者吞入该口部装置。该多孔性延伸介面1232及该屏蔽罩型延伸件1233由多孔性材质做成,允许来自该负压源100的负压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当施予负压于该使用者口腔内时,该多孔性延伸介面1232及该屏蔽罩型延伸件1233会被压缩而变形以顺应口腔的内部形状,但因多孔性材质的内部孔隙未完全塌陷,仍保持其传输负压至口腔的能力。
[0108] 图13A及图13B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三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图13C是第十三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含气流导管1310及固定配件,固定配件为一齿部夹件(tooth clip) 1320。该气流导管1310的第一开口端结合于该齿部夹件1320,一负压源100连通于该气流导管1310的第二开口端。该齿部夹件1320用以夹持该使用者至少一牙齿,并且该气流导管1310的第一开口端部贯通该齿部夹件1320。该齿部夹件1320具有前方夹件部1321、后方夹件部1322及间隙1330,间隙1330位于前方夹件部1321及后方夹件部1322两者之间。参照图13C,该气流导管1310通过该齿部夹件1320而进入口腔内。该齿部夹件1320及其前方夹件部1321与后方夹件部1322可夹紧位于上、下排的牙齿。然后该负压源100可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该齿部夹件1320及其前方夹件部1321与后方夹件部1322由挠性材质一体成型。如图13A所示,该齿部夹件1320可以是数颗牙齿宽度。为使使用者感到舒适,该前方夹件部1321与后方夹件部1322的长度不需够长到接触齿釾。[0109] 图14A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四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图14B1至图14C是第十四具体实施例的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1410及固定配件,固定配件为口唇介面1420,口唇介面1420具有第一挠性屏蔽板件(firstflexible shield plate) 1421 及第二接性屏蔽板件(second flexible shield plate) 1422,第一挠性屏蔽板件1421及第二挠性屏蔽板件1422分别贴合于该使用者上、下唇部任意一个的外唇部及内唇部,藉以使该口唇介面1420夹附于该上唇部或下唇部。该气流导管1410具有第一开口端,第一开口端连结于该口唇介面1420,并且该第一开口端伸入该使用者口腔内部。一负压源100连通于该气流导管1410的一第二开口端。该口唇介面1420由挠性材质做成,可使该口唇介面1420藉由拉伸该第一挠性屏蔽板件1421而贴附或离开唇部。该第一挠性屏蔽板件1421的回弹力提供固持力以固定该气流导管1410。该口唇介面1420具有至少一流体通道1430,流体通道1430连通于该气流导管1410的第一开口端,并且该第二挠性屏蔽板件1422具有多个通孔1431包围牙齿前方,可分布负压至口腔。一旦该口唇介面1420固定于唇部,该负压源100可经由通孔1431、流体通道1430及气流导管1410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110]图15A及图15B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五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1510、延伸的流体导管1511、固定配件,固定配件包含口罩(mask) 1521和两条耳带1520。该口罩1521与该气流导管1510结合在一起并包罩于使用者口部及下颚部。该口罩1521的两条耳带1520用以悬挂于使用者耳部,以将该口罩1521固定于该使用者口部及下颚部。当耳带1520紧束于耳部时,该口罩1521可防止该使用者嘴巴张开及下颚部往下掉落。该气流导管1510具有第一开口端,第一开口端连接该口罩1521并且连通于该使用者口腔内部,该气流导管1510另具有延伸的流体导管1511,延伸的流体导管1511连通于该气流导管1510的第二开口端。一负压源100连通于该延伸的流体导管1511。当该延伸的流体导管1511物理性连接该负压源100,并且物理性连接该气流导管1510跨过口罩1521至口罩1521另一端时,该负压源100可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111]图15C及图MD是本发明第十五具体实施例的一变化例的前视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在此变化例中,一延伸的流体导管1512与其中一条耳带1522结合在一起,以提供更紧束的设计及更易于使用。
[0112]图16A及图16B为本发明负压式口部装置的第十六具体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气流导管1610、固定配件、下颚部件(chin piece) 1622及两条延长带1621。固定配件为一头罩(head piece) 1620,头罩1620穿戴于使用者的头部,下颚部件(chin piece) 1622向上撑托该使用者的下颚部,两条延长带1621分别从该下颚部件1622两侧延伸连接该头罩1620。该气流导管1610具有第一开口端置入该使用者的口腔内部,该气流导管1610的第二开口端连通于一负压源100。两条延长带1621可被固定在使用者感觉舒适的位置,以防止该使用者下颚部往下掉落,并且使该使用者嘴巴关闭。一旦该气流导管1610物理性连接该负压源100,该负压源100可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0113]图16C及图16D为本发明第十六具体实施例的一变化例的前视示意图及侧视示意图。在此一变化例中,其中一延长的流体导管1611与一下颚部件1623及其中一条耳带1624结合在一起,以提供更紧束的设计及更易于使用。再者,该下颚部件1623可具有一延伸部(chin piece extension) 1625,用以支持及定位该气流导管1610。两条延长带1624可被固定在使用者感觉舒适的位置,以防止该使用者下颚部往下掉落,并且使该使用者嘴巴关闭。一旦该气流导管1610物理性连接该负压源100,该负压源100可从该使用者口腔内抽离空气,并且在口腔内产生一负压环境,将舌头、软颚及其它软组织往前拉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01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括: 气流导管,其第一开口端连通使用者的口部及第二开口端连通负压源;及 第一固定配件,该第一固定配件定位于使用者身体的第一部分,该第一固定配件只设置在牙齿的表面,该第一固定配件包含有板件及挠性带状或线状的齿隙卡合件,该气流导管的第一开口端连接该板件的一端,该齿隙卡合件连接该板件的一侧端并延伸至该板件的另一侧端,该板件抵靠于该使用者的至少一牙齿表面,及该齿隙卡合件的两端部分别卡合于该牙齿两侧间隙而缠绕紧束于该牙齿,以使该板件固定于该牙齿,以避免引起不舒服、过多唾液分泌物及作呕的口腔部位接触及避免该气流导管的该第一开口端脱离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口部装置包含第二固定配件,定位于使用者身体的第二部分,以辅助嘴巴闭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配件包含有第一板件及呈挠性带状或线状的第一齿隙卡合件,该气流导管的第一开口端连接该第一板件的一端,该第一齿隙卡合件连接该第一板件的一侧端并延伸至该第一板件的另一侧端,该第一板件抵靠于该使用者的上侧或下侧至少一牙齿表面,及该第一齿隙卡合件的两端部分别卡合于该牙齿两侧间隙而缠绕紧束于该牙齿,以使该第一板件固定于该牙齿;其中该第二固定配件包含有延伸的第二板件及呈挠性带状或线状的第二齿隙卡合件,该第二齿隙卡合件的两端部分别卡合于另外一侧牙齿间隙而固定于至少一牙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挠性带状或线状齿隙卡合件两端延伸穿过该板件与一固定件,该固定件设于该气流导管的第一开口端处并可延着该气流导管移动,以将该 齿隙卡合件固定于该板件并调整该齿隙卡合件的大小,并藉由接触摩擦力而固结于该板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板件抵靠于该使用者牙齿的一表面设有多个沟槽,该气流导管的第一开口端部形成有多个呈凹陷状气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挠性带状齿隙卡合件能够以一挠性T型齿隙卡合件代替,该挠性T型齿隙卡合件具有第一延长件及第二延长件,该第一延长件从该板件中心向前延伸通过该使用者牙齿间隙并终止于该第二延长件,而该第二延长件抵靠于该使用者牙齿的另一表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负压式口部装置包含固接件,该固接件设于该气流导管的第一开口端处,并且能够沿该气流导管移动,该第一延长件置入该板件的一端连接该固接件,藉由该固接件沿着该气流导管移动能够调整该第二延长件与该使用者牙齿的紧迫程度。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配件为一口罩,该口罩包罩于使用者口部及下颚部,该口罩具有两条耳带,用以悬挂于使用者耳部,以将该口罩固定于该使用者口部及下颚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流导管具有延伸的流体导管连通该气流导管的第二开口端,其中该延伸的流体导管与该耳带结合在一起,并且该延伸的流体导管的另一端连通负压源。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配件包含一头罩,该头罩穿戴于该使用者的头部;及一下颚部件,向上撑托该使用者的下颚部,该下颚部件具有两条延长带分别从该下颚部件两侧延伸连接该头罩。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配件包含该下颚部件的延伸部,用以支持及定位该气流导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负压式口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气流导管具有延伸的流体导管连通该气流导管 的第二开口端,其中一条该延长带与该延伸的流体导管结合在一起。
【文档编号】A61F5/56GK103989550SQ201410247088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28日
【发明者】陈仲竹, 尚卿, 西罗塔·马林那, 姚臻 申请人:莱镁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