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体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120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瓶体保护套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体保护套,用于套设在瓶体上,瓶体保护套包括底壁、周壁以及顶壁,所述周壁上开设有观察窗,所述瓶体保护套还包括感温变色壁,所述感温变色壁形成在壳套的底壁、周壁以及顶壁的壁体上的任意区域、或任意一壁体、或几处壁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瓶体保护套具有感温变色壁,套设在瓶体上的所述瓶体保护套可感测到瓶体内液体的温度,当温度超过某一温度后会变色,如此,可以提醒饮用者,防止饮用者饮用过热液体造成烫伤,尤其对于年轻父母给婴儿奶瓶吸吮时,通过瓶体保护套套设在奶瓶上可通过壳套颜色的提示,判断奶液的温度范围,避免在喂婴时对婴儿造成烫伤。
【专利说明】瓶体保护套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壳套,尤其涉及一种瓶体保护套。

【背景技术】
[0002]日常生活中,瓶体保护套套设在瓶体上,以对瓶体进行保护。目前保护套较常见为直筒型中空圆柱体,其在轴向上的各处直径相同,且材质弹性较差,保护套套设在瓶体上后易于从瓶体上滑落,如果套设太紧又不容易将保护套从瓶体上脱出。此外,饮用者在饮用时,有时瓶体内的饮用液温度过高,超出正常的饮用温度,饮用者由于误判会造成烫伤,尤其,年轻父母们在给婴儿奶瓶吮吸奶液时,通常需要加热奶瓶内的奶液,在判断奶液的温度时通过口尝或手触瓶体感触来判断温度,如此,常常难以准确判断瓶体内的温度,甚至,有些大意的父母忘记判断奶液温度而直接喂养婴儿,奶液温度过高会造成婴儿感觉烫而哭泣或者烫伤婴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鉴于以上所述,有必要提供一种套设稳定、套脱方便,并且能够准确、醒目判断瓶体内温度范围的瓶体保护套。
[0004]一种瓶体保护套,用于套设在瓶体上,瓶体保护套包括周壁、形成在周壁底侧的底壁、以及形成在周壁顶侧的顶壁,所述顶壁上开设有套设孔并形成顶缘,所述周壁上开设有观察窗,所述瓶体保护套为硅胶壳套,所述瓶体保护套还包括感温变色壁,所述感温变色壁形成在壳套的周壁、底壁以及顶壁的壁体上的任意区域、或构成任意一壁体、或任意几壁体,所述周壁呈套筒状,其中部内凹使得周壁两端的径向尺寸大,中部的径向尺寸小,且中部向两端平滑过渡,周壁中部的壁厚向两端的壁厚逐步增大,从中部的1.4_逐增至两端的 3.0mnin
[0005]进一步地,所述周壁与底壁、顶壁的内外表面分别呈弧面过渡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周壁中部的内径为55mm至60mm,周壁两端的内径为65mm至70mm。
[000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呈长条形孔结构,其长度方向沿周壁的轴向延伸,观察窗的宽度范围选择30mm至40mm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上开设有工艺孔,工艺孔的直径小于套设孔的直径。
[0009]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变色壁构成所述周壁、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
[0010]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变色壁形成为周壁上一长条形区域,构成周壁的一部分。
[0011]进一步地,所述感温变色壁仅构成所述周壁。
[0012]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瓶体保护套的周壁呈套筒状,其中部内凹使得周壁两端的径向尺寸大,中部的径向尺寸小,且中部向两端平滑过渡,周壁两端的壁厚较周壁中部的壁厚大,尤其,壁厚从中部的1.4_逐增至两端的3.0mm,使得保护套套设在瓶体上更稳定,感温性能好且便于套设或脱出;瓶体保护套具有感温变色壁,套设在瓶体上的所述瓶体保护套可感测到瓶体内液体的温度,当温度超过某一温度后会变色,如此,可以提醒饮用者,防止饮用者饮用过热液体造成烫伤,尤其对于年轻父母给婴儿奶瓶吸吮时,通过瓶体保护套套设在奶瓶上可通过壳套颜色的提示,判断奶液的温度范围,避免在喂婴时对婴儿造成烫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瓶体保护套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所示的瓶体保护套的主视示意图;
[0015]图3是图1所示的瓶体保护套的后视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所示的瓶体保护套的截面示意图;
[0017]图5是图1所示的瓶体保护套的俯视示意图;
[00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瓶体保护套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7是本实用新型瓶体保护套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瓶体保护套,用于套设在瓶体上,以对瓶体保护,并根据保护套显示的颜色判断瓶体内液体的温度范围。
[0022]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示的瓶体保护套10,为硅胶壳套,大致呈中空圆筒状,包括周壁U、底壁12以及顶壁13。
[0023]请结合参阅图3,周壁11呈套筒状,其中部内凹使得周壁两端的径向尺寸大,中部的径向尺寸小,且中部向两端平滑过渡,如此便于瓶体套设至壳套10中后,周壁11的中部在弹性的作用下与瓶体贴合紧密抵贴在瓶体上,周壁11的两端贴邻瓶体的端部,也更利于保护套10对瓶体内液体的温度感应;此外,周壁两端处在套设后弹性形变不大也便于对保护套10的外掰脱出瓶体。周壁中部的内径为55mm至60mm,周壁两端的内径为65mm至70mm。本实施例中,周壁11的整体高度为121.2mm,周壁11中部的最小内径为60mm,周壁11两端的最大外径为69.8mm。
[0024]请结合参阅图1、图4,所述周壁11与底壁12、顶壁13的内外表面分别呈弧面过渡连接,所述周壁11中部的壁厚向两端的壁厚逐步增大,具体地,壁厚从1.4_增至3.0_,经试验,通过设置此厚度范围,具有更好地对套设的瓶体感温效果。
[0025]请结合参阅图2、图4,所述周壁11上开设有观察窗111,用以套装瓶体后,通过观察窗111查看瓶体内的液体高度或者读取瓶壁上的刻度,观察窗111大致呈长条形矩形孔结构,其长度方向沿周壁11的轴向延伸,未连通所述底壁12与顶壁13,顶部与底部分别为相对的弧形。
[0026]为了便于观察与保护套套设后的张紧性,观察窗的宽度范围较佳地选择30mm至40mm之间。本实施例中,观察窗的宽度为35mm,顶部中心点与底部中心点的距离为110mm。请结合参阅图5,所述底壁12形成在周壁11的底侧,用以封盖周壁11的一端。该底壁12上开设有工艺孔121,以便于装取瓶体。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艺孔121为圆形孔,直径为35mm,瓶体套设于瓶体保护套10内后,瓶体的底面与底壁12的内表面紧贴。
[0027]所述顶壁13形成在周壁11的顶侧,用以封盖周壁11的另一端。该顶壁13具有弹性,可为橡胶等材料制成。顶壁13上开设有套设孔131,以供瓶体套入至瓶体保护套10内。套设孔131较工艺孔121的直径大,顶壁13开设套设孔131后,形成一顶缘132,用以抵持装入的瓶体的顶部。
[0028]所述瓶体保护套10还包括感温变色壁,通过在硅胶中加入感温变色材料一体成型制成。感温变色材料国内常称为变温粉、感温变色粉、温变粉、变温颜料等,其可从市面购买获得,如深圳市色变科技有限公司(型号/规格:变色科技色光:11品牌:变色科技CAS:11着色力彡:99吸油量彡:11%)、广州晶彩颜料科技有限公司、宏一超颜料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研一色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产品编号:YS-TP-OOI感温变色粉)等公司所销售的变温粉,感温变色材料的原理如下,感温变色材料是由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体系制备的。电子转移型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有机发色体系。在特定温度下因电子转移使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实现颜色转变。
[0029]感温变色壁用以在瓶体套设至壳套10内后,可以感测瓶体内液体的温度,当温度超过某一温度值时,感温变色壁颜色将发生变化,从而提醒饮用者瓶体内液体的温度范围。如感温变色壁在温度低于40摄氏度时,壁体呈蓝色,当温度超过40摄氏度时,壁体将变成乳白色。从而饮用者根据感温变色壁的颜色,可以准确判断瓶内液体的温度,防止饮用时烫伤。
[0030]所述感温变色壁可形成在壳套10的周壁11、底壁12以及顶壁13的壁体上的任意区域,构成所在壁体的一部分;所述感温变色壁也可是任意一壁体,如周壁11、底壁12或顶壁13。所述感温变色壁也可以任意几个壁体,如周壁11、底壁12或顶壁13中任意两个壁体,或者整个三个壁体(即瓶体保护套10整体)。
[0031]本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瓶体保护套10通过硅胶与感温材料一体成型制得,如此,周壁11、底壁12以及顶壁13均为感温变色壁,均可根据瓶内的液体温度超过某一温度值后变色。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瓶体保护套10用于套设婴儿奶瓶,因此,根据加入的感温材料,变色温度设置在40摄氏度,在温度低于40摄氏度时,为适宜婴儿的饮用温度,瓶体保护套10呈蓝色。当超过40摄氏度时,瓶体保护套10变成乳白色,则此时不宜婴儿饮用。并且,根据最先受热程度,温度超过40摄氏度时,底壁12最先变成乳白色,然后是周壁11,最后才是顶壁13。但由于传热速度快,各个壁的变色速度也快。
[0032]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所示的瓶体保护套20,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一感温变色壁14形成为周壁11上一长条形区域,构成周壁11的一部分。如此,根据该感温变色壁14的颜色既可以判断瓶体内液体的温度范围。
[0033]请参阅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所示的瓶体保护套30,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区别在于,仅周壁11为感温变色壁,底壁32与顶壁33为非感温变色壁。如此,根据该周壁11的颜色既可以判断瓶体内液体的温度范围。
[0034]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瓶体保护套的周壁呈套筒状,其中部内凹使得周壁两端的径向尺寸大,中部的径向尺寸小,且中部向两端平滑过渡,周壁两端的壁厚较周壁中部的壁厚大,尤其,壁厚从中部的1.4_逐增至两端的3.0_,使得保护套套设在瓶体上更稳定,感温性能好且便于套设或脱出;通过设置观察窗,观察窗呈长条形矩形孔结构,其长度方向沿周壁的轴向延伸,有利于观察瓶体内溶液容量;瓶体保护套具有感温变色壁,套设在瓶体上的所述瓶体保护套可感测到瓶体内液体的温度,当温度超过某一温度后会变色,如此,可以提醒饮用者,防止饮用者饮用过热液体造成烫伤,尤其对于年轻父母给婴儿奶瓶吸吮时,通过瓶体保护套套设在奶瓶上可通过壳套颜色准确判断奶液的温度,避免在喂婴时对婴儿造成烫伤。
[00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瓶体保护套,用于套设在瓶体上,瓶体保护套包括周壁、形成在周壁底侧的底壁、以及形成在周壁顶侧的顶壁,所述顶壁上开设有套设孔并形成顶缘,所述周壁上开设有观察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保护套为硅胶壳套,所述瓶体保护套还包括感温变色壁,所述感温变色壁形成在壳套的周壁、底壁以及顶壁的壁体上的任意区域、或构成任意一壁体、或任意几壁体,所述周壁呈套筒状,其中部内凹使得周壁两端的径向尺寸大,中部的径向尺寸小,且中部向两端平滑过渡,周壁中部的壁厚向两端的壁厚逐步增大,从中部的1.4_逐增至两端的3.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与底壁、顶壁的内外表面分别呈弧面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周壁中部的内径为55mm至60mm,周壁两端的内径为65mm至7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呈长条形孔结构,其长度方向沿周壁的轴向延伸,观察窗的宽度范围选择30mm至40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开设有工艺孔,工艺孔的直径小于套设孔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壁构成所述周壁、所述底壁与所述顶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壁形成为周壁上一长条形区域,构成周壁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变色壁仅构成所述周壁。
【文档编号】A61J9/08GK204033804SQ201420384578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1日
【发明者】吴世维, 张全 申请人:东莞市希贝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