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124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份组成:藿香、防风、赤芍、黄柏、贝母、川连、石斛、半夏、白芷、灯心草、黄连、连翘、竹叶、蝉衣、薄荷、板蓝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通过数次临床组方配伍后得出的,具有清热解毒、补心清肺、清热泻脾的功效,服用后,药物到达病灶,迅速奏效,外解肌表,内清湿浊,使表里之邪透泄,恰中病机,从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之目的,可以彻底解除发热、头痛、口痛、咽痛、皮疹、溃疡及厌食等症状,通过综合治疗,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治愈手足口病。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可引起发热和手、 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疫、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0003] 手足口病发生时,病儿常以发热起病,其热度不等,也有不发热者,但以低热者居 多约点半数,且常伴有流涎、流涕、口痛、咽痛及厌食等症状。临床以口腔、手足疱疹为主要 特征。口腔疱疹见于舌、颊粘膜、硬腭、口唇、咽及扁桃体,并迅速破溃形成溃疡。皮疹多见 于手足远端、手指指间,足跟边缘和甲周,手掌和足跖亦多见,下肢及臀部可呈密集分布的 丘疹样皮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 围有红晕。
[0004] 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有增多趋势,常造成局部流行,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目前尚无 理想的特效药物治疗,且西药因疗效个体差异大,副作用明显,愈后易复发等原因,使广大 患儿及家长更愿意选择中药,中药在治疗手足口病病症的同时,兼顾具有注重调节患儿全 身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全面改善患儿身体状况的特点而颇具特色,且愈后不易复发。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依赖性的 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
[0006]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份组 成:
[0008] 藿香10-20克、防风10-20克、赤芍10-20克、黄柏10-2〇克、贝母1〇- 2〇克、川连 10-20克、石斛10_2〇克、半夏8-12克、白芷8-12克、灯心草8-12克、黄连 8_12克、连翘 8-12克、竹叶8-12克、蝉衣8-12克、薄荷10-20克、板蓝根8_12克。
[0009]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0]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份组成:
[0011] 藿香10克、防风10克、赤芍10克、黄柏10克、贝母10克、川连10克、石斛10克、 半夏8克、白芷8克、灯心草8克、黄连8克、连翘8克、竹叶8克、蝴衣8克、薄荷10克、板 蓝根8克。
[0012]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3]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份组成:
[0014] 蕾香2〇克、防风20克、赤芍20克、黄柏20克、贝母20克、川连2〇克、石斛20克、 半夏12克、白芷I 2克、灯心草12克、黄连12克、连翘12克、竹叶I2克、蝉衣I2克、薄荷 2〇 克、板蓝根12克。
[0015]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6]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份组成:
[0017] 藿香10克、防风20克、赤芍20克、黄柏10克、贝母15克、川连15克、石斛20克、 半夏8克、白芷8克、灯心草10克、黄连I2克、连翘12克、竹叶8克、蝉衣10克、薄荷20克、 板蓝根12克。
[0018]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19]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份组成:
[0020] 藿香I5克、防风15克、赤芍15克、黄桕15克、贝母15克、川连15克、石斛15克、 半夏10克、白芷10克、灯心草10克、黄连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蝉衣10克、薄荷15 克、板蓝根10克。
[0021] 作为一种优化方案:
[0022] 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份组成:
[0023] 所述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取100克,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 升,滤去药渣,得到口服溶液。
[0024] 其中:
[0025] 藿香,具有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的功效。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闷,食欲不 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闷恶心,鼻渊,手足癣。
[0026]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的 功效。主治: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防风还可发汗止汗、止泻通便、止血通 经、解热、镇静、抗炎、调节免疫力。
[0027] 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行瘀止痛,凉血消肿的功效。治腹痛,胁痛,血 痢,吐血,肠风下血。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温毒发斑,目赤肿痛,痈肿疮毒,瘀滞 胁痛。
[0028] 黄柏,苦,寒。归肾经;膀胱;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主 治:湿热痢疾,泄泻,黄疸,骨蒸劳热,盗汗,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皮肤湿疹。 黄柏还有抗菌、镇咳、降压作用。
[0029] 贝母,苦、甘,微寒。归肺、心经。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之功。用于肺热咳嗽,干咳 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0030] 川连,性寒味苦,具有燥湿清热、泻火解毒的功能。
[0031] 石斛,性味甘淡,微咸,寒,归胃、肾,肺经。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用于阴 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目暗不明。
[0032]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 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半夏还有镇吐、催吐、抗溃疡、抗心律失常、抗 凝、镇静催眠的作用。
[0033] 白芷,辛,温。入肺、脾、胃经。有祛病除湿、排脓生肌、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风寒 感冒、头痛、鼻炎,齿痛,痛疖肿毒,眉棱骨痛,寒湿腹痛,肠风痔漏,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 癣。白芷还可抗炎、解热镇痛、解痉、抗菌、抗辐射。
[0034] 灯心草,具有清心降火,利尿通淋之功效,能治淋病,水肿,心烦不寐,喉痹,创伤, 小便不利,湿热黄疸,小儿夜啼。
[0035]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湿 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 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黄连还可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腹泻,解热,抗溃疡。 [0036] 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消结排脓的功效。其所含的芦丁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 故对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皮下溢血有止血作用。连翘还有抗炎、解热、抗菌、抗病毒、镇吐、镇 痛、利尿、强心的作用。
[0037] 竹叶,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痫,咳逆吐衄,面赤,小便 短赤,口糜舌疮。竹叶提取物有效成分包括黄酮、酚酮、蒽醌、内酯、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 等,具有优良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抗疲劳、降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保护肝脏、扩张毛细 血管、疏通微循环、活化大脑、促进记忆、改善睡眠的功效。
[0038] 蝉衣,甘咸,凉。入肺、肝经。宣散风热、祛风止痉、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用于风热 感冒,发热恶寒、咳嗽,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0039]薄荷,性凉,味辛。归肝、肺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理气解郁的功效。用于 头痛,目赤,喉痹,口疮,胸胁涨闷。薄荷的水煎剂可消炎止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 陈代谢。
[0040] 板蓝根,性味苦,寒。归肝,胃经。具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主 治温毒所致的疾病,如热病发斑、流感、上呼吸道炎症、流脑、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颜面 丹毒。
[0041] 手足口病属中医学"温病"范畴。缘由湿温邪气经口鼻内蕴肺脾。邪正相争,外散 四肢,上熏口咽,外达肌肤,而成半球疱疹。若邪毒亢盛,内陷心肺,引动肝风则可出现发热、 神昏、呼吸喘促、四肢抽搐、肢体瘘软等喘脱动风危候,危及生命。治宜清热解毒、透邪利湿。 [0042]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通过数次临床组方配伍后得出的,具有清热解毒、补心清肺、 清热泻脾的功效,服用后,药物到达病灶,迅速奏效,外解肌表,内清湿浊,使表里之邪透泄, 恰中病机,从而达到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之目的,可以彻底解除发热、头痛、 口痛、咽痛、皮疹、溃疡及厌食等症状,通过综合治疗,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治愈手足口病。 [0043] 此外,本发明中药制剂不产生抗药性,无毒副作用,每个疗程为七天,一般服用二 到三个疗程手足口病就能得到治愈,临床总有效率在97%以上。
[0044] 本发明的制作方法:
[0045] 将上述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加水800毫升,煎至500毫升,滤除药渣,即得口服 液。如需制作片剂、散剂、丸剂或胶囊可将上述中药按重量份混合后粉碎成末,制成片剂、散 剂、丸剂或胶囊。
[0046] 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每天三次,饭前服用,七天为一个疗程。
[0047]我们选择了 S6例手足口病患儿对本发明中药组合的治疗疗效进行临床验证。 [0048] 将86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23例; 年龄6个月?5岁,平均(2. 12±1. 05)岁,平均发病时间(2. 34±1_ 05)天;治疗组43例 患儿中有发热者29例(67.42% ),有典型手足症状者43例(100% ),有口腔溃疡者39例 (90. 7%),臀部有丘疱疹者27例(62. 8%),躯干有丘疱疹者22例(51· 16%),膝部有丘疱 疹者分别为7例(16· 28%),颈部及额下淋巴结肿大者12例(27.91%)。对照组中,男19 例,女24例;年龄1岁?5岁,平均(2. 16± 1.04)岁,平均发病时间(2. 04± 1.01)天;对照 组43例患儿中有发热者28例(65. 12% ),有典型手足症状者43例(100% ),有口腔溃疡 者38例(88. 37%),臀部有丘疱疹者27例(62. 8%),躯干有丘疱疹者21例(48.84%), 膝部有丘疱疹者分别为8例(18. 61% ),颈部及额下淋巴结肿大者11例(25. 58% )。两组 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〇. 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无严 重并发症。
[0049]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临床具有以下特点:1.流行季节,患儿接触史;2.手、足、口、臀 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3.皮疹,以手足掌部为特征,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部分病例疱疹 发生在臀部;4. 口腔疱疹一般与手足疱疹同时或先于手足疱疹。
[0050] 治疗方法:在常规用药的前提下,治疗组口服本发明药物煎后口服溶液,每日一 剂,每天三次,每次160毫升,饭前服用。对照组予利巴韦林颗粒,10?15mgAkg. d)分3次 口服。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均给予解热、隔离、加强护理、清淡饮食、多饮水等 对症处理。
[0051] 疗效判定以发热、皮疹、口腔溃疡好转消失等判定疗效。显效:治疗4?5天,热 退,口腔溃疡及疱疹均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疗6?7天上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口咽 部溃疡基本愈合。无效:治疗7天以上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
[0052] 检验: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 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以:()表示, 采用t检验。P<0. 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3] 结果1.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7. 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 05%, 两组比较P〈〇.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0054]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0055]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由以下组份组成: 藿香10-20克、防风10-20克、赤芍10-20克、黄柏10-20克、贝母10-20克、川连10-20 克、石斛10-20克、半夏8-12克、白芷8-12克、灯心草8-12克、黄连8-12克、连翘8-12克、 竹叶8-12克、蝉衣8-12克、薄荷10-20克、板蓝根8-12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 由以下组份组成: 藿香10克、防风10克、赤芍10克、黄柏10克、贝母10克、川连10克、石斛10克、半夏 8克、白芷8克、灯心草8克、黄连8克、连翘8克、竹叶8克、蝉衣8克、薄荷10克、板蓝根8 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 由以下组份组成: 蕾香20克、防风20克、赤芍20克、黄柏20克、贝母20克、川连20克、石斛20克、半夏 I2克、白芷I2克、灯心草12克、黄连12克、连翘12克、竹叶12克、蝉衣12克、薄荷20克、 板蓝根12克。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 由以下组份组成: 藿香10克、防风20克、赤芍20克、黄柏10克、贝母15克、川连15克、石斛20克、半夏 8克、白芷8克、灯心草10克、黄连12克、连翘12克、竹叶8克、蝉衣1〇克、薄荷20克、板蓝 根12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手足口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 由以下组份组成: 藿香I5克、防风15克、赤芍15克、黄柏15克、贝母15克、川连15克、石斛15克、半夏 10克、白芷10克、灯心草10克、黄连10克、连翘10克、竹叶10克、蝉衣10克、薄荷15克、 板蓝根10克。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4189611SQ201410486638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2日
【发明者】刘丽霞, 孙玉萍 申请人:刘丽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