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517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散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黄芪5-9%、金银花5-9%、野菊花4-8%、蟾酥1-4%、板蓝根8-12%、鱼腥草6-10%、半枝莲4-8%、白术3-7%、防风3-7%、生石膏5-10%、栀子4-8%、连翘5-9%、黄芩5-9%、虎杖5-9%、白头翁3-7%、苦参2-6%,该散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类病毒性疾病,对猪高热病有很好的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散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及其制备工 艺。

【背景技术】
[0002] 猪高热综合征的流行特点可简单地归纳为如下: (1) 流行范围广,波及地区多,有蔓延和扩散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因生猪贸易、猪 产品以及下脚料交易,疫情便由南向北蔓延。特别是血浆蛋白和肉骨粉的回收利用,直接导 致疫情迅速扩散。笔者调查发现某地多个规模化猪场,因饲喂血浆蛋白粉而出现疫情。 (2) 传播速度快,有明显的流行性与传播性。一般在一个猪场出现疫情后,3~5天波及 整个猪群,1~2周扩散到整个猪场,并向周边地区传播。
[0003] (3)发病猪群以体温升高(41~42°C)为共同特点,病程1~3周,猪群发病后,一般于 5々天开始出现死亡,3周后死亡逐渐平息。
[0004] (4)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而且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猪群的发病 率50%~100%,而病死率20%~100%,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病死率有所不同。哺乳仔猪病死率可 达100%,保育阶段的病死率最高可达70%,生长育肥阶段猪病死率可达20%。妊娠母猪感染 的流产率可达40%,流产胎儿全是死胎,母猪死亡率一般为10%,有的猪场可达20%~30%。
[0005] (5)个体养猪户首先出现疫情。该病暴发初期,大多数病例发生在外购仔猪进行育 肥的猪场,尤其是中大城市的城乡接合部以泔水为主要饲料的个体养殖户。后蔓延到防疫 制度不完善,饲养管理较差的自繁自养中小型猪场。少数长期管理不善的大型规模化猪场 也未能幸免。疫情最重,损失最大的是个体养殖户。从各地调查,疫情重的养猪户,其养猪 观念陈旧,防疫观念差,饲养技术差。为了降低成本,大量饲喂泔水,不进行免疫接种,养猪 环境极差,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差,水质差等。
[0006] (6)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而且还可加速发病猪的死亡,特别是乱用药的猪场 死亡率更高在疫情起初发生的地区,由于乱用各种药物和疫苗,导致发病猪死亡率极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 及其制备工艺,该散剂主要用于治疗各类病毒性疾病,对猪高热病有很好的效果。
[0008]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黄芪5-9%、金银花5-9%、 野菊花4-8%、蟾酥1-4%、板蓝根8-12%、鱼腥草6-10%、半枝莲4-8%、白术3-7%、防风3-7%、生 石膏5-10%、桅子4-8%、连翘5-9%、黄芩5-9%、虎杖5-9%、白头翁3-7%、苦参2-6%。
[0009]基于以上所述,优选的配方: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黄芪7%、金银花7%、野 菊花6%、蟾酥2. 5%、板蓝根10%、鱼腥草8%、半枝莲6%、白术5%、防风5%、生石膏7. 5%、桅子 6%、连翘7%、黄芩7%、虎杖7%、白头翁5%、苦参4%。
[0010] 一种治疗高热病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将上述的原料采用传统的工艺制成粉 状,即为成品。
[0011] 各味药的药理药性分析: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黄芪有增强机体 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蛋白 尿,增强心肌收缩力,调节血糖含量。黄芪不仅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 能,而且能够延缓细胞衰老的进程。
[0012]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心血管的作用:30%黄芪煎剂,可加强小鼠对学习的记忆和巩固记忆 作用。 2. 对心血管作用:煎剂、黄芪皂甙甲动物试验有降压作用。
[0013] 3.利尿作用:煎剂对实验动物或人体均可使尿量增加,显示较强的利尿作用。
[0014] 4.抗炎作用:黄芪皂甙甲可对抗组胺、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 力口,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抑制作用。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的吞 噬功能。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和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
[0015] 5?抗病毒作用:对Sindbis病毒、新城疫病毒(NDK)、滤泡性口腔炎病毒(VSV) 及流感病毒有抗病毒作用。此外,有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0016] 金银花,清热药;解表药;清热解毒药。
[0017] 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花和藤对多种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 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等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肺 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叶煎剂比花煎剂 作用强。若和连翘合用,抗菌范围还可互补;与青霉素合用,能加强青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 萄球菌的抗菌作用,这可能是在抑制细菌体内蛋白质合成上有协同的作用。
[0018] 2、抗炎和解热作用: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0. 25g/kg,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性脚 肿。另有报道金银花注射液30?40g/kg能减轻蛋清性脚肿程度。腹腔注射金银花提取液 8g/kg,2次/天,连续6天,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也有明显抗渗出和抗增生的作用。早期 报道金银花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用霍乱菌苗、马铃薯杆菌、枯草浸液等给家兔耳静脉注 射,致热,未证实金银花煎剂5g/kg灌胃有退热作用,认为这可能和使用的金银花制剂、剂 量或家兔的耐受性不同有关。
[0019] 3、加强免疫机能作用:金银花煎剂稀释至1 :1280的浓度,仍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 功能。小鼠腹腔注射金银花注射液,也有明显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
[0020] 4、中枢兴奋作用:经电休克、转笼等多种实验方法证明口服绿原酸后,可引起大 鼠、小鼠等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其作用强度为咖啡因的1/6,二者合用无相加及增强作 用。
[0021] 5、降血脂作用:大鼠灌胃金银花2. 5g/kg能减少肠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浆中胆 固醇含量。体外实验也发现金银花可和胆固醇相结合,但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 甘草)治疗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未观察到有降血脂和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0022] 6、抗内毒素:用鲎试验法测定内毒素含量,300%金银花(忍冬)注射液以1:2? 1:64稀释,体外试验无论用凹片法或试管法,均明显降低试液中的内毒素含量,其中1:2? 1:8的稀释管与阴性对照管一样呈液态,阳性对照呈凝胶状。金银花(忍冬)蒸馏液6g/kg静 脉注射,对绿脓杆菌内毒素2. 8mg/kg静脉注射引起的兔体温下降及白细胞数下降有对抗 作用,金银花(忍冬)蒸馈液7. 5g/kg或注射液2. 5g/kg腹腔注射,对绿脓杆菌内毒素65mg/ kg腹腔注射的小鼠有保护作用,减少小鼠死亡率。
[0023] 7、其它作用:曾有体外筛选实验报告金银花的水及酒浸液对肉瘤180及艾氏腹水 癌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金银花提取物口服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轻度预防效果。口服大 剂量绿原酸能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及胆汁分泌。绿原酸及其分解产物对大鼠离体子宫 有兴奋作用。此外,绿原酸还能轻微增强肾上腺素及其去甲肾上腺素对猫和大鼠的升压作 用,但对猫的瞬膜反应无影响。
[0024] 蟾酥,味甘、辛,性温,有毒。
[0025] 药理作用: 1、强心作用,蟾毒配基及蟾毒的强心作用主要表现在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加心博出量, 减低心率,消除水肿与呼吸道困难,减少心肌出血症状的出现,原理是,它增强心肌收缩力 的作用不是反射性的,而是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的结果,多数认为蟾毒配基能加强心肌收 缩力是由于蟾毒配基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Na+-K+-ATP酶,从而使心肌细胞内的Na+浓度相 对增高,钙离子则通过Na+_Ca2+交换而进入心肌细胞、结果使心肌收缩力加大。
[0026] 2、抗肿瘤作用,蟾酥能不同程度地防治化疗和放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对已下降 者应用蟾酥可回升,且不再下降。蟾酥制剂具有类似肾上腺素作用,能增强机体对放疗和化 疗的耐受力,对X线局部照射有保护作用,是该品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蟾毒配基的抗肿 癌作用,以嚏根草甙元一 3醋酸对大鼠W256抑制率达75%,但治疗指数低;利用美兰氏试管 法与细胞呼吸器法,研究了蟾酥与蟾皮制剂对体外白血病细胞的作用,观察到能抑制糖酵 解和细胞呼吸过程。这样就可以对患有猪高热病的病猪的肿瘤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 而减少黄白色坏死病灶的发生,以及一些其他肿块的发生。蟾酥制剂具有增高小鼠脾脏溶 血空斑形成细胞(PFC)活性率,促进巨噬功能以及增高血清溶菌酶浓度等作用。此种增加B 细胞作用,是蟾酥抗肿瘤的重要机制。
[0027] 3、抗炎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皮下注射蟾酥注射 液能阻止病灶扩散,使周围红肿消退,抑菌效果明显、迅速,对一些抗生素不敏感或对抗生 素已产生耐药性的化脓性疾患,该品亦有抑制效果。强心配糖体可使血管收缩,故对烧伤及 其它创伤,与抗感染药合用,可收到良好的抗炎效果。并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减少 炎性渗出,有益于消除肿胀,是否与兴奋垂体。能够减少溃疡的出现,提高抗炎的性能。
[0028] 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液对枯草杆菌、金黄 色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等都有不同 程度的抑制作用;丙酮浸出液也有类似作用,且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效(皆用琼脂小孔平板 法).对A型脑膜炎球菌之抑菌作用与大蒜、金银花相似.对流感病毒PR8株和京科68-1 株有明显抑制作用.在试管内板蓝根有杀灭钩端螺旋体的作用.该品能使离体兔耳和大 鼠下肢灌流量增加,改善家兔肠系膜微循环,降低麻醉家兔的血压,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 并使小鼠心肌耗氧量下降.板蓝根对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有显著抑制作用.从板蓝 根中分得尿苷、次黄嘌呤、嘧啶、水杨酸等对AT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也都表现一定的抑 制活性,在0. 21mg/kg浓度时其抑制率分别为18. 2%、24. 2%、10. 8%和20%. 鱼腥草,清热解毒,消肿,去肺脓疡、水肿等,增强WBC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在 治疗慢性气管炎时,合成鱼腥草素可使病猪WBC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血 清备解素明显升高,能够增强免疫力。
[0029] 另外也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 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鱼腥草在体外能明显促进外周血白细胞吞噬金 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合成鱼腥草素能提高慢性气管炎患者白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家兔 及患者血清备解素水平。
[0030] 还具有抗肿瘤和抗炎的作用,新鱼腥草素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效果可能与提高癌 细胞中的cAMP水平有关.在不同时间对小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新鱼腥草素,其癌细胞 总数、癌细胞分裂指数、腹水量均有明显降低,而癌细胞内的cAMP水平却有增高。
[0031] 半枝莲,半支莲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性寒 味酸,全草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等成分。有凉血解毒,散瘀止痛,消肿和清热利 湿之功效。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半枝莲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 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0032] 2、解痉祛痰作用:本品所含的红花素有较强的抗由组胺引起的平滑肌收缩作用, 并有较好的祛痰作用。
[0033] 3、抑瘤作用:用美蓝氏试管法筛选试验表明,本品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细胞有 很轻度的抑制作用;用细胞呼吸器法筛选实验表明,对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血细胞的抑制 率大于75%。
[0034] 4、免疫调节作用:本品所含的多糖在体外可促进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淋巴细 胞转化,其最适浓度为400r/ml。Sc给药1周后可明显提高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酯酶阳 性细胞的百分率,促进DNCB诱导的迟发型变态反应。但大剂量给药(200mg/kg)可抑制小 鼠胸腺指数,对脾指数无影响。
[0035] 5、其它作用:抑制ATP生成:本品所含的黄芩素具有抑制吲哚-3-乙酸氧化酶与ATP生成。抑制幼虫的生长:并能Heliothiszea幼虫的生长。对血管作用:黄芩素甙有增 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提高血脑屏障通透性,以及对抗由二磷酸腺工苷引起的血小 板凝聚作用。
[0036] 白术,具有利尿作用,对于各种动物都具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因此能够减少积液的 产生,另外主要还有抗肿瘤、抗菌的功效。
[0037]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具有很好的抗炎抑菌作用。
[0038] 生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具有很好的抗 炎保肝功效。
[0039] 黄芩,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效,也具有很强的抗菌、抗炎抑菌的作用,以及 还具有抗癌的功效。
[0040] 虎杖也具有抗炎抗肿瘤的作用,活血、散瘀、通经、镇咳等功效。
[0041]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蒽醌注射液对麻醉兔有明显降压作用。
[0042] 2、保肝作用 PD、白藜芦醇对口饲过氧化玉米油所致大鼠肝损害有治疗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大黄素、7-乙酰基-2-甲氧基-6-甲基-8-羟基-1,4-萘醌具有抗菌活性。
[0043] 4、镇咳平喘作用 用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法实验表明大黄素、PD、复方阴阳莲(虎杖、十大功劳、枇杷叶煎 剂均有镇咳作用。
[0044] 5、对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释放前列环素(PGI2)及形态学的影响 6、抗肿瘤作用 蒽醌类化合物能抑制人早幼粒白细胞(HL-60)细胞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细胞DNA和RNA的合成以大黄素的细胞毒作用最强。
[0045] 7、降血糖作用 虎杖可降低实验性动物糖尿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0046] 8、降血脂作用 9、止血作用 虎杖煎剂作用,对外伤出血有明显止血作用,内服对上消化道出血也有止血作用。
[0047] 10、其它作用 虎杖提取物有解热镇痛作用。
[0048] 白头翁的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白头翁新鲜茎叶榨取的汁液在体处(平皿挖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 菌有抑制作用,在除去鞣质后即失去作用(而打破碗花花一秋牡丹则仍有此作用);对痢疾 杆菌的作用较差,但亦有报告,煎剂对痢疾杆菌之作用依菌肿浓度不同而异,对志贺氏菌作 用较强,对舒氏、弗氏及宋氏杆菌的作用依次减弱或不抑菌。
[0049]白头翁汤(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各成分间在对痢疾杆菌的体外试验中,既无 协同也无拮抗作用。白头翁酒精浸液在试管中对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某些抑制 作用,对体外结核杆菌的生长无抑制作用,对小鼠流感病毒感染有轻度抑制作用。白头翁在 试管中对致病性及非致病性真菌的作用,结果显示对少数真菌有微弱的抑制作用。白头翁 的抗菌有效成分为白头翁素,白头翁素对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 等的MIC在8X10 (-5)-2X10 (-6)之间、白头翁素的抗菌活性还与链霉素有协同作用。
[0050] 抗病毒作用:白头翁水浸液能延长患流感病毒PR8小白鼠的存活日期,对其肺部 损伤亦有轻度减轻。
[0051] 苦参,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对痤疮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 用。抗肿瘤作用苦参碱具有抗癌活性,小鼠腹腔注射500i!g.d组2mo存活率为40%,而对照 组在23天内全部死亡。氧化苦参碱则对此无作用。苦参碱在体外具有降低小鼠腹腔巨噬 细胞抑制P815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槐果碱(Sophocarpine)亦有抗癌活性,在实验小鼠体 内对S-180、U-14.ECA、L等瘤株均表现明显的抑制作用。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及其 不同比例混合的A、B、C碱对S-180实体瘤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单体生物碱的抑瘤 率均在35%以上,经不同比例混合的C碱剂量在113mg/(kg?d)时,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0 天抑瘤率达61. 38%,比总碱提高23. 5%,与单纯苦参碱相比,有显着差异(P〈0. 01)。苦参碱 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外周多向造血祖细胞集落产生率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〇. 76, 最佳抑制浓度为l〇〇mg/L。苦参水煎液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在剂量为 8mg/ml时,可显着地诱导白血病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方向分化。
[0052] 还具有免疫和抑菌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53]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54] 实施例1 : 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由黄芪5克、金银花9克、野菊花8克、蟾酥4克、板蓝 根12克、鱼腥草10克、半枝莲8克、白术7克、防风7克、生石膏10克、桅子8克、连翘9克、 黄芩9克、虎杖9克、白头翁7克、苦参6克,然后通过传统的工艺制备而成。
[0055] 实施例2 : 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由黄芪9克、金银花5克、野菊花4克、蟾酥1克、板蓝 根8克、鱼腥草6克、半枝莲4克、白术3克、防风3克、生石膏5克、桅子4克、连翘5克、黄 芩5克、虎杖5克、白头翁3克、苦参2克,然后通过传统的工艺制备而成。
[0056] 实施例3 :-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由黄芪7克、金银花7克、野菊花6克、 蟾酥2. 5克、板蓝根10克、鱼腥草8克、半枝莲6克、白术5克、防风5克、生石膏7. 5克、桅 子6克、连翘7克、黄芩7克、虎杖7克、白头翁5克、苦参4克,然后通过传统的工艺制备而 成。
[0057]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由黄芪6克、金银花6克、野菊花5克、蟾酥1. 5克、板 蓝根9克、鱼腥草7克、半枝莲5克、白术4克、防风4克、生石膏6克、桅子5克、连翘6克、 黄芩6克、虎杖6克、白头翁4克、苦参3克,然后通过传统的工艺制备而成。
[0058] 实施例5 : 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由黄芪8克、金银花8克、野菊花7克、蟾酥3克、板蓝 根11克、鱼腥草9克、半枝莲7克、白术6克、防风6克、生石膏9克、桅子7克、连翘8克、 黄芩8克、虎杖8克、白头翁6克、苦参6克,然后通过传统的工艺制备而成。
[0059] 最优的配方为实施例3中的配方,具体如下: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猪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黄芪 5-9%、金银花5-9%、野菊花4-8%、蟾酥1-4%、板蓝根8-12%、鱼腥草6-10%、半枝莲4-8%、白术 3-7%、防风3-7%、生石膏5-10%、桅子4-8%、连翘5-9%、黄芩5-9%、虎杖5-9%、白头翁3-7%、苦 参 2-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高热病的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百 分比的原料:黄芪7%、金银花7%、野菊花6%、蟾酥2. 5%、板蓝根10%、鱼腥草8%、半枝莲6%、 白术5%、防风5%、生石膏7. 5%、桅子6%、连翘7%、黄芩7%、虎杖7%、白头翁5%、苦参4%。
3.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高热病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将上述 的原料采用传统的工艺制成粉状,即为成品。
【文档编号】A61P31/12GK104257844SQ201410562436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2日
【发明者】李生涛, 布登付, 贾荣玲, 崔恩慧, 王新炎 申请人:河南华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