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2959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大黄5~10份、六月雪5~8份、白茅根20~25份、山药3~5份、生地1~2份、金银花3~5份、车前子5~10份、鱼腥草10~15份、黄芪15~20份、杜仲3~5份、丹参5~8份、茯苓1~2份、连翘3~5份、白术1~2份和蜜柑草10~15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安全可靠。诸药相和具有疏风清热、凉血解毒等功效,治疗尿毒症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高、无副作用等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肾脏疾病是国内外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见的有慢性肾炎等。其发病率很高,据有关资料表明,其中肾小球肾炎的发病率约占世界人口的1%左右,且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由于肾脏病变的发展和恶化,每年每百万人中约有96?100人死于肾功能衰竭。但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治疗该病的比较满意的方法,而大量临床和实验表明中医中药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效果,因而寻找治疗该病的中医中药有效方药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
[0003]慢性肾炎系西医病名,在祖国医学属水肿、腰痛、虚劳等范畴,如《内经》中所谈的水病、水气;《金匮要略》中称为水气之“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但苦少气,小便难”;《丹溪心法 ? 水肿》提出“若遍身肿,不烦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此描述与慢性肾炎表现的水肿极相似。又如《金匮要略》:“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所述腰痛与慢性肾炎的腰痛相似。慢性肾炎临床表现常以“水肿”为主,故现今多以水肿论治之。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而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类病证。由于水液的正常运行,依赖气的推动,故水肿病证的发生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涉及的脏腑主要与肺、脾、肾有关。水肿既成,湿浊为患,又使病情迁延难愈。水肿病机实乃属本虚标实;本虚者,常责之肺身气虚,脾肾阳虚及阴阳两虚;标实者,常有湿浊、水浊、湿热、淤血及外感等。而临床又以脾肾阳虚兼湿浊证者为多见。慢性肾炎使蛋白不断丢失,肾功能逐渐损伤,全身机能减退,出现如中医所说的“虚劳”症状相近。此外,慢性肾炎尚有高血压的发生,其表现与中医的“头痛”、“眩晕”等病证相仿。
[0004]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生主要是免疫炎症损伤持续进行,使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所致。而机体免疫功能失调与其脏腑和虚损有着内在联系。祖国医学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生,主要是外邪伤及日久,脏腑功能虚损,尤其是脾肾虚损所致,或由于脏腑功能失调,多感外邪而发,或因劳倦、房事、耗伤脾肾而发病,其单一原因发病者少,而多为兼杂致病,从而使病性趋于复杂。
[0005]目前治疗慢性肾炎方面的中药,有《伤寒论》中之真武汤、五苓散,另外,《济生方》所载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之实脾散均是治阳虚水肿而设。但主要针对脾肾阳虚兼湿浊证者地中成药尚缺,故研制一种专门治疗慢性肾炎-脾肾阳虚兼湿浊证的中药制剂,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一旦研制成功,将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06]综上,研制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以满足人们的迫切需求是很必要、很重要的,该制剂势必会赢得广阔的市场。


【发明内容】

[0007]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0008]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大黄5?10份、六月雪5?8份、白茅根20?25份、山药3?5份、生地1?2份、金银花3?5份、车前子5?10份、鱼腥草10?15份、黄芪15?20份、杜仲3?5份、丹参5?8份、获茶1?2份、连翅3?5份、白术1?2份和蜜柑草10?15份。
[0009]其中,优选方案如下:
[0010]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大黄8份、六月雪5份、白茅根20份、山药3份、生地1份、金银花3份、车前子8份、鱼腥草12份、黄芪20份、杜仲3份、丹参5份、茯苓2份、连翘3份、白术2份和蜜柑草10份。
[0011]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0012]使用时,每次200?30001,早晚各一次。
[0013]药理分析:
[0014]大黄: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主治:实热便秘;热结胸痞;湿热泻痢;黄疸;淋病;水肿腹满;小便不利;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胃热呕吐;吐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蓄血;经闭;产后瘀滞腹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热毒痈疡;丹毒;烫伤。
[0015]六月雪:淡、微辛,凉。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止咳化痰。用于急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咬伤,脾虚泄泻,小儿疳积,带下病,目翳,肠痈,狂犬病。
[0016]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治热病烦渴,吐血,衄血,肺热喘急,胃热哕逆,淋病,小便不利,水肿,黄疸。
[0017]山药:性味甘、平、无毒。归脾、肺、肾经。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
[0018]生地:性寒,味苦。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治少阴心热在内。此药大寒,宜斟酌用之,恐损胃气。《主治秘诀》云:性寒,味苦,气薄味厚,沉而降,阴也。其用有三:凉血,一也;除皮肤燥,二也;去诸湿涩,三也。又云:阴中微阳,酒浸上行。
[0019]金银花:性寒,味甘,入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抗炎、补虚疗风的功效,主治胀满下疾、温病发热,热毒痈疡和肿瘤等症。其对于头昏头晕、口干作渴、多汗烦闷、肠炎、菌痢、麻疹、肺炎、乙脑、流脑、急性乳腺炎、败血症、阑尾炎、皮肤感染、痈疽疔疮、丹毒、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病症均有一定疗效。
[0020]车前子:性味甘寒,入肾、膀胱、肝、肺经,功能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痰。
[0021]鱼腥草:味辛,性寒凉,归肺经。能清热解毒、消肿疗疮、利尿除湿、清热止痢、健胃消食,用治实热、热毒、湿邪、疾热为患的肺痈、疮疡肿毒、痔疮便血、脾胃积热等。现代药理实验表明,本品具有抗菌、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利尿等作用。
[0022]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入气分,可升可降。功能:补气升阳,固表止汗,行水消肿,托毒生肌。黄芪粉大鼠口服对注射免抗鼠肾血清造成的肾毒血清性肾炎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显著减少尿中蛋白的量,肾脏病变亦减轻。另外,对部分肾切除造成的轻、中度肾衰鼠,黄芪有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0023]杜仲:味甘,性温。归肝、肾、胃经。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调理冲任、固经安胎。治疗肾阳虚引起的腰腿痛或酸软无力。肝气虚引起的胞胎不固,阴囊湿痒等症。
[0024]丹参: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功效: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止痛,养血安神。丹参能善治血分,去滞生新,具有调经顺脉药效。丹参能改善诱导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尿毒症症状,能明显降低尿素氮,肌酐,甲基胍,胍基丁二酸的血清浓度,即改善高磷酸血症,又改变了血中游离氨基酸的晶型,能促进肾功能恢复。
[0025]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肺经。功效: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茯苓有明显的利尿消肿作用,与其影响肾小管对纳离子的重吸收有关。
[0026]连翘:主要含苯乙醇苷类、木脂体及其苷类、五环三萜娄、挥发油类等化合物。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抗菌、抗炎、解热、镇吐、利尿强心、抗肝损、镇痛、抑制磷酸二酯酶、抗病毒、降血压、抑制弹性蛋白酶活力、抗内毒素等作用。除果实入药,具清热解毒、消结排脓之效夕卜,药用其叶,对治疗高血压、痢疾、咽喉痛等效果较好。
[0027]白术:味苦、甘,性温,入脾、胃经。其功能:补脾益气,燥湿利水,固表止汗,能利尿且作用持久,具有强壮作用和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是补脾肾之药。白术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其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止脾虚作胀。白术与凉药同用,又善补肺;其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其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其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白术与茯苓相伍,其二者协同于冬虫夏草有健脾燥湿之功效更著。
[0028]蜜柑草:清热,明目,健胃,止痢,渗湿,利尿。治蛇咬伤,小儿疳积。并治感冒,眼结膜炎,暑热腹泻,痢疾,夜盲症,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
[0029]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所使用的中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药物安全可靠。诸药相和具有疏风清热、凉血解毒等功效,治疗尿毒症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治愈率闻、无副作用等特点。
[0030]疗效判断:
[0031]1、病例选择:
[0032]作为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选择慢性肾炎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其中男52例,女性48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5.8岁,病程1-10年,平均2.8年。
[0033]2、治疗用药:
[0034]治疗组患者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次200?30001,早晚各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根据病情连续服用3-4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0035]3、疗效判断:
[0036]治愈: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症消失,患者身体各器官机能恢复正常。
[0037]好转:上述症状有所缓解,身体各器官机能基本恢复正常。
[0038]无效:症状无变化。
[0039]4、治疗结果:
[0040]治愈55例,好转39例,无效6例,治愈率为55 %,总有效率为94%。
[0041]典型病例举例:
[0042](1)于某,男,51岁。患者十几年前,因多饮、多食体重却明显下降而去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糖尿病,但未发现其它异常症状。此后,患者一直口服优降糖、二甲双胍等药物控制血糖,但是由于患者没有很好地控制饮食,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后逐渐开始出现眼睑浮肿,夜尿次数增加等症状,入院检查后诊断为慢性肾炎。经医生建议后服用本发明药物3个疗程后,患者逐渐痊愈,随访未见复发。
[0043](2)王某,女,30岁。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浮肿,并伴四肢关节疼痛,入院检查后,尿常规示显示蛋白3+,潜血3+,白蛋白278/1,诊为乙肝相关性肾炎并肝硬化腹水(少量),患者自服益肾康及保肝药物间断治疗,效果不明显。后经医生推荐,月艮用本发明药物4个疗程,病情痊愈,未见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45]实施例1:
[0046]—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大黄8份、六月雪5份、白茅根20份、山药3份、生地1份、金银花3份、车前子8份、鱼腥草12份、黄芪20份、杜仲3份、丹参5份、茯苓2份、连翘3份、白术2份和蜜柑草10份。
[0047]实施例2:
[0048]实施例1按照下述步骤制备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大黄5?10份、六月雪5?8份、白茅根20?25份、山药3?5份、生地I?2份、金银花3?5份、车前子5?10份、鱼腥草10?15份、黄芪15?20份、杜仲3?5份、丹参5?8份、茯苓I?2份、连翘3?5份、白术I?2份和蜜柑草10?1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大黄8份、六月雪5份、白茅根20份、山药3份、生地I份、金银花3份、车前子8份、鱼腥草12份、黄芪20份、杜仲3份、丹参5份、茯苓2份、连翘3份、白术2份和蜜柑草10份。
3.—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以下方法制备:按照配方称取中药原料并加入到容器中,加水漫过药面浸泡10?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取滤液;然后再加水没过药面3?5厘米,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再改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然后去渣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即可。
【文档编号】A61P13/12GK104306760SQ201410515808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9日
【发明者】张波, 匡玉华, 董芳 申请人:张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