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713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其结构是底座上表面的右部固定设置有楔形垫,底座上设置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顶端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右侧设置有弹簧轴,弹簧轴的右侧设置有横向连杆,横向连杆右端延伸处设置有鹅颈管;底座上开设有左路轨槽和右路轨槽,左路轨槽上设置有轨框,旋转采血架的两侧中心分别开设有凸轴卡接槽,轨框通过凸轴卡接在旋转采血架上的凸轴卡接槽内;固定采血架的底部设置在右路轨槽内并与底座滑动连接。该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的楔形垫上肢凹槽的设计能够使患者很好的保持上肢的稳定。方便医生分离双手,避免此过程出现的针管随意摆动,避免针头脱离患者皮肉血管组织,避免出血现象。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血液科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 置。 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般的,位于体表的浅静脉均可作为采血部位,通常采用肘部静脉。肘部静脉的采 血已经普及使用封闭式真空采血器,既有利于采血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保存,又便于防止血 液交叉感染,已广泛使用。在采血检验柜面窗口上,患者裸露上肢后多直接将上肢放置于柜 面窗台上,柜面窗台比较冰凉,患者经常感到不适,医生针对此现象多采用一个诊疗垫,来 将患者上肢垫于诊疗垫上,诊疗垫结构过于简单,患者有时候不能很好的保持上肢的稳定; 医生在采血时,在穿刺完毕后需要双手分离对针管和封闭式真空采血器之间进行对接,此 时针管则有时会随意摆动,严重时针头脱离患者皮肉血管组织,造成严重的出血现象,该现 象亟待需要解决,应避免出现。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 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其结构 包括底座、楔形垫和支撑立柱,底座上表面的右部固定设置有楔形垫,楔形垫前端与底座前 缘之间设置有铰轴,楔形垫前端与底座通过铰轴铰接;底座上的中部垂直设置有支撑立柱, 支撑立柱顶端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右侧设置有弹簧轴,弹簧轴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相垂直, 弹簧轴的右侧设置有横向连杆,横向连杆右端延伸处设置有鹅颈管,鹅颈管整体设置于楔 形垫中部的上方;支撑立柱的前侧以及楔形垫的左侧的底座上开设有左路轨槽和右路轨 槽,左路轨槽上设置有轨框,轨框底部设置在左路轨槽内并与底座滑动连接,轨框的顶端内 侧设置有凸轴,旋转采血架的两侧中心分别开设有凸轴卡接槽,凸轴卡接槽与凸轴相吻合, 轨框通过凸轴卡接在旋转采血架上的凸轴卡接槽内;固定采血架的底部设置在右路轨槽内 并与底座滑动连接。
[0005] 楔形垫的楔形上表面开设有上肢凹槽,楔形上表面和上肢凹槽上表面分别设置有 毛绒面,毛绒面底面粘接在楔形垫上。
[0006] 旋转采血架上开设有三个一字型排列的采血管倒锥形盲孔;固定采血架上开设有 三个一字型排列的采血管倒锥形盲孔。
[0007] 楔形垫后部设置为弧形后背,弧形后背上粘接有毛绒面。
[0008] 左路轨槽设置为T型槽,轨框底部设置有与左路轨槽T型槽相吻合的T型凸块;右 路轨槽设置为T型槽,固定采血架的底部设置有与右路轨槽T型槽相吻合的T型凸块。
[0009]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0010] 该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的楔形垫上肢凹槽的设计能够使患者很好的保持上肢 的稳定。医生在采血时,在穿刺完毕后,先将横向连杆转动至患者小臂上方,将鹅颈管按下 以使鹅颈管轻微按压住针管,用以轻微固定住针管的位置,从而方便分离双手,双手对针管 和封闭式真空采血器之间进行有效对接,避免此过程出现的针管随意摆动,避免针头脱离 患者皮肉血管组织,避免出血现象。
[0011] 该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 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4]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5]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0018] 1、底座,2、楔形垫,3、铰轴,
[0019] 4、支撑立柱,5、转轴,6、弹簧轴,7、横向连杆,8、鹅颈管,
[0020] 9、左路轨槽,10、右路轨槽,11、轨框,12、凸轴,13、旋转采血架,14、凸轴卡接槽, 15、固定采血架,
[0021] 16、上肢凹槽,17、毛绒面,18、采血管倒锥形盲孔,19、弧形后背,20、T型槽,21、T 型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作以下详细说明。
[0023]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其结构包括底座1、楔形垫2 和支撑立柱4,底座1上表面的右部固定设置有楔形垫2,楔形垫2前端与底座1前缘之间 设置有铰轴3,楔形垫2前端与底座1通过铰轴3铰接;底座1上的中部垂直设置有支撑立 柱4,支撑立柱4顶端设置有转轴5,转轴5的右侧设置有弹簧轴6,弹簧轴6的轴线与转轴 5的轴线相垂直,弹簧轴6的右侧设置有横向连杆7,横向连杆7右端延伸处设置有鹅颈管 8,鹅颈管8整体设置于楔形垫2中部的上方;支撑立柱4的前侧以及楔形垫2的左侧的底 座1上开设有左路轨槽9和右路轨槽10,左路轨槽9上设置有轨框11,轨框11底部设置在 左路轨槽9内并与底座1滑动连接,轨框11的顶端内侧设置有凸轴12,旋转采血架13的 两侧中心分别开设有凸轴卡接槽14,凸轴卡接槽14与凸轴12相吻合,轨框11通过凸轴12 卡接在旋转采血架13上的凸轴卡接槽14内;固定采血架15的底部设置在右路轨槽10内 并与底座1滑动连接。楔形垫2的楔形上表面开设有上肢凹槽16,楔形上表面和上肢凹槽 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毛绒面17,毛绒面17底面粘接在楔形垫2上。旋转采血架13上开设有 三个一字型排列的采血管倒锥形盲孔18 ;固定采血架15上开设有三个一字型排列的采血 管倒锥形盲孔。楔形垫2后部设置为弧形后背19,弧形后背19上粘接有毛绒面。左路轨槽 9设置为T型槽20,轨框底部设置有与左路轨槽T型槽相吻合的T型凸块21 ;右路轨槽10 设置为T型槽,固定采血架15的底部设置有与右路轨槽T型槽相吻合的T型凸块。
【权利要求】
1. 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楔形垫和支撑立柱,底座上表面的右 部固定设置有楔形垫,楔形垫前端与底座前缘之间设置有铰轴,楔形垫前端与底座通过铰 轴铰接;底座上的中部垂直设置有支撑立柱,支撑立柱顶端设置有转轴,转轴的右侧设置有 弹簧轴,弹簧轴的轴线与转轴的轴线相垂直,弹簧轴的右侧设置有横向连杆,横向连杆右端 延伸处设置有鹅颈管,鹅颈管整体设置于楔形垫中部的上方;支撑立柱的前侧以及楔形垫 的左侧的底座上开设有左路轨槽和右路轨槽,左路轨槽上设置有轨框,轨框底部设置在左 路轨槽内并与底座滑动连接,轨框的顶端内侧设置有凸轴,旋转采血架的两侧中心分别开 设有凸轴卡接槽,凸轴卡接槽与凸轴相吻合,轨框通过凸轴卡接在旋转采血架上的凸轴卡 接槽内;固定采血架的底部设置在右路轨槽内并与底座滑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楔形垫的楔形上表面开 设有上肢凹槽,楔形上表面和上肢凹槽上表面分别设置有毛绒面,毛绒面底面粘接在楔形 垫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采血架上开设有三 个一字型排列的采血管倒锥形盲孔;固定采血架上开设有三个一字型排列的采血管倒锥形 盲孔。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楔形垫后部设置为弧形 后背,弧形后背上粘接有毛绒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采集操作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左路轨槽设置为T型槽, 轨框底部设置有与左路轨槽T型槽相吻合的T型凸块;右路轨槽设置为T型槽,固定采血架 的底部设置有与右路轨槽T型槽相吻合的T型凸块。
【文档编号】A61B5/154GK203898322SQ201420277788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8日
【发明者】李颖 申请人:李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