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9491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在工作平台上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挡块,在第一挡块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二挡块,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支撑座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第二挡块能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第一挡块相互对合后合围成一个物料腔,第三、第四挡块将物料腔的两端遮挡住;与第三驱动装置相连接的推杆穿过第三挡块上的通孔后与推动块相连接;在推动块上设置有第二通槽,在第四挡块上设置有第一通槽,与第四驱动装置相连接的打孔刀能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第一通槽插入物料腔中。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打孔方便、能准确控制打孔位置且打孔后的医用敷料内无碎屑。
【专利说明】 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常见的医用负压引流装置,包括医用敷料,在医用敷料内设置有若干引流管,工作时,将含有引流管的医用敷料覆盖在创面上,再用生物半透膜对之封闭,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空间,最后将引流管接通负压源,通过负压引流来促进创面的愈合。
[0003]在医用负压引流装置的加工制作中,需要在医用敷料上加工用以容纳引流管的通孔,由于医用敷料本身比较柔软,直接在医用敷料上打孔十分困难,而且很难控制打孔的位置,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医用敷料加水后冷藏至医用敷料发硬,然后将打孔刀从发硬的医用敷料的一端插入,另一端伸出即可完成打孔操作。但是采用该方法对医用敷料进行打孔,操作比较繁琐,耗时也比较长,而且在发硬的医用敷料上打孔,容易生产碎屑,从而影响医用负压引流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打孔方便、能准确控制打孔位置且打孔后的医用敷料内无碎屑的医用敷料打孔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平台上的底座,在底座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医用敷料的第一挡块,在第一挡块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二挡块,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支撑座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第二挡块能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第一挡块相互对合后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的物料腔,在第一挡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挡块,在第一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挡块,第三挡块和第四挡块将物料腔的两端遮挡住,从而将医用敷料固定于物料腔内;在第三挡块上开设有供推杆穿过的通孔,推杆与第三驱动装置相连接,推杆穿过通孔后与推动块相连接,推动块能在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物料腔内滑动,从而压缩医用敷料;在推动块上设置有供打孔刀穿过的第二通槽,在第四挡块上开设有供打孔刀穿过的第一通槽,打孔刀与第四驱动装置相连接,打孔刀能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第一通槽插入物料腔中,对医用敷料进行打孔操作。
[0006]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为:包括由控制装置控制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通过滑移装置设置于支撑座上,第一气缸的伸出杆与挡块推板相连接,挡块推板通过第一、第二螺栓与第二挡块相连接,第二挡块能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与第一挡块相互对合后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的物料腔。
[0007]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的滑移装置的结构为:设置于支撑座上的双导轨,在双导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双导轨上设置有用以安装第一气缸的推动板,推动板与设置在第二限位块上的第二气缸的伸出杆相连接,第二气缸由控制装置控制,推动板能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在第一、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双导轨上滑动;在第一限位块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二触点开关,推动板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在双导轨上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限位块,当推动板与第二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二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0008]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在挡块推板上设置有第一顶杆,在第二挡块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一触点开关,在挡块推板与第二挡块之间留有间距;挡块推板空套在第一螺栓的头部且第一螺栓的尾部与第二挡块相旋合,第二螺栓头部与挡块推板相旋合且第二螺栓的尾部自由插入第二挡块上的盲孔中,在第二螺栓的尾部与盲孔之间留有间距,当挡块推板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挡块与第一挡块相互对合后,第一气缸继续驱动挡块推板逐渐靠近第二挡块,当第一顶杆与第一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一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0009]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的结构为: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由控制装置控制,第三气缸的伸出杆通过连接杆与推杆相连接,在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三顶杆,在底座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三触点开关;推动块在第三气缸的驱动下从物料腔的端部逐渐向内运动,从而压缩医用敷料,当第三顶杆与第三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三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0010]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第三顶杆的杆部为螺杆,第三顶杆穿过连接杆上的通孔,并通过第三顶杆上的二个螺母将第三顶杆旋紧在连接杆上,二个螺母分别旋紧在连接杆的两侧。
[0011]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所述的第四驱动装置的结构为:设置于底座上的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由控制装置控制,第四气缸的伸出杆与滑动杆相连接,滑动杆两端分别套设有轴承,打孔刀固定设置于滑动杆上;在打孔刀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带滑动槽的固定条,滑动杆两端通过轴承设置于滑动槽内,滑动杆能在第四气缸的驱动下在滑动槽内滑动;在滑动杆上设置有第四顶杆,在底座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四触点开关,滑动杆在第四气缸的驱动下带动打孔刀通过第一通槽插入物料腔中对敷料进行打孔操作,当第四顶杆与第四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四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0012]进一步地,前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中,第一、第二挡块的截面形状均为L形形状,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相互对合后能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的物料腔。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单方便,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挡块将医用敷料六面固定,避免医用敷料在打孔时发生变形而影响打孔的位置,而且可以直接在柔软的医用敷料上进行打孔操作,打孔操作中几乎不会产生碎屑;而在推动块上设置第二通槽,打孔刀在医用敷料上打孔时,当打孔刀的刀尖触碰到用以压缩医用敷料的推动块时,打孔刀的刀尖能通过第二通槽后伸出,防止出现撞刀而损坏打孔刀的现象,大大延长了打孔刀的使用寿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I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I中去除支撑座后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2中去除底座和各驱动装置后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是挡块推板与第二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第一顶杆与第一触点开关处于分离状态时第一、第二螺栓分别与挡块推板和第二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6是第一顶杆与第一触点开关处于接触状态时第一、第二螺栓分别与挡块推板和第二挡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I、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平台I上的底座2,在底座2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医用敷料10的第一挡块21,在第一挡块21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二挡块22,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支撑座3设置在工作平台I上,第二挡块22能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第一挡块21相互对合后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10的物料腔,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挡块21和22的截面形状均为L形形状,第一挡块21和第二挡块22相互对合后能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10的物料腔。在第一挡块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挡块23,在第一挡块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挡块24,第三挡块23和第四挡块24将物料腔的两端遮挡住,从而将医用敷料10固定于物料腔内;在第三挡块23上开设有供推杆76穿过的通孔,推杆76与第三驱动装置相连接,推杆76穿过通孔后与推动块77相连接,推动块77能在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物料腔内滑动,从而压缩医用敷料10 ;在推动块77上设置有供打孔刀11穿过的第二通槽,在第四挡块24上开设有供打孔刀11穿过的第一通槽,打孔刀11与第四驱动装置相连接,打孔刀11能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第一通槽插入物料腔中,对医用敷料10进行打孔操作。
[0022]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为:包括由控制装置控制的第一气缸41,第一气缸41通过滑移装置设置于支撑座3上,第一气缸41的伸出杆与挡块推板72相连接,挡块推板72通过第一、第二螺栓91和92与第二挡块22相连接,第二挡块22能在第一气缸41的驱动下与第一挡块21相互对合后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10的物料腔。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滑移装置的结构为:设置于支撑座3上的双导轨31,在双导轨3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2和第二限位块33,在第一限位块32和第二限位块33之间的双导轨31上设置有用以安装第一气缸41的推动板71,推动板71与设置在第二限位块33上的第二气缸42的伸出杆相连接,第二气缸42由控制装置控制,推动板71能在第二气缸42的驱动下在第一、第二限位块32和33之间的双导轨31上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气缸41沿双导轨滑动;在第一限位块32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二触点开关,推动板71在第二气缸42的驱动下在双导轨31上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限位块32,当推动板71与第二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二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本实施例中,在挡块推板72上设置有第一顶杆51,在第二挡块22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一触点开关61,在挡块推板72与第二挡块22之间留有使第一顶杆51与第一限位开关61互不接触的间距;挡块推板72空套在第一螺栓91的头部且第一螺栓91的尾部与第二挡块22相旋合,第二螺栓92的头部与挡块推板72相旋合且第二螺栓92的尾部自由插入第二挡块22上的盲孔中,在第二螺栓92的尾部与盲孔之间留有间距。工作时,挡块推板72在第一气缸41的驱动下向下运动,如图5所示,连接于挡块推板72下方的第二挡块22在自重的作用下随挡块推板72 —起向下运动、逐渐靠近第一挡块21,当第二挡块22与第一挡块21相互对合后,挡块推板72在第一气缸41的驱动下继续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旋紧在挡块推板72上的第二螺栓92逐渐向盲孔孔底靠近,空套在第一螺栓上的挡块推板72沿着第一螺栓91从头部向尾部运动,如图6所示,当第一顶杆51与第一触点开关61相接触时,第一触点开关61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0024]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的结构为:固定设置于底座2上的第三气缸43,第三气缸43由控制装置控制,第三气缸43的伸出杆通过连接杆73与推杆76相连接,在连接杆73上设置有第三顶杆53,在底座2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三触点开关63 ;推动块77在第三气缸43的驱动下从物料腔的端部逐渐向内运动,从而压缩医用敷料10,当第三顶杆53与第三触点开关63相接触时,第三触点开关63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本实施例中,第三顶杆53的杆部为螺杆,第三顶杆53穿过连接杆73上的通孔,并通过第三顶杆53上的二个螺母将第三顶杆53旋紧在连接杆73上,二个螺母分别旋紧在连接杆73的两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三顶杆53伸出连接杆73的长度,从而控制推动块77压缩医用敷料10的程度。通过第三气缸43驱动推动块77压缩医用敷料10,从而缩短医用敷料10的长度,这就能大大缩短打孔刀11插入医用敷料10中的深度,防止打孔刀11因插入医用敷料10的深度过深而导致打孔刀11发生断裂现象,能大大延长打孔刀11的使用寿命。
[0025]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四驱动装置的结构为:设置于底座2上的第四气缸44,第四气缸44由控制装置控制,第四气缸44的伸出杆与滑动杆74相连接,滑动杆74的两端分别套设有轴承8,打孔刀11固定设置于滑动杆74上;在打孔刀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带滑动槽的固定条75,滑动杆74两端通过轴承8设置于滑动槽内,滑动杆74能在第四气缸44的驱动下在滑动槽内滑动;在滑动杆74上设置有第四顶杆54,在底座2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四触点开关64,第四气缸44驱动打孔刀11通过第一通槽插入物料腔中,从而对医用敷料10进行打孔,当第四顶杆54与第四触点开关64相接触时,第四触点开关64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0026]工作时,在第一挡块21内放入需要打孔的医用辅料10,启动控制装置使第二气缸42开始动作,推动板71在第二气缸42的驱动下沿双导轨31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限位挡块32,当推动板71与第二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二挡块22正好位于第一挡块21的正上方,第二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使第一气缸41开始动作。挡块推板72在第一气缸41的驱动下向下运动,如图5所示,连接于挡块推板72下方的第二挡块22在自重的作用下随挡块推板72 —起向下运动、逐渐靠近第一挡块21,当第二挡块22与第一挡块21相互对合后,在第一气缸41的驱动下挡块推板72继续向下运动,当第一顶杆51与第一触点开关61相接触时,如图6所示,第一触点开关61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使第三气缸43开始动作。推动块77在第三气缸43的驱动下逐渐压缩位于第一挡块21、第二挡块22、第三挡块23和第四挡块24之间的医用辅料10,当第三顶杆53与第三触点开关63相接触时,第三触点开关63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使第四气缸44开始动作。打孔刀11在第四气缸44的驱动下从第一通槽逐渐插入医用辅料10内,当第四顶杆54与第四触点开关64相接触时,打孔刀11的刀尖已经完全穿过医用敷料10并从第二通槽中伸出、完成打孔操作,第四触点开关64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使得第四气缸44、第三气缸43、第一气缸41和第二气缸42的伸出杆依次顺序向内收缩,从而使打孔刀11、推动块77、第二挡块22和推动板71依次回复至原位,取出第一挡块21内的医用辅料10,然后又可以在第一挡块21内放入下一块医用辅料10,并开始对下一块医用辅料10进行装夹及打孔操作了。
[002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通过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挡块21、22、23和24将医用敷料10的六面固定,避免医用敷料10在打孔时发生变形而影响打孔的位置,而且可以直接在柔软的医用敷料10上进行打孔操作,打孔操作中几乎不会产生碎屑;而在推动块77上设置第二通槽,打孔刀11在医用敷料10上打孔时,当打孔刀11的刀尖触碰到用以压缩医用敷料10的推动块77时,打孔刀11的刀尖能通过第二通槽后伸出,防止出现撞刀而损坏打孔刀11的现象,大大延长了打孔刀11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
1.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包括:设置于工作平台上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上设置有用以放置医用敷料的第一挡块,在第一挡块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驱动装置相连接的第二挡块,第一驱动装置通过支撑座设置在工作平台上,第二挡块能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与第一挡块相互对合后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的物料腔,在第一挡块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挡块,在第一挡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挡块,第三挡块和第四挡块将物料腔的两端遮挡住,从而将医用敷料固定于物料腔内;在第三挡块上开设有供推杆穿过的通孔,推杆与第三驱动装置相连接,推杆穿过通孔后与推动块相连接,推动块能在第三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在物料腔内滑动,从而压缩医用敷料;在推动块上设置有供打孔刀穿过的第二通槽,在第四挡块上开设有供打孔刀穿过的第一通槽,打孔刀与第四驱动装置相连接,打孔刀能在第四驱动装置的驱动下通过第一通槽插入物料腔中,对医用敷料进行打孔操作。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驱动装置的结构为:包括由控制装置控制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通过滑移装置设置于支撑座上,第一气缸的伸出杆与挡块推板相连接,挡块推板通过第一、第二螺栓与第二挡块相连接,第二挡块能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与第一挡块相互对合后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的物料腔。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移装置的结构为:设置于支撑座上的双导轨,在双导轨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在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双导轨上设置有用以安装第一气缸的推动板,推动板与设置在第二限位块上的第二气缸的伸出杆相连接,第二气缸由控制装置控制,推动板能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在第一、第二限位块之间的双导轨上滑动;在第一限位块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二触点开关,推动板在第二气缸的驱动下在双导轨上滑动并逐渐靠近第一限位块,当推动板与第二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二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挡块推板上设置有第一顶杆,在第二挡块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一触点开关,在挡块推板与第二挡块之间留有间距;挡块推板空套在第一螺栓的头部且第一螺栓的尾部与第二挡块相旋合,第二螺栓头部与挡块推板相旋合且第二螺栓的尾部自由插入第二挡块上的盲孔中,在第二螺栓的尾部与盲孔之间留有间距,当挡块推板在第一气缸的驱动下带动第二挡块与第一挡块相互对合后,第一气缸继续驱动挡块推板逐渐靠近第二挡块,当第一顶杆与第一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一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驱动装置的结构为: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三气缸,第三气缸由控制装置控制,第三气缸的伸出杆通过连接杆与推杆相连接,在连接杆上设置有第三顶杆,在底座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三触点开关;推动块在第三气缸的驱动下从物料腔的端部逐渐向内运动,从而压缩医用敷料,当第三顶杆与第三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三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顶杆的杆部为螺杆,第三顶杆穿过连接杆上的通孔,并通过第三顶杆上的二个螺母将第三顶杆旋紧在连接杆上,二个螺母分别旋紧在连接杆的两侧。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驱动装置的结构为:设置于底座上的第四气缸,第四气缸由控制装置控制,第四气缸的伸出杆与滑动杆相连接,滑动杆两端分别套设有轴承,打孔刀固定设置于滑动杆上;在打孔刀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带滑动槽的固定条,滑动杆两端通过轴承设置于滑动槽内,滑动杆能在第四气缸的驱动下在滑动槽内滑动;在滑动杆上设置有第四顶杆,在底座上设置有与控制装置相连接的第四触点开关,滑动杆在第四气缸的驱动下带动打孔刀通过第一通槽插入物料腔中对敷料进行打孔操作,当第四顶杆与第四触点开关相接触时,第四触点开关给控制装置发出电信号。
8.按照权利要求1、2、5或7所述的医用敷料的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挡块的截面形状均为L形形状,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相互对合后能合围成一个能容纳医用敷料的物料腔。
【文档编号】A61F15/00GK204033622SQ201420343003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6日
【发明者】肖云峰, 张伟, 蔡云娟, 陆强 申请人:苏州爱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