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635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主体和紧固螺钉,支撑主体的前端向前延伸并形成截面逐渐收缩、表面光滑的尖端,支撑主体的后端设有向下探出的压板,支撑主体的后端面设有斜向上方的上位螺钉孔,压板上设有下位螺钉孔,紧固螺钉包括穿过所述上位螺钉孔并由支撑主体上端面探出的上位螺钉,以及穿过下位螺钉孔并探至支撑主体下方的下位螺钉。使用时,将支撑主体打入椎间隙,顺上位螺孔设定的方向钻孔,测量深度后,拧入上位螺钉;然后在下位螺钉孔的部位钻孔并拧入下位螺钉。本实用新型由于上位螺钉采用斜向上的设置,避免了上位螺钉置入时位于高位颈椎前方下颌骨的遮挡,方便手术操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快捷性和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用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0002]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常常需要行颈椎间盘摘除及椎间植骨融合和钢板固定。传统的手术方式是取块状的髂骨,修整为适当大小后植入病变椎间隙,再用钢板固定。由于该手术方式需要在病人的髂部另取切口,增加了手术创伤,且取骨部位的并发症较多。所以,这一手术方式已经逐渐被椎间融合器所取代。所谓椎间融合器是一个用钛合金或其他高分子材料制作的中空长方体结构。其中空部位可以填充手术中取下的碎骨、异体骨或人工骨等。椎间融合器可以替代髂骨块的作用,支撑和维持椎间隙高度,并发挥诱导骨融合的功能。目前用于临床的产品中,包括单个椎间融合器产品,也有融合器与钢板一体化的装置,可以为手术医生提供选择。
[0003]对于低位颈椎手术,椎间融合器加钢板固定的方式使用比较方便。但对于颈3以上的高位颈椎实施手术时,经会因为患者的下颌骨位置较低,阻挡上方螺钉的置钉,以至于无法对颈2甚至颈椎3正常放置螺钉。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效避免下颌骨对高位颈椎植钉遮挡,方便手术操作的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主体和紧固螺钉,支撑主体的前端向前延伸并形成截面逐渐收缩、表面光滑的尖端,支撑主体的后端设有向下探出的压板,支撑主体的后端面设有斜向上方的上位螺钉孔,压板上设有下位螺钉孔,紧固螺钉包括穿过所述上位螺钉孔并由支撑主体上端面探出的上位螺钉,以及穿过下位螺钉孔并探至支撑主体下方的下位螺钉。
[0006]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位螺钉与支撑主体上端面的夹角为30。?40°。
[0007]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压板的后端面在下位螺钉孔的外沿设有可探至下位螺钉孔端口并压紧下位螺钉的旋转压块。
[0008]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穿过支撑主体的上、下端面和/或左、右侧面设有骨窗。
[0009]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上位螺钉孔和下位螺钉孔均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
[0010]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支撑主体的上、下端面均设有齿状突起。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中,在支撑主体的后端面设置斜向上方的上位螺钉孔,使用时,将支撑主体打入椎间隙,顺上位螺孔设定的方向钻孔,测量深度后,拧入上位螺钉;然后在下位螺钉孔的部位钻孔,测量深度后,拧入下位螺钉。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上位螺钉采用斜向上的倾斜设置,避免了上位螺钉置入时位于高位颈椎前方下颌骨的遮挡,方便手术操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快捷性和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轴测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打入椎间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包括支撑主体I和紧固螺钉,穿过支撑主体I的上、下端面和/或左、右侧面设有骨窗10,支撑主体I的上、下端面均设有齿状突起11,以防止支撑主体I退出。支撑主体I的前端向前延伸并形成截面逐渐收缩、表面光滑的尖端12,支撑主体I的后端设有向下探出的压板13,压板13和支撑主体I采用一体化设计,简化了手术操作。支撑主体I的后端面设有斜向上方的两个上位螺钉孔,压板13上设有两个下位螺钉孔,紧固螺钉包括穿过上位螺钉孔并由支撑主体I上端面探出的上位螺钉21,以及穿过下位螺钉孔并探至支撑主体I下方的下位螺钉22,压板13的后端面在下位螺钉孔的外沿设有可探至下位螺钉孔端口并压紧下位螺钉22的旋转压块14。
[0017]如图3所示,本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中,在支撑主体I的后端面设置斜向上方的上位螺钉孔,使用时,选择合适尺寸的支撑主体I,将异体骨或人工骨或自体骨填入骨窗10并压实。再将支撑主体I打入椎间隙,直至压板13与下位椎体紧密贴合,顺上位螺孔设定的方向钻孔,测量深度后,拧入上位螺钉21 ;然后在下位螺钉孔的部位钻孔,测量深度后,拧入下位螺钉22。最后拧动旋转压块14,将下位螺钉22卡死、锁紧,完成手术。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上位螺钉21采用斜向上的倾斜设置,避免了上位螺钉21置入时位于高位颈椎前方下颌骨3的遮挡,方便手术操作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快捷性和安全性。当然,本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不仅可用于高位颈椎手术,也可用于低位颈椎手术,适应症广。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上位螺钉21与支撑主体I上端面的夹角为30°?40°,支撑主体I采用钛合金或PEEK或其他可植入材料制作。
[0019]当然,本发明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主体和紧固螺钉,所述支撑主体的前端向前延伸并形成截面逐渐收缩、表面光滑的尖端,所述支撑主体的后端设有向下探出的压板,所述支撑主体的后端面设有斜向上方的上位螺钉孔,所述压板上设有下位螺钉孔,所述紧固螺钉包括穿过所述上位螺钉孔并由支撑主体上端面探出的上位螺钉,以及穿过所述下位螺钉孔并探至支撑主体下方的下位螺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螺钉与支撑主体上端面的夹角为30°?4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的后端面在下位螺钉孔的外沿设有可探至下位螺钉孔端口并压紧所述下位螺钉的旋转压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支撑主体的上、下端面和/或左、右侧面设有骨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螺钉孔和下位螺钉孔均包括并排设置的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位颈椎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的上、下端面均设有齿状突起。
【文档编号】A61F2/44GK203693842SQ201420026080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发明者】王建华, 夏虹, 尹庆水 申请人: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