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瘀阻气闭型产后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58732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瘀阻气闭型产后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瘀阻气闭型产后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其中,中药包括以下原料药材:三七、茜草、蒲黄、降香、血余炭、炮姜、延胡索、五灵脂、夏天无、丹参、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儿茶、血竭、刘寄奴、灵芝、缬草、夜交藤、龙眼肉、刺五加、人参、黄芪、甘草、红景天、沙棘、鹿茸、地笋、续断、荷叶蒂、鸡肫草、酸浆和通天蜡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化瘀止血,益气通络的功效,主治产后出血;本发明采用中药材,药源广泛,价格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有效,调节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刺激子宫收缩等,及时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提高机体整体的免疫力。
【专利说明】—种治疗瘀阻气闭型产后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药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瘀阻气闭型产后出血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0002]

【背景技术】
[0003]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80%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晚期产后出血是指分娩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多见于产后1-2周。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在我国产后出血近年来一直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特别是在边远落后地区这一情况更加突出。产后出血的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测量和收集出血量的主观因素较大,实际发病率更高。
[0004]病理病因
可分为宫缩乏力、较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4类。
1.宫缩乏力胎儿娩出后,胎盘自宫壁剥离及排出,母体宫壁血窦开放致出血。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产后宫腔容积缩小,肌纤维收缩加强,使交织于肌纤维间的子宫壁内血管被压迫止血,与此同时血窦关闭,出血停止。同时由于孕产妇的血液呈高凝状态,粘在胎盘剥离后损伤血管的内皮胶原纤维上的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纤维蛋白沉积在血小板栓上,形成更大的血凝块,有效地堵塞子宫血管,使肌纤维收缩后放松时也不再出血。若胎儿娩出后宫缩乏力使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和缩复,胎盘若未剥离、血窦未开放时尚不致发生出血,若胎盘有部分剥离或剥离排出后,宫缩乏力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而致流血过多,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宫缩乏力可由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分娩过程过多使用镇静齐U、麻醉剂;异常头先露或其他阻塞性难产,致使产程过长,产妇衰竭;产妇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妇贫血、妊高征或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均可影响宫缩。
2.软产道裂伤为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子宫收缩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往往可致胎儿尚未娩出时宫颈和(或)阴道已有裂伤。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而会阴切开过小胎儿娩出时易形成会阴严重裂伤,过早会阴侧切也可致切口流血过多。会阴阴道严重裂伤可上延达穹窿、阴道旁间隙,甚至深达盆壁,阴道深部近穹窿处严重撕裂,其血肿可向上扩展至阔韧带内。分娩过程中,宫颈发生轻微裂伤几乎不可避免,通常裂伤浅且无明显出血,不作宫颈裂伤诊断。出血较多的宫颈裂伤发生在胎儿过快通过尚未开全的宫颈时,严重时可向下累及阴道穹窿,上延可达子宫下段而致大量出血。
[0005]3.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胎盘嵌顿、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和(或)胎膜残留。
[0006]胎盘部分剥离及剥离后滞留可因宫缩乏力所致。胎盘嵌顿偶发生于使用催产素或麦角新碱后引起宫颈内口附近呈痉挛性收缩,形成狭窄环,把已完成剥离的胎盘嵌顿于宫腔内,防碍事宫缩而出血,这种狭窄环也可发生在粗暴按摩子宫时。膀胱过度充盈也可阻碍事胎盘排出而致出血增多。
[0007]胎盘全部或部分粘连于子宫壁上,不能自行剥离,称为胎盘粘连。部分粘连易引起出血。多次人工流产易致子宫内膜受损及发生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炎也可由于其他原因感染所致,子宫内膜炎可引起胎盘粘连。
[0008]胎盘植入是指胎盘绒毛因子宫蜕膜发育不良等原因而植入子宫肌层,临床上较少见。根据胎盘植入面积又可分为完全性与部分性两类。
[0009]胎盘残留较多见,可因过早牵拉脐带、过早用力揉挤子宫所致。胎盘残留可为部分胎盘小叶或副胎盘残留粘附于宫壁上,影响宫缩而出血,胎盘残留可包括胎膜部分残留。
[0010]4.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如血液病(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症,凝血因子Vn地、VDI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多在孕前业已存在,为妊娠禁忌证。重症肝炎、宫内死胎滞留过久、胎盘早剥、重度妊高征和羊水栓塞等,皆可影响凝血或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引起血凝障碍、产后流血血不凝,不易止血。
[0011]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血崩一证,系指妇人阴道流血,量多势急。发生于产褥期者,谓之产后血崩、为妇产科急危重证。正如《女科经纶》引陈无择言:“血崩不是轻病,况产后有此,是谓重伤。”又如《妇人良方大全》谓:“产后血崩,因经脉未复而劳伤。”《产育宝庆集》谓:“产后伤耗经络,未得平复而劳役损动,致血暴崩下,淋漓不止。”
但是单纯的西医治疗大量应用化学合成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但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非药物治疗则创伤性较大,费用高昂,机体恢复缓慢等。
[0012]然而,中医药辅助治疗产后出血,可弥补西医的不足,进行综合治疗,采用中药材,药源广泛,价格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有效,调节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刺激子宫收缩等,及时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提高机体整体的免疫力。中医产后出血分为:血虚气脱和瘀阻气闭两种,其中瘀阻气闭症状为产妇分娩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小腹阵痛拒按,突然头晕眼花,甚至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唇舌紫黯,脉涩。
[0013]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化瘀止血,益气通络功效,主治产后出血的中药。本发明采用中药材,药源广泛,价格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有效,调节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刺激子宫收缩等,及时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提高机体整体的免疫力。
[001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瘀阻气闭型产后出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三七、茜草、蒲黄、降香、血余炭、炮姜、延胡索、五灵脂、夏天无、丹参、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儿茶、血竭、刘寄奴、灵芝、缬草、夜交藤、龙眼肉、刺五加、人参、黄芪、甘草、红景天、沙棘、鹿茸、地笋、续断、荷叶蒂、鸡肫草、酸浆和通天蜡烛。
[0016]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三七21-33份、茜草12-29份、蒲黄14-28份、降香18-31份、血余炭4-10份、炮姜10-25份、延胡索19-31份、五灵脂19-32份、夏天无12-27份、丹参20-34份、益母草19-31份、牛膝14-32份、鸡血藤15-28份、王不留行14-30份、儿茶16-37份、血竭6-13份、刘寄奴6_19份、灵芝23-38份、缬草19-34份、夜交藤14-32份、龙眼肉22-39份、刺五加22-36份、人参26-39份、黄芪24-37份、甘草22-36份、红景天11-27份、沙棘23-38份、鹿茸10-21份、地笋27-42份、续断13-24份、荷叶蒂5-10份、鸡肫草8-19份、酸浆30-41份和通天蜡烛15-28份。
[0017]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三七23-30份、茜草14-27份、蒲黄16-26份、降香20-28份、血余炭4_8份、炮姜12-23份、延胡索21-31份、五灵脂22-30份、夏天无14-25份、丹参23-33份、益母草20-30份、牛膝17-29份、鸡血藤18-26份、王不留行16-24份、儿茶19-31份、血竭6-11份、刘寄奴6_14份、灵芝23-34份、缬草19-31份、夜交藤17-30份、龙眼肉24-34份、刺五加25-35份、人参26-36份、黄芪24-32份、甘草25-33份、红景天11-22份、沙棘23-33份、鹿茸10-18份、地笋27-37份、续断13-22份、荷叶蒂5-8份、鸡肫草8-16份、酸浆30-37份和通天蜡烛15-23份。
[0018]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三七23份、茜草17份、蒲黄26份、降香20份、血余炭8份、炮姜12份、延胡索21份、五灵脂30份、夏天无19份、丹参33份、益母草22份、牛膝17份、鸡血藤26份、王不留行16份、儿茶29份、血竭6份、刘寄奴14份、灵芝23份、缬草25份、夜交藤17份、龙眼肉30份、刺五加25份、人参27份、黄芪32份、甘草27份、红景天11份、沙棘28份、鹿茸10份、地笋32份、续断13份、荷叶蒂7份、鸡肫草16份、酸浆34份和通天蜡烛15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三七30份、茜草27份、蒲黄20份、降香28份、血余炭5份、炮姜23份、延胡索26份、五灵脂22份、夏天无25份、丹参23份、益母草30份、牛膝29份、鸡血藤20份、王不留行24份、儿茶19份、血竭11份、刘寄奴7份、灵芝27份、缬草31份、夜交藤30份、龙眼肉24份、刺五加35份、人参36份、黄芪31份、甘草25份、红景天22份、沙棘33份、鹿茸18份、地笋37份、续断22份、荷叶蒂8份、鸡肫草8份、酸浆37份和通天蜡烛23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三七26份、茜草14份、蒲黄16份、降香24份、血余炭4份、炮姜17份、延胡索31份、五灵脂24份、夏天无14份、丹参29份、益母草20份、牛膝20份、鸡血藤18份、王不留行21份、儿茶31份、血竭8份、刘寄奴6份、灵芝34份、缬草19份、夜交藤27份、龙眼肉34份、刺五加33份、人参26份、黄芪24份、甘草33份、红景天17份、沙棘23份、鹿茸15份、地笋27份、续断18份、荷叶蒂5份、鸡肫草11份、酸浆30份和通天腊烛19份。
[0019]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3-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10小时;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0020]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蜜炼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三七、茜草、蒲黄、降香、血余炭、炮姜、延胡索、五灵脂和夏天无按所述比例混合,蒸馏结晶得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2-6倍量的83-94%乙醇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1.5小时,合并提取液、124-15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4400-98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至87°C时相对密度为1.04的浸膏,成为组分I ;
步骤3中,将步骤2中药渣加4-6倍量水浸泡1-2.5小时,1.5-2小时提取I次,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
步骤4:将上述组分I和组分2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加上步骤I得到的粉末,加蜂蜜搓成丸剂。
[0021]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葡萄糖注射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C?10°C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I?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I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 μ 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002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瘀阻气闭型产后出血的中药,药物剂型可以为:片剂、肠溶衣片剂、糖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软胶囊剂、薄膜衣片剂、冲剂、蜜丸剂、散剂、颗粒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栓剂、硬膏剂、糖浆剂、散剂。
[0023]药物在使用时煎汤剂服用,每日I剂,水煎分两次服;当本中药为蜜炼丸剂、含片剂使用时,一日4-6次。当本中药为注射剂使用时,一日I次。
[0024]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化瘀止血,益气通络的功效,治疗产后出血;本发明采用中药材,药源广泛,价格低,不易产生耐药性,安全有效,调节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刺激子宫收缩等,及时控制病情,提高治愈率,提高机体整体的免疫力。
[0025]

【具体实施方式】
[0026]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产褥期内突然大量的阴道流血,或反复多量的阴道流血。导致血晕的病因病机,有虚、实两证。虚者属阴血晕亡,心神失守;实者为瘀血上攻,扰乱心神。
[0027]因此,本发明治疗产后出血以化瘀止血,益气通络为主要治疗原则,选用方剂:三七、茜草、蒲黄、降香、血余炭、炮姜、延胡索、五灵脂、夏天无、丹参、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儿茶、血竭、刘寄奴、灵芝、缬草、夜交藤、龙眼肉、刺五加、人参、黄芪、甘草、红景天、沙棘、鹿茸、地笋、续断、荷叶蒂、鸡肫草、酸浆和通天蜡烛。
[0028]其中,上述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有止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咳血、崩漏等各种出血证,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促进蛋白质、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强身健体;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双向调节中枢神经,提高脑力,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止血、活血化瘀;保肝、抗炎。
[0029]茜草:性寒,味苦;归肝经。凉血止血;活血化瘀,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黄疸、疮痈、痔肿等证。
[0030]蒲黄:味甘、微辛、性平;归肝、心、脾经。功用止血,祛瘀,利尿,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聍耳、阴下湿痒。
[0031]降香:辛,温;归肝、脾经。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用于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
[0032]血余炭:苦、微温。消瘀,止血,利小便。主治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妇女崩漏及小便不利等证。
[0033]炮姜:性味苦、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脾胃,治里寒水泄,下痢肠辟,久痕,霍乱,心腹冷痛胀满,止鼻紐,唾血,血痢,崩漏。
[0034]延胡索: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0035]五灵脂:甘,温;归肝;脾经。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于心腹淤血作痛,痛经,血瘀经闭,产后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损伤,蛇、虫咬伤。
[0036]夏天无:苦、微辛,温;归肝经。祛风湿,降血压。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引起偏瘫。功能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用于中风偏瘫,跌扑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0037]丹参:味苦、性寒;归心、肝经。有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凉血宁心的作用,主要用于血瘀气滞之心胸,胸胁刺痛,胸闷气短,腹胀;妇女气血不和之月经不调,经痛经闭;气血瘀滞,心腹疼痛等症状。
[0038]益母草:味苦、辛,性微寒;归肝、心包经。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腹痛或恶露不尽,水肿,小便不利,跌打损伤,疮痈肿毒等证。
[0039]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的功效,怀牛膝功偏滋补肝肾,壮腰膝:用于肝肾不足引起的筋骨酸软、腰膝疼痛。
[0040]鸡血藤:性味苦、甘,温;归肝、肾经。可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功用: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0041]王不留行:苦,平;归肝,胃经。活血通经;不乳消痈。主妇女经行腹痛;经闭;乳汁不通;乳痈;痈肿。
[0042]儿茶:味苦、涩,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收湿生肌敛疮的功效,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等证。
[0043]血竭:味甘、咸、性平;归心经、肝经。功用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主治跌打损伤,内伤瘀痛,痛经,产后瘀阻腹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及痔疮。
[0044]刘寄奴:苦,温;归心、脾经。治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水泻。疗金疮,止血为要药;产后余疾,下血、止痛。破血通经,敛疮消肿。治经闭症瘕,胸腹胀痛,产后血瘀,跌打损伤,金疮出血,痈毒掀肿。
[0045]灵芝:甘,平;归心、肝、脾、肺、肾五经。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
[0046]缬草:辛、甘、温;归心、肝经。治心神不安,胃弱,腰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
[0047]夜交藤:甘微苦,平;归心、肝经。养心,安神,通络,祛风,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
[0048]龙眼肉:甘,温;归心、脾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0049]刺五加:味辛、苦、微甘,性温;归脾、肾、心经。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祛风除湿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行动迟缓、体虚羸弱、跌打损伤、骨折、水肿、脚气、阴下湿痒等证。
[0050]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心经。功用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症。
[0051]黄芪:甘,温;归肺、脾经。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0052]甘草:性味甘,平;归脾、胃、肺经。可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主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
[0053]红景天:甘,苦,平;归肺、心经。理气养血,有活血止血、清肺止咳、解热,并止带下的功效。
[0054]沙棘:味酸;涩;性温。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主咳嗽痰多;肺脓肿;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胃痛;肠炎;闭经;跌打瘀肿。
[0055]鹿茸:甘、咸,温;归肾、肝经。壮肾阳,补精髓,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主治肾虚、头晕、耳聋、目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羸瘦、神疲、畏寒、腰脊冷痛、筋骨痿软、崩漏带下、阴疽不敛及久病虚损等症。
[0056]地笋:味甘;辛;性平。化瘀止血;益气利水。主衄血;吐血;产后腹痛;黄疸;朋肿;带下;气虚乏力续断:苦、辛,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用于腰膝酸软,风湿痹痛,崩漏,胎漏,跌扑损伤。酒续断多用于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盐续断多用于腰膝酸软。
[0057]荷叶蒂:苦;涩;平。脾;肝;大肠经。解暑去湿;祛瘀止血;安胎。主暑湿泄泻;血痢;崩漏下血;妊娠胎动不安。
[0058]鸡肫草:甘,温。归肺;脾经。补肺止咳;止血;利湿。主主治肺热咳嗽,咯血,吐血,肾结石,胆结石,白带,湿热疮毒
酸浆:味酸;苦;性寒。归肺、脾二经。清热,解毒,利尿。治热咳,咽痛,黄疸,痢疾,水肿,疔疮,丹毒。
[0059]通天蜡烛:滋阴补肾。治血虚,出血,淋病。
[0060]其中,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三七21-33份、茜草12-29份、蒲黄14-28份、降香18-31份、血余炭4-10份、炮姜10-25份、延胡索19-31份、五灵脂19-32份、夏天无12-27份、丹参20-34份、益母草19-31份、牛膝14-32份、鸡血藤15-28份、王不留行14-30份、儿茶16-37份、血竭6-13份、刘寄奴6-19份、灵芝23-38份、缬草19-34份、夜交藤14-32份、龙眼肉22-39份、刺五加22-36份、人参26-39份、黄芪24-37份、甘草22-36份、红景天11-27份、沙棘23-38份、鹿茸10-21份、地笋27-42份、续断13-24份、荷叶蒂5-10份、鸡肫草8-19份、酸浆30-41份和通天蜡烛15-28份。
[0061]其中,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三七23-30份、茜草14-27份、蒲黄16-26份、降香20-28份、血余炭4_8份、炮姜12-23份、延胡索21-31份、五灵脂22-30份、夏天无14-25份、丹参23-33份、益母草20-30份、牛膝17-29份、鸡血藤18-26份、王不留行16-24份、儿茶19-31份、血竭6-11份、刘寄奴6_14份、灵芝23-34份、缬草19-31份、夜交藤17-30份、龙眼肉24-34份、刺五加25-35份、人参26-36份、黄芪24-32份、甘草25-33份、红景天11-22份、沙棘23-33份、鹿茸10-18份、地笋27-37份、续断13-22份、荷叶蒂5-8份、鸡肫草8-16份、酸浆30-37份和通天蜡烛15-23份。
[0062]其中,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又可以优选为:三七23份、茜草17份、蒲黄26份、降香20份、血余炭8份、炮姜12份、延胡索21份、五灵脂30份、夏天无19份、丹参33份、益母草22份、牛膝17份、鸡血藤26份、王不留行16份、儿茶29份、血竭6份、刘寄奴14份、灵芝23份、缬草25份、夜交藤17份、龙眼肉30份、刺五加25份、人参27份、黄芪32份、甘草27份、红景天11份、沙棘28份、鹿茸10份、地笋32份、续断13份、荷叶蒂7份、鸡肫草16份、酸浆34份和通天蜡烛15份。
其中,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三七30份、茜草27份、蒲黄20份、降香28份、血余炭5份、炮姜23份、延胡索26份、五灵脂22份、夏天无25份、丹参23份、益母草30份、牛膝29份、鸡血藤20份、王不留行24份、儿茶19份、血竭11份、刘寄奴7份、灵芝27份、缬草31份、夜交藤30份、龙眼肉24份、刺五加35份、人参36份、黄芪31份、甘草25份、红景天22份、沙棘33份、鹿茸18份、地笋37份、续断22份、荷叶蒂8份、鸡肫草8份、酸浆37份和通天蜡烛23份。
其中,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优选为:三七26份、茜草14份、蒲黄16份、降香24份、血余炭4份、炮姜17份、延胡索31份、五灵脂24份、夏天无14份、丹参29份、益母草20份、牛膝20份、鸡血藤18份、王不留行21份、儿茶31份、血竭8份、刘寄奴6份、灵芝34份、缬草19份、夜交藤27份、龙眼肉34份、刺五加33份、人参26份、黄芪24份、甘草33份、红景天17份、沙棘23份、鹿茸15份、地笋27份、续断18份、荷叶蒂5份、鸡肫草11份、酸浆30份和通天蜡烛19份。
[0063]其中,当中药的剂型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3-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10小时;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100-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0064]其中,当中药的剂型为蜜炼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三七、茜草、蒲黄、降香、血余炭、炮姜、延胡索、五灵脂和夏天无按所述比例混合,蒸馏结晶得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2-6倍量的83-94%乙醇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1.5小时,合并提取液、124-15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4400-98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至87°C时相对密度为1.04的浸膏,成为组分I ;
步骤3中,将步骤2中药渣加4-6倍量水浸泡1-2.5小时,1.5-2小时提取I次,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
步骤4:将上述组分I和组分2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加上步骤I得到的粉末,加蜂蜜搓成丸剂。
[0065]其中,当中药的剂型为葡萄糖注射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C?10°C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I?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I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 μ 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0066]以下采用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0067]实施例1本发明的汤剂
取三七23g、茜草17g、蒲黄26g、降香20g、血余炭8g、炮姜12g、延胡索21g、五灵脂30g、夏天无19g、丹参33g、益母草22g、牛膝17g、鸡血藤26g、王不留行16g、儿茶29g、血竭6g、刘寄奴Hg、灵芝23g、缬草25g、夜交藤17g、龙眼肉30g、刺五加25g、人参27g、黄芪32g、甘草27g、红景天llg、沙棘28g、鹿鸾10g、地笑32g、续断13g、荷叶蒂7g、鸡肫草16g、酸衆34g和通天腊烛15g。
[0068]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5cm,浸泡6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5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200ml,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3cm,浸泡6小时;
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分钟至药液的剂量为300ml,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0069]实施例2本发明的蜜炼丸剂
取三七30g、茜草27g、蒲黄20g、降香28g、血余炭5g、炮姜23g、延胡索26g、五灵脂22g、夏天无25g、丹参23g、益母草30g、牛膝29g、鸡血藤20g、王不留行24g、儿茶19g、血竭llg、刘寄奴7g、灵芝27g、缬草31g、夜交藤30g、龙眼肉24g、刺五加35g、人参36g、黄芪31g、甘草25g、红景天22g、沙棘33g、鹿茸18g、地笋37g、续断22g、荷叶蒂8g、鸡肫草8g、酸浆37g和通天腊烛23g。
[0070]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三七、茜草、蒲黄、降香、血余炭、炮姜、延胡索、五灵脂和夏天无按所述比例混合,蒸馏结晶得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4倍量的94%乙醇浸泡I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I小时,合并提取液、15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98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至87°C时相对密度为1.04的浸膏,成为组分I ;
步骤3中,将步骤2中药渣加4倍量水浸泡I小时,2小时提取I次,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
步骤4:将上述组分I和组分2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加上步骤I得到的粉末,加蜂蜜搓成丸剂。
[0071]实施例3本发明的葡萄糖注射液
取三七26g、菌草14g、蒲黄16g、降香24g、血余炭4g、炮姜17g、延胡索31g、五灵脂24g、夏天无14g、丹参29g、益母草20g、牛膝20g、鸡血藤18g、王不留行21g、儿茶31g、血竭8g、刘寄奴6g、灵芝34g、缬草19g、夜交藤27g、龙眼肉34g、刺五加33g、人参26g、黄芪24g、甘草33g、红景天17g、沙棘23g、鹿鸾15g、地笑27g、续断18g、荷叶蒂5g、鸡肫草llg、酸衆30g和通天腊烛19g。
[0072]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I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倍的醇浓度为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10°C的条件下静置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60分钟,获得I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20g,加入丙二醇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I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4 μ 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0073]毒性实验:
急性毒性试验:应用NIH小鼠60只,SPF级,雌雄各半,体重17?24g,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对照组和给药组,实验前禁食12小时;将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汤剂,(浓度为5.74g生药/ml,最高浓度)灌胃,灌胃容积为5ml/kg (即单次给药剂量为28.7生药/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一天给药2次,给药间隔时间6小时,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并记录小鼠的毒性反应及死亡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小鼠未见明显差异,实验连续观察14天,小鼠全身状况、饮食、饮水、体重增长均正常。小鼠口服灌胃本发明的汤剂LD50>28.7生药/kg,每日最大给药量为57.4生药/kg/日。本发明的中药临床用药量为4.6g生药/日/人,成人体重以60KG计,平均用药剂量为
0.077g生药/kg/日。按体重计:小鼠(平均体重以21g计)口服灌胃本发明的中药的耐受量为临床用量的745倍。因此本发明的中药药物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
[0074]长期毒性实验:将本发明实施例2的蜜炼丸剂对小鼠按6.43、15.72和36.41g生药/kg连续用药16周(1.0ml/100g体重,每天2次)及停药4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6周及停药4周后,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小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
[0075]毒性试验 Cl)动物选择
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 g ;实验室观察I周,每次给药前禁食4h,不禁水。
[0076](2)试验分组
将以上清洁级昆明小鼠实验室观察I周,将临床观察结果健康的清洁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其中一组设定为实验组,另一组设定为对照组。(3)给药方法及剂量小鼠尾静脉注射,实验组以本发明实施例3的最大(原)浓度和最大体积24h内连续给药3次,给以0.6 ml/20g (小鼠体重)药物,即24h内小鼠尾静脉注射实施例3的注射液1.Sg (生药量)/20g (小鼠体重);对照组给相同体积的注射用生理盐水。(4)观察方法及指标给药前称量动物体重并观察动物采食及饮水状况;给药后每天在相同时间称量动物体重、采食量以及异常毒性症状,连续观察14d。观察指标如下:①行动,如不安定、多动、发声神经系统反应,如举尾、振颤、痉挛、运动失调、姿态异常;③自主神经系统反应,如眼球突出、流涎、流泪、排尿、下泻、竖毛、皮肤变色、呼吸异常;④饮水及食欲变化、大小便及其颜色,鼻、眼、口腔是否有无异常分泌物,体重变化;⑤死亡情况。(5)实验结果通过14d的观察,两组均没有异常毒性反应出现,也没有出现动物死亡的的现象。因此,本发明实施例3的葡萄糖注射液无毒副作用。
[0077]诊断标准:
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毫升。
[0078]产后出血的测量方法:全部病例采用容积法及称重法。阴道分娩:当胎儿娩出,羊水流尽,立刻在产妇臀下垫入带有毫升刻度的接血器,然后将接血器中的血液倒入量杯准确计量;称重法为分娩前产妇所用的敷料、消毒巾全部称重,产后被血液浸湿的敷料、消毒巾、一次性防水灭菌纸垫称重,减去初称重量,按比重1.05g相当于Iml血液的标准计算失血量。剖宫产分娩:切开产妇子宫壁后,先将羊水吸尽,再以接血器集血,出血量的计算方法同于阴道分娩。
[0079]中医辨证属于瘀阻气闭,症状为:产妇分娩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小腹阵痛拒按,突然头晕眼花,甚至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唇舌紫黯,脉涩。
[0080]临床资料1:
选择在我院分娩的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中医辨证属于淤阻气闭型的产妇170例,年龄24-42岁,平均29.1岁;孕次1-5次,平均2.7次;孕周32-41周,平均36.9周;初产妇86例,经产妇84例;有流产史70例,有引产史50例,无引、流产史50例。随机分为四组,其中各组年龄、孕周产次等条件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0081]汤剂治疗组:43人,年龄平均29.3岁;孕次平均2.8次;孕周平均37.1周。
[0082]蜜炼丸剂治疗组:42人,年龄平均28.7岁;孕次平均2.6次;孕周平均36.8周。
[0083]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43人,年龄平均28.9岁;孕次平均2.6次;孕周平均36.7周。
[0084]静脉注射缩宫素对照组:42人,年龄平均29.5岁;孕次平均2.8次;孕周平均37.0 周。
[0085]治疗方法:
汤剂治疗组:胎儿娩出后,产后30 min阴道出血量彡200 mL后继续出血,立即灌服使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汤剂200ml,根据情况可加服2-3次。
[0086]蜜炼丸剂治疗组:胎儿娩出后,产后30 min阴道出血量彡200 mL后继续出血,立即口服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蜜炼丸4粒,根据情况可加服2-3次。
[0087]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胎儿娩出后,产后30 min阴道出血量彡200 mL后继续出血,立即注射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葡萄糖注射液。
[0088]静脉注射缩宫素对照组:产后30 min阴道出血量彡200 mL后继续出血,静脉注射缩宫素10U。
[0089]治疗结果:
参见表1,从表I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治疗产后出血,相对于西药在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的改进。
[0090]表I四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丨例数丨产时出血ml丨产后30min内出血ml丨产后2h内出血ml 丨产后24h内出血ml 丨产后出血人数例
汤剂治疗组_43_ 148.7±44.6 217.2±52.7_ 327.2±34.4_ 496.5 ±47.0_ U_
蜜炼丸剂治疗组_42_ 151.1±41.9 203.6±46.3_ 343.6±29.9_ 489.8±52.6_ 15_
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43_ 154.3±45.7 215.3±61.2_ 355.3±30.4_ 494.2±45.4_ 16_
静脉注射缩宫素对照组 42_ 147.5±42.8 208.4±50.3_ 398.4±40.5_ 669.3±78.4_28_
根据上述表格内的临床统计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闻、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的优势。
[0091]临床资料2:
选择在我院分娩的中医辨证属于淤阻气闭型的产妇120例,年龄22-43岁,平均27.6岁;孕次1-4次,平均2.8次;孕周32-42周,平均37.6周;初产妇56例,经产妇64例;有流产史50例,有引产史35例,无引、流产史35例。随机分为四组,其中各组年龄、孕周广认—衆1十基年—现,共,Wj PVI土。
[0092]汤剂治疗组:30人,年龄平均27.9岁;孕次平均2.9次;孕周平均37.9周。
[0093]蜜炼丸剂治疗组:30人,年龄平均27.1岁;孕次平均2.7次;孕周平均37.3周。
[0094]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30人,年龄平均28.1岁;孕次平均2.8次;孕周平均38.1周。
[0095]静脉注射缩宫素对照组:30人,年龄平均27.3岁;孕次平均2.8次;孕周平均37.1 周。
[0096]治疗方法:
汤剂治疗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缩宫素,同时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汤剂200ml,根据情况可加服2-3次。
[0097]蜜炼丸剂治疗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缩宫素,同时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蜜炼丸4粒,根据情况可加服2-3次。
[0098]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缩宫素,同时注射本发明实施例3制备的葡萄糖注射液500ml。
[0099]静脉注射缩宫素对照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缩宫素10 U。
[0100]治疗结果:
参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中药预防产后出血,相对于西药具有显著的进步。
[0101]表2四组产后24 h内出血量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瘀阻气闭型产后出血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药材:三七、茜草、蒲黄、降香、血余炭、炮姜、延胡索、五灵脂、夏天无、丹参、益母草、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儿茶、血竭、刘寄奴、灵芝、缬草、夜交藤、龙眼肉、刺五加、人参、黄芪、甘草、红景天、沙棘、鹿茸、地笋、续断、荷叶蒂、鸡肫草、酸浆和通天蜡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三七21-33份、茜草12-29份、蒲黄14-28份、降香18-31份、血余炭4_10份、炮姜10-25份、延胡索19-31份、五灵脂19-32份、夏天无12-27份、丹参20-34份、益母草19-31份、牛膝14-32份、鸡血藤15-28份、王不留行14-30份、儿茶16-37份、血竭6-13份、刘寄奴6-19份、灵芝23-38份、缬草19-34份、夜交藤14-32份、龙眼肉22-39份、刺五加22-36份、人参26-39份、黄芪24-37份、甘草22-36份、红景天11-27份、沙棘23-38份、鹿茸10-21份、地笋27-42份、续断13-24份、荷叶蒂5_10份、鸡肫草8_19份、酸浆30-41份和通天蜡烛15-28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三七23-30份、茜草14-27份、蒲黄16-26份、降香20-28份、血余炭4_8份、炮姜12-23份、延胡索21-31份、五灵脂22-30份、夏天无14-25份、丹参23-33份、益母草20-30份、牛膝17-29份、鸡血藤18-26份、王不留行16-24份、儿茶19-31份、血竭6_11份、刘寄奴6_14份、灵芝23-34份、缬草19-31份、夜交藤17-30份、龙眼肉24-34份、刺五加25-35份、人参26-36份、黄芪24-32份、甘草25-33份、红景天11-22份、沙棘23-33份、鹿茸10-18份、地笋27-37份、续断13-22份、荷叶蒂5_8份、鸡肫草8_16份、酸浆30-37份和通天蜡烛15-23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三七23份、茜草17份、蒲黄26份、降香20份、血余炭8份、炮姜12份、延胡索21份、五灵脂30份、夏天无19份、丹参33份、益母草22份、牛膝17份、鸡血藤26份、王不留行16份、儿茶29份、血竭6份、刘寄奴14份、灵芝23份、缬草25份、夜交藤17份、龙眼肉30份、刺五加25份、人参27份、黄芪32份、甘草27份、红景天11份、沙棘28份、鹿茸10份、地笋32份、续断13份、荷叶蒂7份、鸡肫草16份、酸浆34份和通天蜡烛15份。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三七30份、茜草27份、蒲黄20份、降香28份、血余炭5份、炮姜23份、延胡索26份、五灵脂22份、夏天无25份、丹参23份、益母草30份、牛膝29份、鸡血藤20份、王不留行24份、儿茶19份、血竭11份、刘寄奴7份、灵芝27份、缬草31份、夜交藤30份、龙眼肉24份、刺五加35份、人参36份、黄芪31份、甘草25份、红景天22份、沙棘33份、鹿茸18份、地笋37份、续断22份、荷叶蒂8份、鸡肫草8份、酸浆37份和通天蜡烛23份。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为:三七26份、茜草14份、蒲黄16份、降香24份、血余炭4份、炮姜17份、延胡索31份、五灵脂24份、夏天无14份、丹参29份、益母草20份、牛膝20份、鸡血藤18份、王不留行21份、儿茶31份、血竭8份、刘寄奴6份、灵芝34份、缬草19份、夜交藤27份、龙眼肉34份、刺五加33份、人参26份、黄芪24份、甘草33份、红景天17份、沙棘23份、鹿茸15份、地笋27份、续断18份、荷叶蒂5份、鸡肫草11份、酸浆30份和通天蜡烛19份。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汤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所述原料药材混合放入紫砂锅中,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5cm,浸泡3-10小时; 步骤二: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30-50分钟,过滤,得滤液a,备用; 步骤三:将剩余药渣再次加入清水,至清水浸过药材上表面2-3cm,浸泡3-10小时;步骤四:将紫砂锅置于火上,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25-35分钟,过滤,得滤液b,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蜜炼丸剂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先将三七、茜草、蒲黄、降香、血余炭、炮姜、延胡索、五灵脂和夏天无按所述比例混合,蒸馏结晶得粉末; 步骤2:再取剩余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2-6倍量的83-94%乙醇浸泡1-2小时、加热提取2次,每次1-1.5小时,合并提取液、124-150目滤过,再经截流分子量为4400-98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至87 V时相对密度为1.04的浸膏,成为组分I ; 步骤3:将步骤2中药渣加4-6倍量水浸泡1-2.5小时,提取I次,提取1.5-2小时,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 步骤4:将上述组分I和组分2两种浸膏浓缩成糊状,加上步骤I得到的粉末,加蜂蜜搓成丸剂。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剂型为葡萄糖注射液时,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成0.1?10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第二步,在第一步获得的混合粉料中加入相对于所述混合粉料的质量3?5倍的醇浓度为85%?95%的乙醇,搅拌溶解获得乙醇溶液,将乙醇溶液在5°C?10°C的条件下静置24?36小时,采用渗漉法以每分钟I?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浓缩并干燥,并在此放入超微粉碎机中粉碎40?60分钟,获得0.1?10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微米级颗粒和粒径小于0.1 μ m体积平均粒径的纳米级颗粒组成的混合粉料,所述混合粉料的得粉率至少为95% ; 第三步,取第二步获得的混合粉料1g?20g,加入丙二醇30g?50g,加200ml注射用水,搅拌使其溶解,进一步加注射用水至1000ml,再加入Ig?1.5g针用活性炭,充分搅拌30?50分钟;脱炭过滤;用0.22?0.24 μ m微孔滤膜过滤;冷冻干燥得无菌粉末,分装灌封。
【文档编号】A61K35/32GK104173987SQ20141044378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3日
【发明者】熊丽丽, 闫真, 张新 申请人: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